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眉中画之我凭破案惹桃花 > 第27章 第27章 凌心杳杳

眉中画之我凭破案惹桃花 第27章 第27章 凌心杳杳

作者:聆聆月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6-03 09:40:57 来源:文学城

医馆内,各色药香熙熙攘攘,似要把一切烟火气侵占。

原来,是一伙计,趁着天气晴好,正将一些药材铺陈开来。

陈若林见状,走过去指点着他如何分拣挑选。

忙完后,他才踅回,继续道:“姑娘的朋友若是成亲了,那干呕便极可能是害喜之症。”

“害喜?”赵姝儿惊得几乎要叫起来,“不可能的!”

黎慕白忙悄悄拉了拉赵姝儿衣角。

赵姝儿自知失言,立时缄默。

“倘使没有成亲,还请姑娘的朋友多多保重。”陈若林脸色陡地冷厉,语气忿忿,“世上负心男子何其多,愿姑娘的朋友早早醒悟方是上策,万不可为了一个负心人,从而将自己断送掉!”

他这突如其来的一番严词,把黎慕白与赵姝儿弄得微微怔愣。

俄而,黎慕白对他生出一丝钦佩之意,揣度他作为医者,应见过未成亲女子有孕后被负心男子抛弃之事,是故才会作出此般相劝之言。

“多谢陈大夫关心。”黎慕白忙道,欲与赵姝儿离去。

陈若林又谆谆叮嘱起二人:“唉!看你俩也是小小年纪,你们那位朋友应也差不多。你们回去一定要好生劝她,不要因为遇上了一个负心的人作践自己,那不值得!”

黎慕白胡乱地点了点下颌。

赵姝儿则绷着脸,一言不发。

陈若林见二人不把他的话放心上,急道:“两位请再稍坐一坐,我这边有一件痴情女与负心男的旧事,想讲给二位听,也好教你们那位朋友能早些醒悟。”

黎慕白不忍拂他殷切之意,只好与赵姝儿复又坐下。

陈若林让伙计换了茶,慢慢地说起他在老家舒州时经历的一件事来。

我家世代行医,我与兄长陈若水均是师从家父,在舒州也算得上小有名气。

一次,我外出就诊,归家途中被一年轻女子拦下。

她一个劲地哀求我救救她女儿。

彼时,正是梅雨时节。那女子的眼泪,就如梅雨般,绵绵不绝,像是要流到人心底似的。

我于心不忍,顾不上男女之别,也没问她家在何处,便让她引路。

抵达之后,我才知她是竹西馆的一名琴伎,叫凌心。

这种烟花之地,我们大夫一行是从不踏足的,尤是有些名气的大夫,更远避之。

我想,这凌心姑娘大抵是走投无路了,才会在路上截住我,又以情打动我,好把我骗过来给她女儿治病。

彼时,她女儿年方三岁,已高烧七天七夜。

她在舒州城四处寻医求诊,要么是花重金请来的大夫医术一般,治不好她女儿的病;要么是请来的大夫,一看是烟花之地,立即拂袖走人。

她女儿面颊上本来只是一个肿疡,但因未及时正确用药,导致肿疡扩散,发展成痈疽,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

我本想撒手不管。

一来,我是初次见到如此严重的痈疽,心中没底。

二来,我担心万一治不好她女儿,从而被她缠上。

凌心苦苦哀求我,拉着我不放。

她似乎有一种魔力,只要掉泪,便能把泪掉到人心坎里。

我没能挣脱掉她的眼泪,不顾一切着手医治她女儿。

我用针灸加上药剂,每日反复斟酌药方剂量与施针穴位,历时半月,终于将她的女儿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随后,我又开了小儿滋补的药方,配置了祛疤痕的药膏。

