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恰逢雨连天 > 第13章 十二章(修)

恰逢雨连天 第13章 十二章(修)

作者:沉筱之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7 02:37:09 来源:文学城

詹事府原为打理皇帝皇子的内务所设,景元帝开国后,该作辅佐储君之用,因此建在东宫附近。

仕子闹事后,晏子言质疑春闱有舞弊之实,皇上授命他为主审,重断会试的卷宗。

却越断越无奈。

会试的好文章,的确大都出自南方仕子之手。

看来沈奚的话不假,南北两地的仕子确实存在差距(注),所谓的科场舞弊,也许真的只是误会。

晏子言觉得自己审卷都快审出魔怔来了,回到詹事府,听说左都御史来找,头一个念头竟是柳昀是南方人,难怪做了都御史;尔后见到跟着柳朝明而来的苏晋,心想,这位也是南方人,难怪是二甲登科的进士。

直到听了这二人的来意,他才回了神,看了苏晋两眼,轻笑道:“我还道你一个从八品知事,任暄怎么肯由着你来正午门前问责本官,原来是你代十七殿下答了策论,叫他这个中间人在东宫面前得了脸。一本万利,买卖做得不错。只是可惜了当年长平侯兵马中原战无不胜,生出个儿子,竟是个四体不勤的生意经。”

他这一番话说得尖酸刻薄,但往细里一想,却是参破其中道理。

苏晋不是不明白,她答了策问去找任暄,乃是有事相求,实属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也无意一争长短。

晏子言斜着又瞧苏晋一眼,觉得此人虽看上去内敛,没成想竟有个杀伐果决的脾气。仕子闹事当日,若不是苏晋命人将晏子萋绑了送回府,也不知他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妹妹能闯出什么祸来。

这么想着,顺口就问了句:“你不是受了伤?”

苏晋没留神他提起这个,愣了一下才道:“养了数日,已好些了。”又续道:“刑部传话,好几桩案子悬而未决,下官不敢耽搁,才赶着早进宫里来。”

哪里来的好几桩案子?

小小知事,与她相关的大案,统共也就仕子闹事一件。

这所谓的好几桩,大约是将晁清失踪一并算了进去,旁敲侧击地提醒他吧。

晏子言听出苏晋话里有话,冷笑道:“依本官看,是你上赶着往案子上撞吧?”

又觉得苏晋区区知事,三番五次地对自己出言不逊,方才那点感激之意消失全无,恶声相向道:“你那日没死在闹事当场已是万幸,好好将养才是正道。更不必赶着早进宫,刑部审案,尚不缺你一个证人。况且少几个你这样没事找事的,京师反而太平些,哦,这么一看,你那日没死成当真可惜了。”

苏晋平静地看着晏子言:“大人说的是,下官死不足惜,只是大人这么盼着臣下死,不禁叫人琢磨起由头,是有什么把柄落在下官手上了么?”

晏子言一时怒不可遏,抬起手想要唤人进来治治这吃了豹子胆的东西。

苏晋却不肯退让,她今日来,就是要从晏子言嘴里问出晁清失踪当日的因由,激怒他是意料中事,若这便怕了,何必犯险来这一趟。

“闹够了吗?”正这时,端坐上首的柳朝明冷声道。

苏晋与晏子言互看了一眼,把已到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

柳朝明问晏子言:“十七殿下的策论在詹事府?”

晏子言拱手道:“正是。”一时没忍住心中得意,又对苏晋道:“本官差点忘了,本官有没有把柄落在苏知事手上实不重要,倒是苏知事有一个现成的把柄,正握在本官手里。”

说着,转身自案头取了一份长帖,正要呈给柳朝明,忽又缩回手,疑惑地问:“敢问柳大人如何知道这策论是由苏晋代写,十七殿下誊录的?”

苏晋诧异非常,不是他晏子言先发现她代写一事,然后找到证据,才将她告到刑部的么?

然而这个念头闪过,苏晋忽然觉出不对劲。

不对,不是晏子言做的。

柳朝明道:“你不必知道。”

晏子言又道:“那么敢问大人,若证据坐实,要如何处置苏知事呢?下官听说半年前那位代十四殿下执笔的司晨是被杖毙的。”

柳朝明道:“前车之鉴只做参详,不必盲目效仿,都察院审完,自当以罪论处。”

晏子言忖度一番,自以为悟出柳朝明的言中意,于是道:“按照御史大人的说法,这等罪名,便不是死,也要落个革职流放吧?”

