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敬亭往事 > 第1章 西戎远客(一)

敬亭往事 第1章 西戎远客(一)

作者:崎怪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1-21 23:48:56 来源:文学城

崇合二十七年,是大楚最接近亡国的一次。

那一年,大楚东南方刚遭遇了王朝建立以来最为严重的地震,国力疲乏,民生凋零。身为宿敌的北狄本就蓄谋已久,当即望风而动,纠集西域三十六国进犯大楚北境。

而西南的盟国西戎恰值内乱,自顾不暇,无法增援。更为雪上加霜的是,东南倭寇趁火打劫,迅速在东海壮大势力,连大楚的正规水师都难以抗衡,沿海百姓屡屡被掠,身陷水深火热之中。

诸方不利,群狼环伺,天和与地利都不属于这个王朝

——然而,这一切还不是最致命的。

真正致命的,是一代贤相曲斯远去世,由他和崇合帝共同维系的权力平衡被打破,朝堂再次陷入腥风血雨的内斗,再也无暇顾及外患,彻底失去了对外征战的精力和能力。

如此,便也没了人和。

大楚如同一位身披锦袍的末路行者,所有人都记得它曾雄踞中原两百余年的辉煌,却也清楚地看到了如今锦袍上的窟窿,还有骨子里的腐朽。

于是,所有人都兴奋地蠢蠢欲动,急着分一杯羹,尤其是北狄,对中原势在必得,扬言杀尽天下楚人。

毋容置疑,大楚面对的是一盘死棋,而它已无子可用。

但有的人,注定不在棋盘之上。

《楚史.昭帝本纪》载:

“崇合二十七年夏,北狄号盟四方,犯北境三月,镇远军不敌,五月定沽关破,六月北仓失,荡荡中原,砧板鱼肉,危矣,帝都闻讯,百家嚎哭,争相奔逃,昭帝泣血,告罪列祖。

然七月,前镇远军主帅时亭复出,陡然势转,北狄于华北道柳泉遇袭,败退戈壁滩,又遭连环计,溃不成军,遂撤军北境,派使求和,四方闻风作散,外患祛也,国祚延矣。

又五月,时亭大败耶律氏部落,驱至理木江外,举世皆惊。

累世夙愿,一朝全解,千秋大功,天下服耳,时帅之名,四海皆闻!”

无法解释,眼看气数将尽的大楚,是如何得到这样一位旷世战神,就好像无法解释,这位力挽狂澜的主帅竟然才二十一岁,更没有人能解释,这样传奇的人生为何停留在了二十一岁的寒冬。

在时亭死后的五年间,世人遍寻书卷传闻,却只能找到有关他的只言片语,最后加以杜撰,才成了如今流传甚广的三个话本:

第一个是连三岁孩童都知道的惊鹤戏月。

惊鹤指的是时亭的佩刀:惊鹤刀。

此刀乃时亭的恩师曲丞相所赠,刀身如玉,削铁如泥,传闻他十五岁得此刀时,兴奋得爱不释手,连睡觉都要放在枕边。

那年六月,北狄瞒天过海攻下广平关,只有时亭发现端倪,带兵增援,化解危机,打碎了北狄进一步攻陷北境的美梦。

如此大功,崇合帝大喜,直接破例封将,时亭成为大楚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少年将军。

得胜当日,时亭与将士大醉,听着琵琶声突然来了兴致,亲自登上高台舞剑,将士们争相观摩剑术,惊呼一片。

末了,时亭仰头看了眼天上月,意犹未尽,竟直接从高台落到洗剑池旁,通身沐浴在月光之中,身形轻盈似飞雪,再加上那张独得上天垂爱的脸,恍若神明降世,引得本来喧闹的众将士当即瞠目,安静异常。

又闻一声轻笑,时亭手中的惊鹤刀向下一挑,一池月色便被搅乱,叫人心头跟着一颤。

试问这般意气风发的少年时帅,谁不想望上一眼?谁又能望了不记一辈子?

