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国宴主厨的降维打击 > 第16章 第16章

国宴主厨的降维打击 第16章 第16章

作者:绿辛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1 20:05:16 来源:xx

《爱心私厨》的赛程如同不断加压的熔炉,终于迎来了第一个真正考验综合实力与团队协作的高难度团队挑战环节。

节目组显然深谙戏剧冲突的制造之道,刻意设计了看似“随机”实则充满算计的分组机制,

并将决定权部分下放,引入了一套混合了选手匿名互选与队长拥有最终指定权的复杂规则,使得整个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与人情博弈的张力。

演播厅内灯光聚焦,气氛紧绷。巨大的屏幕上,分组名单伴随着刻意营造悬念的鼓点音效,如同审判般逐一揭晓。

当看到自己的名字赫然出现在由周晨担任队长的“晨曦队”下方时,姜柠握着那个印有节目LOGO的白色陶瓷水杯的手指,几不可察地收紧了一瞬,指节微微泛白。

而与她同组的另外两名选手名单,更是让原本就屏息凝神的休息区响起一阵压抑不住的、带着明显看好戏意味的窃窃私语——正是以技术水平长期垫底、性格却一个比一个棘手难搞而著称的“问题二人组”:

酷爱抱怨、习惯性甩锅、负能量爆棚的张扬,以及技术粗糙不堪却迷之自信爆棚、完全听不进任何逆耳忠言的李莉。这两人简直是所有队长噩梦中的噩梦。

反观周晨亲自领衔的“晨曦队”其他成员,要么是与他私交甚笃、在社交网络上互动频繁、技术尚属稳定的选手,要么就是像林甜甜这样自带庞大流量、易于引导和掌控的网红型选手。

强弱分明,阵容优劣高下立判,仿佛开局就写好了剧本。

赵思源在后台密密麻麻的监控器阵列前,看着这“巧妙”至极、完全符合他预期的分组结果,嘴角满意地勾起一个冰冷的弧度。

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甚至比他预想的还要“完美”。

周晨私下表达的“合作意向”与他暗中推动的“随机”规则不谋而合,形成了心照不宣的默契。

让姜柠这个公认的技术核心去拖两个沉重的“油瓶”,而周晨自己则轻松带领精兵强将,胜负的天平在开局似乎就已发生了决定性的倾斜。

无论最终结果是姜柠凭借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创造奇迹,还是被猪队友彻底拖累遗憾落败,

这两种极端结果都充满了极致的戏剧张力和话题爆点,足以引爆新一轮的舆论狂欢。

“分组完毕!请各位队长带领你们的队员,进入指定操作区,准备迎接本期的团队挑战——‘融合之宴’!”

主持人用激昂的语调高声宣布,将现场气氛推向一个小**,

“你们需要在一个小时内,共同构思、协作完成一道包含前菜、主菜、甜品的三道式融合菜单,并完成所有菜品的制作!

本期核心评判标准:

团队协作默契度!创意融合度!以及最终成品的完成度与美味程度!”

周晨脸上立刻挂起那标志性的、仿佛经过精密计算的、令人如沐春风的完美微笑,步履从容地走到姜柠和他的两位“问题队员”面前,语气温和得如同暖阳,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力量:

“姜老师,张扬,李莉,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能和你们三位一组。

虽然从纸面实力上看,我们队伍的配置可能有些……与众不同,面临着小小的挑战,”

他巧妙地用了“与众不同”这个词,既点明了困境,又不失风度,

“但我坚信,尤其是在姜老师这样定海神针般的核心带领下,凭借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一定能够克服所有困难,碰撞出创意的火花,创作出令人惊艳的精彩作品!”

