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谋定真心 > 第10章 试探

谋定真心 第10章 试探

作者:雨星澄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16 14:57:04 来源:文学城

寅时摘星楼钟响,宫城外的鸡也不甘示弱地长鸣,闻君照先宋满醒来。

夏末的清晨不像中午那样燥热,吹来的风中依稀有了秋日的凉爽,然而今天是阴天,天空压得很低,让人心境也随着低沉起来。

闻君照起身看着睡得挺香的宋满,没急着叫他起来。

青年睡着时脸颊微鼓,看着比实际年龄还要小些。

前来洒扫的太监见到闻君照要行礼,闻君照打了个不必的手势。

宋满还是被脚步声惊醒了,他这觉睡得并不踏实,连续不断地做着噩梦,醒来前一秒还觉得自己在被杨公公欺负。

“醒了?”闻君照瞥见他睡得翘起来的头发,却不打算提醒,“那就出宫回府吧。”

揉了揉惺忪的眼,宋满扶着柱子站起来。

维持一个姿势太久,他的腿不幸地麻了。

闻君照扭头发现人没有跟上来,还抱着那根柱子神情恹恹,说:“古有尾生抱柱是为爱情,你这是为——”

宋满试着又抽动了一下,还是没有反应,他苦着脸说:“王爷,你且等等,我腿麻了。”

实在是没憋住,闻君照笑得有些岔气,掩袖轻咳。

原以为昨天的风波也算告一段落,不曾想下午闻君照又被宫人通知要追朝。

大邺的参朝制度很完备,两日一朝为常参,每月初一和十五为朝参,而遇到突发的紧急事件时则会有追朝。

常参可以请假、迟到或早退,由监察部的官吏予以记录即可,可追朝却容不得官员怠慢。

想到早晨宋满眼下的乌青,闻君照没有带他入宫。

今日的追朝众人都心知肚明,是为了七皇子暴毙的事。

明眼人都知道此事不只是死了一个皇子那么简单,关乎皇储之位,更关乎社稷未来。

进崇政殿前,各个派系的人心思各异,无不为即将到来的朝事感到紧张。

这其中自然不包括闻君照,他是举国上下都有所耳闻的纨绔,穿着端庄的朝服也遮不住眉目间的混沌气。

有谈论局势的官员回头不经意间扫过闻君照,叹道:“惠王殿下前几日在城西处理了一个禁卫的案子,我还以为他转了性子,没想到只是昙花一现。”

他身边的另一个官员说:“皇上还是子嗣太单薄了些,不过好在太子殿下是人中龙凤,大邺也不算是后继无人。”

闻君照听着他们的话,眼神顺势落在自己那万民景仰、众望所归的皇兄身上。

闻晔正与几位相近的大臣聊着什么,大概是讲到早逝的兄弟,他脸上露出万分伤怀的神情。

他左手边那位大臣闻君照认识,是宋满的义父蔺侍中。

也不清楚这位惟太子马首是瞻的蔺大人,知不知道自己的义子昨天被太子欺负了一顿。

他现在也不敢和太子正面交锋,有什么资格去嘲笑别人护不住人。闻君照笑意没达眼底,又想到昨天宋满耷拉着眉头的样子,心中有些烦躁。

礼官宣布觐见,文武大臣按照职位大小、所属部门有序进了崇政殿。

高位上康宣帝严肃地看着他们,说:“众卿应当都知晓了,朕的七皇子昨日在宫中暴毙,此事交由大理寺查办但尚无结果。”

许板谭出列将调查结果言简意赅地禀报了一遍。

康宣帝又说:“今日叫众卿前来,是要商讨一下悼瑞皇子的丧仪和对刘骓的惩处。”

礼部尚书周应弦拿着笏板道:“臣以为,悼瑞皇子身份尊贵,可破格予以其亲王的丧仪规制。”

这个规制对一个尚未成年、没有建树的皇子来说已是顶天的高,皇子和亲王的丧仪不仅差在表面化的祭品和仪式,还差在所需的人力和金银。

康宣帝没有立马说好还是不好,底下的朝臣谁也不想做出头鸟,低头装聋作哑。

“梁卿以为如何?”康宣帝打破了他们继续沉默的念头。

户部尚书梁古道:“启禀陛下,博州今年春夏的粮食收成可喜,益州和汴州两地的商税和劳工税比之去年高了两成,且今年各地无大型叛乱和灾祸,国库充盈。”

