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榻残灯照孤影
荣国府西跨院的厢房里,空气凝滞得像一块浸了水的棉絮。
窗纸被秋风卷得簌簌作响,漏进的凉意让炕榻上的王熙凤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她枯瘦的手指紧紧抓着身下褪了色的青缎褥子,指节因为用力而泛出青白。
屋子里弥漫着浓重的药味,混杂着陈旧木料的气息,呛得她每一次呼吸都带着针扎似的疼。
伺候的小丫鬟刚换过药碗,见她眼珠动了动,忙凑上前轻声问:“二奶奶,要不要喝口水?”
王熙凤缓缓摇了摇头,声音嘶哑得像被砂纸磨过:“平儿呢?叫平儿来。”
小丫鬟不敢耽搁,转身快步掀帘出去,廊下的风立刻灌进了屋子,吹得桌上的油灯晃了晃,灯花“啪”地一声爆开。
王熙凤望着跳动的灯焰,眼前渐渐模糊起来。
她想起从前在荣国府里呼风唤雨的日子,那时的她穿着金线绣袄,头戴累丝嵌宝抹额,身后跟着一群丫鬟媳妇,走到哪里都是前呼后拥。
协理宁国府时,她一声令下,那些刁奴仆妇无不俯首帖耳;打理荣国府内务,她算盘打得噼啪响,把偌大的家业管得井井有条。
可如今,那些风光都成了过眼云烟,只剩下这具被病痛掏空的躯壳,躺在这冷清清的厢房里,连喝口水都要靠人伺候。
“奶奶,我来了。”平儿的声音带着急促,人已经掀帘走了进来。
2. 旧事翻涌恨难平
她见王熙凤脸色苍白如纸,急忙走到炕边坐下,伸手握住王熙凤冰凉的手:“奶奶身子好些了吗?刚才太医来看,说您得放宽心,好好静养。”
王熙凤盯着平儿的脸,那是她身边最贴心的人,跟着她风里来雨里去,从未有过二心。
她喘了口气,眼神里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悔恨,有不甘,更有彻骨的怨恨。
“静养?我还有多少日子能静养?”她自嘲地笑了笑,笑声牵动了胸口的伤口,疼得她皱紧了眉头。
平儿鼻子一酸,强忍着泪水:“奶奶别这么说,您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会好起来的。”
“好起来?”王熙凤重复着这三个字,眼中的光一点点黯淡下去,“贾雨村那个忘恩负义的东西,他怎么会让我好起来?”
一提到贾雨村,她的声音就拔高了几分,尽管虚弱,却透着咬牙切齿的恨意。
平儿心里一紧,贾雨村如今正是春风得意,靠着贾府的关系步步高升,怎么会突然和奶奶过不去?
“奶奶,您是说……贾大人他?”平儿试探着问。
王熙凤闭上眼睛,过往的一幕幕在脑海中清晰浮现。
那年贾雨村还是个穷书生,靠着林如海的推荐才搭上贾府的线,是她亲自出面,打点上下,帮他复官升职。
后来贾雨村遇到难处,又是她悄悄从府里挪出银两,甚至不惜放高利贷来帮他周转,那些账目一笔一笔都记得清清楚楚。
3. 枕下账册藏罪证
“他当初穷得叮当响,是贾家给了他机会,给了他银两,他才有今天的地位。”王熙凤猛地睁开眼睛,眼中满是血丝,“可他倒好,如今翅膀硬了,竟然反咬一口,到处散播谣言,说贾家贪赃枉法,害得贾府被抄家,我也落得这般下场!”
平儿听得目瞪口呆,她只知道贾府近来处境艰难,却没想到竟是贾雨村在背后捣鬼。
“这个白眼狼!”平儿气得浑身发抖,“奶奶,我们不能就这么算了!”
王熙凤看着平儿激动的样子,缓缓点了点头,她挣扎着想要坐起来。
平儿连忙上前搀扶,在她背后垫了个软枕。
王熙凤喘了口气,目光落在炕榻的枕头下面,眼神变得坚定起来。
“我早就料到他会有这么一天,所以有些东西,我一直藏着。”她说着,慢慢抬起手,伸向枕下。
她的手指在枕下摸索着,因为虚弱,动作有些迟缓。
平儿紧张地看着她,不知道奶奶要拿出什么东西。
片刻后,王熙凤的手收了回来,掌心里躺着一本泛黄的账册。
那账册用蓝布包着,边角已经磨损,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王熙凤将账册递到平儿面前,眼神郑重:“这是我放高利贷的账目。”
4. 含泪受托报家仇
平儿迟疑地接过账册,触手微凉,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千斤重量。
“这里面,不光记着我放高利贷的往来,更重要的是,记着贾雨村收我贾家银两的事。”王熙凤一字一顿地说,每个字都带着决绝,“每一笔都有日期,有数额,还有他亲手写的收条的副本,这就是他忘恩负义、贪赃枉法的罪证。”
平儿捧着账册,泪水终于忍不住滚落下来,滴在泛黄的纸页上。
她知道这本账册的分量,一旦泄露出去,不仅贾雨村会身败名裂,就连已经破败的贾府,或许还会再遭牵连。
可看着王熙凤期盼又绝望的眼神,她怎么能拒绝?
