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流枫剑鸣处,血河渡前尘 > 第4章 记忆与现实,惊疑缠心间

从枫树林到诸葛枫的居所,不过半柱香的路程,却走得厉血河心潮难平。

诸葛枫的居所名为“青枫居”,坐落在青云山半山腰的一片缓坡上,四周被数十株百年枫树环绕,此时枫叶刚染浅红,风一吹,便有几片落在青石板铺就的小径上,像是特意铺就的红毯。居所是典型的修真者竹木结构,屋顶覆着青瓦,屋檐下挂着一串小小的枫木风铃,风过时发出“叮铃”的轻响,清越又静心。

“进来吧。”诸葛枫推开竹门,率先走了进去,青衫下摆扫过门槛,没带起一丝尘埃。

厉血河跟着踏入,目光下意识地扫过屋内——空间不算大,却布置得简洁雅致。左侧靠墙是一排书架,摆满了线装典籍,书脊上的字迹多为手写,墨色深浅不一,显然是诸葛枫自己整理的;右侧是一张宽大的竹制书桌,桌上铺着一张半旧的宣纸,上面写着几行小楷,字迹清隽有力,旁边放着一方端砚,砚台里还残留着新鲜的墨汁;书桌旁立着一个小小的炼丹炉,炉身是淡青色的陶土,炉口飘着一缕若有若无的白气,带着淡淡的药香,不似寻常丹药的浓郁,反而清冽如枫。

最让厉血河在意的,是书桌一角放着的一个旧木盒——盒子是枫木做的,表面泛着岁月的包浆,边角有些磨损,却擦拭得一尘不染,盒盖上没有任何花纹,只在正中央刻着一个小小的“枫”字,和诸葛枫剑柄上的字一模一样。

“你先在一旁坐会儿,我批改完这几份功法注解,再教你今日的内容。”诸葛枫走到书桌前坐下,拿起一支狼毫笔,指尖在宣纸上顿了顿,目光落在纸上的字迹上,眼神瞬间变得专注。

厉血河依言在书桌旁的竹椅上坐下,身体坐得笔直——这是他前世作为帝王养成的习惯,哪怕现在只是个记名弟子,也改不掉骨子里的端正。他没有贸然开口,只是安静地看着诸葛枫,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那张宣纸。

宣纸上写的是《青云基础诀》的一段注解,诸葛枫正在修改其中关于“灵力流转过膻中穴”的描述,笔尖落下,墨色在宣纸上晕开:“膻中为气海,灵力过此时需缓,若急则易滞,滞则伤脉——初学者当以‘意’驭‘气’,而非以‘力’催‘气’。”

这行注解让厉血河心头一动——他前日修炼时,就曾因急于求成,用《龙骧诀》的“蛮力催气”之法冲击膻中穴,结果导致胸口闷痛,现在想来,正是诸葛枫说的“灵力滞涩伤脉”。可诸葛枫从未见过他修炼,怎么会恰好注解这段?是巧合,还是……他早就注意到了自己的异常?

疑惑像藤蔓一样在心底蔓延,厉血河的目光不自觉地飘回前世的记忆——紫宸殿的御书房里,他也曾这样坐在案前,批改各地呈上来的奏折。那时林文彦还未背叛,总是站在他身侧,捧着奏折轻声念诵,他则握着朱笔,在奏折上批注:“江南水患需速赈,不可等;西北军饷需严查,防克扣;科举取士当重实学,黜空谈……”

那时的他,也是这样专注,这样严谨,对每一个字、每一件事都分毫必较,只因那是关乎天下百姓的生计。而眼前的诸葛枫,批改的不过是弟子的功法注解,却也带着同样的专注,仿佛那不是一份简单的注解,而是关乎性命的大事。

“叮铃——”檐下的风铃又响了一声,打断了厉血河的思绪。

他回过神,发现诸葛枫不知何时已经停下了笔,正看着他,眼神里带着一丝探究:“在想什么?”

