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千秋客 > 第9章 第八章:锈锁孤镜

千秋客 第9章 第八章:锈锁孤镜

作者:海妖Grayson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11-17 14:40:44 来源:文学城

次日,暴雨虽歇,但铅灰色的浓云依旧低垂,将镜驿笼罩在一片压抑之中。驿站内一间最为僻静、却也最为阴冷的客房被临时充作议事之所。炭盆努力散发着微弱的热量,却驱不散那仿佛渗入骨髓的寒意。

神都缉事府的冷月巡官端坐上首,玄青色劲装一丝不苟,衬得她本就冷艳的面容更是寒霜覆盖,腰间那柄狭锋长刀虽未出鞘,却自然流露出一股生人勿近的凛冽气势。

明镜阁的林静渊先生坐在左侧,一袭半旧青衫,神色温和,目光却深邃如古井,仿佛能洞悉人心。黎清浅坐在下首客位,腰背挺得笔直,面容平静,唯有那双清亮的眸子深处,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黎姑娘”冷月率先开口,声音如同她的姓氏,不带丝毫暖意,“你昨夜识破镜中机关,确有过人之处。然此案诡异,牵扯前朝旧物与宫廷秘辛,非同小可。依你之见,凶手意在何为?又如何在这看似密闭之地来去自如?”

黎清浅迎着她审视的目光,不卑不亢,语气清晰而沉稳:“冷大人,林先生。民女愚见,凶手并非外来流寇,亦非虚无鬼魅,其人就潜藏于此驿之中。”

林静渊端起粗瓷茶杯,轻呷一口,眼中闪过一丝兴趣:“哦?姑娘此言,颇有胆识。须知指认内部之人,需有确凿依据,否则易引火烧身。”

“民女依据有三,愿与两位大人剖析。”黎清浅从容道,取过桌上纸笔,素手执笔,迅速勾勒出镜驿的简略结构图,笔法精准,竟似对这驿站布局了然于胸。

“其一,谓之‘知识之障’。”

她指向图中大堂位置:“‘飞霞妆’之画法,‘珊瑚晕’之调配,涉及前朝宫廷妆奁秘术,材料稀有,工序繁复,非深谙此道者不能为;凶手行此画蛇添足之举,绝非仅为掩饰,更像是一种身份的宣告,一种扭曲执念的宣泄。此等隐秘知识,绝非外来流寇或寻常仇家所能具备。”

冷月微微颔首,示意她继续。

“其二,谓之‘路径之诡’。”黎清浅的笔尖落在简图中央的天井处,“驿站乃‘回’字形结构,天井上通二楼回廊,下接大堂。昨夜子时,风雨如晦,雷声贯耳,足可掩盖诸多细微声响。凶手若对驿站结构了如指掌,完全可预先布置,自二楼某处,借助钩索之类工具,悄然垂降至大堂,行事之后,再原路返回,神不知鬼不觉。”

她的笔尖在天井边缘的石阶处轻轻一点,“民女曾留意,天井石阶有几处不甚起眼的划痕,新旧交叠,与常用飞爪钩索之磨损痕迹颇为相似。此路径,恰可解释凶手如何避开大门,制造这‘密室’假象。”

林静渊抚掌轻叹:“妙哉!跳出方寸之地,纵观全局。如此一来,看似铁桶般的密室,实则漏洞百出。”

“其三,谓之‘手段之秘’。”黎清浅放下笔,目光扫过冷月和林静渊,“民女听闻仵作初验,提及死者似是悬梁。然,若真是自尽,或与外敌搏杀,现场必有挣扎痕迹。但据民女观察及听闻,现场除那诡异妆容外,竟似颇为‘干净’。更关键者……”她顿了顿,语气加重,“若能仔细查验死者鼻腔、指甲缝隙,或能发现迷药残留、或是与他人接触争斗时留下的细微物证。例如,那‘珊瑚晕’中的金粉,极易沾染脱落。”

她道:“综上,凶手画像可勾勒如下:驿站内部人员,熟知环境与前朝秘辛,能接触或拥有‘珊瑚晕’原料,身形灵便,心思缜密,且对那面古镜抱有超乎寻常的、近乎偏执的情感。杀人动机,极可能与守护镜中秘密,或灭口知情者直接相关。”

冷月冰冷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极淡的讶异,而林静渊眼中的赞赏之色更是毫不掩饰。

