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陆小娘食肆 > 第2章 龙津桥

陆小娘食肆 第2章 龙津桥

作者:明月似归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21 14:06:41 来源:文学城

天色微明,陆琼便到院子收好晒干的夏枯草,装了足足有两筐,搁到墙角放好,转身便去灶房起火烧饭。

早食吃的是稀粥,她还顺手带上几个鸡蛋在路上吃,毕竟牛车慢,要不是带着东西她就走路去了。

进城的车不少,一趟共要付十文,陆琼也爽快给了,倒是陆萱心疼钱。

陆琼见状安慰她:“这钱是必须要花的,省不了,日后进城摆摊了还不是天天要花二十文。”

不说这话还好,一解释陆萱更心疼,想到每日要花钱在路上,她就难受。

沿着乡道行驶一段路便见到高高城墙。南熏门被围得水泄不通,车夫把牛车停在城外等人来卸货,她们也从车上跳下来。

陆琼也是这回出门才知道,百姓跨州过府要去官府申请“公验”,商□□送货物还需交税,像她们这种普通百姓,则可以随意进出外城,也怪不得人人都说进城好。

随后她们也加入过城门的队伍,守门管例行检查,陆琼向他解释进城目的并给“过税”,便可通过城门。

陆琼自知是见过世面的,但在上元村待久了,来到汴京还是被这繁华盛景惊艳到。

陆萱就更不用说,眼睛瞪大,脸上写满了震撼二字,说话都不利索:“阿姐,这也太大了……这屋子好高,那座桥都比我们家院子宽。”

她这话可不夸张,这桥上两边摆满了摊位,中间还留着宽敞的大道,就是车队通行也能畅通无阻。

汴京人口稠密,水运便利,手工业和农业高度发达,城内商作也数不胜数,果子行、纱行、书行、铺翠作、漆作、香料行……

各式各样的摊位也聚了不少人,若不是还要卖药材,陆琼也想停下去凑热闹。

到了北巷便见着气派的建筑,外头金楠木高门上挂了大牌匾,用大漆描绘出“济世堂”三个大字。

与外观不同内里简洁隽秀,入门便能闻到一股浓郁草药香,安放着紫檀木雕花长柜,身穿青衣的学徒正在拨弄算盘记录账本,郎中则坐在右方诊桌前为患者把脉。

“右寸细而无力,肺经气分太虚……”

陆琼径直走向学徒,问他夏枯草价钱如何。

学徒放下手中的笔,走过来拨弄筐里的夏枯草,拿出一根看成色:“小娘子,今儿这夏枯草瞧着真不错,能多给一成。”

最终济世堂的学徒给了十一文一斤的价钱。陆琼背的竹筐里差不多有八斤,陆萱那筐也有六斤多,一共卖了一百六十五文。

并不算多,毕竟汴京人一日收入便有近百文,而她们这些药就采了好几日,不过也算是有了摆摊的起步资金。

这么想着,她心里也有些美,说不准盘铺子的事很快也能有着落。

城内最受欢迎的熟水是紫苏饮,就算是新来摆摊也能有不少食客光顾,毕竟夏日饮紫苏可是潮流,若是味道好那还能留住不少客人。

陆琼也打算先卖紫苏饮,紫苏山脚下有现成的,能省不少钱,其余的糖霜、甘草、陈皮、香橼就得到店铺里买,正好今儿到汴京一并买了。

出了济世堂,她还跟人打听价钱低的药铺,把剩下的钱袋藏到里衣,便跟着陆萱穿梭在巷子里。

这药铺偏小还夹在两间成衣铺中,老旧的木式牌匾写着“杏林药铺”,内里只设有一个台柜,老人家坐在其间手里捧着本书,银眉鹤发,精神矍铄。

见人来了,神气得很,头也不抬一下。

陆琼以为他是听不见:“劳烦老人家称四两陈皮、六两甘草。”

一两陈皮一两金,越老越值钱。不过她只买普通陈皮,一两不过三文钱,甘草也只要一文钱。药铺平时收药都是成斤成斤收,除去加工费还能赚不少。

老叟这才放下书来,到药柜娴熟拉出一抽屉,左手抓了几把泛黑陈皮到戥子称,讲究快准狠,一抓便是四两,不多不少。

陆琼心里连连赞叹,还没看清呢这药就抓好了,老人家这功底也太好了,没个十几年肯定摸不到功夫。

他抽出两张药纸叠放在桌上,陈皮都倒在上头,撂成方形,拉住药纸一角向上折,左边的角也往右叠,往下一抽成了漏斗状,很快就折成药包。

甘草也如法炮制,最后用细麻绳绑好,都摆在一起:“二十文。”

