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宫斗宅斗 > 镜头里的烟火长卷 > 第4章 第 4 章:奶奶的日记

镜头里的烟火长卷 第4章 第 4 章:奶奶的日记

作者:舟行_zx 分类:宫斗宅斗 更新时间:2025-11-10 01:42:46 来源:文学城

煤油灯的光在蜡染布上晃,林墨握着奶奶的旧蜡刀,指尖刚碰到白布,突然听见手机响 —— 是妈妈的声音,带着麻将牌碰撞的背景音:“张阿姨家娃考公进面了,你也看看‘基层文化’的题,万一……”

林墨蹲在黔溪村溪边,靛蓝色的染水溅在裤脚上,她盯着水里的倒影,耳边还响着妈妈的话,像根细线似的牵着她的心思。

“墨墨,发啥呆呢?” 王芳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手里端着个粗瓷碗,“刚熬的玉米粥,趁热喝,凉了就涩嘴了。” 林墨回头,看见王芳身后跟着两个小姑娘,手里抱着刚晒干的蜡染布,蓝白相间的花纹在阳光下晃得人眼亮。

“芳姐,这布染得真好看。” 林墨接过碗,喝了口粥,甜香里带着点柴火的味道。

“要得啥好看,还没你奶奶当年染的一半好。” 王芳坐在溪边的石板上,拿起块布比划,“我妈说,你奶奶当年教我们染布,总说‘布要泡够时辰,就像人要熬够年月,急不得’,现在我才懂这话的意思。”

旁边的小姑娘凑过来,指着布上的花纹:“墨墨姐,你能把这花纹拍进视频里不?上次你拍的早市视频,我外婆看了哭了半天,说想起当年在镇上赶场的日子。”

林墨心里一暖,掏出备用手机:“当然能,咱们今天就拍你们染布的过程,让更多人看看咱们的手艺。”

正说着,陈阳踩着露水跑过来,裤脚沾了不少泥:“墨墨,芳姐,文化站那边搞定了!” 他抹了把汗,从口袋里掏出张纸,“就是要补个报备表,明天我去县里交,蜡染节肯定能如期办。”

“莫急着高兴,” 王芳笑着拍他一下,“上次你说要请县里的人来看看,这事咋样了?”

“放心,都联系好了,他们说要是蜡染节办得好,还能帮咱们申请非遗扶持资金。” 陈阳从包里掏出个玉米饼,递给林墨,“刚从王婶家拿的,热乎着呢。”

林墨咬着玉米饼,突然想起昨天给爷爷打的电话。电话里,爷爷的声音有点含糊:“你妈最近总往张阿姨家跑,说是跳广场舞,其实是打听人家儿子考公的事,还托我给你带本《考公真题集》,说‘多一条路总好’。”

她掏出手机,想给妈妈打个电话,却看见昨晚李梅发来的微信:“天冷了,厚外套给你收拾好了,让你爷爷顺便带过去,莫忘了穿。” 后面跟着个 “微笑” 的表情,没提举报的事,也没说考公,可林墨知道,妈妈从来不会 “不管” 她 —— 就像小时候,她摔破了膝盖,妈妈嘴上骂 “活该”,却连夜给她缝了个布老虎玩偶。

“墨墨,走了,带你去看蜡染坊。” 王芳的声音把她拉回现实。跟着王芳往山坳里走,路边的野花开得正艳,风里裹着靛蓝的香气。林墨想起小时候,妈妈带她去赶场,也是这样的路,妈妈总牵着她的手,说 “莫乱跑,丢了就找不回来了”。

现在她跑到黔溪村,妈妈肯定又在担心她 “丢了”—— 丢了考公的 “正路”,丢了稳定的生活。

“到了。” 王芳推开一扇木门,里面的景象让林墨愣住了:墙上挂着大大小小的蜡染布,有的画着山水,有的绣着花鸟,最里面的木架上,摆着十几把蜡刀,最中间的那把,木柄上刻着个 “苏” 字 —— 那是奶奶的姓。

“这是你奶奶当年用过的蜡刀。” 王芳拿起蜡刀,递到林墨手里,“我妈说,你奶奶当年教我们染布,总把这把刀带在身上,说是她刚到寨里时,一位老匠人送的,‘刀稳,人就稳’。”

