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拒嫁东宫 > 第25章 25

拒嫁东宫 第25章 25

作者:水与萤火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7-02 01:53:12 来源:文学城

玉兰花的香气萦绕在鼻尖。

谢柔徽抱着被子翻了个身,意识到什么,猛然睁开眼睛。

映入眼帘的是青色的床帐,和挂在床头的玉兰花香囊。

——她不在东宫了。

谢柔徽推开窗,外头还是一片漆黑,甚至还没有到她平日里起床练剑的时辰。

但她已经睡意全无。

铜镜里的少女眉目秀丽,乌黑柔顺的头发披散在双肩,像是玉兰花一样清丽动人。

只是她的双眼发红发肿,显然是大哭过一场。

谢柔徽揉了揉眼皮,梳妆完毕,蹑手蹑脚地穿过隔间要出门。

值夜的侍女蜷缩在榻上,听见声响,迷迷糊糊地要睁开眼睛:“七娘子……”

谢柔徽疑惑地问道:“今天怎么是你值夜,琳琅去哪里了?”

侍女打了个哈欠:“琳琅姐姐家里有事,我替她值夜。”

侍女说着,正要起身,却被谢柔徽按回去。

谢柔徽小声道:“你安心睡吧,我出门晨练。”

侍女十一二岁,正是爱睡觉的年纪,再也抵挡不住猛烈的困意,嗯了几声,沉沉地睡过去。

谢柔徽见她困得不行,为她抿了抿被角,忍不住笑了笑。

以前自己被大师姐从被窝里抓起来晨练,大抵也是这副模样吧。

玉兰树下,谢柔徽不断回忆昨夜与灰衣人的交战,一招一式在她的脑海里浮现。

这一招刺他手腕,这一招回身上挑……

谢柔徽的剑势愈来愈迅疾,剑影翻飞,轻灵飘逸至极。

只听铮的一声,谢柔徽手腕轻翻,剑势陡然一收,一道寒光划过半空之中。

谢柔徽微微侧身,顺势将剑负于背后。

一切归于平静。

玉兰树上悠悠落下一片绿叶,谢柔徽把它捧在掌心,若有所思。

昨夜她看得分明,那个灰衣人竟然能以叶片伤人,甚至比起她用银针,威力更胜一筹。

她正自出神,一声鹰啼忽地落在谢柔徽耳边,如同平地惊雷。

谢柔徽猛然抬头,只见一只黑鹰冲破云霄,向着她俯冲而来,气势汹汹。

瞬息的功夫,已经到了她的面前。

谢柔徽全然不惧。

她又惊又喜地叫道:“千里!”

一月过去,千里终于回来了,还带来了大师姐的信。

谢柔徽迫不及待地打开信,逐字逐句地读。

“师妹,见字如晤……道观一切都好,你不必担心。另,师父已经得知你去长安一事,欲先回洛阳,再至长安探望你。”

谢柔徽的目光落在这行字上,欢喜不已:“太好了,师父要来长安!”

信上说,师父先回一趟洛阳,再来长安看望她。

谢柔徽在心中盘算,若是快的话,今年入冬,就可以见到师父了。

她摸了摸千里的羽翎,笑弯了眼睛:“太好了,千里,师父要来长安看我了。我已经好久没有见到师父了。”

