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红楼梦续:宝玉云游记 > 第16章 第 16章:冷院残羹,旧簪残影

红楼梦续作第一卷《残园泣血》

第 16章:冷院残羹,旧簪残影

一、天刚

宁国府抄家后的第三日,天刚蒙蒙亮,尤氏便带着惜春从临时安置的柴房里起身。柴房的窗户纸破了个洞,寒风裹着雪粒子往里灌,惜春裹紧了身上半旧的青缎夹袄,指尖仍冻得发僵。尤氏蹲下身,给女儿拢了拢衣领,指腹触到布料上磨出的毛边,心里像被针扎了似的 —— 这夹袄还是前年贾母赏的,彼时宁国府虽已露颓势,却也不至于让姑娘家穿得这样寒酸。

“娘,我不冷。” 惜春小声说,目光却瞟向墙角那只空了的食盒。昨日从荣国府领来的两碟小菜、半块糕饼,早已被母女俩分食干净,此刻肚子里空空的,只余下一阵又一阵的凉意。尤氏叹了口气,从怀里摸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几块硬邦邦的麦饼,还是昨日邢夫人让人送来的 —— 说是 “荣国府如今也不宽裕,只能委屈你们姑侄了”。她掰了半块递给惜春,自己拿着剩下的,咬了一口,粗糙的饼渣剌得喉咙生疼。

正吃着,院门外传来脚步声,伴随着丫鬟婆子的低语。尤氏赶紧起身,理了理衣襟 —— 虽说是落难了,可她毕竟是宁国府的当家奶奶,总不能失了体面。掀开门帘一看,是荣国府的周瑞家的,身后跟着两个小丫鬟,手里各提着一个食盒。“尤奶奶,” 周瑞家的脸上没什么表情,语气也淡淡的,“老太太听说你们这几日没好好吃饭,让我送些吃食过来。”

尤氏忙上前道谢,伸手去接食盒时,却瞥见周瑞家的袖口沾着些油渍 —— 那是昨日贾母吃剩下的烤鸭油,荣国府的下人如今也能沾上这样的 “体面”,而她们这些 “罪眷”,却连热饭都快吃不上了。接过食盒,指尖触到盒壁的温度,尤氏鼻子一酸,差点落下泪来。周瑞家的又说:“老太太还让我捎句话,说宁国府的事已经这样了,你们姑侄在这儿住着,凡事多忍忍,别给荣国府添麻烦。” 这话听着是安慰,却透着一股子疏离,尤氏心里明白,从今往后,她们在荣国府,不过是寄人篱下的客人罢了。

二、 廊下寒言,旧识冷遇

周瑞家的走后,尤氏把食盒打开,里面是一碗热粥、一碟炒青菜,还有一小块腊肉。惜春眼睛亮了亮,拿起勺子就要喝粥,尤氏却按住了她的手,“先等等,让粥再温一会儿,你脾胃弱,别喝太烫的。” 说着,她走到廊下,想把食盒的空碟子送回厨房 —— 荣国府如今人手紧,这些东西得自己送回去。

廊下的雪还没化,踩在脚下咯吱作响。尤氏刚走到拐角,就听见两个婆子在低声说话。一个说:“你说尤奶奶她们,好好的宁国府奶奶、姑娘,如今倒成了咱们荣国府的累赘,每日里要吃要喝,咱们自己都快揭不开锅了。” 另一个接话:“可不是嘛!听说宁国府抄家时,搜出不少赃物,指不定都是贪污来的,如今倒好,还来咱们这儿蹭饭吃。”

尤氏脚步一顿,脸上火辣辣的。她知道宁国府确实有亏空,贾珍、贾蓉父子也不是什么干净人,可这些事跟她和惜春有什么关系?她在宁国府这些年,恪守本分,从未参与过那些龌龊事,如今却要跟着受这样的闲气。正想转身离开,又听见一个婆子说:“还有惜春姑娘,小小年纪,性子倒冷得很,昨日我给她送炭火,她连句谢谢都没有,倒像是咱们该伺候她似的。”

尤氏再也听不下去,提着空碟子快步往厨房走。路过贾母的正房时,看见邢夫人正站在廊下,跟几个管事媳妇说话。邢夫人瞥见尤氏,停下话头,目光在她身上扫了一圈,嘴角撇了撇,没说话。尤氏赶紧低下头,想快步走过去,却被邢夫人叫住了:“尤氏,你等一下。”

尤氏停下脚步,转过身,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邢夫人。” 邢夫人走到她面前,上下打量了她一番,慢悠悠地说:“我听说你昨日去给老太太请安,还提了想让惜春跟着迎春姑娘一起读书?” 尤氏点点头,“是,惜春今年也八岁了,该认些字了,迎春姑娘性子温和,正好能教她。” 邢夫人冷笑一声,“尤氏,你倒会打主意!如今荣国府是什么光景,你不知道吗?迎春姑娘自己的笔墨纸砚都快不够用了,哪还有闲心教你家惜春?再说了,惜春是宁国府的姑娘,跟咱们荣国府有什么关系?你一个外姓人,少管贾家闲事!”