那一段日子,我几乎泡在竹西馆。

她女儿渐渐好起来的时候,她偶尔也会给我弹上一曲。

古人常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来比喻琴弹得好。

然而,我听过凌心弹的琴后,觉得三日还不够,应该是三生三世才对。

陈若林讲到此处,忽停顿。

黎慕白突地忆起那日从公主府送他回医馆时,她问他是否曾听过琴霜的琴,他却道自己不喜音律。

她扫了陈若林一眼,只见他似乎还沉浸在凌心的琴声里,目光杳杳。

赵姝儿正听得入神,在一旁催促。

陈若林呷了几口茶,又继续说了起来。

此后,凌心母女俩若有身体上的不适,皆会来请我。

慢慢地,竹西馆的其她人,也开始请我看病。

我怕凌心难堪,亦怕其她人为难凌心,又见她们亦是身不由己之人,便也开始给她们瞧上一瞧。

凌心每次在我问完诊后,都会给我弹支曲子。

她弹琴,也如她的眼泪一般,似是能将一首曲子刻到人心坎。

她女儿病好后,她就教她女儿习琴。

她女儿也极有音律天赋,小小年纪,技艺便已超出竹西馆好些琴伎了。

赵姝儿打断陈若林的话:“能把曲子弹到令人刻骨铭心,我倒想起一人来。白黎,你可记得在公主府的寿筵上,那余音阁的琴霜弹的琴。”

黎慕白点头称是,想起曾听过琴霜弹的三回琴,次次皆勾人魂魄。那本是无形的曲调,经她一调弄,仿佛能在丝弦上生出人生百味来。

赵姝儿言讫,又忙催陈若林。

陈若林吃了一大口茶,缓缓再度叙起来。

我与凌心熟络后,对她的身世感到有些奇怪,因为她的口音不像是舒州本地的。

她告诉我,她本是京城人士,父亲是一翰林医官。因父亲一次误诊造成事故,触犯了律法,全家被收监、判刑。

她家中所有男子均被判斩立决,所有女子一律被发卖到边远之地。

那年,她年方十六,正要定亲。定亲的人家,与她家毗邻。

不虞,凌心家中突遭变故,一夕之间家破人亡,定亲一事也就不了了之。

那定亲对象,与她是青梅竹马,在定亲前就已骗取到她的身子。

陈若林说到此处,语气猛然带了一丝狠戾。

他甫一停顿,赵姝儿又忙催。

凌心本来要被发卖到崖州的,途径舒州时生了急病无法行动。

押送的官差看她命悬一线,就把她私下给转卖给了。

后来,也许是上苍垂怜,舒州竹西馆的一个老琴师从人牙子手里买下了她,并花钱治好了她的病。

老琴师本想让她服侍自己晚年,却发现她极赋音律天分,便试着教她习琴。

她也肯下苦功夫,加上有极高的天赋,是故,在琴技上很得老琴师欢心。

此时,凌心发现自己有了身孕。

她忐忑不安,生怕老琴师要转卖她。

老琴师得知后,却也没说什么,仍一如既往待她。

她女儿出生后,老琴师极是欢喜,亲自帮她照料孩子,让她安心习琴即可。

她感激不尽,感谢老天让她遇到了好人。

她的琴艺,也突飞猛进,短短几载光景,就达到他人下了十几年功夫的水平。

只是,老琴师在她女儿三岁时,生了一场重病,竟一病去了。

凌心伤心不已,也大病一场。病愈后,为了抚养女儿,她开始在竹西馆大展琴艺,成为竹西馆头牌。

说完,陈若林拿起茶杯吃茶,殊不知杯中已无茶了。

“这凌心也太命苦了些!”赵姝儿语调有些哽咽,“凌心的青梅竹马知道凌心生下孩儿一事吗?”

“不,并不知道。”陈若林道。

黎慕白叹了一口气,思忖片时,道:“我听过余音阁琴霜姑娘弹的琴,已觉是天上仙曲。今日听陈大夫一说,还真想听一听那凌心弹的琴。那凌心现下可还在舒州?”

陈若林的瞳孔似是被针刺了一下,猛地一缩。

半晌后,他默默道:“已不在了。”

黎慕白继续问道:“陈大夫可知她去了何方?不知日后有没有缘能听上她弹一曲?”