厉血河心头一紧,连忙收敛心神,躬身道:“弟子在看师尊注解的功法,觉得受益匪浅,故而有些出神。”他刻意隐瞒了前世的记忆,只捡了稳妥的话说。

诸葛枫没有追问,只是将手中的狼毫笔放下,拿起桌上的一份功法册子,递给厉血河:“这是你昨日提交的《青云基础诀》心得,你自己看看,哪里错了。”

厉血河接过册子,指尖触到纸张的微凉,低头看向上面的批注——诸葛枫用红笔在他心得里圈出了三处错误,每一处都标注得极为细致。第一处是关于“丹田聚气”的描述,他写道:“丹田非‘储气罐’,而是‘炼气炉’,聚气当‘活’,而非‘死’存”;第二处是“灵力过腕脉”的路线,红笔勾勒出正确的经脉走向,旁注:“腕脉三分支,主支通掌,次支通指,不可混为一谈”;第三处是结尾的感悟,诸葛枫只写了四个字:“太急,欠稳”。

看着这几处批注,厉血河的脸颊微微发烫——这三处错误,都是他急于求成导致的。尤其是“太急,欠稳”四个字,像一把小锤子,敲在他的心上。前世他登基初期,也曾因急于推行新政,忽略了士族的反弹,导致江南士族联合抵制,最后还是靠赵虎的禁军才压制下去。那时林文彦也曾劝他:“陛下,新政虽好,却需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可那时的他,满脑子都是“中兴大靖”,哪里听得进“循序渐进”?直到最后被背叛,饮下毒酒,才明白“急”字有多误事。

“师尊教训的是,弟子确实太急于求成了。”厉血河放下册子,躬身认错,语气里带着几分真心的愧疚——这不仅是对功法的愧疚,更是对前世的反思。

诸葛枫看着他,眼神里的探究淡了些,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柔和:“修真之路,最忌‘急’字。你根基弱,更要稳扎稳打,否则不仅难有进益,还容易走火入魔。”他顿了顿,拿起那支狼毫笔,递给厉血河,“来,试着把这处‘腕脉分支’的注解重新写一遍,注意字迹要稳,心要静。”

厉血河接过笔,指尖触到笔杆的温润,突然想起前世他初学书法时,太傅教他的话:“字如其人,心不静则字不端,心不诚则字无力。”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杂念,提笔在宣纸上落下。

起初,他的字迹还带着几分拘谨,笔画有些僵硬,可写着写着,前世练字的记忆渐渐复苏,手腕不自觉地放松,笔尖在宣纸上游走,字迹越来越稳,越来越清隽,竟有几分诸葛枫字迹的影子,只是多了一丝属于帝王的凌厉。

诸葛枫坐在一旁看着,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恢复了平静,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书桌边缘,像是在回忆什么。

厉血河写完最后一个字,放下笔,抬头看向诸葛枫,等待他的点评。

“尚可。”诸葛枫拿起宣纸,仔细看了看,点头道,“比你昨日的心得稳了不少,可见你是用了心的。只是……”他顿了顿,指着宣纸上“腕脉主支通掌”的“掌”字,“这里的笔画太硬,带着几分‘戾气’,修真者当‘清’‘静’,你这字里的‘气’太刚,需改。”

“戾气?”厉血河愣了一下,低头看向那个“掌”字——确实,最后一笔收笔时,他下意识地用了力道,导致笔画末端有些尖锐,像一把出鞘的剑。这是他前世常年握剑、批阅奏折养成的习惯,写“掌”“权”“杀”这类字时,总会不自觉地带上几分凌厉。

“是,弟子记下了,日后会改。”厉血河躬身应道,心里的疑惑却更重了——诸葛枫不仅能看出他功法里的错误,还能从他的字迹里看出“戾气”,这份洞察力,绝非普通的金丹修士能有。他到底是谁?为什么对自己如此了解?

