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猎户家的八卦夫郎 > 第2章 秀河村2

猎户家的八卦夫郎 第2章 秀河村2

作者:棠梨煎蛋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28 23:18:02 来源:文学城

掀开盖子,是个三层的食盒。最下面一层各放了两贯钱,长长的盘在一起铺了满满一层,怪不得拎着沉甸甸的;上面两层则放着几碗菜和点心,姜宁道::“今日去知县大人家试菜,知县夫人让我带回来一些,我们只要煮些米饭就够了!”

几碗菜都是大荤。天气渐暖,姜宁坐着牛车回来,菜又在食盒里面放着,摸着竟然还有余温,香味扑鼻,连热也不必热了。

“哇!”姜家夫妻十分捧场,“我儿的手艺又长进了。”和朱媒人说话时还不觉得,这会儿饭菜在眼前,老两口便觉出腹中饥饿,嘴巴里也不停分泌出口水。

煮米饭还要等,姜母迫不及待,干脆从篮子里摸出来几个炊饼,在灶火上烤得温热,掰开了蘸着菜汤一样好吃。

姜宁:……也行吧。一家人把朱媒人和王员外甩在脑后,开开心心吃起了饭。

姜水生和冯桂枝本是这乡间最普通不过的一对夫妻,甚至有些老实过头了,从前三脚踢不出个屁来,被人欺负了也不敢吱声。

却不知道走了什么运气,竟生出了几个十分出色的儿女,个顶个的有能耐,其中又以姜宁这个最小的哥儿最为出挑。

姜宁两岁多时,就不同于其他孩童,从不无故哭闹,说话也很有章法。到了三四岁,竟然就能在阿姐阿哥的帮助下踩着凳子做菜烧饭了——冯桂枝从前做饭的手艺很是一般,甚至常因缺少食材佐料,做得仅能下咽果腹而已,姜水生就更不会灶上之事了。

姜宁却能够无师自通,做出许多他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美味菜肴。

到了姜宁六七岁上,便向爹娘提议,去县城摆一个卖吃食的铺子。姜水生和冯桂枝本没这个胆量,但姜宁自小表现出的许多不凡,导致他们一直怀疑姜宁是什么神仙身边的童子、福星投生到了家中,便也壮着胆子听从了。

摆摊虽然又苦又累,要起早贪黑,但若是手艺好,那可是真挣钱啊!此后家里的日子一日旺过一日,就更加让老两口坚定了姜宁是福星转世的想法。

因此虽然他们才是做父母的,却早已将姜宁视作家里的主心骨,连姜宁兄姐的事业、婚事也多听从姜宁的意见。

不过姜宁倒也从没让他们失望过便是了。每当姜父姜母已经觉得很满意了,姜宁却还能让家里再上一层楼……现今姜家早已成了十里八乡数得着的殷实富户,乡下有田地、城里有铺子、子女各有手艺傍身,一家子一个比一个能搂钱,不知道羡煞了多少人,姜宁福星旺家的名声也传得更开了。

倒是让姜宁很不好意思:他哪里是什么福星转世?他只不过是一个平平无奇的穿越者罢了……

想当初姜宁连轴工作76个小时后不幸猝死,再一睁眼,穿成了一个古代同名婴儿。

好消息是捡回一条命,又能活着了。坏消息是……他穿过来的这一家也太贫穷了……

稻草的房,泥胚的墙,饿得面黄肌瘦、豆芽菜一样的兄姐,还有身旁躺着的只会哇哇大哭的双胞胎哥哥……

以及破碎的他。

爹娘虽然是善良的好人,但也太过老实了……姜宁穿过来短短一月,就在自家土炕上见着爹娘被明里暗里欺负了五六次。

说是天崩开局也不为过了。

靠着喝米汤再长大了一些,姜宁发现不仅他家这么穷,整个村子都差不多这般模样……并且他们秀河村,竟然还算得上条件可以的村子呢,只能说古代农村的生活条件实在超出了他这个现代人的想象。

这是一个类似于唐末或北宋时期的时代,但又不是真正的唐代或宋代,因为这个世界竟然不仅有男人和女人,还有第三种性别,小哥儿!

小哥儿外表和男子相似,却和女子一般要嫁人,能够生儿育女。只眉心长有红色的孕痣做区分,孕痣越红的,便代表着越好生养。

姜宁摸了摸自己眉心红彤彤的孕痣,简直两眼一黑。

不过他自穿过来,两眼一黑的次数也太多,黑着黑着也就习惯了。包括现在,他就饿得眼前发黑。家里米缸又见底了,爹娘弄了些认不出的野菜和粮食渣渣煮成糊糊喂给孩子们吃。

一勺入口味道直冲天灵盖。

比起十几二十年后才要操心的嫁人问题,目前的生存危机才更为紧迫啊!这种苦(味觉上的),当年姜宁在福利院时也没吃过啊!

姜宁穿越前是福利院长大的孤儿,好在他从小就很勤快,从初中起就在学校食堂勤工俭学。大师傅们并不防备他这个小孩子,瞧着他可怜,有时候还指点一二。因此姜宁小小年纪,便学得了好几手好厨艺——大师傅们有不同菜系,姜宁每个都追着学!