三、 屋中暗泣,弱女愁思

邢夫人的话像一把刀子,扎在尤氏心上。她张了张嘴,想辩解几句,却发现喉咙发紧,一个字也说不出来。邢夫人见她不说话,又道:“往后你在这儿住着,安分些,别总想着找老太太、找我提要求。荣国府养不起闲人,要是你们姑侄实在住不惯,不如早点回宁国府去 —— 就算宁国府被抄了,总能找个地方落脚,总比在这儿给人添麻烦强。” 说完,转身回了正房,留下尤氏一个人站在廊下,寒风裹着雪粒子打在脸上,又冷又疼。

尤氏提着空碟子,慢慢走回柴房。推开门,看见惜春正坐在桌边,手里拿着那小块腊肉,却没吃,眼睛红红的,像是刚哭过。“娘,你怎么去了这么久?” 惜春看见尤氏,赶紧把腊肉放下,擦了擦眼睛。尤氏强忍着眼泪,走过去坐下,把空碟子放在桌上,“没什么,路上遇见几个熟人,说了几句话。”

惜春低下头,小声说:“娘,我刚才听见廊下的婆子说话了,她们说我是累赘,还说我性子冷。” 尤氏心里一疼,把女儿搂进怀里,“别听她们胡说,咱们惜春是个好孩子,只是性子慢热些。” 惜春靠在尤氏怀里,眼泪还是忍不住掉了下来,“娘,我不想在这儿住了,咱们回宁国府吧,就算宁国府破了,也是咱们自己的家。”

尤氏抱着女儿,眼泪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回宁国府?宁国府如今已经被封了,里面的东西都被抄走了,只剩下空荡荡的院子,她们回去了,又能住在哪儿?吃什么?她只能拍着惜春的背,轻声安慰:“好孩子,再等等,等过些日子,事情总会好起来的。咱们在这儿好好住着,别惹别人生气,好不好?” 惜春点点头,却还是忍不住抽泣,小小的肩膀一抽一抽的,看得尤氏心里更难受了。

这时,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尤氏赶紧擦干眼泪,把惜春扶起来,“谁啊?” 门外传来一个丫鬟的声音:“尤奶奶,是我,平儿。老太太让我来看看您和惜春姑娘。” 尤氏赶紧起身开门,看见平儿手里拿着一个包裹,站在门外。平儿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尤奶奶,这是老太太让我给惜春姑娘带来的几件衣服,还有一些笔墨纸砚,老太太说惜春姑娘爱画画,别耽误了。”

四、旧友暖意,暗许帮扶

尤氏接过包裹,心里一阵温暖。她知道平儿是王熙凤的陪房,也是荣国府里少有的真心待人的丫鬟。“多谢平儿姑娘,也替我谢谢老太太。” 平儿笑了笑,“尤奶奶客气了,都是一家人,互相照应是应该的。” 说着,她走进屋,看见桌上的粥和青菜,又看了看惜春红红的眼睛,心里明白了几分。

“尤奶奶,” 平儿压低声音说,“刚才我在廊下,听见邢夫人跟您说话了。邢夫人那个人,您也知道,性子直,说话不过脑子,您别往心里去。老太太心里是惦记着您和惜春姑娘的,只是如今荣国府事情多,老太太也分身乏术。” 尤氏点点头,“我知道,老太太待我们姑侄已经很好了,是我不该给老太太添麻烦。”

平儿又说:“您也别太委屈自己和惜春姑娘。往后要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您就跟我说,能帮的我一定帮。厨房那边我已经打过招呼了,往后给您这儿送吃食,会多送一些,也会热乎些。” 尤氏心里一热,“平儿姑娘,真是太谢谢你了。你在这儿,也不容易,还要为我们操心。”

平儿笑了笑,“尤奶奶说的哪里话?咱们都是女人,互相体谅罢了。我还有事,就不打扰您和惜春姑娘吃饭了。” 说着,转身就要走。尤氏赶紧叫住她,“平儿姑娘,等等。” 她从怀里摸出一支银簪,这支簪子是她陪嫁时带过来的,也是如今身上唯一值钱的东西了。“平儿姑娘,这簪子你拿着,算是我谢谢你的一点心意。你在荣国府,也需要用钱的地方。”

