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华胥拾遗 > 第8章 第八章

华胥拾遗 第8章 第八章

作者:书自清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03-07 11:27:28 来源:文学城

太学,阙楼威严,阔庭广厦,书声朗朗。太学之东,一墙之隔,为国子监。

尚书省礼部统管国朝之文化教育,国子监为其下辖机构之一。管理国子学、太学、辟雍、四门学、广文馆、武学、律学的具体事宜。太学隶属于国子监,国子监祭酒兼掌太学,另设司业一人协助祭酒负责校务。

国子监本部直接教导少数学生,即国子学,多为京朝七品以上官员子弟。至元祐年间,国子学基本已不再招收学生,只存行政之效用。

太学的生员无品官的资格要求,广大庶民子弟皆可入学,但光是入学考试这一关,绝大多数人就过不了。

神宗时期,借着熙宁变法的东风,太学大兴。如今已然是全国学子向往的最高学府。如今的国子司业由夫子第四十七代孙——孔武仲担任。他与其兄孔文仲、其弟孔平仲合称“三孔”,孔文仲两年前业已驾鹤。

韩嘉彦随着长兄进入太学,穿庭过院时恰逢午间课休,一众白布襕衫的学子正三五成群,从授课的学房向供膳的膳房行去。许多人注意到了他们,从穿着、形貌,可轻易判断他们的身份,于是便成功吸引了注意力。

“好像是尚书左丞韩师朴。”韩嘉彦听到有人认出韩忠彦来,低声议论道。

“他身后的那是谁?颇为年轻?”

“应是他的幼弟,形貌很是相像。”

“韩六郎?似是很少闻名。”

“据我所知,韩六郎自幼就不在汴京。”

“这是为何?”

“家事,家事,莫打听……”

韩嘉彦眉梢微颤,不禁腹诽:这帮子太学生消息可真灵通,大宋朝文武百官,至少七品以上的京官都被他们摸清楚了家世背景。

韩忠彦稳步前行,似是对一切议论充耳不闻。行至司业住邸,有门徒上前迎接,恭迎他们入内。韩嘉彦本以为长兄带自己来此,是为了科举之事,想向国子司业孔武仲请教今年的应试策略。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只是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孔武仲邸内还有一位先客,他一身素衣直裰,头戴东坡巾,面貌颇有些沧桑,苍须霜鬓,年岁已长,但气质儒雅端谨。

“诶呀,子由,你果在此处。”韩忠彦这一进门,便笑呵呵拱手道。

头戴东坡巾的儒雅男子便是苏辙,他忙起身回礼:“师朴兄。”

韩忠彦比苏辙还长一岁,故而苏辙唤他为兄。

另一位身材高大,一身学官公服的短须男子,年岁也颇大了,脊背有些岣嵝,跟着向韩忠彦行礼:“见过师朴兄。”

韩忠彦回礼道:“客气了常父,今日是某打扰了,还是为了私事,某这是厚着脸皮登门拜访呀,呵呵呵呵……”

孔武仲字常父,年纪比韩忠彦小四岁。

“师朴兄今日过太学,是为了令弟罢。”苏辙的注意力已经落在了他身后的韩嘉彦身上。

“哈哈哈,子由你可太机敏了。”

此时韩嘉彦回过味来,想来韩忠彦定是没跟苏辙打过招呼,韩忠彦今日可能是临时得到了消息,直接带着韩嘉彦来抓苏辙的。

因为能明显看出,孔武仲知情,但苏辙不知情。

“来,师茂,过来见礼。”韩忠彦招呼身后的韩嘉彦。

韩嘉彦上前,端谨方正地施礼:“嘉彦见过孔司业,见过苏中丞。”

苏辙凝目打量他许久,由衷赞道:“公子如玉……公子如玉呀。”

韩嘉彦神色更显谦卑。

又是一番寒暄,众人才分宾主落座。韩嘉彦陪了末席,虽然她对于一会儿可能到来的考校并不犯怵,可长兄这一点不与她打招呼,直接突袭的行事方式,还是令她颇为不爽。

茶盏已添了一轮,是时候该切入正题了。就听韩忠彦笑道:“我这幼弟,自幼是在相州老家长大的,今年刚应举得解,明年应试。我带他来见见二位山长,二位给提点提点。”