自去岁八月,清水散人匆匆往清河而去,这一别,至今未见。

谢柔徽早已是思念至极。

过了好一会,谢柔徽心里的激动才平复,接着往下看。

然而,谢柔徽眉尖蹙起,脸上的笑容慢慢收起来,紧紧地抿起唇。

六月初七,她刚刚知晓姚元的身份,犹豫了一会,还是将此事写在信上,如实告诉了大师姐。

并在信的末尾,写上了姚元的眼睛复明后畏光的情况,向大师姐寻求解决之法。

收到大师姐的回信,谢柔徽早已猜到大师姐会对姚元有微词。

可她没有想到,大师姐的反应如此剧烈,比从前胜过千倍万倍,称得上厌恶至极。

满口谎言、居心叵测,其心可诛……

看着信上尖锐的言辞,谢柔徽手足无措。

她有些慌乱,似乎拿不住这薄薄的一张信纸。

千里叫了一声,扑动翅膀,用爪子扒拉了一下谢柔徽握在手心的信筒。

谢柔徽不明所以,但还是把信筒在空中倒转过来。

——一张叠起的纸条悠悠地从信筒最深处飘落。

*

书房里没有熏香,只有花几上的几支带水荷花散发着清香,清新出尘。

贵妃一身轻薄夏裳,上粉下白,令人耳目一新,恰似一支带雨荷花,亭亭玉立。

她手持竹笔,坐于紫檀大画案前,身后立着一座巨大的十二扇紫檀屏风。

每一扇屏风上分别题着一首诗词,簪花小楷清秀灵动,是贵妃亲手所书。

贵妃身旁立着一位身穿粉衣的少女,明眸皓齿,素手纤纤,正在为贵妃磨墨。

“榆儿,你觉得此画应题何诗?”

何榆抬眸,端详贵妃画中景物,顷刻间心中已有腹稿。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赖逢邻女曾相识,”何榆声音清脆,“——并著莲舟不畏风。”

“妙极。”贵妃目中流露欣赏之意,“榆儿有咏絮之才。”

“什么咏絮之才?”

元道月撩开珠帘,走到母亲身边,仔细看着画作。

画上江水广阔,荷花千里,更有采莲女撑舟摇桨,神采飞扬。

“阿娘画的是哪里?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

长安的荷花多半是可以栽培在塘中,虽然繁盛美丽,但哪里有画中荷花生长在江河之上,无拘无束的自由之态。

见到元道月走进来,何榆屈膝请安,向贵妃告退。

贵妃没有回答元道月的问题,含笑问道:“今日这么进宫了?”

自元道月及笄,她便出宫开府。后来,出家做女冠,更是久居华宁观。

元道月反问,语气调皮:“我想来就来,阿娘不欢迎我来?”

贵妃摇头,拉着她的手,在窗边的美人榻上坐下。

“昨晚发生什么事了?”贵妃凝眸问道,“我听陛下说,你去找曜儿了。”

元道月脸上笑颜如花,不动声色地道:“我们俩是亲姐弟,能有什么事。”

贵妃幽幽地叹了一口气,没有再问。

见到贵妃眉间的忧虑之色,元道月说道:“阿娘是担忧新安郡王,昨夜才会出此下策吧。”

昨夜七夕,天子出游,太子奉诏相陪。

贵妃见到许久不见的儿子,关怀了几句,转而将一件思虑已久的事告知于元曜。

她想要将新安郡王的长子,接入宫中照拂。

也算是向外界表明,新安郡王并未失去圣心。

新安郡王远离长安,默默无闻已久。

如今无错,却骤然被圣人幽禁在洛阳,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元道月心中隐隐有猜测,却不敢宣之于口,更不敢对阿娘说出口,只好宽慰几句。

贵妃忧心忡忡地道:“恒儿素来骄傲,如今经了这一遭,我担心他一蹶不振。”

此言不假。

元恒从前是圣人的嫡长子,过继到宁王名下,因圣人的愧疚,也格外受宠。

这些年,宫中的赏赐如同流水一样,送到千里迢迢的洛阳,从未间断。

元道月眼神一暗,没有接话。

她与元恒年岁相仿,从小一块玩耍,深知这位异母兄长的脾性。

元恒虽然自矜自傲,但绝不会一蹶不振。

相反,他势必要在暗中筹谋,计划卷土重来。

但这些心思,元道月从来不会和贵妃提起。

元恒是在贵妃跟前长大的,贵妃对待他与自己的亲子别无二致。

甚至因苏皇后临终时的托孤,更多了一分怜爱之情。

元道月枕在贵妃的膝上,同样叹息道:“阿娘只想着照拂郡王,却没有想过母子分离之苦,会有多痛?”