穿到大晟朝,姜宁稍长大了一些,便撺掇着姜家夫妻去县城摆了个吃食摊子——也亏得姜水生和冯桂枝自己脑补了他是什么福星转世,愿意听他的话,也待他好,家中姐弟间的感情也和睦。姜宁在他们身上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早已把他们当做了真正的亲人。

这摆摊卖吃食可太挣钱了,只要手艺不差,又豁得出面子,从古至今都是闷声发大财的行当。姜宁大学时就常趁假期去摆摊,早上在补习班、课外班附近卖杂粮煎饼、肉夹馍,捎带着卖批发的杯装、袋装豆浆。

中午去工地附近卖盒饭果啤,晚上在居民区地铁口继续卖肉夹馍、炒饭炒面炒粉炒年糕……累是累点,还要警醒着躲城管,但比去一些厂子里打工挣得要多多了。

所以在摆摊这个行业领域,姜宁可太有发言权了!

符水县是汴州下头一个小县城。晟朝汴州虽不是京城,但离国都洛京距离近,又是漕运要地,因此也十分繁华。

符水县因有符水河接壤着运河,也建了几个码头。不需别的花样,只在码头附近摆摊卖水饭、肉馒头和馅饼,便十分有赚头。

不辞辛劳干了六七年,姜家便挣出了一份丰足的家业来,在县城买了几间铺子,又在乡间置办了许多田产。

没有了生存压力,姜水生和冯桂枝二人还是有些适应不了县城的生活,便退回秀河村守着田产度日。

他们乡下老实头,就爱在地里刨食,看着那庄稼一日日的长,心里头踏实!县城的铺子租出去一些,留了两间做着自家买卖,雇了人打理,姜宁姐弟四个也抽空管着。

现如今姜宁的大姐姜苹嫁给了县城一家豆腐坊老板的独子,已经生了一个小哥儿,最近一家子去了外省夫家的老家办事儿;二哥姜安手巧,跟着码头附近一个老木匠学手艺,早已出师接活了,且和一个铁匠的女儿定了亲。

姜宁则偶尔在县城接宴席,做厨哥儿——此时商业繁荣、餐饮业发达,出现了专为富贵人家提供高端餐饮服务的职业厨娘、厨哥儿。

这些厨娘、厨哥儿往往是小户人家的姑娘、小哥儿经过专业训练,培养出技艺精湛的高级技术人员,掌握“烹、炙、脍、煎”等多种复杂技艺,又因性别身份更显特殊化,比汉子厨师要受富贵人家欢迎。

非但方便出入内宅,也更符合士大夫对”雅致”的追求——虽然姜宁也不是很明白,只是换了个性别的人做饭而已,能吃出什么雅致来。

但是世情便是如此,在洛京、汴州、临安这样的大城市,最高级的厨娘、厨哥儿一次宴席的酬劳可高达数十贯钱呢。

不过外面的酒楼、食肆招聘厨师,还是只用汉子,并不会招聘厨娘、厨哥儿。而富贵人家办私宴,在厨子的选择上却又重女、重哥儿轻汉子。有些割裂奇怪,但如今就是这般的情况。

姜宁本就有一手顶好厨艺,穿越之后又在码头混生活,积极学习本朝的知识弥补不足。再加上他穿越前好歹是大学毕业,不会作诗也能背上几首,说话也自有一番不同的味道:讲文明,懂礼貌。

这在主人家看来便是尤为“风雅”了!于是如今姜宁也是符水县颇有名气的厨哥儿,甚至有不少牙人上门,想挖他去汴州乃至洛京做事。

比起厨娘,厨哥儿的数量更为稀少,稀缺性更强,身价自然也更高些。那些牙人都很看好姜宁,认为他去了洛京、汴州,定能成为最顶尖的厨哥儿。

只不过因家人都不大愿意离开秀河村,姜宁便也婉拒了。他自己也觉得现在的生活就挺好的,上辈子过劳死,多少让他长了些教训,这辈子不宜太卷,还是需要劳逸结合。

虽然在外人眼里,他已经很卷了……

如今姜宁偶尔接一些宴席,还带着村里的姑娘小哥儿一起熬些浓缩的饮子拿到现成去卖。同时和县城几家四司六局也有合作,给他们的蜜煎局提供自家腌制的蜜饯和制作的糕点,有时也互相推荐、介绍活计——四司六局和厨娘、厨哥儿同为富贵人家办宴席的外包工作人员,常常需要通力合作。

后日便是知县的母亲要过六十大寿。今日知县府上请了姜宁过去试菜,食盒底层的四贯钱便是定金,办完宴席之后还有两贯钱的尾款——这还是姜宁为了结交知县一家,一直给了很大的折扣。

冯桂枝将炊饼掰开,往里面夹了好几筷子肉,又用小勺舀了一勺汤汁浇在里面,嗷呜一大口下去香喷喷!半个饼下肚,她才想起自己好像还有一个儿子,转头问姜宁道:“三郎呢?”