诸葛枫似乎没察觉到他的疑惑,将宣纸叠好,放在书桌一角,起身道:“时候不早了,你今日先回去,明日辰时再来。记得,今晚多练‘丹田聚气’,不可再急。”

“是,弟子遵命。”厉血河起身,躬身行礼后,转身朝着门口走去。

走到门口时,他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一眼——诸葛枫已经重新拿起了笔,低头批改着功法注解,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他身上,给青衫镀上了一层淡金,侧脸的线条清隽又柔和,却又带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疏离感。

厉血河的心脏又开始不争气地跳动,那种莫名的悸动再次涌上心头。他甩了甩头,快步走出青枫居,竹门在他身后缓缓关上,隔绝了屋内的墨香和那道清冷的身影。

站在青枫居外的枫树下,厉血河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满是枫叶的清香。他抬头看向天空,夕阳正缓缓落下,将天空染成了橘红色,像极了前世他最后一次在紫宸殿看的晚霞——那时他刚批阅完奏折,赵虎进来禀报:“陛下,西北军捷报,蛮族已退至漠北,十年内不敢再犯。”他还笑着说:“好,等明年春天,朕带你去江南看看,那里的桃花,据说比京城的好看。”

可没等到春天,他就死在了自己最信任的臣子和亲人手里。

“诸葛枫……”厉血河低声念着这个名字,指尖无意识地握紧,“你到底是谁?为什么我总觉得,你和我的前世,有着某种联系?”

风又起,枫叶飘落,落在他的肩头,像是在无声地回应。厉血河没有再停留,转身朝着外门的方向走去——他知道,现在不是纠结这些的时候,只有尽快提升实力,才能查清真相,才能为前世的自己报仇。

而青枫居内,诸葛枫停下了笔,目光落在厉血河刚才坐过的竹椅上,眼神里满是复杂的情绪。他伸手拿起桌上的旧木盒,轻轻打开,里面放着半块刻有龙纹的残玉,玉上的纹路,和厉血河前世随身玉佩的纹路,一模一样。

“血河……”诸葛枫抚摸着残玉,声音低沉又沙哑,“我知道你心里有疑惑,可现在还不是告诉你的时候。再等等,等你足够强,等那些藏在暗处的人浮出水面,我会把一切都告诉你。”

窗外的风铃又响了,清越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期待,又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担忧。

回到外门的破屋时,天已经黑透了。厉血河点亮桌上的油灯,昏黄的灯光照亮了简陋的房间,却照不亮他心底的疑惑。

他坐在竹椅上,没有立刻开始修炼,而是从怀里取出诸葛枫给他的《青云基础诀》,翻到“丹田聚气”那一页。书页上还残留着诸葛枫的墨香,他看着上面的注解,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诸葛枫伏案批改功法的模样,又想起前世自己在御书房批改奏折的场景,两种记忆交织在一起,让他有些恍惚。

“朕要是当初不那么急,是不是就不会有后来的背叛?”厉血河低声自语,手指划过书页上的“稳”字,眼神里满是怅然。

前世他登基时,大靖刚经历过“靖难之役”,国力空虚,士族割据,藩王拥兵自重。他急于改变现状,登基第二年就推行“摊丁入亩”,触动了士族的利益;第五年又开始削藩,导致三个藩王联合叛乱;第十年更是不顾朝臣反对,亲征北境,虽然打赢了蛮族,却也让朝廷元气大伤。

那时林文彦曾多次劝他:“陛下,治国如烹小鲜,需小火慢炖,不可大火猛攻。”他却以为林文彦是老糊涂了,是怕得罪士族和藩王,不仅没听,还渐渐疏远了他。直到最后,林文彦联合厉子瑜背叛他,他才明白,林文彦的“劝”,或许真的是为了大靖,只是两人的理念不同。

“可惜,太晚了。”厉血河叹了口气,将《青云基础诀》放在桌上,起身走到门口,推开一条缝,看向外面的夜空。

夜空很暗,只有几颗星星在闪烁,月亮被乌云遮住了,看不见踪影。外门的弟子大多已经睡了,只有偶尔传来几声咳嗽和打鼾声,安静得有些诡异。

厉血河想起三日前在后山竹林遇到诸葛枫的场景,想起他清冷的眼神和温和的灵力,又想起今日在青枫居看到的旧木盒——那个盒子里,到底装着什么?为什么诸葛枫对它如此珍视?还有他批注功法时的专注,看自己字迹时的探究,这些都让厉血河觉得,诸葛枫对自己,绝不仅仅是“记名弟子”那么简单。

“难道他认识前世的我?”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厉血河心里浮现,“可他是修真者,而我前世是凡人帝王,我们怎么会认识?”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他压了下去——太荒谬了,凡人帝王和修真者,根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不可能有交集。