“奶奶,您放心。”平儿擦干眼泪,将账册紧紧抱在怀中,像是抱着一件稀世珍宝,“我一定会替您报仇,一定会让贾雨村那个奸贼付出代价!”
王熙凤看着平儿坚定的神情,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那笑容很淡,却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
她缓缓闭上眼睛,声音轻得像一阵风:“好……好……有你这句话,我就算是死,也能瞑目了……”
平儿紧紧抱着账册,跪在炕边,泪水无声地浸湿了衣襟。
窗外的秋风还在呼啸,油灯的火焰依旧跳动,可屋子里的气氛却变得格外沉重。
这本泛黄的账册,承载着王熙凤最后的希望,也开启了平儿为贾府复仇的艰难之路。
平儿知道,从今往后,她再也不是那个只在王熙凤身边打理琐事的丫鬟了。
她要带着这本账册,在错综复杂的局势中寻找机会,要让那些伤害过贾府的人,一一付出应有的代价。
她小心翼翼地将账册藏进自己的衣襟深处,那里紧贴着心口,能感受到账册的温度,也能感受到自己怦怦跳动的心脏。
5. 暗夜密谋避锋芒
夜色渐深,西跨院的厢房里只剩下微弱的油灯光芒。
王熙凤已经陷入了昏睡,呼吸微弱而均匀,脸上没有一丝血色。
平儿守在炕边,一动不动地看着她,脑海里却在飞速思索着接下来该怎么办。
贾雨村如今权势滔天,在朝中根基稳固,想要扳倒他,绝非易事。
这本账册是唯一的证据,必须妥善保管,绝不能落入他人之手。
她想起白天听到的消息,贾雨村已经派人在暗中监视贾府的一举一动,似乎在寻找什么。
难道他是在找这本账册?平儿心里一紧,不由得将怀里的账册抱得更紧了。
不行,不能把账册藏在自己身上,太危险了。
她环顾四周,屋子里的陈设简单而陈旧,除了一张炕、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再也没有其他显眼的东西。
哪里才能藏得万无一失呢?
平儿的目光落在了桌子底下的一个旧木箱上,那是王熙凤以前用来装旧衣物的箱子,因为常年不用,上面已经落满了灰尘。
她悄悄起身,走到木箱旁,小心翼翼地打开箱子。
里面果然装满了旧衣服,大多是王熙凤年轻时穿过的,如今都已经过时了。
6. 旧箱深处匿凭证
平儿在旧衣服中翻找着,想找一个隐蔽的角落。
突然,她摸到了一件锦缎夹袄,夹袄的内衬似乎有一个小小的夹层。
她眼睛一亮,连忙将夹袄取出来,仔细摸索着夹层的位置。
夹层做得很隐蔽,如果不是仔细摸,根本发现不了。
平儿小心翼翼地将账册折好,塞进夹层里,然后又将夹袄放回木箱底部,用其他旧衣服盖好。
做完这一切,她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才将木箱盖好,重新盖上灰尘。
回到炕边,平儿松了一口气,可心里的担忧却丝毫没有减少。
就算账册藏好了,该怎么利用它来扳倒贾雨村呢?
她想起贾府以前的旧交,那些曾经受过贾府恩惠的官员,如今还有多少人愿意伸出援手?