这是附上了药纸钱、麻绳钱,陆琼不由得摇头,汴京处处都要花钱,也只能忍痛掏出钱袋。

朱雀门往西通向新门瓦子,过龙津桥便是街巷中心,虽比不得位居全城中心的州桥夜市,如今也是人满为患。

街巷两边赵家瓠羹店、钱家酥蜜店、孙家京果铺、李家豆儿水,香味四溢。

陆萱也开始发愁,阿姐见到铺子就走不动,为了香饮子一下就花去几十文,要是再买上一斤糖霜,她们这钱就快要没了。

可家中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个不用钱?要是由着阿姐这样胡闹下去,改日就要喝西北风了。

那厢陆琼已经进了杂货铺,铺里商品琳琅满目,从碗碟器皿到五谷杂粮,应有尽有。

宋时制糖工艺已成熟,可糖还是不便宜,熬一锅水也不知道要多少糖,如今钱少自然不能买多。陆琼手中还有一百多文,预留出回程的路钱,用余下去买糖、香橼也是足够。

好容易才找到“糖霜”,这糖霜类似白糖,只不过含有杂质,叫土白糖更为合适。也有成块的“冰糖”,比糖霜要贵一些,是在糖霜的基础上加了几道工艺做成的,口感也更粘稠,更清甜。

紫苏饮当用冰糖为好,若是挣了钱她也想把糖霜换成冰糖,但眼下也只能凑合着用。

陆琼便跟掌柜问价:“这价钱怎么样?”

掌柜放下算盘笑道:“三十文一斤,小娘子可是要一斤?”

陆萱刚进门就听见这话,脚底踉跄了下,这可是三十文呐,怕不是金子吧。她稳住脚跟想插一嘴,可她阿姐却先回话。

“那蜜糖多少钱一斤?”

掌柜道:“二十文,它虽比糖霜价钱低点,可味道没有糖霜好......”

陆萱这才松口气,原来她阿姐也是勤俭持家的,有了先前的对比,二十文也勉强能接受。

勤俭持家陆琼的确犹豫了,这蜜糖确实便宜点,把糖霜换成蜜糖也不是不行,可蜜糖煮热了会发酸,味道定会差了些。

她抬了头,拍板定音:“成,就要一斤糖霜。”

这掌柜的还想再劝:“这蜜糖不行......什么?糖霜!好咧,这就给您用陶罐装好,这罐子是搭在一起的,不要钱哩。”

这年头的陶罐都是实打实的,买一个也要好几文,糖用完了还能装些别的,不算吃亏。不过就算要钱,陆琼也乐意花这个钱,毕竟日后用处多着呢。

想到这,她也掏出钱袋来,麻利数出三十个铜板来:“拿好了。”

陆萱来不及劝,掌柜也来不及拿糖罐子,就被塞了一手铜板,头一回见这样给钱大方的客人,乐开了花。

杂货铺往里,摆了不少木器,陆琼随手挑个桶瞧。

掌柜也跟在尾边打转,可不能放过这个客人,合手谄媚着:“客官可是要买桶?这可是好几十年老手打出的桶,用的也是上好的杉木。”

陆琼摸了摸木桶外壁,可太光滑了,还是纯手工打的,她可太喜欢了,问掌柜多少钱,掌柜说二十五文。怕她不买,还一个劲夸,说这桶大,能装不少东西,街上卖货郎都上他这买的桶。

外头有的卖货郎也是用这般大的桶,比家中打水的木桶大上三倍,且上头还配了个圆木盖,还挺值。

陆琼敲不定主意,问了一旁当摆设的妹妹:“萱儿觉得这桶值吗?”

陆萱也只能赞同:“都依阿姐的。”

见状陆琼便掏钱了,只是讲到了二十文一个。而掌柜拉扯几句也应下,毕竟这价钱是虚高的,他不仅没亏还赚不少,笑眯眯目送她们离开:“两位客官慢走!”

出了杂货铺,陆琼身上的钱袋可算轻了不少。网购时代她花钱就没个轻重,现下则是想把钱快些花出去,没想到有钱也成了负担。

可花钱是真的叫人快乐,后来还到水果子坊花五文买三五个香橼。

这香橼与“柠檬”相似,只不过香橼的果肉少,味道要更酸,直接食用不太好吃,常被拿来入药,放一点到紫苏饮里就能添些酸味,她觉得还是很划得来的。

一路走回龙津桥,两旁摆的大多是吃食摊,炙肉、干脯、义塘甜瓜、沙糖菉豆、水晶皂儿、黄冷团子、细料馉饳儿……

陆琼啧啧两声,要是她能在这摆摊多好,都是吃食,到时就是一条龙美食桥,客人饿了去别家买饼吃,渴了就上她这买上一碗紫苏饮,酸甜可口,只是想想便觉得美哉!

又见前边有卖绿豆水的摊子,她便带着陆萱往前走,算是打探熟水摆摊的门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