她一语惊醒梦中人,贵妃若有所悟。

郡王府如今正值多事之秋,她担心郡王妃无暇照顾三个子女,却忽略了母子分别之苦。

“我还记得,阿娘和我说过肝肠寸断的典故。”元道月轻声说道,“禽兽尚且如此,更何况人。”

母猿失子,气绝而亡,其肠皆寸寸而断。

贵妃眸中泛起盈盈泪意,恍惚之间,想起天狩十一年的旧事。

元道月见状,忙搂住贵妃安抚道:“阿娘,没事的,都过去了。”

贵妃靠在女儿的肩头,柔声道:“是我思虑不周,此事就此作罢。”

元道月见目的达成,脸上笑意吟吟,转念又想起另外一件事。

她借机打趣道:“阿娘若是因为膝下寂寞,何不给曜儿指一门婚事,早日迎娶太子妃入宫。”

元道月想起昨夜在花萼相辉楼见到的小娘子,心中总是惴惴不安。

她接着说道:“曜儿要及冠了,也应该有一个温柔贴心的枕边人了。”

“阿娘你不知道,东宫可冷清的,整日里一点声音都没有,也怪不得曜儿性子越来越冷了。”

提起此事,贵妃沉默了一会,最终道:“太子的婚事,乃国家大事,自然是由你阿耶定夺的。”

元道月不赞同地道:“阿娘,曜儿虽然是太子,但也是您的儿子。太子妃,自然也要合您的心意才好。”

贵妃笑了笑,神情柔和:“只要曜儿喜欢,我就喜欢。”

见到元道月愤愤的神色,贵妃伸手刮了刮她的鼻子,提醒道:“明月儿,以后这话可不能乱说。”

为太子择正妃,不仅是家事,更是国事。

见到元道月点头答应,贵妃这才放下心。

恰在此时,侍女进来禀告,太子殿下来了。

元曜走进来,就看到姐姐与母亲坐在一块,亲密无间。

他垂眸,向母亲行礼问安,贵妃忙道:“我儿不必多礼。”

元道月见元曜坐下,别过脸去,不肯看她。

贵妃自然察觉到姐弟俩之间的小别扭,她故作不知,开口问了元曜的饮食起居。

“孩儿一切都好。”元曜淡淡地道,“这次来,是想告知母亲,我已经命人去迎新安郡王妃。”

贵妃一诧,只过了一夜,元曜为何转了态度。

昨夜元曜听闻此事,虽然并未多言,但不多时就起身告退。

元道月坐在一旁,默不作声,却心肠却软了。

她明白,元曜这是借此向她示好。

阿娘开心,她也就开心了。

贵妃轻声细语地向元曜道:“孩子还是留在郡王妃的身边好,此事不必再提了。”

元曜抬起头,看向母亲,又看向华宁公主,最终应道:“是。”

说完要事,元曜不欲多留,正要起身告退,元道月却开口留下他:“曜儿,留下来用午膳吧。”

“你很久都没来椒房殿了,阿娘很想你。”

元道月的话语带了一丝埋怨,又带着长长的叹息。

元曜默了片刻,点了点头。

贵妃喜不自胜,连忙吩咐侍女摆膳。

桌上菜肴丰富,元曜却食不甘味。

他已经许久未私下和母亲坐在一块用膳了。

“这蛊鱼汤味鲜,你尝尝。”贵妃柔声道,“你小时候最爱吃了,和恒儿抢着吃。”

此话一说出口,桌上的气氛霎时间僵住。

元曜淡淡抬眼,扫视桌上二人的神情,答道:“多谢母亲。”

贵妃自知失言,连忙转移话题:“也尝尝这道鲜虾脍。”

“曜儿的口味和阿耶一模一样。”

元道月调侃道:“我也不知道像谁,这些鱼啊虾啊,一口都吃不下。”

元道月与元曜并不相像。

元道月的眉眼神态,生得有七分像贵妃,粉面桃腮、朱唇皓齿,完全不像元氏皇族凤眼薄唇的长相。

贵妃的神情一僵,勉强笑了笑,强调道:“你像我,我就爱吃甜的。”

元道月捻起面前特地为她准备的甜点,点头笑道:“说得对,我像阿娘。”

1.“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引用自《采莲词》唐·张潮。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5章 25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