苏辙也曾任学官,称一声“山长”也恰如其分。

苏辙与孔武仲相视一眼,孔武仲读懂苏辙眼神,于是率先开口道:

“近些年,进士科取士之风向,想必二位也很清楚。字简言洁,行文舒朗,说理为重,崇高古而弃艰涩,最忌佶屈聱牙。这是自欧阳文忠以降就形成的取士风向。不过,也并非不考文采,相反,这种考法更显功力。师朴兄,我得先看看师茂的底子如何。”

韩忠彦笑着做了个请的手势。孔武仲一扭头,便瞧见不远处墙上挂着一幅古渡图,于是道:

“就以古渡作诗或词罢。”

韩忠彦眉头一蹙,心想这题出得有点刁钻,并非是寻常考题。

他将眸光投向韩嘉彦,就见韩嘉彦面上未有一丝怯乱,忖了一会儿,缓缓开口吟道:“词牌:南乡子。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摘得一双红豆子,低头,说着分携泪暗流。”

苏辙静静听着,没有太大反应。孔仲武暗暗点头,景很美,意象是红豆,说相思别离,符合古渡所象征的场景。上阙看上去中规中矩,无功无过。但是急思之下有这样的发挥,很不错。

“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将酹石尤。别自有人桃叶渡,扁舟,一种烟波各自愁。”韩嘉彦继续吟完下阙。

“好!”孔武仲点头称赞,“好词。”

卮乃古时酒器,洒酒于地曰酹。“石尤”用典“石尤风”:相传古时有商人尤某娶石氏女,情好甚笃。尤远行不归,石思念成疾,临死叹曰:“吾恨不能阻其行,以至于此。今凡有商旅远行,吾当作大风为天下妇人阻之。”

后称逆风、顶头风为“石尤风”。

苏辙心中沉吟:词是好词,但他有些纳闷,好端端的怎会作出这样凄婉的送别词来?似是这位韩六郎已有缠绵心上却不能得的佳人了?还是说,有更深一层的暗喻?

“子由,该你了,尽管考校。”韩忠彦微笑着看向苏辙,打断了苏辙内心的揣测。他捻须思索了片刻,道:

“某也不考诗赋文章,某想问问师茂,对西夏边事,有何看法?”

韩忠彦面色一僵,孔武仲也神情紧绷起来。此等军国大事,一介书生很难有全面妥当的议论。更何况西夏边事在朝堂上本就争论不休,韩忠彦知道苏辙主张割地议和,近年来颇遭诟病,成了他的心结,只是没想到他今日竟会用此事来考韩嘉彦。

韩嘉彦几乎没有过多的思考,便开口道:“一城一寨,皆是血汗筑就。万千儿郎不能白白战死。为今之计,当稳扎稳打,伺机缓缓蚕食,立稳脚跟,终有一日当可夺回失地。”

“如何夺?话说得容易,做起来困难重重。正是因为有万千儿郎在边关,我们才不能轻易用兵。如果能和谈,为何不谈?米脂、浮图、葭芦、安疆四寨本就守不住。”苏辙蹙眉反问。

“守不住,难道就不守了吗?”韩嘉彦淡淡道,“若我只有一抔米,只够今日的口粮,难道我今日不吃、明日不吃,只是为了以后能吃,而永远不吃吗?”

苏辙噎住,随即道:“谬论!你这是强词夺理。西夏边事牵一发而动全身,辽国坐山观虎斗,一旦有渔利的罅隙,必会介入。我们有那个能力两线开战吗?”

