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旅明 > 第608章 克劳利的奇幻之旅(九)

旅明 第608章 克劳利的奇幻之旅(九)

作者:素罗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3-15 11:11:50 来源:转码展示1

在建设跨度长达三年的时间里,原本的增城水泥厂,现如今的“模范水泥厂”项目,可以说是一波三折。

其实一开始,增城水泥厂之于某份内容宏伟的“大广州地区工业布局总体规划”红头文件来说,并不算出挑,就是一家基础建材工厂而已。

然而随着1631年度新区建设的飞速发展,以及大批工商企业从台南陆续搬迁到广州,决策者突然发现了一件事:之前规划中关于基建方面的步子小了一点,建材的生产速度没有跟上社会进步,导致一片火热的发展局面遭遇了瓶颈。

发现问题后,内阁对之前的工业布局紧急做了调整,改变了一部分资源的投入方向,一批建材生产厂家紧急立项上马。

在这一过程中,原本已经建了半拉的增城水泥厂由于先期工作已经完成适合扩建,于是从一家普通建材企业乘风变成了工业部重点扶持的重点企业。

这下草鸡变公鸡了。

增城水泥厂原本设计中的立窑式水泥生产线,变成了先进的湿式回转窑生产线。

原本计划中的年产量,也从后世村办水泥厂的5000吨提高到了县级的3万吨。

主生产线变更,配套的附属设备肯定也要变。这一下,整个工厂无论从占地还是设备还是投资额度,总体规模增加了很多。然后由于总投资额的提高,商务部又介绍了一些土着股东加入了这个项目。

最终,升级版的增城水泥厂连名称都被人改了,大门口的黑漆红木大厂牌,变成了“增城模范水泥厂”。

从1630年下半年动工,计划中1631年下半年就可以投产。结果中间又经历了改筋换骨的折腾,时间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

最终,等到模范水泥厂扩建完毕,机器设备调试完全,试生产测试合格的那一天,时间被硬生生拖到了1632年初,整整横跨了3个年头。

——————————————————————————————————

穿着一身得体米色西服的白申明白老爷,手拄文明棍,头戴一顶薄纱凉帽,脚下是皮凉鞋,全套开明士绅的打扮。

此刻的白举人,一脸红光笑声连连,忙忙碌碌和其他股东一起,接待着三山五岳前来参与开工典礼的人士。

毫无疑问,今天是白老爷前半生中,唯一可以和当年中举相提并论的大日子。

又一次安抚了一伙被水泥厂造型吓得有点失态的商人......这次是洋商后,白老爷微笑着把客人招呼到了专门搭好的礼棚下,然后一叠声喊家中带来帮忙的小厮,给客人上一些安神的好茶水,莫要怠慢了这些红发碧眼的西洋人。

身为开明士绅,白老爷对洋商的底细还是有所了解的。

早在他年轻时候去广州赶考就见到过弗郎机人。这之后白老爷拓展商业渠道,每隔几年,只要时节碰上,也总能在广州遇到弗郎机人。

再往后白老爷投靠了曹大帅,信息渠道就更加广泛全面了。白老爷现在对“欧洲”这个词汇已经有相当了解,他是这个时代少数能说清楚葡萄牙和西班牙两者间关系的明人,包括地理关系和政治关系。

给予追随者一些经过提炼的先进信息,本来就是穿越势力独一无二的财富。更何况对于白老爷这种阶层的人来说,重要的信息价值,远远超过了那点银子。

于是,最终,克劳利他们被安置在了水泥厂大院的凉棚里。

辛苦了半天的白老爷,也终于转过身直起腰,掏出一方纯棉机制格子大手帕,擦擦脑门上的汗水,再喝一口自家喜欢的炒青。

一边轻啜茶水,白老爷盯着水泥厂的钢山铁丘,心中再一次发出了由衷感慨:“真是好大气派啊!”

今天增城白老爷是不会鄙视那些失态的“乡下土包子”的,不论土包子是广州来的还是外国来的。因为即便是亲眼看着水泥厂从无到有建设起来的他,每次来到这里,依旧会心潮澎湃。

日头乎乎上到了头顶。这个时候普通客人早已到场,该是大佬出面的时间了。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后,以新区区长丁立秋为首的穿越者们,在大批护卫簇拥下走进了厂门。

由于增城模范水泥厂如今是重点企业,所以今天来的穿越者比较多。不光是政府部门,包括工业、城建等部门都有人来。

负责迎接各位大佬的,是代理厂长,穿越者侯军。

此君穿越前专业是工程自动化,在十七世纪用不上,所以打一开始就被发配去了窑区搞二次就业,和一帮搞工业机器人之类的“废物”凑成了窑区四人组,日常负责砖窑烘干窑之类的“高科技应用”。