这番话一字未提他的意见,却说明了户部有资金支持礼部大办丧仪。

康宣帝不咸不淡地回了句“嗯”。

他这句明里暗里的赞许给了群臣主心骨,紧接着有几位官员先后站队说:“臣觉得梁大人的话甚有道理。”

康宣帝于是说:“即日起,辍朝三日,七皇子的丧仪由礼部全权办理。周应弦,你务必给朕办得漂亮。”

周应弦称是。

“至于刘骓,虽还不知道他背后的主使是谁,可他也脱不了干系。”康宣帝是在皇位上呆了二十三年的帝王,他太清楚怎么让群臣开口说出自己想要听的话,也太清楚怎么让群臣各抒己见。

闫太傅是当日事发时见证刘祭酒疯癫模样的人,他率先出列说:“臣想为刘骓求情。臣不知刘骓为何会做出此等事,可刘骓的行事与其家人无关,万望陛下能网开一面,对其家人从轻处置。”

“大邺律法的设立是为了厘清善恶是非,也是为了教化百姓知耻向荣。刘骓的父兄妻儿没有行恶,不应该遭受死难,“闫太傅劝慰道,“陛下怜惜七皇子,也怜惜百姓,此举可为七皇子积福缘。”

闫太傅是朝堂上的清流,也就是中立派。

此前太子党和七皇子党都极力想要拉拢这位两朝帝师,可他一颗心都扑在圣贤书上,并不愿意介入党争,是位受天下读书人敬佩和欣赏的文士。

太傅没有实权,却是士人学子甘愿跟随的风向标。

“太傅说得是,皇上宽恕刘骓家人,国人听闻必定感念陛下仁德,一心向善。”一位受过闫太傅指点的大臣附和道。

闻晔紧跟着出了列,道:“儿臣也想为刘骓求情。阴谋之下,稚子无辜,恳请父皇保全刘骓家人的性命。”

“阴谋之下,稚子无辜,”康宣帝沉声重复了这句话,说,“太子,那你认为该怎么从轻发落?”

“儿臣以为,将刘骓三族发配至凉州,三年内其兄弟不得参加科举便可。”闻晔道。

闻君照盯着闻晔的后背,他之前就猜想刘骓之所以答应闻晔做替罪羊是因为家人被拿捏,如今看来确实如此。

凉州刺史狄骞担任户部侍郎时与太子的舅舅私交甚好,想来闻晔把刘骓的家人发配到那里是为了方便照应、又或者是下手除去后患。

康宣帝也看着闻晔,他最后说:“就按太子说的办吧。”

下朝后杨成蔚提着碎步叫住闻晔说:“太子殿下,陛下让您去上书房。”

闻晔问道:“父皇可有说问什么要叫我过去?”

杨成蔚摇头说:“奴才不知道呢。”

“陛下昨夜在祥清宫里守着皇后娘娘,一宿未曾合眼,早膳也一口没动。奴为殿下备好了莲子猪心汤,殿下过会儿给陛下端进去,劝劝陛下进些食。”

“有劳公公操持,”闻晔又问,“皇后娘娘可醒了?”

“方才太医来报,说娘娘只醒了一阵,服了药又睡过去了,”杨成蔚提醒道,“殿下注意,前头有块石子。”

皇城里的书房很多,最常用的是南书房、上书房和御书房,其中南书房多用来供康宣帝同几位亲王商议军国大政,御书房是康宣帝最常处理奏折和读书的地方,上书房则是康宣帝亲自教导皇子的场所。

当然,不是所有皇子都能得到皇帝的亲自教诲,闻君照就不曾去过上书房。

闻晔走入上书房时,康宣帝负手背对他而立,像是在回忆什么。

“父皇,儿臣听杨公公说你还不曾用膳,不如喝几口莲子猪心汤吧。”闻晔道。

康宣帝缓缓转身,接过他手里的汤说:“难为你挂念着,朕稍后再喝。”