林墨握着蜡刀,木柄被岁月磨得光滑,指尖能感觉到刻痕的温度。她突然想起爷爷说的,妈妈上周给社区主任送了红糖馒头,就为了打听 “灵活就业人员考公的政策”。心里像被什么东西硌了一下,又酸又涩 —— 妈妈总是这样,用自己的方式 “护着” 她,却从不说出口。

“芳姐,你还记得我奶奶当年教你们染布的事不?” 林墨问。

“咋不记得!” 王芳笑起来,眼角的皱纹皱成一团,“你奶奶当年可严了,谁要是把蜡画歪了,她就罚谁重新画,直到画好为止。有次我急着去玩,把布没泡够时辰就放进染缸,结果染出来的布花了,你奶奶没骂我,就说‘做事和染布一样,偷不得懒,少一步都不行’。”

旁边的小姑娘凑过来:“墨墨姐,你奶奶是不是很厉害?我妈总说,要是没有你奶奶,咱们寨里的蜡染手艺早就失传了。”

林墨点点头,心里突然有了个想法:“芳姐,你们能不能多跟我说说奶奶的事?我想把她的故事拍进视频里。”

“要得!” 王芳拍着手,“晚上让我妈也来,她知道的比我还多。”

当天下午,林墨跟着王芳学做蜡染。蜡刀在白布上划过,留下细细的线条,像在写一封给奶奶的信。陈阳拿着相机,帮她记录过程,突然说:“你爷爷刚才打电话,说已经到镇上了,让咱们去接他。”

林墨心里一紧,赶紧放下蜡刀:“走,咱们现在就去。” 她知道,爷爷肯定带了妈妈给的《考公真题集》,也带了奶奶的日记 —— 那是她最想看的东西。

到了镇上的汽车站,林墨一眼就看见爷爷的身影。他背着个大包袱,手里还提着个布袋子,头发又白了不少。“爷爷!” 林墨跑过去,接过包袱,沉甸甸的。

“慢点跑,莫摔着。” 爷爷笑着摸了摸她的头,“你妈给你带了厚外套,还有你爱吃的酱菜,说怕你在这边吃不惯。” 他从布袋子里掏出本蓝色封面的书,“这是你妈让我带的《考公真题集》,说‘没事的时候看看,多一条路总是好的’。”

林墨接过书,封面崭新,上面还贴着张便签,是妈妈的字迹:“遇到难的题,给妈打电话,妈帮你问张阿姨家的娃。” 她把书放进包里,突然想起小时候,妈妈也是这样,不管她要什么,都会想尽办法满足。

回到蜡染坊,爷爷从包袱里掏出个旧牛皮本:“这是你奶奶的日记,你妈整理房间时找出来的,让我给你带来。” 林墨接过日记,封面已经泛黄,边角磨损得厉害,上面还沾着点靛蓝的痕迹。

晚上,蜡染坊里点起了煤油灯。林墨坐在桌前,翻开日记,泛黄的纸页上,奶奶的字迹娟秀:“1978 年 3 月,刚到寨里,就被这里的蜡染吸引了。阿芳(王芳的妈妈)才十岁,就跟着我学染布,学得很快,就是总急着把布放进染缸,我说‘莫急,蜡没干,染出来的布会花’,她才慢慢等。”

日记里还夹着一张黑白照片:奶奶坐在溪边,手里拿着蜡刀,身边围着几个姑娘,王芳的妈妈站在最前面,笑得露出两颗虎牙。林墨看着照片,突然想起妈妈打麻将时的样子 —— 每次赢了钱,妈妈都会给她发个红包,说 “攒着,以后考公用”,她以前总觉得妈妈唠叨,现在才明白,那是妈妈怕她 “输不起”,怕她像奶奶说的那样,“急着染布,最后布花了”。

“在看什么呢?” 陈阳端着一碗姜汤走进来,“外面下雨了,喝点暖暖身子。”

林墨把日记递给陈阳,指着照片说:“你看,奶奶当年是不是很厉害?”

陈阳接过日记,翻了几页,笑着说:“像你一样,都喜欢记录。对了,今天拍的素材我剪了点,你看看行不行。” 他掏出平板电脑,点开视频 —— 里面是王芳和小姑娘们染布的画面,配上靛蓝的背景音,格外动人。

林墨看着视频,突然有了个想法:“陈阳,咱们能不能做个系列视频,就叫《奶奶的蜡染日记》,把奶奶的故事和现在的蜡染手艺结合起来?”

