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煎熬中缓慢流逝,进入1998年的春天。肆虐了近半年的金融风暴,在各方力量的干预下,势头终于开始减弱。港币联系汇率制度经受住了考验,稳住了阵脚。随着恐慌情绪的逐渐平复,被压抑了近半年的市场需求,开始如同冰封的河面下涌动的春水,显现出复苏的迹象。
第一个敏锐感受到变化的,是始终身处市场最前沿的王大海。一天早上,他接连收到了好几个询价电话,都是关于他之前跟着张钰囤积的那些通用元器件,而且询问的数量和迫切程度,都远超风暴期间。
“有戏!”王大海心里咯噔一下,立刻抓起电话打给张钰,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变调:“小钰!来问了!有人来问货了!价格……价格好像稳住了,还在往上走!”
几乎在同一时间,李工监控的市场价格系统也发出了警报——不是坏消息,是价格触底反弹的警报!几条关键的产品线价格曲线,在经历了漫长的、令人绝望的下跌后,终于倔强地抬起了头,开始缓慢而坚定地向上爬升!
消息像一道闪电,劈开了工棚里积郁已久的阴霾。周伟几乎是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扑到电脑屏幕前,死死盯着那根开始上扬的曲线,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来。赵晓芸捂住嘴,眼泪瞬间涌了出来,但这一次,是喜悦的泪水。
张钰接到王大海电话时,正和周嘉颖在分析一份最新的行业简报。他握着话筒的手微微颤抖,但声音却异常平静:“大海哥,我知道了。沉住气,暂时不报价,等我通知。”
挂断电话,他看向周嘉颖,两人眼中都闪烁着压抑不住的激动光芒。黎明,终于要来了!
但张钰知道,黎明前的这一刻,往往也是最容易犯错的时候。市场的信心恢复是脆弱的,任何操之过急的行为都可能打乱节奏。他没有立刻大规模放货,而是采取了更为精准的策略。
他让周嘉颖和李工根据平台数据,筛选出那些需求恢复最快、供应却因风暴而变得紧张的具体型号。然后,他亲自把控,通过平台和王大海等核心商户渠道,小批量、试探性地释放这些紧缺型号的库存,价格则参照缓慢回升的市场价,但略低于那些反应迟钝、库存见底的竞争对手。
这一策略立竿见影。那些苦苦寻找货源、急于恢复生产的采购商,如同久旱逢甘霖,纷纷涌向“电子商情港”和其推荐的商户。王大海的柜台前,再次排起了小队。成交的不是之前那种小打小闹的订单,而是实实在在的大单!
资金,如同解冻的溪流,开始重新汇入几近干涸的公司账户。周伟看着财务报表上终于开始由负转正的数字,激动得老泪纵横。拖欠的工资,在张钰的坚持下,第一时间被全额补发,并且,他真的兑现了承诺,每个人都拿到了一笔额外的“坚守奖金”。
团队的士气,如同被点燃的干柴,瞬间沸腾起来!那些曾经犹豫、恐惧的员工,此刻充满了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对张钰近乎崇拜的信服。离开的人悔青了肠子,而留下的人,则无比自豪于自己的选择和坚持。
曾经跟随陈斌出走、成立“稳健联盟”的商户,在风暴中并未如其名般稳健,反而因为保守和反应迟缓,错失了低价补货的机会,在市场复苏时无货可卖,陷入了更加尴尬的境地。反观紧紧跟随张钰的王大海等人,凭借着低价囤积的充足库存,迅速抢占了市场复苏的先机,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陈斌的“联盟”在事实面前不堪一击,很快便名存实亡,部分商户又厚着脸皮想重新回归“电子商情港”平台。对此,张钰没有拒之门外,但也没有特别优待,一切按重新审核后的规矩办。
庆功宴上,觥筹交错,欢声笑语。张钰端着酒杯,走到每一名员工面前,郑重地道谢。当他走到王大海面前时,这个憨厚的汉子眼圈通红,什么也没说,只是重重地拍了拍张钰的肩膀,然后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张钰又走到周嘉颖身边,在众人的起哄声中,与她轻轻碰杯。
“我们成功了。”周嘉颖轻声说,眼中闪着泪光和笑意。
“是我们成功了。”张钰纠正道,紧紧握住了她的手。
站在焕然一新的商城顶层,看着楼下华强北重现的熙攘人流,张钰心中没有太多的得意,只有一种历经磨难后的沉淀与清醒。这场风暴,洗净了铅华,也淬炼了他的团队和他的事业。他知道,经过这次涅槃,“电子商情港”这艘船,将变得更加坚固,足以驶向更广阔的海洋。而他也更加确信,身边这个与他共渡难关的女孩,是他此生最珍贵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