第二个流传甚广的话本,则是天下人津津乐道的黄沙破阵。

崇合二十七年,北狄像疯狗一样死咬大楚,眼看京畿北面最后的关隘柳泉口要失守,帝都的宗亲世家和文武百官都开始上奏迁都。

就在崇合帝焦头烂额之际,本已传出死讯的时帅突然现身,守住了柳泉口,以一己之身力挽狂澜,延续了大楚国祚,并以此为契机,才有了转守为攻的北伐之路。

据说当日,北狄早早就兵临城下,连庆功宴都摆好了,一向风和日丽的柳泉口却忽然刮起怪风,随后更是黄沙肆虐,围住了整个柳泉口,仿佛给整座城池安上了一面护盾。

北狄人虽然奇怪,却也没太放在心上,并未改变攻城日期,纠结兵力发动猛攻,不料,前日还萎靡不振的镇远军竟然主动开了城门,并用少于北狄十倍的兵力反击,不仅打了北狄一个猝手不及,而且以少胜多重创北狄。

北狄人吃惊不已,领军的主帅更是大呼不可能,直到滚滚黄沙中,一抹熟悉的身影骑着白马缓缓走来,气定神闲,威压十足。

待时亭的脸完全露出来,北狄军大呼血菩萨,加上刚刚大败,只顷刻,北狄人骨子里对时亭的恐惧就被唤出来,所有人马止不住地往后撤,很快溃不成军,主帅怎么发令何止都是徒劳,只能在混乱中选择撤退。

此战一雪前耻,大楚人提起来就觉得畅快,谁人不引以为傲?

自此,在大楚人的心目中,时亭就是不可替代的守护神,民间更是家家都有一副《黄沙破阵图》,寓意驱邪避鬼,卫宅保安。

至于第三个流传甚广的话本,是争论最多的青衣殉情。

曾有问卦者断言,时亭力挽狂澜挽救大楚,立的是千秋之功,行的却也是逆天之事,注定结局凄惨。

似乎是为了应征这句谶语,时亭前脚将北狄的耶律氏部落驱赶出理木江,后脚便病逝在班师回朝的路上,甚至连尸骨都被突发的洪水冲走,着实令人扼腕叹息,痛骂苍天无眼。

传闻,时亭死讯传到柳泉关时,柳泉关开始大雾频起,每逢大雾弥漫,便有隐隐约约的哭声传出,但当大雾散去,却是看不到半点人影,也听不到哭声,十分诡异。

后来,有早起的樵夫路过,看到一抹青衣跳下柳泉关前的悬崖,樵夫知道人多半是死了,便想着帮忙收个尸,但悬崖下怎么也找不到青衣人的尸体。

很久之后,樵夫在悬崖口发现了一封遗书,才知道那是一位痴情女子殉了情,而殉的正是镇远军主帅时亭。

那么,时亭是否认识这位痴情到以命相随的女子?

世人各持己见,争论不休。

有人觉得女子尸骨无存,正是时亭的魂魄来接迎佳人,同归黄泉,可谓生前不能相守,死后方才同穴,是典型的苦命鸳鸯。

是故,很多《黄沙破阵图》中,时亭的身后会画上一位戴面纱的青衣女子,手持灯笼等候心上人凯旋。

但也有人觉得,这名女子分明是单相思,毕竟堂堂时帅有了心上人,怎么会藏着掖着?必定是风风光光,十里红妆娶回家,绝不让心上人受半点委屈!怎会到死都没个名分?

“以上两种看法,的确都有点道理,不过嘛,”

帝都一茶摊,说书先生狂摇扇子,望向天上炎日,将自己的一双斗鸡眼一眯,又看了眼听书的诸位茶客,感慨道,“但我更喜欢第三种看法。”

“还有第三种看法?没听说过啊,说说看!”

茶客们本就对时帅的传奇故事百听不厌,闻言更起劲儿了,催着说书先生快讲。

当然,所有茶客里听得最起劲的当属角落里的黄衫公子,尤其是听到这里,连忙用胳膊肘碰了下旁边戴斗笠的人,一脸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模样。

不过嘛,这位戴斗笠的人一动不动,跟块石头成精似的,一点兴趣都没有。

对于追问,说书先生却不立即回答,而是悠悠喝了口茶,待把茶客们的胃口钓足,才痛心疾首开了口:“第三种看法,当然是殉情的是男子了!又没有人亲眼看到是男是女,怎么全天下一口咬定就是女子?”

