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宫斗宅斗 > 七零:我在草原驯狼养马 > 第5章 那把刀,割开的不只是蹄子

晨光熹微,尘烟尚未落定,夏栀礼的目光凝固在脚边那卷麻布上。

夏栀礼缓缓蹲下,指尖带着一丝微不可查的颤抖,解开了粗糙的系绳。

麻布摊开,十把小巧的外科手术刀整齐地躺在其中,刀刃在初升的阳光下折射出冰冷而锋利的光芒。

每一把刀的刀柄都细密地缠绕着深色的防滑皮绳,无论是刀刃的弧度还是刀柄的握感,都与她昨夜在预警表旁随手画下的草图分毫不差,甚至更为精良。

这正是夏栀礼标注着“需专用工具”的样式。

夏栀礼的指尖轻轻抚过冰冷的刀锋,一股强大的电流从指尖窜遍全身。

这份沉默的馈赠,远比任何言语都来得震撼。

这不是简单的支持,而是一种精准的呼应,是有人在暗中,用行动为她即将劈开的荆棘之路,锻造了最锋利的武器。

阿木尔高大的身影投下一片阴影,他拾起旁边一个同样被留下的皮囊,阳光下,皮囊上烙印的猎鹰纹饰显得格外清晰,展翅欲飞。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像是草原深处的风:“我们铁家的男人,从不轻易送人东西……除非,他从那个人身上,看见了别人看不见的火种。”

火种……夏栀礼的心猛地一缩。

她知道阿木尔口中的“他”是谁。

那个如孤狼般沉默的男人,铁木尔。

午后,与大队书记的会面如期而至。

临行前,乌力吉铁青着脸堵在了毡房门口,手中的马鞭在地上抽得“啪啪”作响,卷起一阵尘土。

“夏栀礼!”她几乎是咬着牙喊出这个名字。

“你今天要是敢去书记那里胡说八道,给我们部落惹来天大的祸事,我不只立刻把你这灾星赶出草原,巴雅尔也永远别想再踏进学校一步!”

她眼中翻滚着怒火,但怒火之下,是更深的恐惧。

乌力吉害怕这个汉人女知青带来的未知,更害怕自己的女儿萨仁高娃会被这些“汉人玩意儿”彻底带偏,动摇她在这个传统部落里好不容易稳固的地位。

面对这夹杂着威胁与恐慌的警告,夏栀礼没有争辩。

任何言辞在根深蒂固的偏见面前都是苍白的。

她只是平静地将那份凝聚了她所有心血的预警表仔细叠好,郑重地收入怀中,贴着心口。

然后,她转身,在众人惊疑不定的目光中,从羊圈里牵出一匹因蹄病而跛行的病羊。

那是一头瘦骨嶙峋的母羊,一只蹄子已经腐烂发黑,散发着恶臭,连站立都摇摇欲坠。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夏栀礼没有丝毫犹豫,取出铁木尔送来的小刀,刀光一闪。剪除腐肉、刮净脓腔、涂抹自制药膏、最后用干净的布条包扎固定。

整套动作一气呵成,快、准、稳,没有一丝多余的停顿,仿佛她不是在尘土飞扬的草地上,而是在无菌的手术台前。

血腥味和药味混合在一起,围观的牧民们从最初的讥笑、不屑,到后来的惊愕、屏息,最后齐齐倒吸一口冷气。

那种利落与专业,是他们从未见过的。

这一刻,再无人敢发出一声嘲笑。

前往大队部的路上,风沙渐起,吹得人睁不开眼。

阿木尔骑着马,刻意落后夏栀礼半步,宽阔的脊背为她挡住了一些风沙。

沉默了许久,他忽然低声开口,声音像是被风沙打磨过:“夏知青,你知道铁木尔的父亲,当年为什么会被逐出部落吗?”

不等夏栀礼回答,他便像在自言自语,又像在讲述一段被尘封的往事:“因为他从外面学了些东西回来,提议给部落所有的牛群打一种‘预防针’,说能防治瘟病。可那个时候,谁信这个?大伙儿都说他是疯子,是想用针把草原神赐予的牛羊给扎死。后来……后来一场炭疽病,部落里死了三百多头最好的牲畜,人们才想起他的话,可他……早就不在了。”