他关上房门,回到桌前,决定不再纠结这些,先按照诸葛枫的嘱咐,修炼“丹田聚气”。他盘膝坐在床上,闭上眼睛,凝神静气,按照《青云基础诀》的方法,引导体内的灵力向丹田汇聚。

灵力缓缓流动,像一条小溪,从经脉里流向丹田,在丹田内盘旋、凝聚。厉血河没有再用《龙骧诀》的“蛮力催气”,而是按照诸葛枫说的,用“意”驭“气”,让灵力自然汇聚。

不知过了多久,他感觉到丹田内的灵力比之前壮大了一分,不再像之前那样松散,反而有了一丝凝聚感。他睁开眼睛,呼出一口浊气,感觉身体轻快了不少,胸口的闷痛也减轻了。

“果然,还是要稳。”厉血河低声道,心里对诸葛枫多了几分敬佩——不管诸葛枫的目的是什么,至少他教的修炼方法,是真的有用。

他起身走到桌边,拿起油灯,准备吹灭后休息。就在这时,他的目光落在了桌角的一个角落里——那里放着一块小小的石头,是他前日在后山捡的,石头上有一道淡淡的纹路,像极了诸葛枫旧木盒上的“枫”字。

厉血河拿起石头,放在手里摩挲着,眼神里又开始浮现出疑惑。他总觉得,自己身边的很多东西,都和诸葛枫有着某种联系,可又说不出具体是什么联系。

“算了,不想了。”厉血河摇了摇头,将石头放在桌上,吹灭了油灯,躺在床上。

黑暗中,他睁着眼睛,看着屋顶的茅草,脑海里又开始翻涌前世的记忆——紫宸殿的龙椅、御书房的奏折、赵虎的笑容、林文彦的冷漠、厉子瑜的野心,还有那杯穿肠的毒酒……

这些记忆像电影一样在他脑海里播放,让他辗转难眠。他不知道赵虎现在怎么样了,不知道大靖的百姓过得好不好,不知道厉子瑜和林文彦有没有遭到报应。

“总有一天,我会回去的。”厉血河在心里发誓,“我会查清背叛的真相,会为那些忠于我的人报仇,会让厉子瑜和林文彦付出代价!”

带着这个誓言,厉血河渐渐进入了梦乡。梦里,他又回到了紫宸殿,只是这一次,殿内没有背叛者,赵虎站在他身边,林文彦捧着奏折,厉子瑜跪在地上,百姓们在殿外欢呼,喊着“陛下万岁”。他笑着伸出手,想要抓住这一切,可就在这时,画面突然破碎,取而代之的,是诸葛枫清冷的面容,和他手里的那半块龙纹残玉……

“师尊……”厉血河喃喃自语,从梦中惊醒。

窗外,天已经蒙蒙亮了,东方泛起了鱼肚白。厉血河坐起身,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心跳还在加速——这个梦太真实了,真实得让他以为自己真的回到了紫宸殿,又真实得让他意识到,诸葛枫在他心里,已经占据了一个特殊的位置。

他起身下床,简单洗漱后,拿起《青云基础诀》,朝着青枫居的方向走去。他知道,今天又会是新的一天,他需要更加努力地修炼,才能早日查清真相,才能早日回到大靖,完成自己的誓言。

而青枫居外的枫树下,诸葛枫已经站在那里,手里握着那把“流枫”剑,剑身在晨光下泛着淡青色的光泽。他看着厉血河走来的方向,眼神里带着几分期待,又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担忧——他知道,厉血河的路,不会好走,那些藏在暗处的人,很快就会注意到这个“逆命重生”的帝王,而他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保护他,让他尽快变强。

厉血河走到诸葛枫面前,躬身行礼:“弟子厉血河,见过师尊。”

诸葛枫点了点头,收起流枫剑,转身朝着青枫居走去:“今日教你‘灵力过腕脉’,你昨日写的注解不错,今日试着将它运用到实际修炼中。”