“要得!” 陈阳兴奋地说,“这样既能让更多人知道你奶奶的故事,也能宣传咱们的蜡染手艺,说不定还能吸引更多人来寨里。”

正说着,王芳和她妈妈走了进来。“墨墨,听说你要拍奶奶的故事?” 王芳的妈妈手里拿着块蜡染布,“这是当年你奶奶教我染的第一块布,虽然不好看,但我一直留着。” 她坐在桌前,翻开布,上面画着一朵歪歪扭扭的花,“你奶奶说,这朵花虽然歪,但有灵气,就像做人,不用追求完美,只要用心就好。”

林墨看着布上的花,突然想起妈妈的《考公真题集》。妈妈总希望她走 “完美” 的路,却忘了,路是自己走的,只要用心,哪怕歪一点,也能走出不一样的风景。

“阿姨,您能多跟我说说奶奶的事吗?” 林墨拿起相机,“我想把这些都拍下来。”

“要得!” 王芳的妈妈笑着说,“你奶奶当年啊,可喜欢跟我们讲故事了,她说她以前在城里,也喜欢拍照片,跟你一样,总拿着个相机到处拍……”

林墨举着相机,镜头里,王芳的妈妈说得眉飞色舞,王芳和小姑娘们听得入迷,煤油灯的光映在他们脸上,格外温暖。

她突然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 —— 不仅是记录蜡染手艺,更是记录那些被遗忘的故事,那些藏在时光里的温暖。

林墨刚剪完视频,手机突然响了。屏幕上跳出 “妈妈” 两个字,她深吸一口气,接起电话。

“墨墨,忙完没?” 李梅的声音传来,背景音里有麻将牌碰撞的声音,“张阿姨家娃考公进面试了,我问了,面试要考‘基层文化建设’,你要是有空,也看看这方面的资料,万一……”

“妈,” 林墨打断她,看着桌上奶奶的日记,“我现在在拍奶奶的蜡染故事,很多人都喜欢,还有人想来寨里学染布。”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李梅的声音软了下来:“我知道你喜欢这个,可妈还是担心…… 你今年都 26 了,35 岁就不能考公了,要是到时候……”

“妈,” 林墨握着奶奶的旧蜡刀,指尖传来刻痕的温度,“奶奶当年说,‘刀稳,人就稳’。我现在的路,虽然不是你想的‘正路’,但我走得很稳,也很开心。”

电话那头,麻将牌的声音停了。李梅的声音带着点哽咽:“妈知道了…… 你自己注意身体,要是累了,就回家。”

林墨的眼眶红了:“嗯,妈,你也注意身体,少打麻将,对腰不好。”

挂了电话,林墨看着窗外的雨。雨已经小了,月光透过窗户,照在奶奶的日记上。她拿起相机,对着日记和蜡刀,按下了录制键:“大家好,我是林墨,今天想跟大家说,‘稳’不是只有一条路,而是不管走哪条路,都有勇气走下去,也有家人在背后等着……”

蜡染坊的灯光在雨夜里显得格外温暖。

蜀州县的家里,李梅正坐在沙发上。茶几上摆着刚从张阿姨家借来的《考公报名指南》,封面上还沾着点烟灰。她手里拿着手机,屏幕上是林墨今天拍的视频 —— 里面是王芳和小姑娘们染布的画面,评论区里有人说 “看哭了,想起外婆的蜡染”,还有人说 “想去寨里看看,学染布”。

李梅的手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想给林墨发个 “加油” 的表情,却又删掉了,改成了 “明天降温,记得穿厚外套,莫感冒了”。她放下手机,走到阳台,看着远处的路灯 —— 那是林墨小时候放学回家必经的路,每次林墨晚归,她都会在这里等。现在,林墨走了一条新的路,她虽然担心,却也愿意等,等女儿把 “布” 染好,等女儿告诉她 “这条路,我走得很稳”。

突然,陈阳的手机响了,他接起电话,脸色一下子变了:“什么?邻村的人说咱们的蜡染是‘仿冒’的,还要去县里告咱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