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男配科举纪事 > 第9章 书房

男配科举纪事 第9章 书房

作者:八月的四方天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05-30 01:38:20 来源:文学城

来到一处书房之后,张士宏生着闷气坐在椅子上,而时亦和宋元站在下方,像是两个犯了错的小学生。

“本想晚年再教出两个徒弟,没想到一转眼,徒弟成了别人的!”张士宏说的心酸,旁边秦管事立马安慰道:“老爷何须忧心,两位小恩人一位跟着界茗少爷,一位跟着子凌少爷,老爷想见他们还不是随时都可以。”

“话是这样说,可徒弟终究是被别人抢了去了?”张士宏说着,然而转念一想却又灵光一现:“这样,以后你们每隔五天,要来我这一趟,由我来为你们解惑,你们也算我半个徒弟,怎么样?”

这样的好事,时亦宋元自然不会拒绝,只是道:“可是,师傅那边……”

张士宏瞪着眼睛:“那俩小子还敢有意见?你们放心,我去给前院门卫留话,以后你俩过来,不必通传。”

张士宏说着就站起身想要吩咐下去,时亦连忙拦住了他:“大人莫急,未说找我们来是做什么呢?”

“这个”,张士宏摸了摸胡须又坐了下去,“本来我其实也有意收你俩为徒,只是阴差阳错,弄成了现在这个局面。”

“但是你们救了我一命,有些东西是我提前为你俩准备的,现在还是要给你们俩才好。”

时亦宋元将欲推辞,张士宏对着他们摇了摇头,“并非钱财俗物,这些东西对你们以后科举肯定大有裨益,你们看看再决定是否推辞也不晚。”

他说着,眼里不自觉的带着一些温润的光,年过花甲,难得遇到还能让自己喜爱的后生,为他们的未来稍稍扫掉一些阴霾,铺平一些道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自己也觉得心宜。

从书房出来,时亦宋元两人跟着张士宏来到了隔壁的一间屋子。

屋内馨香阵阵,偌大的房屋四壁是一排排摆放整齐的书本,屋内光线明亮,张士宏走到一面书架前轻轻的拂过书本道:“这些书籍有我师傅所藏的一部分,另外也有一些是我所批注积累的,辛苦忙碌数十载,我毕生所学,大部分都在这里面了。”

时亦两人听后,再看向这些书籍的目光已经变得不同,且不说大儒宋阳明所藏书籍的珍贵,单是张士宏一生所学,大半辈子的书籍批注在读书人眼中就已经是无价之宝了。

尤其是对于时亦来说,他基础本就打的极牢,在读书上的缺点就是这种对读书的感悟和理解,这些年他虽也有过私塾师傅讲解文意,但一来那些老师的水平有限,二来他们讲解水平不高,因此时亦一直有种难有寸进的无力感。

此时看到这些藏书,知晓了张士宏的好意,他倒是真实的对眼前的这位老者有了发自内心的感谢。

他与宋元互相看了一眼,心甘情愿的朝着张士宏拜了下去,“多谢张师授书之恩!”

“快快请起,快快请起。”张士宏连忙扶起两人,却又有些担心的道:“先说好,这些书可不是送给你们二人,只是借阅,你们可不能打它们的主意!”

一句话顿时让师徒情深的氛围一扫而空,时亦有些忍俊不禁的说:“自然不会贪图老师的书本,老师勿要担心。”

宋元也道:“能有幸借阅以是万幸,学生自当感恩。”

“哦哦。”张士宏放心的点点头,“那你们先自己看看吧,我再去教训家训子凌他们两个小子,有些事真是越想越气!”

张士宏说完起身踱步离去,时亦与宋元也才稍稍放松一瞬。

今日之旅对他们来说未免变化太多,两人同时叹了一口气,在屋内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从书本的归置可以看的出来,这些书的归置,与景朝科举的科目“经义”、“论”、“策”三者相合。

景朝初年,进士科考试多以帖经、墨义和诗赋为主。但弊病颇大,导致考生多注重声韵,而不求诗词内涵,而明经考试又只强记博诵,不考虑其义理,导致所选进士,“才华横溢”却学而无用。

因此,历代大景皇帝对科举几番整改,取消了科举诗赋、帖经、墨义的考察形式,专以经义、策论取士。

所谓经义,是以经书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中义理。策论,应试者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

这种考核方式,更强调了科举取仕的实用性,因此在景朝持续多年。经过历届科举之后,考核经义的书籍也已确定。其中,以《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礼记》称为大经,《论语》、《孟子》称为兼经,此为应考士子的必读书。

两人只简单的翻了一本,时间就到了下午申时。

门外,有小厮敲门而入。

时亦从书本的内容中脱身而出:“何事?”