“观察入微,思虑周详。”冷月缓缓道,语气虽依旧平淡,但认可之意已显,“既如此,便依此方向排查。比对所有人员衣物,重点甄别其身世背景中与前朝关联者,以及平日对古镜之态度。彻底搜查天井、二楼各房,寻找钩索、迷药及妆料残留。”

她雷厉风行,当即起身安排。林静渊则对黎清浅笑道:“与姑娘一席谈,胜读十年刑案卷宗。明镜阁办案,亦重人情逻辑,姑娘之见,与我不谋而合。”

缉事府的官差如同黑色的幽灵,沉默而高效地行动起来,将驿站内所有人员——包括驿卒、滞留的旅人,乃至后厨的帮工——全部集中到大堂,挨个进行初步问询和物证采集。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不安,那面被贴上封条的青铜古镜,像是一个沉默的审判者,冷冷地注视着这一切。

黎清浅、冷月和林静渊则移步至那间僻静的客房,等待初步结果,并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第一个被带进来的是驿站的厨子,姓张,是个膀大腰圆、满脸横肉的汉子,身上还带着一股油烟与腥气混合的味道。他一进来就扯着嗓门嚷嚷:

“官爷!林先生!这……这关俺们什么事啊?俺就是个颠勺的!昨晚累得跟死狗一样,睡得死死的,啥也没听见啊!”

他眼神闪烁,不时偷瞄冷月腰间的佩刀,显得十分紧张。

冷月面无表情,只是冷冷地吐出两个字:“验衣。”

一名缉事府官差上前,示意厨子抬起双臂,仔细检查他身穿的粗布短褂,特别是袖口、前襟等容易沾染痕迹的地方。官差动作专业而迅速,目光锐利。

“大人!这……这是做什么?”厨子更加慌乱。

林静渊温和地开口,试图缓和气氛:“张师傅,不必惊慌,例行检查而已。昨夜子时前后,你可曾听到天井附近有何异响?或者,可见过李伯有什么异常举动?”

“异响?除了打雷下雨还能有啥?李伯?那老闷葫芦,三棍子打不出个屁来,能有啥异常?”厨子连连摆手,但眼神却不自觉地瞟向窗外天井的方向。

黎清浅静静地观察着,注意到当林静渊提到“天井”时,厨子的右脚下意识地往后缩了半寸。她没有立刻点破,只是记在心里。

初步检查,厨子衣衫上并未发现明显的金粉或特殊麻线纤维,但其指甲缝里有些许油污和食物残渣,需进一步比对。厨子被带下去时,额头上已满是冷汗。

接着被带来的是驿站唯一的账房先生,姓王,约莫四十岁年纪,穿着洗得发白的青衫,戴着方巾,看起来斯文,但一双眼睛却透着商贾特有的精明。他显得镇定许多,进来后先是对着冷月和林静渊团团一揖。

“冷大人,林先生,还有这位姑娘。”他目光在黎清浅脸上停留一瞬。

“不知唤在下前来,有何吩咐?”

“王先生”林静渊依旧是那副温和面孔,“昨夜风雨大作,先生可曾安睡?可有听到或看到什么不寻常之事?”

王账房捋了捋胡须,沉吟道:“昨夜雷声甚大,在下确实睡得不安稳。依稀……似乎听到过一阵若有若无的唱曲声,腔调古怪,不似本地俚曲,倒有几分……前朝官话的味道。至于异响,风雨声中,实在难以分辨。”他回答得滴水不漏。

“王先生似乎对音律颇有研究?”黎清浅忽然开口,声音清冷。

王账房一愣,随即笑道:“姑娘谬赞,略知皮毛而已。早年家中经营过戏班,耳濡目染罢了。”

“哦?”黎清浅目光微闪,“那先生可知‘飞霞妆’?”

王账房脸色微微一变,但迅速恢复自然:“这……这等前朝宫廷妆束,在下只是偶听长辈提及,具体如何,却是不知了。”他下意识地用袖口擦了擦并没有汗的额头。

冷月使了个眼色,官差上前检查;王账房的衣衫料子普通,但颇为干净,检查下来,并未发现金粉或麻线。

然而,当他抬起手时,黎清浅敏锐地注意到,他右手食指和中指的指腹,有一层不易察觉的、与其他手指肤色略有差异的浅黄色,像是经常接触某种特定物品留下的痕迹。

“王先生近日可是在翻阅大量陈旧账簿或书信?”黎清浅状似无意地问道。

王账房身体几不可察地一僵,干笑道:“姑娘说笑了,驿站账目,每日皆需整理,何来陈旧之说?”