平儿赶紧摆手,“尤奶奶,您这是干什么?我帮您是应该的,怎么能要您的东西?这簪子您留着,说不定往后能用得上。” 尤氏把簪子塞进平儿手里,“平儿姑娘,你就收下吧。这簪子在我这儿,也只是个摆设,给你,说不定还能派上用场。你要是不收,我心里不安。” 平儿看着尤氏真诚的眼神,只好收下簪子,“那我就谢谢尤奶奶了。您放心,往后我一定会多照看着您和惜春姑娘。” 说完,转身离开了。

尤氏拿着平儿送来的包裹,打开一看,里面是两件崭新的棉袄,还有一沓上好的宣纸和几支毛笔。惜春凑过来看,眼睛亮了起来,“娘,这衣服真好看,还有宣纸!” 尤氏摸了摸女儿的头,“是啊,都是平儿姑娘送来的,咱们惜春终于有新衣服穿,有宣纸画画了。” 惜春点点头,拿起一支毛笔,在宣纸上轻轻画了几笔,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尤氏看着女儿的笑容,心里也稍微好受了些 —— 就算日子再难,只要有这些温暖的人在,总能熬过去的。

四、荣府晨寒,贾母忧思

荣国府的清晨,总是比别处醒得更早些。天还没亮透,贾母的正房里就已经亮起了灯。鸳鸯端着一盆热水走进来,看见贾母正坐在床边,眼神愣愣地看着帐子,不知道在想什么。“老太太,您醒了?快洗把脸,暖和暖和。” 鸳鸯把水盆放在桌上,拿起帕子,浸了热水,拧干,递给贾母。

贾母接过帕子,敷在脸上,温热的触感让她混沌的思绪稍微清晰了些。“鸳鸯,” 她放下帕子,声音有些沙哑,“今日是什么日子了?” 鸳鸯答道:“老太太,今日是宁国府抄家后的第五日了。” 贾母点点头,“哦,都第五日了啊。” 她顿了顿,又问:“尤氏和惜春那边,今日送了吃食过去吗?” 鸳鸯说:“送了,周瑞家的一早就让小丫鬟送过去了,是一碗热粥,一碟炒青菜,还有一小块腊肉。”

贾母叹了口气,“就这些?” 鸳鸯低下头,“老太太,如今荣国府的境况您也知道,库房里的银子不多了,米粮也快不够了,能有这些,已经算是不错了。” 贾母沉默了一会儿,“我知道。只是尤氏她们姑侄,在宁国府虽说不是什么富贵日子,可也没受过这样的苦。如今寄人篱下,还要看别人的脸色,真是委屈她们了。”

鸳鸯安慰道:“老太太,您也别太担心。平儿姑娘昨日去看她们了,还送了两件新棉袄和一些笔墨纸砚过去。尤奶奶和惜春姑娘心里是感激您的。” 贾母点点头,“平儿这孩子,心思细,待人也好。只是邢夫人那边,你也知道,总爱说些闲话。往后尤氏她们在这儿住着,难免会受委屈,你多照看着点,别让她们真的受了欺负。” 鸳鸯说:“老太太您放心,我会的。要是邢夫人那边有什么不妥,我会及时跟您说。”

五、 邢夫人发难,婆媳生隙

正说着,门外传来脚步声,邢夫人走了进来。“母亲,您醒了?” 邢夫人走到贾母面前,行了个礼。贾母点点头,“坐吧。” 邢夫人坐下后,看了看鸳鸯,鸳鸯识趣地说:“老太太,邢夫人,你们说话,我去给你们端茶来。” 说着,转身退了出去。

邢夫人见鸳鸯走了,才开口说:“母亲,我今日来,是想跟您说件事。尤氏她们姑侄在咱们荣国府住了也有几日了,每日里要吃要喝,还要用咱们的东西,咱们荣国府如今是什么境况,您也知道,实在是养不起闲人了。” 贾母皱了皱眉,“邢夫人,话可不能这么说。尤氏是贾珍的媳妇,惜春是咱们贾家的姑娘,如今宁国府出了事,咱们荣国府要是不收留她们,她们还能去哪儿?”

邢夫人说:“母亲,我不是不想收留她们,只是咱们也得为荣国府着想啊。如今库房里的银子只出不进,下人们的月钱都快发不出来了,再这样下去,荣国府迟早也要垮了。依我看,不如让尤氏她们回宁国府去,就算宁国府被抄了,总能找个地方落脚,总比在咱们这儿蹭吃蹭喝强。”

贾母脸色沉了下来,“邢夫人,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什么叫蹭吃蹭喝?尤氏她们是咱们贾家的人,不是外人!宁国府被抄了,她们无家可归,咱们荣国府收留她们,是天经地义的事!你要是觉得她们是累赘,那我问你,当初你弟弟邢德全来荣国府借钱,我可曾说过一个不字?如今轮到贾家自己人了,你倒说起这种话来!”