他忽然合手对柳朝明一揖,白衣广袖带起一阵风:“大人,下官纵然十分看不惯苏晋,但也听闻仕子闹事当日,应天府孙府丞带着一帮衙差躲在夫子庙里;东西二城的兵马司堵不分轻重缓急地跟几名暴匪周旋;在朱雀巷的礼部大员不想办法疏散百姓便罢了,皆藏在茶坊里头,生怕被伤着一分半分,只有他,纵马而往,虽自不量力妄图以卵击石,愚蠢至极以为自己可以扭转乾坤,但……下官想为朝廷留下此人。”

一语毕,转身横眉冷目地看着苏晋,说道:“苏晋,本官长你几岁,教你一个道理,他人之言,不可不信,也不可尽信,有道是画虎画皮难画骨,你可知当日你在喧嚣巷陌出生入死时,躲在茶坊里头战战兢兢,自始至终都没出来看你一眼的都有谁?有人表面与你和气,并不妨碍他在背地里捅你刀子。”

微微扬起下颌,又缓了些声气道:“当然了,你的所作所为,也并不妨碍本官打心底讨厌你,本官惯欠不得人情,你看好了,本官只帮你这一回,不为其他,为你当日取舍果断地护了舍妹安危。”

言罢,晏子言步去公堂西角,掀开灯罩,将手里头的策论往火上烧去。

白纸黑墨,沾火就着。

也不知是否是天意,正这时,堂门忽然被推开,带起的一阵风将策论的长帖吹拂在地,刚刚从纸角燃起的一星火倏尔灭了。

来人一身朱色冠袍,上绣五爪金龙,身后还跟着朱南羡与朱十七,不用问,当知这一位便是大随的储君,太子朱悯达。

屋内一众三人齐齐跟朱悯达见礼。

朱悯达只道了句:“柳大人平身。”目光落在地上烧了一角的纸上,冷笑了一声:“怎么,是谁胆敢背着本宫毁尸灭迹么?”

堂内鸦雀无声,晏子言额头瞬间渗出细密的汗。

朱悯达扫他一眼,吩咐道:“晏三,将地上的纸捡起来,呈与本宫。”

晏子言应了声“遵命”,起身去拾策论,脸上血色已退尽了。

朱南羡如丈二和尚,尚未瞧明白眼前这出究竟是个什么情况。

早先十七来找他,说惹了皇兄生气,请他去劝,又提起应天府的苏知事也牵扯其中,正说着,羽林卫就来请十七了,说苏知事正在詹事府,太子传他过去受审。

京师衙门还有哪一位知事姓苏?

也是听到这,朱南羡才一头雾水兼之火急火燎地跟了过来。

眼见着晏子言拾起策论的指尖隐隐发抖,苏晋撑在地上的手指微微屈着仿佛要扣穿地面,朱南羡颇有所悟地想,哦,问题大约是出在这张被火舌卷了一角的纸上吧。

也是,的确该烧。朱南羡想。

于是就在朱悯达要接过那张策论的一瞬间,朱南羡一把将其夺过,塞进了嘴里。

【!注】:特此注解,想声名一下,我本人对北方的盆友们并没有甚么误会。

-

其实喜欢明史的妹子可能看出来了,这个案子是源于历史上真实的事件,明太祖时期的“南北榜”案,当时为了把皇权收回中央,诛杀功臣,又因为元朝的旧皇室逃到了北方,所以朱元璋杀了不少北方文化人,造成南北文化差异。(当然,当时的南北文化差异还有很多其他原因,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翻翻正史)

-

再啰嗦一句,这个案子对后世影响极深,直接造成了后世对人才的录取制度并不是完全平等取仕,而是按地方分配名额,比如现在的高考也是这样的。

-

当然我这写的,是各种添油加醋随便乱编,大家不可尽信。

只关于南北差异这一点,前史之鉴,不敢造次,请大家多多包涵,么么哒(づ ̄ 3 ̄)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十二章(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