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私厨》的录制现场,空气仿佛被注入了一种无形的、带着重量感的凝滞。
往常那种充斥着食材香气、厨具碰撞声和选手间或紧张或兴奋低语的氛围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山雨欲来的寂静,连灯光似乎都比往日更灼亮、更带着审视的意味。
原因无他,今天,一位足以让整个国内美食圈都侧目的重量级人物,将空降于此,担任本期的飞行评委。
后台休息区,选手们不像往常那样或交流或练习,大多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有人无意识地搓着手指,有人反复检查着早已准备妥当的厨具,还有人对着镜子一遍遍练习着待会儿介绍菜品时的微笑,试图掩盖那份源自内心深处的紧张。
林妙妙凑在姜柠身边,压低的声音里是按捺不住的激动与一丝担忧:
“柠柠,听说了吗?
今天来的可是保罗·拉斐尔!
那个美食评论界的‘毒舌皇帝’,米其林指南的资深评委,他自己在巴黎的餐厅都连续十年拿三星了!
我的天,节目组这次真是下了血本,这尊大佛也请得动?”
姜柠正低头用一块细绒布,慢条斯理地擦拭着她那套惯用的、刃口闪着幽蓝寒光的定制厨刀。
她的动作稳定而专注,仿佛外界的一切喧嚣都与她无关。
听到林妙妙的话,她只是极轻地“嗯”了一声,目光甚至没有离开手中的刀锋。
那方细绒布拂过冰冷的钢铁,带走并不存在的微尘,更像是一种仪式,让她沉浸入属于自己的、绝对专注的世界。
外来的评委,无论头顶多少光环,于她而言,与以往任何一次烹饪并无不同——她的对手,从来只有食材本身,以及她内心那把衡量“食之道”的标尺。
“你怎么一点都不紧张啊?”
林妙妙看着她这副模样,又是佩服又是着急,
“听说这位保罗先生嘴巴刁钻得很,而且……有点那个,”
她挤了挤眼睛,做了个略显夸张的表情,
“就是那种,嗯,西方美食体系里浸淫久了,自带优越感,
看什么都觉得是 exotic food(异域风味),需要他‘指点’一下的感觉。”
姜柠终于将最后一把柳刃刀妥帖地放回专用的桐木刀盒中,扣上搭扣,发出清脆的“咔哒”声。
她抬起眼,清冷的眸光平静无波:
“美食无国界,但评判自有标准。
他若懂,自然能品出高低;
他若不懂,紧张也无用。”
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磐石般的笃定。这份笃定源于绝对的实力,也源于她对自身所践行道路的坚信。
林妙妙看着她,忽然就安心了不少。
是啊,她家柠柠可是能用豆腐在油锅里雕出玉簪花的人,是能让味觉失灵的陆大佬都为之动容的人,有什么好怕的?
就在这时,入口处传来一阵明显的骚动。
原本就安静的休息区,瞬间落针可闻。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投向那扇缓缓开启的门。
制片人赵思源率先走了进来,他今天特意穿了一身崭新的、熨烫得一丝褶皱也无的西装,
头发梳得油光水滑,脸上堆满了近乎谄媚的笑容,微微躬着身,引着一个人走了进来。
那一刻,仿佛整个录制棚的光线都聚焦在了那人身上。
保罗·拉斐尔。
他看起来约莫五十岁年纪,身材保持得极好,穿着剪裁合体的深灰色意大利手工西装,胸前的口袋露出一角酒红色的丝帕,与领带的颜色遥相呼应。
他的头发是银灰色的,梳理得一丝不苟,面容轮廓深刻,鼻梁高挺,
一双灰蓝色的眼睛如同结冰的湖面,锐利而冷静,缓缓扫视过休息区的每一位选手,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猎物的意味。
他的步伐不疾不徐,每一步都仿佛丈量过,带着一种久居上位、掌控话语权后浸润到骨子里的优雅与傲慢。
他甚至没有刻意做出什么表情,但那周身散发出的强大气场,已经让几个心理素质稍差的选手下意识地避开了他的目光,低下了头。
“各位,各位!”
赵思源清了清嗓子,声音因激动而略显尖锐,
“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们本期尊贵无比的飞行评委,来自法国的,世界顶级美食评论家、米其林三星主厨
——保罗·拉斐尔先生!”