后来,四人组还成立了穿越众内部第一个党派:逍遥派。

现如今,早已点亮了各类工程窑应用技能的侯军,已然成为了工业部的技术大拿。

技术大拿自然是日理万机的。这一次侯军担任模范厂总工 临时厂长,也是属于没办法,毕竟这么大一个厂子,没有穿越者坐镇是不行的,至少初期不行。

看到视察团进门,头顶藤编安全帽,穿一身普通工装的侯军,带着一众打扮各异的水泥厂股东,迎上了领导视察团。双方蒲一见面,握手,寒暄、互道辛苦、场面融洽。

说实话,明人是很喜欢这种调调的,尤其是自家处于下位时......谁不希望上位者对自己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而穿越者与生俱来的平等思想,以及他们带来的后世简单礼节,在十七世纪这个动辄弯腰下跪磕头的时代,自然会令追随者感到如沐春风。

接下来的流程,就连克劳利这个旁观者都猜到了:领导轮流上台发言,观众面带微笑齐齐拍手。

等到几位大佬发言完毕,时间刚好来到正午。侯军看着腕上的帝陀表,等到分秒针合一,就到了18.18分这个吉时。

下一刻,侯军正式宣布:增城模范水泥厂试生产开始。

在工位上等候已久的工人们,听到车间大喇叭里传来的命令后,开始按照之前训练的流程,依次启动了水泥厂整套设备。

被请到安全线外参观的看客们,很快感觉到了不安和惶恐,因为从前方那怎么看都邪恶无比的钢铁怪物中,传来了轰隆隆的吼叫声。

然而一众穿着西服、长袍和直缀的明人股东老爷们,这一刻脸上却纷纷露出了激动和憧憬的神色——他们之前就在设备调试的过程中,知道了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

启动生产线的过程原本是很漫长的,因为水泥厂的动力设备是蒸汽机组,需要预热。

和普通煤气发生炉提供动力的车辆、船只不一样。即便是县级水泥厂,整套设备运转起来也需要庞大的动力,根本不是几个煤气炉子能带起来的。

然而现实是工业体系无法提供电能,连像样的变压器都造不出来,所以模范水泥厂的动力只能采用最朴实厚重复古的蒸汽动力。

整条生产线中首先启动的就是动力厂房。发出巨响的机组,是由几台往复式蒸汽机组成的联合动力系统。这几台之前就已经预热升压的蒸汽机组,现在顺利地通过轴承和连杆,将动力传递到了生料车间。

水泥生产,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把以石灰石为主的混合石料先粉磨再煅烧,最终出来的熟料就是成品。

当然,这中间许多技术细节,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动力传递过来后,生料车间的各种破碎机、粉磨机就开动起来了。戴着口罩和头盔的工人开始忙碌,不停将提前准备好的生料喂入机器。

通常在这一步,水泥生产会出现两个分支:干法和湿法。

顾名思义,干法就是直接粉磨生料然后煅烧,湿法则是多了一道工序:先将生料加水制备成泥浆状态,然后再研磨煅烧。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用机器研磨泥浆状态的生料,肯定会比直接研磨干石料效果要好。另外,湿法制备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对环境污染小,制备过程中粉尘污染会大大降低。

当然了,有好处就有坏处。湿法制备生料,不但要消耗大量水资源,而且在煅烧这一步会消耗更多的能量,毕竟生料是潮湿状态。

在后世,极其浪费资源的湿法水泥生产是国家明令关停的落后产业。

知道了两种路线的区别,那么模范水泥厂采用何种方式来制备生料也就很清楚了:湿法。

十七世纪的模范厂,周边遍地都是水资源。另外,这里生产出的水泥不愁卖,根本没有竞争压力,所以厂里压根不考虑那点买煤炭的成本。

相反,由于工业产业链的不完善,眼下反倒是各种除尘环保设备极其缺乏。如果用干法制备生料的话,环境污染大不说,还会导致工人更容易患上各种职业病,譬如尘肺。

综合看来,在十七世纪,还是用领先全球的高科技湿法水泥生产线比较划得来。

当配比好的生料泥浆被研磨完毕后,下一道震撼土着的工序开始了:一条黄龙不停翻滚,吐火喷烟,车间里充满了恐怖的吼叫声。

有几位从广州初次驾临的明人老爷,见到这场面,当即就给黄龙跪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