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美国丽人1960s > 第12章 巴比松大饭店(3)

美国丽人1960s 第12章 巴比松大饭店(3)

作者:三春景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31 09:38:43 来源:文学城

“真费钱啊,只是勉强够用就要快两百块了,这还是丽莲之前在拉斯维加斯已经置了一些行头...一个淑女的衣箱大概就是她们最大的支出了。”结束了采购,玛丽看到售货员将东西都打包起来,丽莲一部分拿现金付账,一部分则签了支票,对比自己的付账有些感慨地说。

玛丽到现在为止都是少女妆束,虽然相对此时的收入,那些衣服也不能说是便宜,但总归不会特别夸张——夏天的裙子最便宜,5块到10块之间就差不多了,就算是正式场合穿的,她这种家庭也不会买超过二十块的。冬装最贵,可其中最贵的羊毛大衣也不会买超过40块的(能穿很多年呢!)。

参考丽莲之前在百货公司上班,一个月底薪就有120块,算上提成很容易赚180、190,少女服饰价格尚可。

当然,这也比丽莲上辈子买衣服贵多了,主要是缺少特别平价的选项(除非买二手)。这也没办法,这个时候纺织业原材料基本上还是天然的,人造纤维也有,但并不多见,也不见得便宜(比如制作丝袜的尼龙,制作紧身内衣的氨纶)。

而制衣工序上,越来越多的机器参与没错,可人工还是用的很多...这些都是导致成本没办法进一步压缩的原因。

不过这样也有一个好处,就是此时的衣服不能算是一种快消品。一件衣服大家会尽可能地穿久一些,即使是会购买大牌服饰的富裕中产家庭也不例外。

“这也没办法,如果没有好一点的衣服,根本没办法找工作呢...这年头就算是餐厅女服务生,也要求应聘者穿着得体。”听到妹妹的感概,去过一趟纽约的珍妮弗无奈地说。

华莱士家的经济情况还不错,虽然摩天轮经营者不算体面职业,但收入上是达到中产水平的。然而就是这样,出发去纽约之前,家里为她准备的服装也差得远——不少《少女》杂志客座编辑的行李箱都让她咋舌。

这也算是这个时代女性的负担之一了,进入职场不只是选择受限,有各种各样装都不装的性别歧视,还对她们的形象要求很高。如此,衣服和化妆品就得花不少钱,每天用这些一丝不苟地‘武装’自己更是要花大量时间......

“听起来很糟糕,我是说,上班的姑娘们真的能攒下钱来吗?如果攒不下来钱,干什么还去工作呢?”玛丽的想法是务实的。

珍妮弗听了妹妹的话却笑了:“亲爱的,当然不可能攒下来钱!也不需要...大家只要在工作的几年里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后给自己找一个能在郊区买下小别墅结婚的丈夫就行了。”

丽莲也听到了珍妮弗的话,不知道该怎么说...她当然不可能认同这样的观点,可是面对两个在这个时代长大的姑娘,她也很难居高临下地输出自己的想法。

就这样买好了东西,丽莲是在8月20日这天下午,先坐华莱士家的车到亚特兰大,然后乘火车——如果乘飞机,这段旅程会快得多,三个小时不到就能到达目的地。但六十年代初,乘坐飞机绝对是高消费,从亚特兰大到纽约,单程也要一百美元出头。

相比之下,火车则是便宜得多的选择,卧票只要二十块左右...对比丽莲上辈子,简直倒反天罡!丽莲上辈子,美国很出名的就是乘飞机往往比火车便宜,尤其是亚特兰大和纽约之间火车班次还比较少,飞机票可能只有火车票十分之一不到(廉航的话)。

丽莲和玛丽一家人道别、安顿行李,直到火车开动才能坐下。这时候她才发现,和自己同车厢的人里居然有一个熟面孔!

“嗨!你也去纽约吗?”对方比丽莲先一步打招呼。

这是个金发的漂亮姑娘,名叫露丝,丽莲之所以认识她,是因为她是萨凡纳河节时选出来的‘嘉年华会女王’——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选美比赛。此时选美活动非常常见,大概是因为电视媒体还没能让全国看一个选美?总之地方选美非常有市场,也不缺赞助。

丽莲在萨凡纳嘉年华卖饮料时,‘嘉年华会女王’就负责穿上礼服、戴上王冠四处巡礼,也算是嘉年华的一部分吧。

“是,纽约的机会比萨凡纳多。”丽莲简单解释了一下。

这个不用说更多,对方作为一个年轻姑娘,一个人搭上了去纽约的火车,肯定也是抱着打拼的想法的,同样的目的省了丽莲解释的功夫。

不过对方倒是比丽莲更健谈,和丽莲解释了自己的情况:“...这次选美比赛的奖金是600块,拿到这笔钱我第一时间就决定要去纽约——萨凡纳太小了,而且死气沉沉的!在那里,如果没有一个足够出色的家庭,即使是最漂亮的姑娘也前途有限。”

“纽约就不一样了,纽约机会很多,是实现梦想的地方...那里有那么多的百万富翁,我只要能俘获一个就够了!”

露丝曾经很敌视丽莲,在丽莲之前,她一直是萨凡纳公认的最漂亮的姑娘,但随着丽莲进入大家的视线,一切就变了。不过既然对方没有参加她瞄准的选美比赛,现在她选美比赛胜利,已经坐在了去往纽约的火车上,那就没什么了。

虽然她们的目的地都是纽约,可纽约那么大,富翁那么多,美女也那么多,并没有那么强的竞争性——在五六十年代的美国,抱着和露丝一样想法的‘选美皇后’很多。她们用奖金去了纽约,然后拿一个选美皇后的名头做敲门砖,一般都能靠美貌在这个大都市生存。

最好做模特或者广告演员,差一点就要去大型夜店做歌舞女郎了。

不过这样的工作虽然能让她们看起来光鲜,仿佛名媛一样生活,但却不可能存钱。所以说到底还是得趁年轻貌美钓金龟婿,这不是这时候的姑娘们‘不思进取’,而是整个社会的环境推着她们这样。

二战后,随着男性回归社会生产,原本已经普遍进入职场的女性被要求回归家庭。这股潮流导致了四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的女性,她们比三十年代的前辈们更受限,也在社会的规训下更加保守。

结婚就是一切,一切为了结婚。一个漂亮女孩要想改变人生,中间固然要经过一番努力和机缘,但依靠这些得来的资本也只是为了拴住一个多金的男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巴比松大饭店(3)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