稀稀落落的掌声响起,更多的是被震慑住后的呆滞。
保罗微微颔首,算是打过了招呼。
他开口,是带着浓重法式口音但流利异常的英语,语速平缓,用词精准,却像冰冷的银质餐刀划过骨瓷盘:
“很荣幸来到这个……充满活力的节目。
希望今天,能品尝到一些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他灰蓝色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类似于好奇却又带着些许怜悯的光芒,
“让我领略一下,东方美食的……独特魅力。”
“独特魅力”四个字,在他口中吐出,仿佛被赋予了一层别的含义
——新奇,有趣,但终究是位于他所熟悉和代表的那个“主流”美食体系之外的、需要被“发现”和“品评”的异色。
赵思源脸上的笑容更盛,连连点头:
“一定一定!
保罗先生,我们这次的选手都非常有实力,特别是几位年轻选手,很有创新精神!一定会让您大开眼界!”
他刻意忽略了姜柠那种“守旧”的代表,着重强调了“创新”,显然是提前做过功课,试图投其所好。
保罗不置可否地挑了挑眉,目光再次从选手们脸上
=
‘一一扫过,在经过姜柠脸上时,似乎并未因她过于平静淡漠的神情而多做停留,如同掠过一件并无特别之处的摆设。
很快,录制正式开始。
演播室内,灯光璀璨,摄像机位严阵以待。
主持人的介绍词也比往日更加慷慨激昂,将保罗·拉斐尔那一长串耀眼的头衔和成就
一一念出,每念出一个,都引来现场观众席一阵压抑不住的低声惊呼。
保罗坐在评委席最中央的位置,陆延舟出于礼节,将主位让给了他。
两人之间并无交流,陆延舟依旧是那副金丝眼镜后波澜不惊的模样,只是在那位国际评委落座时,出于礼貌微微颔首。
保罗对这位年轻的科技巨头似乎也略有耳闻,点头回礼,目光中带着一丝对成功商人的认可,
但那认可,与对美食的评判,是截然分开的两个领域。
第一位选手是甜甜。她今天使出了浑身解数,制作了一款极其花哨的“星空慕斯蛋糕”。
深蓝色的镜面淋面上,用食用金粉和可食用亮片点缀出星辰银河,
边缘装饰着巧克力制成的、造型繁复的行星与火箭,整体看起来更像一件精致的太空主题艺术品。
她紧张又期待地将作品呈上评委席,尤其是推到保罗面前。
保罗拿起银质甜品叉,极其优雅地切下一小块,送入口中。
他咀嚼的动作很慢,灰蓝色的眼睛望着天花板,似乎在仔细分辨着那复杂层次中的每一种味道。
全场寂静,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他的评价。
终于,他放下了叉子,用餐巾轻轻沾了沾嘴角。
“Interesting.”(有趣。)
他开口,第一个词就让甜甜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
“颜色的运用很大胆,视觉冲击力很强。尝试将宇宙的概念融入甜点,这个想法……很有勇气。”
他用了“尝试”(attempt)和“勇气”(courageous)这样的词汇,听起来像是夸奖,
但配合他那平淡无波、甚至略带疏离的语调,却分明透着一股“形式大于内容”、“想法尚可但执行稚嫩”的潜台词。
他并没有具体点评慕斯的口感是否顺滑,风味层次是否和谐,甜度是否恰当,
只是笼统地、居高临下地给了一个“有趣”和“有勇气”的评价,仿佛在点评一个初出茅庐的学生的习作。
甜甜张了张嘴,想为自己辩解几句,或者说想听听更具体的意见,
但在保罗那平静却极具压迫感的目光下,最终还是没能说出来,讷讷地说了声“谢谢老师”,脸色有些发白地退了下去。
接下来几位选手的作品,无论是融合了东南亚风情的海鲜沙拉,还是试图用分子料理技术解构传统甜点的创意作品,在保罗那里得到的评价,大多离不开“A good try.”(一次不错的尝试),“Exotic combination.”(异域风情的组合),“It has potential.”(它有潜力)这类不痛不痒、带着明显距离感的客套话。
他品尝每一道菜的动作都无可挑剔的优雅,如同在进行某种精确的化学实验,分析着其中的成分与搭配逻辑,
但眼神里始终缺少一种真正因美食而带来的、发自内心的愉悦与触动。
那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建立在自身美食文化优越感之上的评判姿态,仿佛他莅临此地,
是为了给这些“异域风味”进行一次权威的认证和分级。
评委席上的其他几位国内评委,脸色渐渐有些不太好看了。
他们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种无形的壁垒和轻慢。赵思源在台下导演监控屏后看着,却兴奋地搓了搓手。
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冲突!话题性!