“是,弟子遵命。”厉血河跟上诸葛枫的脚步,走进青枫居。

竹门在他们身后缓缓关上,屋檐下的风铃又响了起来,清越的声音在晨光中回荡,像是在为这对跨越前世今生的师徒,奏响新的篇章。

青枫居内,诸葛枫坐在书桌前,厉血河站在一旁,手里捧着《青云基础诀》,认真地听着。

“灵力过腕脉,关键在‘分’与‘合’。”诸葛枫拿起一支笔,在宣纸上画了一条简单的经脉图,“腕脉有三支,主支通掌心,次支通食指和中指,末支通无名指和小指。修炼时,需先将灵力‘分’入三支,再将三支灵力‘合’于掌心,如此反复,才能让灵力在腕脉中流转自如,日后运剑时,才能做到‘剑随心动’。”

厉血河看着宣纸上的经脉图,点了点头:“弟子明白,就像治水,需先分流,再汇流,才能避免水患。”

这个比喻让诸葛枫愣了一下,随即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笑容:“不错,倒是个贴切的比喻。修真如治水,需顺应其性,而非强行压制。”

厉血河心里一动——这个“治水”的比喻,是他前世治理黄河时总结出来的。那时黄河经常泛滥,朝臣们大多主张“堵”,只有一个老河工说:“黄河之水,堵不如疏,疏不如导。”他采纳了老河工的建议,疏通河道,修建堤坝,果然让黄河平静了十年。

诸葛枫听到这个比喻,不仅没有惊讶,反而还赞同,这让厉血河的疑惑又深了一层——难道诸葛枫也懂“治水”?可他是修真者,怎么会懂凡人的治水之法?

“弟子只是偶然想到,让师尊见笑了。”厉血河压下心头的疑惑,躬身道。

诸葛枫没有追问,只是将笔递给厉血河:“你来画一遍腕脉图,再标注出‘分’‘合’的节点。”

厉血河接过笔,深吸一口气,按照诸葛枫刚才画的,在宣纸上画出腕脉图,又在主支、次支、末支的分叉处标注出“分”,在掌心处标注出“合”。他的笔触很稳,标注的位置也很准确,和诸葛枫画的几乎一模一样。

“很好。”诸葛枫看着宣纸,点了点头,“现在,你试着按照这个图,修炼‘灵力过腕脉’,我在一旁看着,有不对的地方,我再纠正你。”

“是,弟子遵命。”厉血河放下笔,盘膝坐在地上,闭上眼睛,开始修炼。

他凝神静气,引导体内的灵力向腕脉流动。灵力缓缓流入腕脉主支,在主支分叉处,他按照诸葛枫说的,将灵力“分”入三支——主支流向掌心,次支流向食指和中指,末支流向无名指和小指。

刚开始,灵力分流时有些滞涩,尤其是末支,灵力几乎流不进去。厉血河没有急,而是按照“以意驭气”的方法,一点点引导,耐心地等待灵力适应。

诸葛枫站在他身边,目光落在他的手腕上,眼神里带着几分专注,又带着几分复杂。他能感觉到厉血河体内的灵力虽然微弱,却异常坚韧,尤其是在分流遇到困难时,没有丝毫退缩,反而带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这股韧劲,像极了他记忆里的那个人,那个在战场上哪怕只剩最后一人,也绝不投降的帝王。

“放松些,不要刻意用力。”诸葛枫轻声提醒,“灵力如丝,你越用力,它越容易断。”

厉血河听从嘱咐,放松手腕,不再刻意控制灵力,而是让灵力自然分流。果然,片刻后,灵力顺利地流入末支,三支灵力在掌心汇聚,形成一股微弱的灵力团。

“很好,就是这样。”诸葛枫的声音里带着几分赞许,“再反复练习几遍,熟悉这个过程。”

厉血河按照诸葛枫的嘱咐,反复练习“灵力分合”,一遍又一遍,渐渐地,灵力在腕脉中流转得越来越顺畅,汇聚在掌心的灵力团也越来越清晰。

不知过了多久,厉血河睁开眼睛,呼出一口浊气,感觉手腕比之前轻快了不少,甚至能感觉到掌心的灵力在微微跳动,像是有了生命。

“弟子感觉……掌心的灵力,好像能随心意而动了。”厉血河惊喜地说,抬手看了看掌心——虽然看不到灵力,却能清晰地感觉到它的存在。

“嗯,这是‘灵力初显’的征兆。”诸葛枫点了点头,“再练几日,等你能将灵力凝聚成‘气刃’,就能开始学习基础剑招了。”