他特意将目光聚焦在姜柠身上,眼神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信任”与“倚重”,语气恳切,

“姜老师,队伍的技术核心和协调,就多多拜托您了。我主要负责对外沟通和资源协调,有任何需要,随时跟我沟通。”

他这番漂亮话,姿态放得极低,却巧妙地将“领导者”的角色、无形的压力以及可能出现的失败责任,不动声色地、精准地推给了姜柠。

姜柠抬起眼眸,平静地看了他一眼,那双清澈的眸子里没有任何被恭维的喜悦,也没有被架在火上烤的恼怒,只是如同古井深潭,映不出丝毫波澜。

她没有接他的话茬,只是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算是听到了,然后便率先转身,步履沉稳地走向分配给他们的、位于角落的三号操作区。

张扬和李莉互相交换了一个白眼,撇了撇嘴,脸上写满了不情愿和“倒霉”二字,磨磨蹭蹭地跟了上去。

操作区的分配,也隐隐透着一股精心安排的蹊跷。

周晨的“晨曦队”毫无悬念地占据了设备最新、空间最宽敞明亮、镜头捕捉角度最佳的一号核心区。

而姜柠他们所在的的三号区,不仅位置相对偏僻,靠近杂物通道,光线略显不足,而且里面的设备也明显是使用痕迹较重、甚至有些过时的旧款。

尤其是那台对于现代烹饪至关重要的多功能蒸烤箱,不锈钢外壳上布满了细密的划痕,控制面板的液晶显示似乎也有些暗淡,边缘甚至有几道不明显的裂纹。

“靠!这什么破地方!

角落里吃灰的吗?

这破烤箱,我看比我奶奶家用了二十年的那个还老古董!”

张扬一踏进操作区就忍不住抱怨开了,带着情绪用力拍了拍烤箱的金属门,发出“哐当”一声沉闷的巨响,引得附近其他操作区的人纷纷侧目。

李莉则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翻看节目组提供的统一食材篮,拿起一根胡萝卜挑剔地打量着,语气夸张:

“啧啧,你看这食材,这胡萝卜的成色,这芹菜的新鲜度,也忒一般般了吧?

跟人家一号区摆出来的那些精品货能比吗?

资源倾斜要不要这么明显!”

姜柠没有理会他们喋喋不休的抱怨,如同自动过滤了背景噪音。

她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快速而冷静地扫过整个操作区的每一个角落,仔细检查着燃气灶具的点火情况、各类锅具的完好度、刀具的锋利程度,以及那台看起来就状态不佳、仿佛随时会罢工的关键设备——烤箱。

她的眼神锐利,眉头微蹙,如同一位经验丰富、深知细节决定成败的将军,在决战前最后一次巡视那布满未知风险的战场。

“好了,”

她转过身,声音不大,却像带着一种奇异的、能穿透浮躁的安抚与定力,让还在喋喋不休抱怨的张扬和李莉下意识地停了下来,目光不由自主地聚焦在她身上,

“时间有限,抱怨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先集中精力,确定菜单思路。”

她拿出随身携带的便签纸和一支极细的黑色水笔,没有丝毫犹豫,快速写下几个关键词,思路清晰得仿佛这套方案早已在她脑海中演练过无数次:

“融合主题,关键在于‘和而不同’,不是生硬的拼接,而是内在逻辑的贯通。

前菜,用中式的腐皮卷,包裹西式风味的菌菇和蔬菜馅料,搭配用罗勒、橄榄油和意大利黑醋调制的香草油醋汁,取其清爽开胃。

主菜,采用西式的低温慢煮技术处理鸡胸,追求极致的嫩滑口感,但搭配的酱汁,借鉴客家梅菜扣肉的风味精髓进行改良,用梅干的咸香醇厚来提升鸡胸的鲜美,形成东西风味的深度对话。

甜品,”

她说到这里,特意再次看了一眼那台令人不放心的烤箱,果断决策,

“做不需要复杂烘烤、依赖食材本味和手工技巧的中式杏仁豆腐,搭配自熬的桂花糖浆,清雅收尾,规避设备风险。”