保罗的傲慢,恰恰是节目最好的爆点!
他甚至已经能预见到,等节目播出后,#国际名厨毒舌点评爱心私厨#、#保罗拉斐尔看不上中式创新菜# 这类话题引爆热搜的场面。
陆延舟安静地坐在一旁,偶尔在自己的评分板上写下几笔。
他品尝菜品时依旧如同完成程序,但若仔细观察,会发现他镜片后的目光,在保罗进行那些浮于表面的点评时,会几不可察地掠过一丝极淡的冷意。
他的数据逻辑告诉他,这种缺乏具体指标、充满主观优越感的评价,是无效且不公正的。
他的目光,偶尔会越过保罗,落向选手准备区那个始终沉静如水的背影。
终于,轮到了周晨。
他今天准备的是一道名为“巴黎晨雾”的甜品。
洁白的盘子上,是用香草荚籽制作的慕斯,口感细腻,旁边点缀着用黑加仑利口酒制成的晶冻,如同晨露,最后撒上纤细的糖丝,模拟晨雾缭绕的效果。
整体风格优雅、法式,显然是精心研究过保罗的喜好,试图在其最熟悉的领域内博得青睐。
周晨深吸一口气,将作品端上,用流利的法语介绍道:
“拉斐尔先生,这道‘巴黎晨雾’,是我对法式甜品精髓的一点浅薄理解,希望能唤起您一些关于巴黎清晨的美好记忆。”
保罗听到法语,脸上的线条似乎柔和了微不可查的一毫米。
他品尝了一口,点了点头:“The mousse is smooth, the combination of vanilla and blackcurrant is classic.”(慕斯很顺滑,香草与黑加仑的组合很经典。)
他的评价终于有了具体的指向,虽然依旧简洁,“The technique is competent.”(技术很扎实。)
没有过多的赞美,但相较于之前对其他人那“有趣”、“有潜力”的评价,这“扎实”(competent)二字,从保罗口中说出,已近乎是一种褒奖。
周晨脸上顿时焕发出光彩,压抑着内心的狂喜,躬身道谢,退下时,
腰板挺得笔直,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姜柠的方向,带着一丝挑衅与得意。
看吧,只有在真正高级的、国际化的西餐甜品领域,才能获得这种级别评委的认可。
那些抱着老旧锅碗瓢盆不肯撒手的所谓传统,注定上不了台面。
姜柠对周晨的目光恍若未觉。
她只是静静地看着评委席上那位姿态优雅却带着无形壁垒的国际评委,眼神依旧平静,如同深潭。
但若有人能看透那平静的表面,或许能捕捉到其下微微涌动的一丝锐芒
——那不是紧张,不是愤怒,而是一种见猎心喜般的、沉静的斗志。
她面前的操作台上,准备的并非西式甜点所需的烤箱、喷枪,也不是周晨那种精致的盘饰配料。
那是一个素雅的白瓷盖碗,旁边放着几样看似普通的中式食材,以及一小套精致的茶具。
她今天要做的,是一道源自宋代点茶古法,又融合了她个人理解的茶点
——【雪浪浮香】。
这是一道几乎失传的技艺,追求的不是视觉的绚烂,而是味觉的极致清雅与意境营造。
它不像彩虹马卡龙或星空慕斯那样第一时间抓人眼球,甚至显得有些过于朴素。
在经历了前面几位选手或炫技、或投其所好的作品后,这道【雪浪浮香】在保罗眼中,会得到怎样的评价?
几乎可以预见,那绝不会是比“有趣”更高级的词汇。
赵思源在台下,看着姜柠那与周遭格格不入的“朴素”准备,嘴角勾起一抹算计的笑意。
冲突,他最期待的冲突,就要来了。
一个坚守东方古法的前国宴主厨,一个傲慢挑剔的西方美食权威,这碰撞的火花,足以点燃整个网络!
保罗的目光,也终于带着一丝例行公事的审视,落在了即将登场、依旧一脸平静无波的姜柠身上。
那灰蓝色的冰湖之下,似乎并未泛起任何期待的涟漪。
空气中的张力,已然绷紧到了极致。
导播适时地将镜头推近,给了姜柠和她操作台上那套素雅茶具一个特写。
画面仿佛凝固,只剩下无声的较量在弥漫。
所有人都明白,真正的风暴,此刻才刚刚开始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