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莱到学校的时候,校长告诉她北平即将举行一场教学交流会,学校计划推荐她去,问她愿不愿意。她刚刚从王公馆出来,就碰到这个事,心里也嘀咕了下是不是王之举的安排。校长以为她是不愿意去,就把学会的邀请函给她看,时间是几天之前的,确实是个很不错的学术交流会。王小莱对这种公费出差觉得根本没有拒绝的道理,而且还是去北京,她也想去这个时代的北京看看。还记得当年大学毕业后就去北京旅行了一次,那时候的北京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人山人海的感觉,去哪里都需要预约。不知道现阶段的北京是什么样的,天桥、大栅栏、后海这些地方是不是更加的原生态。
不过教学交流会总共就一天,天津离北京很近,五个小时的火车就到了,学校只给她两天的时间,开完会就得回来。
当王小莱坐着火车来到北京的时候,下车的时候还是给了她很大的震撼,这哪里有现代北京城的影子,完全就是一个更大的天津而已。一百多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刻具象化了。
到了交流会安排的酒店,王小莱稍作休整就出门逛去了。有了之前的事,她这次来的时候,把雇佣的保镖也一起带着了,保镖每次都会确定她在他们的视线范围之内。因为时间很赶,加上北京确实很大,她雇了黄包车到处跑了一圈,走马观花的。那些恭王府、故宫之类的地方只能在外面看一眼,天桥、大栅栏那样的地方也是人来人往,她只是随便逛逛就回去了。回到酒店的时候,时间还不算太晚。
到门口付钱的时候,刚好一辆汽车从身边开过,她抬眼一看,发现后排坐着两个人,一个人戴着夸张的帽子,像是英国贵族的那种羽毛帽子,身边的那个男士竟然有点像王慕文。车子一闪过而过,看的也不真切。等下次联系的时候,问他看看就知道了。
第二天的交流会进行的很顺利,王小莱感受到了虽然现代的教育理念更为先进,但是当时的教育氛围和水平其实是非常先进的,让她也有了本领恐慌。大家在中西学到底应该如何配比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部分人坚持要继续弘扬传统文化,而改革派则主张要改良学制,学习西方的学科,特别是科学、数学等等。王小莱记得很认真,回去还要跟校长汇报。
交流会结束的时候,她被人叫住了。
“王老师,果然是你。”
“于胜新?你也来开会吗?”
“是的,我现在也在学堂教书,我们校长让我来学习学习。”
“是啊,受益良多。回去要更加努力才行。”
“哦?你有什么体会吗?”
王小莱心想,这是打算长谈的架势么。她边走边小声的说道,“我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开民智,大家提出的教育理念不管是中学还是西学,落脚点不是在学什么知识,而是要引导民众主动的去思考。类似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会四书五经的人和会英文科学的人,本质上的差别不在于会什么,而是能不能培养出独立、自信、向上的品格。作为老师,我认为无论教什么学科,都需要向学生传递这些正向的思维模式,自立、自强、自信。”
于胜新听后频频点头,“是啊,开民智,自立、自强、自信。投身教育行业是一件伟大的事,但是,太慢了。我们没有这么多时间了。”
“我相信你们,你们能做到。”
“你们?”
王小莱解释道,“哦,不对,是我们。我是说,我们作为老师。”
两人说着就走到了会场门口,于胜新说道,“很想与你再谈下去,王老师很有见识。可是我马上要去南方,下次有机会一定长谈。”
“去南方吗?”
“是的,要去江西、湖南。”
王小莱再望向他的目光,就有些殷切,“祝你一切顺利,保重,一定要平安。”
于胜新有些诧异,她话里似乎有些别的意思。可是看她如此坦诚、如此热切,就算是知道了,必定也是同道中人。伸出手,与她郑重了握了握手。“谢谢。你也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