夏栀礼的脚步猛地一顿,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

原来,她不是第一个试图在这片广袤草原上点燃科学火苗的人。

原来,那颗火种,在很多年前就曾被一个孤独的先行者带来,却被愚昧与保守的狂风无情扑灭。

夏栀礼下意识地握紧了怀中的预警表,那单薄的纸张此刻却重若千斤。

这不仅是她的计划,更是一种迟到的传承。

大队书记是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知青干部,姓王。

他正为开春以来牲畜莫名其妙的损失而焦头烂额,办公桌上堆满了报损的单子。

见到夏栀礼,他起初并未在意,只当是普通知青来反映问题。

可当他接过那份画着图表、写满数据的预警表时,眼神变了。

他扶了扶眼镜,一页一页看得极其仔细。

夏栀礼站在一旁,用生硬的蒙语夹杂着汉语,努力地向他解释着“细菌”、“交叉感染”、“传染链”、“隔离区”这些闻所未闻的概念。

王书记的眉头越皱越紧,从最开始的怀疑,到中途的震惊,再到最后的凝重。

他虽然不懂医,但他能看懂数据背后的逻辑,能理解那条清晰的传染路径图所预示的可怕未来。

最终,他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搪瓷杯都跳了一下。

“就这么办!”

他斩钉截铁地说道:“我批准了!就在你们部落先搞试点,成立一个‘蹄腐病防治方案’临时小组,由阿木尔同志监督执行!夏栀礼同志你来负责技术指导!出了成果,我亲自给你们上报公社请功!”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回营地,乌力吉在自己的毡房里听完传话,气得当场摔碎了一只心爱的茶碗。

可这是大队书记的命令,是公社的意志,她再愤怒,也无法公然违抗。

治疗工作正式拉开序幕。

起初,只有五户人家将信将疑地送来了自家的病羊。

夏栀礼没有多言,她用行动证明一切。

夏栀礼亲自操刀,每一刀都像教科书般精准,完美地避开血管与神经,将腐烂的组织一点点剥离,露出下面粉红色的新生嫩肉。

夏栀礼手把手地教萨仁高娃如何辨别草药、调配药膏,让识字的巴雅尔负责记录每只羊的编号、用药时间与恢复情况。

就连阿木尔,这个高大的汉子,也像个小学生一样蹲在一旁,用小本子认真记下她说的每一个用药比例和注意事项。

奇迹发生在第三天。

一头病得最重、已经卧地不起的母羊,在众人不可思议的注视下,竟然晃晃悠悠、颤颤巍巍地自己站了起来,还低头吃了两口草!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过后,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活了!站起来了!”

“神了!真是神了!”

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的老牧民们,此刻再也按捺不住,纷纷围了上来,激动地看着夏栀礼,用他们生涩笨拙的汉语,一声声地喊着:“大夫!大夫!”

发音虽然不标准,却充满了最真诚的敬意。

当晚,部落为她举行了小型的庆功宴。

篝火烧得很旺,大锅里炖着香喷喷的羊肉,牧民们载歌载舞。

可那个曾经最激烈反对她的乌力吉,却缺席了。

夏栀礼没有在喧闹中停留太久,她心里还惦记着那些病羊。

当她独自一人回到牛棚检查时,却愣在了门口。

只见牛棚的门框上,挂着一只崭新的皮囊,做工精细。

夏栀礼取下来打开,里面不是别的,正是晒干的艾草与薄荷,都是止血消炎的良药。

皮囊最底下,还放着一小块被熏烤得焦黄的鹿肉干,比她平日吃的任何口粮都要精细数倍。

夏栀礼怔住了,久久地站在原地。

第二天清晨,巴雅尔悄悄跑到她身边,压低声音说:“夏姐姐,我妈昨天半夜没睡,在火堆边守着给你晒草药……她还跟我说,‘记住,能让人饿不死、让羊不生病的,就不是灾星’。”

夏栀礼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轻轻触动。

而此时,在营地远处的一道山梁上,一个孤高的黑影伫立良久,直到确认牛棚那边一切安好,才沉默地调转马头,如风一般离去。

在他精悍的马鞍侧,一把刀鞘,正空着。

蹄腐病的风波渐渐平息,部落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甚至比以往更多了几分希望。

然而,夏栀礼的心却并未因此而放松。

治愈,终究是被动的。

阿木尔讲述的那个关于炭疽病的故事,像一根刺,深深扎在她心里。

蹄腐病只是开始,这片看似祥和的草原之下,还潜藏着更多、更致命的威胁。

夏栀礼的现代医学知识在这里固然有效,但药品和器械的来源却是个巨大的问题。

她不可能永远指望外界的补给。

真正的出路,必须从这片土地本身去寻找。

夏栀礼猛然想起了铁木尔的父亲,那个被驱逐的先知。

他当年既然能提出“预防针”的概念,是否也曾研究过这片草原上的草药?

铁木尔送来的刀,是治愈的利刃;那么,他或者他的家族,是否还留下了别的什么?

一种……能够从根源上对抗瘟疫的、更古老的智慧?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破了她的思绪。

或许,铁木尔交给她的,并不仅仅是一把刀。

或许,在这片草原上,早已埋藏着另一份更古老的答案,正等待着她去发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