他被带下去后,林静渊看向黎清浅:“姑娘觉得此人如何?”

黎清浅沉吟道:“他有所隐瞒。对前朝事物似乎并非一无所知,且手指痕迹……不像是日常记账所致。”

第三个被带来的是滞留旅客中的一位年轻寡妇,荆钗布裙,面容姣好但脸色苍白,眼神躲闪,显得十分怯懦。她紧紧攥着自己的衣角,进来后便低着头,声音细若蚊蚋:

“民……民妇李氏,见过各位大人。”

“李娘子不必害怕,”林静渊语气格外温和,“昨夜可曾听到什么动静?”

寡妇李氏瑟缩了一下,小声道:“雷……雷声太大,民妇害怕,蒙着头睡的,什么……什么都没听见。”

“那你可曾留意过李伯?他平日为人如何?”冷月问道,声音依旧冰冷,但并未咄咄逼人。

“李……李伯?”李氏抬起头,飞快地瞥了冷月一眼,又迅速低下,“他……他不爱说话,总是扫地……有时候,晚上……民妇起夜,好像……好像看到过他一个人站在那面镜子前面,嘴里还念念有词……怪吓人的……”她说到这里,仿佛想起了什么可怕的事情,身体微微发抖。

官差检查她的衣物,同样是粗布材质,但颜色是深蓝色,与死者指甲缝的灰褐色麻线不符,也未发现金粉。

在她被带出去,经过黎清浅身边时,一阵极淡的、与那“珊瑚晕”异香略有不同,但同样甜腻的香气飘过。黎清浅目光一凝,注意到这寡妇发间插着一根看似朴素的银簪,但簪头却雕刻着极其精细的、与那古镜鸾鸟纹风格相似的缠枝花纹。

初步排查并未找到与物证完全吻合之人,但黎清浅提到的几个细节——厨子对天井的异常反应、账房先生手指的痕迹及其对前朝事物的了解、寡妇发间不协调的精致发簪以及她身上异常的香气——都提供了新的思路。

就在这时,负责物证比对和背景调查的官差带来了突破性的消息。

“大人!”一名缉事府官差快步走入,手中捧着证物盘,“经仔细比对,死者指甲缝内之灰褐色麻线纤维,与驿卒李伯所穿衣衫材质完全吻合!其纤维粗细、颜色、纺法,别无二致!”

“另,据明镜阁渠道急报,李伯户籍系伪造,其真实身份,高度疑似与前朝获罪宦官陈永禄之家族有关!”

几乎同时,另一名官差匆匆而入,手中捧着一个油布包裹:“禀大人!在天井西北角一处松动的石板下,发现此物!”

包裹被当众打开。里面赫然是一柄打造得极其精良、薄如柳叶、寒光凛冽的短小利刃,形制特殊,绝非民间寻常刀具。更令人心惊的是,在刀柄与刀身连接的细微缝隙中,检出了残留的、与“珊瑚晕”同源的鲜红色素!旁边还有一块折叠起来的粗布,展开后,上面赫然沾染着已经干涸的曼陀罗花粉!

铁证如山!

所有线索,在这一刻,如同百川归海,全部指向了那个沉默寡言、仿佛与阴影融为一体的老驿卒——李伯。

当冷月、林静渊和黎清浅带着这些铁证,再次于后院找到正在默默清扫落叶的李伯时,这个常年佝偻着背、仿佛与阴影融为一体的老人,缓缓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他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扫过冷月手中的小刀和布巾,又越过众人,望向那面已被贴上封条的巨大古镜。那双平日里浑浊无光的眼睛里,此刻竟异常的清明,甚至带着一种如释重负的平静。

“不必问了。”李伯的声音沙哑,却异常清晰,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是我做的。”

他没有被押解去阴森的刑房,就在这荒草丛生、弥漫着潮湿泥土气息的后院,面对着三个已然洞悉他秘密的人,开始了叙述,他的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讲述一个与自己无关的古老故事。

李伯的目光变得空洞而悠远,仿佛穿透了眼前破败的院落,回到了数十年前那个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却又转瞬凋零的岁月。他的声音低沉而缓慢,带着一种被时光磨砺后的沙哑,每一个字都仿佛承载着沉重的尘埃。

“陈家……”他喉头滚动了一下,似是想笑,却又带出几分苦涩,“那时节,提起洛水陈氏,谁不敬畏三分?我姑母……是陈贵妃身边最得脸的女官,名唤陈瑾。贵妃娘娘信任她,许多体己事情都交给她打理。这面‘青鸾鉴’……”他的目光再次眷恋地投向那被封印的古镜。