“时少爷,已经申时了,我家老爷让我来接您去孟府。”

时亦有些意外:“现在么,师傅不留下来用饭?”

“对,老爷说想与您单独多聊一些呢。”

“好。”时亦把书合上。

宋元朝着时亦看了看:“去吧,等晚上回家再聊。”

“好”,时亦点点头,就跟着小厮来到了张府门外。

从张府到孟府,中间只隔了两条大街,因此不过一刻钟功夫,时亦就已经坐在了孟子凌的居所里。

这居所和他见过的其它房间风格大不相同,单单三四间屋舍座落在一片竹林之中,房内蕴藏着丝丝凉气,四面门窗皆用白色油纸封闭,透光性极好,整个房间明亮又宽敞。

“不必拘束。”孟子凌跪坐在时亦对面,在他们中间,一个精巧雅致的小炉子,正温煮着茶水。

“我素来不喜旁人打扰,所以这里离府中其他屋舍相去甚远,平日也不会有人过来,你以后可以安心在此看书。”

时亦点头:“是,师傅。”

“你坐,为师先去给你拿点东西。”孟子凌突然又站起了身来。

“好”,时亦再次点头,在孟子凌走后,他又对着四周仔细打量了起来。

屋内摆设整洁,除了自己中间的这一处薄毯和靠东墙的一个木桌之外,只有四周墙壁上挂了一些竹笛和木琴,一眼望去,一览无余。

虽然摆设极简,但却又很奇妙的给人一种幽静自然的感觉,时亦摇头笑笑,可能是物似主人形的原因,这屋子也似孟子凌那般洒脱超然了。

“哗”,木门被打开的声音,孟子凌拿着三四本书走了过来。

“你可好奇,我为何能在十六岁考中举人?”孟子凌一进门就开口问到。

他自顾自的在时亦面前坐下,然后把书本摆放在了两人面前。

时亦坐的端正:“愿听师傅教诲。”

“这里只有你我师徒二人,不必拘束,随意一些即可。”孟子凌笑道:“我虽天资聪颖,在识记一道上也颇为擅长,但你要知道,若仅靠一些纸上谈兵的功夫,想通过省试是绝对不够的。”

时亦并未接话,只是认真的听着,等孟子凌继续讲下去。

孟子凌略微点了点头道:“你应该知道,我景朝科举共有经义、策论两道。州试时,虽也考些诗赋,但评判优劣,终归还是要靠经义策论二道的。”

“所以历来,读书人十分看重前人经验,这也是各位大儒名家的书籍为何如此珍贵,而且多不外传的原因。”

时亦点头,开口道:“这些和师傅年少中举有什么联系么?”

“这也是我今次想要告诉你的,经义一道,依靠前人经验自然能进步的十分快捷,但策论一途却变化极多,朝堂之事,天下之事,往往牵连繁多,怎能是用前人经验就可以生搬硬套下来?”

“每一件事都应该具体分析,我能年少中举,也是因我父亲曾为衮州知州,他所经历的政事极多,而又喜欢将这些政事和解决之法记录下来,我自幼诵读,自然耳濡目染,在策论一途上占尽了便宜。”

“可是我也知晓,我能年少中举,其中气运成分也是占比颇大,这种经验之谈并非稳固。”

时亦听后了然的点了点头,“那按师傅之意,徒儿今后应如何学习?”

孟子凌笑了笑,“我既然收你为徒,自己是做好了打算,我曾云游各州十余年,所见所闻不知繁多,我将这些见闻都已编制成册,并且将在各州遇见的书籍都收藏在了隔壁的书房内,你若无事,尽可观看。”

“不出两年,等你将这些书籍尽皆观看完毕,我再带你出去游历两年,见见其他州府的风尚。”

孟子凌脸上笑意渐浓:“你本就天资聪颖,又有我和张伯父如此细心栽培,未来成就,必定远超于我!而且四年之后,你也仅仅只是十五岁的年龄,到时,是否会连中三元也未可知!”

新文开更,感谢支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书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