“儿臣知道父皇是在为七弟的事痛心,可也不能不顾自己的身体啊。您好歹喝两口垫垫肚子,免得伤胃。”闻晔劝说。

“今晚乾灵宫那边是谁守着?”康宣帝拿起汤盅喝了两口。

闻晔说:“原本是二哥,他的府邸在宫外,明日又要进宫为七弟祈福诵经,十分不便。儿臣今晚去守着七弟。”

康宣帝点了点头,说:“晔儿,辛苦你了。”

闻晔那里敢居功,说:“这都是儿臣该做的,七弟——从前便最爱粘着我,我这个做哥哥的也该为他多做些事。”

“宸儿的事朕已转交内务府查办了,”康宣帝顿了顿,气氛渐凝,“这件事朕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闻晔来的路上便想着向康宣帝奏请让自己来查七皇子的事,不曾想他心里自有定夺。

这件事深查下去对他没有好处,可闻晔至少此时不能在康宣帝面前表露出推拒,也说:“是,七弟的事关乎宫闱安全,关乎社稷根本,不能就此让那藏在暗处的人逃脱了去。”

康宣帝背着的手攥得指节发白,说:“太子,七皇子的事你可有什么头绪?”

从突然公事公办的称谓里闻晔洞悉了他的情绪变化,细想片刻后说:“那人既然用的是北疆的毒,想来对北疆极为了解或是对毒术十分擅长。他能做到给七弟下了一段时间的毒却不被察觉,想必是埋伏在七弟身边伺候的人。父皇不妨让人查查七弟宫里的人,或许会有发现。”

“你的想法很好,朕会派人去查的。”康宣帝看着眼前已长得比自己还要高上一些的闻晔,心中不由得生出服老的想法,可这个悲观的想法终究只在帝王的脑中停留了一瞬。

康宣帝今年四十有六,在位期间大邺没发生过严重的天灾和**。

这是他的幸运,也是不幸,他因此没有特别突出的建树。

父辈和祖辈开创的荣光把他笼在阴影里,叫这位正值壮年的帝王好几个夜晚辗转反侧,不知该如何打破这种僵局。

帝王家的权衡之术往往伴随着妥协,看似是帝王率领群臣,实际上群臣也如同恢恢大网把他堵在方寸之间,一举一动都要被礼法限制、被万民监督。

“晔儿,”康宣帝又想起闻晔幼时靠在自己怀里读书写字的事,说,“一转眼你和几位皇子都这么大了。”

闻晔也作出怀念的神情,说:“父皇那时天天宣我来上书房,儿臣的字就是由父皇一笔一画教出来的。”

康宣帝眨了眨干涩的眼睛,说:“你退下吧,朕有些乏了。”

他们早已不是当年那样能聊一下午天的父子了。

“父皇好好休息,儿臣先行告退。”闻晔行着周全的礼数。

康宣帝坐在椅子上,想着昨晚影卫说的话:“陛下,杨公公唯独没搜琅玉宫和东宫。”

七皇子死了对谁的好处是最大的,那无疑是闻晔,少了唯一可以与之抗衡的中宫血脉,闻晔的太子之位可谓是稳如泰山。

康宣帝并非想不到这层,他只是还抱有一丝侥幸。

知子莫如父,他一直清楚自己的这个孩子骨子里是个薄情的。

薄情对于一位帝王来说是通往成功很重要的特质:前朝后院的事务如潮水般不可断绝,倘若全部以一个“情”字来处理,那是要乱套的。

康宣帝自认为他也不是多么有情有义的人,可他未曾得到的那份来自身边人的真切的温暖,他其实是希望闻晔可以得到的。

康宣帝是从十几个皇子里杀出来的,经历了兄弟反目、亲缘断尽。

在夺嫡里剩下的那两位亲王惧他、畏他,他们开口谈君臣,闭口聊国事,不敢有一分僭越。到头来他茫然四顾,找不到一个可以说真心话的兄弟。

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他从没想过要废闻晔改立七皇子为储君,他是真心想护送闻晔走得顺遂些,不至于未来成为龙椅上的孤家寡人。

七皇子的死打破了康宣帝的幻想,他开始重新审视这位冷情的太子,然而单薄的子嗣令他没法把事情挑明去怪罪闻晔。

羽翼丰满的闻晔向康宣帝发出了试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