大多数人恐怕都避之不及,毕竟贾府已经败落,而贾雨村正是炙手可热的时候。
平儿感到一阵无助,她一个小小的丫鬟,在这样的局势下,就像大海里的一叶扁舟,随时都可能被风浪打翻。
可一想到王熙凤临终前的嘱托,想到贾府遭受的苦难,她又重新鼓起了勇气。
不管有多难,她都要试一试,为了奶奶,为了贾府,也为了那些被贾雨村坑害过的人。
7. 晨起惊变风波起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厢房里就传来了小丫鬟的惊呼声。
平儿被惊醒,连忙扑到炕边,只见王熙凤已经没有了呼吸,眼睛紧闭着,脸上带着一丝安详。
“奶奶……奶奶!”平儿失声痛哭起来,积压了许久的情绪在这一刻彻底爆发。
哭声惊动了院里的其他人,很快,荣国府的人都知道了王熙凤去世的消息。
贾母和王夫人赶来,看到王熙凤的遗体,也是悲痛不已。
尽管王熙凤生前性格强势,得罪了不少人,但毕竟是贾府的二奶奶,如今落得这般下场,让人不免唏嘘。
料理后事的事情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平儿作为王熙凤最贴心的丫鬟,忙前忙后,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
她强忍着悲痛,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后事上,同时也在暗中观察着周围的动静。
她发现,贾府里有几个形迹可疑的人,总是在西跨院附近徘徊,眼神闪烁,似乎在寻找什么。
不用想也知道,这些人一定是贾雨村派来的,他们在找那本账册。
平儿心里更加警惕,她知道,贾雨村不会善罢甘休,只要账册一天不被找到,她就一天不能放松警惕。
8. 险象环生藏踪迹
葬礼当天,场面格外冷清,除了贾府的人,几乎没有什么宾客前来吊唁。
平儿站在灵堂里,看着王熙凤的灵位,心里五味杂陈。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灵堂门口,平儿定睛一看,竟是贾雨村。
他穿着一身官服,脸上带着虚伪的悲伤,走到灵前假意祭拜。
平儿气得浑身发抖,恨不得立刻冲上去揭穿他的真面目,可她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
她强压下心中的怒火,低着头,假装没有看到他。
贾雨村祭拜完,目光在灵堂里扫了一圈,最后落在了平儿身上。
“平儿姑娘,”他走上前,语气“关切”地问,“二奶奶临终前,有没有交给你什么东西?”
平儿心里一紧,果然是为了账册来的。
她抬起头,脸上露出悲伤的神情:“回贾大人,奶奶临终前只是让我好好伺候她,并没有交给我什么东西。”
贾雨村盯着她的眼睛,似乎想从她的眼神里看出破绽。
平儿毫不畏惧地迎上他的目光,心里却在飞速思索着应对之策。
过了片刻,贾雨村笑了笑:“既然如此,那我就放心了。二奶奶一生操劳,如今也该安息了。”
说完,他转身离开了灵堂。
平儿看着他的背影,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了。
她知道,贾雨村不会轻易相信她的话,接下来的日子,会更加危险。
但她已经做好了准备,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她都会守住那本账册,完成奶奶的嘱托。
因为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为了报仇,更是为了给贾府,给那些逝去的人一个交代。
灵堂外的风依旧萧瑟,可平儿的眼神却变得越来越坚定。
一场围绕着账册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9. 密室商议寻助力
王熙凤的葬礼结束后,平儿暂时搬到了荣国府的下人房里住。
这里虽然简陋,但相对隐蔽,不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
她知道,一直这样被动防守不是办法,必须主动出击,找到能帮助自己的人。
思来想去,她想到了一个人——刘姥姥。
刘姥姥虽然是个乡下妇人,但为人善良,而且曾经受过王熙凤的恩惠,对贾府怀有感激之情。
更重要的是,刘姥姥在京城有一些关系,或许能帮上忙。
于是,在一个深夜,平儿悄悄离开了荣国府,按照记忆中的地址,找到了刘姥姥在京城的住处。
刘姥姥见是平儿,十分惊讶,连忙将她让进屋里。
“平儿姑娘,这么晚了,你怎么来了?”刘姥姥关切地问,“是不是贾府出什么事了?”
平儿看着刘姥姥慈祥的面孔,再也忍不住,将王熙凤的遭遇和贾雨村的恶行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刘姥姥听得义愤填膺,拍着桌子骂道:“这个贾雨村,真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二奶奶当初那么帮他,他竟然恩将仇报!”
10. 乡妪仗义伸援手
“刘姥姥,我知道您是个好人,”平儿恳切地说,“现在只有您能帮我了,我手里有贾雨村贪赃枉法的证据,可我一个弱女子,实在没有能力扳倒他。”
刘姥姥皱着眉头,沉思了片刻:“平儿姑娘,你放心,这件事我管定了!想当年,若不是二奶奶帮我,我们一家子早就饿死了。如今二奶奶遭了难,我怎么能袖手旁观?”
平儿听了,激动得热泪盈眶:“谢谢您,刘姥姥,谢谢您!”
“谢什么,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刘姥姥摆了摆手,“不过,贾雨村势大,我们不能硬碰硬,得想个万全之策。”
她告诉平儿,自己有个远房亲戚在都察院当差,虽然职位不高,但消息灵通,或许能将账册递到御史手中。
“不过,这事儿风险很大,一旦被贾雨村发现,我们都得遭殃。”刘姥姥严肃地说。
“我不怕!”平儿坚定地说,“只要能扳倒贾雨村,就算粉身碎骨,我也愿意!”