邢夫人见贾母生气了,赶紧说:“母亲,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只是觉得咱们荣国府如今实在困难,想为您分担一些。” 贾母冷笑一声,“分担?你要是真想分担,就别总想着算计这些小事,多想想怎么把荣国府的日子过好。你要是实在容不下尤氏她们,那我就把她们接到我这正房来住,我自己养着她们!”

六、平儿传信,凤姐忧急

邢夫人被贾母说得哑口无言,只好低下头,不再说话。贾母看着她,心里也有些无奈。邢夫人这个人,本性不坏,就是太看重钱财,又没什么主见,总爱听别人的闲话。正想再劝劝她,鸳鸯端着茶走进来,“老太太,邢夫人,喝茶。”

贾母接过茶,喝了一口,才对邢夫人说:“好了,这事就别再提了。尤氏她们在这儿住着,你多担待些。往后要是有什么事,跟我商量,别自己做主。” 邢夫人点点头,“是,母亲,我知道了。” 说完,站起身,“母亲,您要是没别的事,我就先回去了。” 贾母挥挥手,“去吧。”

邢夫人走后,鸳鸯说:“老太太,邢夫人也太过分了,竟然说出那样的话来。” 贾母叹了口气,“罢了,她也是被穷怕了。如今荣国府的日子不好过,每个人心里都有气,难免会说出些不好听的话来。你别往心里去。” 鸳鸯点点头,“我知道,老太太。对了,老太太,平儿姑娘刚才来问,说凤姐姑娘身子不舒服,想请您过去看看。”

贾母心里一紧,“凤姐怎么了?昨日不是还好好的吗?” 鸳鸯说:“具体的我也不知道,平儿姑娘只说凤姐姑娘昨晚咳了一夜,今日早上起来,脸色很不好。” 贾母赶紧起身,“走,咱们去看看凤姐。” 说着,拿起拐杖,在鸳鸯的搀扶下,往凤姐的院子走去。

走到凤姐院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咳嗽声。贾母推门进去,看见凤姐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嘴唇干裂,平儿正拿着帕子给她擦汗。“凤姐,你怎么样了?” 贾母走到床边,握住凤姐的手,感觉她的手很烫。凤姐看见贾母,想挣扎着坐起来,却被贾母按住了,“别动,好好躺着。”

凤姐喘着气,说:“老太太,让您担心了。我没事,就是昨晚受了点凉,咳了一夜。” 贾母皱着眉,“都咳了一夜了,还说没事?快,让人去请太医来。” 平儿赶紧说:“老太太,我已经让人去请了,应该快到了。” 贾母点点头,又对凤姐说:“你啊,就是太要强了。如今荣国府的事多,你也别太操心,好好养着身子才是。”

七、 太医诊脉,病情堪忧

凤姐欠身向前,翡翠护甲在紫檀炕桌上轻叩出两声清响,恍若寒玉坠地。鎏金烛台映得她眼底青影浮动,鬓边银红抹额随着动作微颤,倒像是风雪里瑟瑟的寒梅。

"我知道,老太太。" 指尖无意识摩挲着鎏金护甲上缠枝莲纹,那凸起的金纹硌得掌心生疼,却似要将满心焦虑都揉碎在这冰凉的金饰里。前日宁国府突然走水,冲天火光映得半边天通红,幸得扑救及时,不过虚惊一场。可昨儿东府管家媳妇来报,库房里竟平白少了两箱绸缎。这绸缎每匹都有暗纹标记,寻常铺子收不得,必是府里内贼勾结外人所为。"她突然攥紧帕子,指节泛白," 您还记得那年江南采办的云锦?上头的金线牡丹,是专给元春娘娘做衣裳的料子......"

说到此处,她喉头骤然发紧,忙掏出手帕按在眼角,指尖微微发抖。窗外传来更夫梆子声,三更天的寒气顺着窗缝钻进来,冻得她腕间玉镯叮当作响。"这边荣国府里,各房月钱又该支了,偏生外头账房收不回银子,那些欠债的商户不是装病就是哭穷。我夜里对着算盘珠子熬到三更,越算心里越慌,只觉这窟窿眼儿是越捅越大。" 说着又将手炉往贾母身边推了推,炉中炭火噼啪迸溅火星,灰烬簌簌落在她月白裙裾上。

她忽然想起昨夜查账时,瞥见账本里夹着的当票 —— 竟是老太太当年的陪嫁镯子。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她的叹息声却比炉灰还轻,轻飘飘落进锦缎软褥:"如今这府里上上下下几百张嘴,真比那筛子还漏风,我实在...... 实在放不下。就怕稍有疏漏,外头人瞧了笑话,内里人也怨我刻薄。" 话音未落,一阵穿堂风卷起帐幔,烛火猛地晃了晃,在她脸上投下一片忽明忽暗的阴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