“便是永熙十二年,贵妃娘娘诞下皇子,龙心大悦,特意命内府监选用最好的吉金,由八十一位工匠耗时一年打造,赏给我姑母的。寓意‘青鸾报喜,明镜高悬’,是莫大的恩宠与体面。”

他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几乎难以察觉的、与此刻境遇截然不同的荣光,仿佛那昔日家族的辉煌,依旧能温暖他早已冰冷的心。

“那时候,我还小,叫陈彦。府里……真是热闹啊。”他的眼神迷离起来,“朱门广厦,仆从如云。逢年过节,门口的车马能排出去二里地。我记得姑母偶尔归家,穿着宫里赏的锦缎,戴着珠翠,说话行事,自有一番气度。她常抱着我,教我认字,给我讲宫里的规矩,讲那些贵人们喜欢的妆容、衣饰……那‘飞霞妆’,那‘珊瑚晕’的讲究,便是在那时,像种子一样,落进了我心里。”

他顿了顿,声音骤然低沉下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可谁能想到……花无百日红。不过是因为朝中的一次党争,一句莫须有的构陷……一夜之间,天就塌了。”他的语气变得艰涩,仿佛每个字都带着血沫,“我记得那天晚上,也是这样的雨天,或许……比那晚还要大。官兵像潮水一样涌进来,见人就抓,见东西就砸……火光,哭喊声,刀剑碰撞声……我躲在母亲怀里,看着她把我塞进一个运送污物的木桶,最后看了我一眼……”

李伯的声音哽住了,他闭上眼,深吸了一口气,才勉强继续,但那平静的伪装已然出现裂痕:“后来我才知道,那一眼,就是永别。陈家……男丁尽数问斩,女眷没入掖庭,或流放千里……诺大的家业,顷刻间灰飞烟灭。只有我,靠着那个臭气熏天的木桶,侥幸逃了出来。”

“从此,世上再无陈彦。”他的声音恢复了死寂,却更显悲凉,“我像个孤魂野鬼,东躲西藏,啃过树皮,吃过馊饭,和野狗争过食……最后,顶替了一个病死的流民的身份,成了‘李栓柱’。我什么活儿都干过,扛包、洗碗、打更……最后,辗转来到了这镜驿。这里,曾是姑母暗中布置的一处联络点,荒废多年。我拼了命地干活,比任何人都勤快,比任何人都能忍耐……慢慢地,从杂役做到了驿卒,虽然还是最低等的,但总算有了个遮风挡雨的地方,能……正大光明地,守着这面镜子了。”

他的目光再次聚焦在那面古镜上:“几十年了……我每天都要把它擦得干干净净,检查暗格是否灵活,更换里面防虫的香料……看着它,我就好像还能看到姑母的样子,还能感觉到……陈家,没有完全消失。它是我活着的唯一念想,是我和过去……唯一的联系了。”

“那个后生……”提到死去的驿卒,李伯眼中终于闪过一丝深刻的厌恶。

“他太机灵,也太贪心了。不知怎的,竟被他窥见了镜中暗格的秘密……他偷走了里面姑母留下的一些旧信和玉佩……那不是什么宝藏,只是……只是一点念想……”他的声音带着刻骨的悲凉,“他威胁我……索要巨额钱财,否则就要去告发,说我是前朝余孽,说这镜子是逆产……”

“我怕啊……”李伯的声音开始颤抖,不是恐惧死亡,而是恐惧失去,“我不是怕死……我是怕……怕这镜子没了,怕我们陈家……最后一点痕迹都没了……那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于是,杀心在恐惧与偏执的浇灌下疯狂滋长。他利用对驿站的绝对熟悉,策划了这场“镜仙索命”的戏码。风雨夜成了最好的掩护,钩索是他进出“密室”的工具,曼陀罗花粉确保了一击必杀。

他怀着一种混合着对姑母的怀念、对家族往昔的追忆、以及对现实彻底绝望的扭曲心态,就着昏暗的烛光,为死者细细描绘了记忆中那最华丽、也最哀伤的“飞霞妆”。

“我想……让所有人都怕它……不敢再靠近它……触碰它……这样,它就能永远安安稳稳地留在这里了……”李伯喃喃自语。

黎清浅静静地听着,看着这个被时代抛弃、被执念吞噬的老人,心中没有破案后的释然,只有一种沉甸甸的、难以言喻的悲悯与苍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