众茶客:“……”

您老这么瞎猜,时帅泉下知道吗?

“怎么,不信啊?”说书先生立即急了,当即斗鸡眼一瞪,冷哼道,“我告诉你们,想嫁时帅可不止小姑娘,要是老夫年轻个几十岁,俏郎君一个,我准能侍奉时帅好些年岁!”

众茶客:“……”

凭您那双斗鸡眼,再年轻也算不得俏郎君吧?时帅何罪至此!

角落里,黄衫公子已经笑得前俯后仰,连拍斗笠人的肩膀。斗笠人依旧淡定得出奇,只默默喝完了手里的凉茶,又默默掏出银子搁到桌面,起身离开。黄衫公子塞了满口点心,连忙跟上。

待两人走远,一名衣着不俗的小厮跑进茶摊,说是要赏。

说书先生问:“你主子是谁?要赏老夫什么?”

小厮笑道:“甭管我家爷是谁,您老只需知道,我家爷特别赞同您关于白衣殉情的第三种说法,不过要想得我家爷的赏,您得放弃侍奉时帅左右的想法。”

说书先生奇怪:“为何?”

小厮笑:“因为我家爷说了,他和时帅才是绝配呢。”

说书先生闻言立马急了,吹胡子瞪眼的。众茶客只当是又来了个脑子不好使的,全在看好戏,小厮便拍给说话先生一百两,说书先生坚持不肯屈服于金钱,小厮啧了声,拍了厚厚一沓银票,说书先生愣了下,最后含泪收下银票,表示先让给小厮的主子,自己下辈子再排队。

小厮笑着点头,潇洒转身离开,回到对街的酒楼。

酒楼名白云楼,乃是帝都第一号酒楼,入眼便是金碧辉煌,衣香鬓影,小厮上了二楼,绕了又绕,才闪进一处雅间。

雅间内,一名玄衣人凭栏而靠,旁边摆着一盘棋,但他现在明显无心棋局,而是望着方才黄衫公子和斗笠人离开的方向,久久出神。

这正是小厮那自认和时帅绝配的主子。

“别看了,人都走了。”

小厮关上房门,立马没了奴婢模样,一边大摇大摆给自己倒了杯酒,一把撕下脸上的易/容/面/具,嘴上还不忘揶揄,“你说说你,这么多年了,人家的手都摸不到,也就会逞逞这种口舌之快了。”

话音方落,“小厮”手中的酒杯便陡然崩裂成无数碎片,吓得他一激灵,待低头仔细一瞅,果然在一地碎片中看到了一枚棋子。

玄衣人伸手拿了块帕子,慢条斯理地擦手,语气冷厉:

“之前交代你的事,任何一件办不好,就拿你脑袋当鞠踢。”

“小厮”自知打不过眼前这人,但还是忍不住嘴欠:“得,追人追不到,除了逞口舌之快,就会欺压好兄弟了。”

玄衣人捻起一枚棋子,“小厮”拔腿就跑。

另一边,斗笠人和黄衫公子消失在人群视野中,进了一处僻静别院。

“表哥,那说书先生可是老来恨嫁得很啊,你咋一点表示都没有?”

黄衫公子笑了一路,回来继续揶揄。

斗笠人不接话茬,而是刚到的密函递给他,他察觉到不对,当即收起嬉皮笑脸

——不出所料,密函还没看到一半,他已经脸色大变,凝重道,“西大营果然有大问题。”

“意料之中,风雨欲来,势不可挡。”

斗笠人抬手摘下斗笠,露出那张说书人嘴中恍若神明的脸,但他的眼神却不似神明那样慈悲,而是锋利如刀,令人不敢直视。

“接下来打算怎么做?”黄衫公子追问。

斗笠人没有回答,而是解下腰间佩刀,低头抚摸。

刀鞘乃胡杨木所制,其上刻有翀霄仙鹤的图腾,以及“惊鹤”两字。

虽未出鞘,隐隐杀气毕现。

[撒花]感谢观阅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楔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