“若想避免辽国介入,把握时机与大势最为重要,我观近几年辽国内政,时机不远。我也并非是说现在就要开战,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中丞,您应当知道,西夏横山一带有几个位置极佳的战略要地,比如石门城。拿下此地建立战略堡寨,便如在西夏腹内扎入一根铁钉,敌人必畏首畏尾,难以前进。我们便可借此进一步扩大战果。一旦蚕食横山,西夏将失去最后的屏障,只要能控制住辽国,平灭西夏指日可待。”韩嘉彦继续道,她眉目无波,心绪极稳。

“纸上谈兵,你还太年轻,你可去过前线,带过兵?哪里是那么容易办到的事?”苏辙摇头道。

韩嘉彦平静道:“军事,有带兵经验、熟悉前线情况固然重要,但宏图战略,也可于沙盘推敲演练。有大方向,再结合前方实际,方可知道甚么当为,甚么不当为。至于后方钱粮支持,自当革新以扩军备。”

“好了,师茂。”韩忠彦终于出声阻止她继续说下去,嗓音低沉,威严毕现。

但不用他制止,韩嘉彦也不会继续往下说了。因为谈及革新,必要进入话题的禁忌地带——新旧党争,这是她现在不能也不该谈的话题。

她含笑垂眸,仿佛刚才那辩才滔滔之人不是她一般。

本有些怒意上涌的苏辙意外得沉默了下来,他到底老成谨慎,在几个故友挚交面前,他虽敢于聊这个话题,但也绝不会因被一个晚辈驳倒而失态。

他向韩忠彦拱手笑道:“恭喜韩门又出娇子,惊才艳艳,真是令我想起昔年忠献公的风采了。”

韩嘉彦起身,再次向苏辙大揖行礼:“晚辈见识短浅,颇有冒犯,还望中丞见谅。”

“诶,莫要这般唤我,见外了。”

“栾城先生。”韩嘉彦再拜。

“哈哈哈……”苏辙抚须大笑,惹得一旁韩忠彦、孔武仲也跟着笑了起来。

苏辙心下感怀,这韩嘉彦思维敏捷,年纪轻,有锋芒,但知道甚么该说,甚么不该说,分寸拿捏十分老道,又颇有为官数载的圆滑。不得了,将来必成大器。

他笑着点了点韩嘉彦道:

“六郎,我认你为小友,可否!”

“此乃嘉彦之荣幸。”

“六郎的才华某分外欣赏。但某要提醒一下,今次知贡举的主官,可不会喜欢这样锋芒毕露的言论。该如何应题,想必六郎心中当有分寸。”孔武仲笑道。

“多谢先生提点。”韩嘉彦应是。

此后闲聊一阵,苏辙有急事要回官衙办理,几人就此道别。此行没有别的目的地,见完了孔武仲与苏辙,韩忠彦便与韩嘉彦径直归府。回程路上,韩忠彦一言不发,韩嘉彦看似观赏四下景象,心中却在忖度长兄带自己专程见一面苏辙,到底是为了什么。

“兄长,今次知贡举的主官是谁?”她开口问道。

“范百禄。”韩忠彦未有隐瞒,言简意赅地答道。

范百禄,现任翰林学士兼侍读,是官家的老师之一。他是正直之能臣,但相对保守,属于旧党,与苏辙的立场相近……但今次大比与苏辙也没有甚么关系呀?韩嘉彦愈发纳闷了。

兄长到底在打甚么主意?韩嘉彦看着前方韩忠彦骑马的背影,陷入沉思。

……

当日深夜,坐在自宅书房案前踌躇许久的苏辙,终于提笔在一份札子的最后,添上了韩嘉彦的名字。他吹干墨迹,缓缓阖上了札子。这份札子,明日将会呈于太皇太后高氏的案头,他苏辙不想趟这浑水,也不愿作甚么皇室的媒人,但今日与韩氏兄弟的会面,令他感到顾虑重重。

韩嘉彦……他沉吟着这个青年的名字,回忆着他今日当面的一切行举,心怀忐忑地熄灭了油灯。

本章知识点:

1、苏辙,字子由。文中时间,他正担任御史中丞,故称呼他为“苏中丞”。张方平曾评价苏轼苏辙兄弟二人:二子皆天才,长者明敏尤可爱,然少者谨重,成就或过之。评价非常中肯,苏辙的性格更为谨慎持重,因而他在官场上走得更远。不过哪怕是持重的苏辙,也是性情中人,对于朝局,该针砭时弊时,他也不会退缩。

2、文中出现的词《南乡子·烟暖雨初收》是纳兰容若的词,前面的作话我提过,因为韩嘉彦存世的词只有一篇,我又不会写词,就移用后世词人的作品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章 第八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