“多谢师尊!”厉血河躬身行礼,心里满是欣喜——这是他来到这个世界后,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修真的进步,这种感觉,比前世打胜仗还要让他开心。

诸葛枫看着他欣喜的样子,眼神里也多了几分柔和:“你根基弱,进步却快,可见是个有天赋的。只是切记,不可骄傲,修真之路漫长,一步错,步步错。”

“弟子谨记师尊教诲,绝不敢骄傲。”厉血河认真地说。

就在这时,屋檐下的风铃突然响了起来,比之前更急促,像是有什么人靠近。诸葛枫的眼神瞬间变得警惕,看向门口:“谁?”

门外传来一个温和的声音:“诸葛先生,是我,外门执事苏振。”

厉血河心里一动——苏振是苏清瑶的父亲,也是外门的执事,负责外门弟子的日常管理。他来找诸葛枫,会有什么事?

诸葛枫打开竹门,看到苏振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个布包,脸上带着几分笑容:“诸葛先生,打扰了。这是小女清瑶做的一些桂花糕,让我送来给先生尝尝。”

“苏执事客气了。”诸葛枫接过布包,语气平淡,“替我谢谢苏师妹。”

苏振笑了笑,目光落在厉血河身上,眼神里带着几分探究:“这位就是先生新收的记名弟子厉血河吧?听说他很有天赋,清瑶经常在我面前提起他。”

厉血河躬身行礼:“弟子厉血河,见过苏执事。”

“不必多礼。”苏振摆了摆手,笑着说,“好好跟着诸葛先生学,将来定能有一番成就。我还有事,就不打扰先生和厉弟子了,告辞。”

“苏执事慢走。”诸葛枫点了点头,看着苏振离开后,才关上竹门。

厉血河看着诸葛枫手里的布包,心里有些惊讶——苏清瑶竟然让父亲给诸葛枫送桂花糕,看来苏清瑶和诸葛枫之间,也有着某种联系。

“苏师妹有心了。”诸葛枫将布包放在书桌上,打开一看,里面是几块用油纸包着的桂花糕,和苏清瑶送给厉血河的一模一样,“你也尝尝吧,苏师妹的手艺不错。”

厉血河愣了一下,随即躬身道:“多谢师尊。”他拿起一块桂花糕,放进嘴里,甜而不腻的味道在舌尖散开,和苏清瑶送的一样好吃。

诸葛枫也拿起一块,慢慢吃着,眼神却有些飘忽,像是在思考什么。

厉血河看着诸葛枫的样子,心里的疑惑又开始蔓延——苏振来找诸葛枫,真的只是送桂花糕吗?还是有其他目的?诸葛枫和苏家,到底是什么关系?

这些疑问像一团乱麻,在他心里缠绕,却又不敢贸然问出口。他知道,诸葛枫不想说的事,就算他问了,也不会得到答案。

“今日就到这里吧,你先回去,明日辰时再来。”诸葛枫放下桂花糕,对厉血河说。

“是,弟子遵命。”厉血河躬身行礼,转身朝着门口走去。

走到门口时,他又回头看了一眼——诸葛枫正拿起苏振送来的布包,仔细地看着,眼神里带着几分复杂的情绪。厉血河没有再多看,快步走出青枫居,朝着外门的方向走去。

他知道,自己心里的疑惑越来越多,可他也知道,只有尽快提升实力,才能一点点解开这些疑惑,才能查清重生的真相,才能回到大靖,完成自己的誓言。

而青枫居内,诸葛枫放下布包,走到书架前,从书架最上层取下一本黑色封皮的典籍,翻开——典籍里夹着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写着一行字:“萧烬近日与外门两名金丹弟子过从甚密,需留意。”

诸葛枫看着纸条,眼神瞬间变得冰冷:“看来,那些人已经开始动手了。血河,你一定要尽快变强,才能保护好自己。”

窗外的风铃又响了,清越的声音里,带着几分凝重,像是在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