刘姥姥点了点头,对平儿的勇气十分敬佩。
她让平儿先回去,等自己和亲戚联系好后,再通知她送账册过来。
平儿感激地向刘姥姥道谢,然后趁着夜色,悄悄回到了荣国府。
回到下人房,平儿的心依旧久久不能平静。
她不知道刘姥姥的计划能不能成功,但这是目前唯一的希望,她只能默默祈祷。
接下来的几天,平儿度日如年,每天都在焦急地等待着刘姥姥的消息。
同时,她也更加警惕,贾雨村派来的人还在暗中监视着她,她必须小心谨慎,不能露出任何破绽。
11. 暗递消息盼佳音
终于,在第四天的晚上,一个小丫鬟悄悄给平儿带来了一张纸条。
纸条是刘姥姥写的,上面只有简单的几个字:“明日午时,城隍庙后巷见。”
平儿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她知道,关键的时刻到了。
第二天一早,平儿借口去给王熙凤上坟,悄悄离开了荣国府。
她先回了一趟西跨院,从木箱里取出那件藏有账册的锦缎夹袄,然后小心翼翼地揣在怀里。
一路上,平儿十分警惕,不断地回头张望,生怕被人跟踪。
幸好,一切都很顺利,她按时到达了城隍庙后巷。
刘姥姥已经在那里等她了,身边还站着一个穿着便服的中年男子。
“平儿姑娘,这位就是我的亲戚,李大哥。”刘姥姥介绍道。
平儿向李大哥行了个礼:“李大哥好。”
李大哥点了点头,神色严肃地说:“平儿姑娘,刘姥姥都跟我说了,这件事关系重大,你确定账册是真的吗?”
“千真万确!”平儿连忙从怀里取出锦缎夹袄,小心翼翼地从夹层里拿出账册,“这就是贾雨村贪赃枉法的证据,上面记得清清楚楚。”
12. 账册出手引波澜
李大哥接过账册,仔细翻看着,越看脸色越凝重。
“好东西!”他看完后,激动地说,“有了这本账册,就算贾雨村后台再硬,也难逃法网!”
平儿松了一口气,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李大哥,那就拜托您了。”平儿恳切地说。
“放心吧,我一定会尽快将账册交给御史大人。”李大哥郑重地说,“不过,你们这段时间要多加小心,贾雨村要是知道账册落在了我们手里,肯定会疯狂报复的。”
平儿和刘姥姥点了点头,她们都知道事情的严重性。
告别了李大哥和刘姥姥,平儿没有立刻回荣国府,而是在外面绕了几个圈子,确认没有被人跟踪后,才慢慢往回走。
回到荣国府,平儿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
虽然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她已经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接下来的几天,京城的局势变得异常紧张。
平儿从下人的议论中得知,都察院正在暗中调查贾雨村,不少官员都被牵连其中。
贾雨村似乎也察觉到了危险,开始四处活动,试图掩盖自己的罪行。
平儿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她不知道这场较量最终会以怎样的方式结束。
她只能默默祈祷,希望正义能够早日到来,希望奶奶的在天之灵能够安息。
终于,在半个月后,京城传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贾雨村被革职查办,关进了大牢。
13. 奸贼落网人心快
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遍了整个京城。
平儿听到消息的那一刻,激动得哭了起来,她跑到王熙凤的灵位前,哽咽着说:“奶奶,您看到了吗?贾雨村那个奸贼终于落网了,您的仇报了!”
贾府的人也都十分振奋,虽然贾府已经败落,但看到伤害过自己的人得到应有的惩罚,心里还是痛快不已。
刘姥姥也特意赶来告诉平儿,李大哥已经将账册交给了御史大人,正是这本账册,成为了扳倒贾雨村的关键证据。
“平儿姑娘,这下你可以放心了,二奶奶的在天之灵也能安息了。”刘姥姥欣慰地说。
平儿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她知道,这一切都来之不易,是无数人的努力和牺牲换来的。
虽然贾府再也回不到从前的辉煌,但至少,他们讨回了公道。
接下来的日子,平儿依旧留在荣国府,照顾着贾母和王夫人。
她不再像以前那样谨小慎微,而是变得更加从容和坚定。
她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还很重,她要带着贾府的人,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有时候,平儿会想起王熙凤交给她账册的那一天,想起奶奶临终前的嘱托。
她觉得,奶奶虽然性格强势,但心里始终装着贾府,装着自己的亲人。
而那本泛黄的账册,不仅是贾雨村的罪证,更是王熙凤对贾府最后的守护。
夕阳下,平儿站在荣国府的院子里,望着远处的天空。
虽然未来的路还很漫长,但她相信,只要心中有希望,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走出困境,迎来新的曙光。
她轻轻抚摸着胸口,仿佛还能感受到那本账册的温度,那温度,将永远激励着她,勇敢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