三郎便是姜宁的双胞胎哥哥姜定。姜家男女哥儿一同排序,大娘姜苹,二郎姜安,三郎和姜宁一胎出生,姜宁是个哥儿,姜定是个小子,比姜宁早出生一炷香的时间。

姜家几个孩子都很出息,除了姜宁以外,家中兄姐亦各有手艺归宿,只有姜定还在街面上瞎混,没个定性。

最近借着姜宁的关系,姜定去了一家四司六局做排办,统筹调节各个环节进度。偶尔姜宁有宴席,也跟着去帮忙。

出门时还是兄弟二人一起,此时却只有姜宁一个人回来。

“这次知县大人聘的四司六局就是三哥在的那家,他们香药局的人叫了三哥去帮忙。”姜宁道。这香药局是为宴会提供熏香、醒酒汤药及各色香料的部门。

他们姜家姐弟几个自小在码头混生活,有些子人脉门路。由姜定领着,能买到价格优惠的好货,姜定自己也能从中得几个钱润润手。别看姜定在爹娘眼里没个定性,就凭着这些投机倒把,姜定平常的日子也过得相当滋润。

“那他可没口福了。”姜水生笑道,今日姜宁带回来一道干烧鲤鱼,一道紫苏焖鸭,一碗清炖滋补羊排,另有一碟子枣泥饼,一碟子绿豆桂花糕,丰盛非常。

一整条的大鲤鱼,用五花肉、香菇丁、冬笋丁一起烧制而成。汴州近黄河,黄河鲤鱼在这时是十分有名的。

取黄河鲤鱼去鳞取出腥线,将鱼身两面背部切花刀,以盐、胡椒粉、料酒淹入味。五花肉、香菇、冬笋俱切丁,香葱、蒜切末,姜切片。

将几枚铜钱大小的香菇和姜片塞入鱼腹,将鱼煎得两面金黄。另起锅放油将葱、姜、蒜、五花肉和香菇丁、冬笋丁煸炒出香味,加入一大勺酱、少许糖、盐、白醋、胡椒粉调味,少许清水,最后将鱼放入锅中,不住舀起下面汤汁浇淋在鱼上,全程鱼不翻面,大火干烧到几乎没有汤汁,将鱼盛出,其他配菜也浇在鱼身上。

最后炸一点葱油,将热油淋在鱼上,一下便将香气全部炸了出来。这道菜以刚出锅时最为美味,此时虽然有些亮了,依然酱香鲜咸,十分下饭。

另有紫苏焖鸭和清炖羊排汤,亦是佳肴。羊汤汤鲜肉烂,撕了炊饼泡进去,再洒上一点胡椒,喝一口从胃里暖到全身。

说着,冯桂枝便又盛了一碗羊肉汤,小心翼翼地往里撒了些胡椒。

姜宁在心中叹了口气。他初初穿越来时,也以为自己能依靠穿越的知识储备,做出种种此时没有的美食,一举称霸符水县餐饮界。

但越了解这个时代,姜宁的雄心壮志便越熄灭——古人远比现代人想象的要聪明,许多美食古代人做不出,并不是他们想象不到,而是缺少原材料。

例如穿越者必做的卤肉卤下水:谁能想到,穿越至今姜宁还没有见过一粒八角,还让他怎么做卤肉?胡椒、丁香等香辛料虽然已经传入中原,却一直没有引种成功——当然了,丁香直至二十一世纪也没有在国内引种,华国的气候哪怕是靠近热带的地区,也不适合栽种丁香。

总之,此时大部分香辛料都是舶来之物,价格非常昂贵,甚至有一两胡椒一两金的说法——这当然是有些夸张了,但也可见胡椒的身价不凡。

在现代的豫地,早餐喝一碗胡辣汤只需两三块钱。但在此时,胡辣汤却是非常奢侈的食物。姜家虽买得起胡椒,冯桂枝也依然不舍得多放。

因此,且不说如今中原地区如今根本不见八角的身影,便是有,以如今种种香料的价格,做卤下水也是一件非常划不来、难以回本的事情。更别提糖、植物油、乃至铁锅在此时都是十分稀缺的。

今日姜宁去知县府上,可是自己带了两口铁锅一罐子油过去呢!

姜宁在心中哀叹:赚小钱不难,赚大钱,好难哦!

求预收:bg《穷人天灾求生指南》

重生回来,姜盈穿着高中校服站在操场,下一秒,豆大的雨滴落在她的额头,天边响起几声炸雷。

暴雨末世开始了。姜盈在老师震惊的呼喊中翻墙跑回家,这一次她要抓紧天灾刚爆发的黄金24小时,改写命运。

家里只有不到十万的存款,一家三口精打细算,去尽力做着对抗末世的准备。

————

末世从一场暴雨开始。第一天水漫过胸口,第二天水漫到三楼,第三天整个云州市遍地汪洋。姜盈捧着一大碗宫爆鸡丁盖浇饭,守着爸妈缩在自家的小房间里,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①暴雨

②极寒

③酷暑

④冰雹

⑤酸雨

⑥地震

⑦洪水

……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秀河村2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