“凌心后来得知她青梅竹马的消息,便带着女儿离了舒州,找那青梅竹马去了。”陈若林道。

“找到了吗?”赵姝儿急急问道。

“找到又如何?那人既然能在成亲前骗取到凌心的身子,时隔多年,同样也可以花言巧语再骗凌心一次。可怜凌心那傻姑娘,还一直钟情他!”

“真是可恨!世间竟有此等负心薄情之人!”赵姝儿咬牙切齿道。

黎慕白看陈若林眼角隐有泪光,揣度他是对凌心动了真感情。

然而,陈家世代行医,会同意他娶一个贱籍女子为妻吗?况且,凌心还有一个私生女在身边。

“世间既然有负心薄情人,也就会有重情痴心人。”她拍拍赵姝儿的手,“你看,陈大夫在那样的情况下,都肯尽心尽力救治凌心母女,定是重情之人。陈大夫待他娘子,必不会像凌心的青梅竹马那般凉薄。”

“姑娘错了,我尚未娶妻!”陈若林道。

黎慕白本意是提醒他不要因凌心而薄待自家娘子,不承想他却未成亲。

看他模样,也快四十的人了,照理应早成家了。

况且,依陈家医馆的条件,娶妻生子是绰绰有余的。他的胞弟陈若水不就是早早娶妻了吗?只可惜在求子时误入歧途。

黎慕白一阵唏嘘,因还要赶去查罗小绮的案子,便拉着赵姝儿告辞。

两人临走时,那伙计正把一些石头疙瘩样的东西搬出来。

“好臭啊!”赵姝儿掩着鼻子道。

黎慕白也闻到了一股臭味。

“这是臭阿魏,珍贵得很。别看它臭,却可消积化瘕。若是香的,反而于药无用。”陈若林走过去,与伙计一同搬运药材,一边道。

“这阿魏还分香的臭的?”黎慕白问道。

“对,别看都叫阿魏,模样儿也相近,可气味竟是反的,药性亦是天壤之别。”陈若林道。

赵姝儿受不了这臭味,忙忙把黎慕白扯出了医馆。

业已午时,两人都饿了,赵姝儿让杜轩驾车去樊楼。

她听闻那里的菜品齐整又色鲜味美,老早就想去大快朵颐一顿。

甫一踏入雅间,黎慕白见她恨得不得要把所有菜式都尝遍,忙劝她。

这樊楼的饭食可不便宜。再者,她们也吃不了这么多。

谁知,赵姝儿似知道她的窘境一般,大手一挥,掏出一锭银子,道:“这是我母妃特意给的。白黎,今天你只管吃即可。”

说着,还要叫上一壶酒。

黎慕白心下既感动,又怕她不胜酒力,忙搬出端王爷来阻止了她。

因杜轩坚持不肯进雅间,黎慕白只好另叫了几样菜与他。

两人吃吃聊聊,甚为欢乐。

黎慕白是打出西洲后第一次如此畅意用饭。

在凉王府,她只能与锦允他们同吃,其余的吃食一律不能碰。要么,赵曦澄带一些吃食回来,与她一起在不梨居用膳。

而素日里,她还要装模作样研究新食谱。

谈笑间,赵姝儿又绕到了案子上。

“白黎,你在我四哥府中,应通晓一些内情。你快说说,他是如何找到那双钗案凶手的作案手法的!”

说着,她挟了一筷子水芹放入黎慕白碗里。

黎慕白谢过,忙吃了一口,大赞这道水芹菜真香。

“我亲自给你挟的,当然是香的,难不成我要挟个臭的给你?”赵姝儿笑道,“这下,总可以讲一讲那双钗案了罢?”

黎慕白心中一动,陡地想起那阿魏的香臭之分来。

她记得有一种野芹,与水芹长得颇为相似,其味却是臭的。

西洲一带就长有许多野芹,有不懂之人常把野芹当水芹,一经食后,即刻毒发身亡。

后来,西洲府衙绞尽脑汁地教民众区别野芹与水芹,误食之事才逐渐减少。

她连扒几口饭,道:“郡主,下晌我们再去罗府走一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