这份菜单构思堪称精妙,既紧扣“融合”主题,展现了开阔的烹饪视野,又充分考虑到了团队成员的现有技术水平和操作区设备的潜在局限性,

尤其是甜品的选择,显得尤为冷静和明智,将不可控因素降到了最低。

然而,周晨的“暗手”并不仅限于此。

就在姜柠开始分配具体任务,让张扬负责处理鸡胸、李莉准备腐皮卷馅料的基础工作时,

一直如同影子般跟在周晨身边的那个其貌不扬、总是低着头的矮个子助理小李,悄无声息地溜达到了三号操作区附近的设备维护通道。

他假装低头检查墙角的线路接口,实则利用姜柠正背对着他、耐心纠正李莉那不堪入目的刀工瞬间,

以快得几乎产生残影的速度,从袖口滑出一个小巧的、伪装成普通U盘状的磁性装置,

极其迅速地在那台老旧烤箱内部侧壁的温度传感器金属探头附近,精准地晃了一下。

动作快如鬼魅,轻若鸿毛,没有发出任何声响,没有任何人察觉。

那微型装置产生的瞬间强磁场干扰,足以让原本就老旧的传感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输出偏离实际值的错误信号。

团队挑战的倒计时,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正式启动。

各个操作区内顿时陷入一片紧张的忙碌。周晨所在的一号区显得井井有条,他展现出与其外表相匹配的出色领导与组织能力,

任务分配清晰明确,队员执行高效流畅,彼此间配合默契,俨然一支训练有素、目标明确的精英团队。

他本人更是亲自动手处理最复杂、最考验功底的酱汁调配和主菜核心烹饪环节,动作优雅流畅,如同表演,引得主机位镜头频频聚焦,将他每一个完美的角度都捕捉下来。

而三号区,则如同预料之中那般,从一开始就陷入了令人头疼的混乱。

张扬处理鸡胸时毛手毛脚,下刀毫无章法,险些切到自己的手指,嘴里还不停地抱怨节目组提供的刀具不够锋利,砧板太小;

李莉负责的腐皮卷馅料调味完全失控,不是下手太重导致过咸,就是忘记放盐显得寡淡,更令人无语的是,她还固执己见,完全听不进姜柠冷静而专业的纠正建议。

两人还时不时会因为谁多用了一点调料、谁挡住了谁的操作空间这类鸡毛蒜皮的小事互相推诿,低声吵上几句,浪费着宝贵的时间。

姜柠如同风暴眼中那最平静却也最强大的定海神针,冷静地穿梭在两人之间那片狼藉与混乱之中。

她不仅要独立完成自己负责的核心酱汁的精细调制和甜品杏仁豆腐的主体制作,还要不断地分身去纠正张扬那错误百出的刀工,

调整李莉那一次又一次失败的调味,甚至还要像幼儿园老师一样,调解他们之间幼稚且毫无意义的争吵。

她的额角早已渗出细密晶莹的汗珠,顺着清瘦的脸颊轮廓滑落,但她的眼神始终如同鹰隼般专注,

语气依旧平稳得听不出丝毫急躁与波澜,只有简洁到极致的指令。

“张扬,鸡胸侧面这条白色的筋膜必须剔除干净,否则受热收缩会严重影响嫩滑口感。”

“李莉,馅料里的酱油明显放多了,现在加一小撮糖和两勺清水中和平衡,动作快。”

“腐皮卷最后封口处要蘸少量清水,用力捏紧,否则炸的时候会散开。”

她的话语如同精准的坐标,每一次干预都直指问题核心,带着一种由绝对专业实力支撑起来的不容置疑。

渐渐地,原本焦躁、不服管束、满腹牢骚的张扬和李莉,在她一次次及时、有效且正确的干预和指导下,手上的动作虽然依旧显得笨拙生疏,但嘴里的抱怨却明显减少了,

眼神里那最初的不屑与抵触,慢慢被一种混杂着震惊、隐隐的信服,以及一丝连他们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在困境中产生的依赖所取代。

最大的危机,如同潜伏的毒蛇,在主菜烹饪的关键环节,骤然发动了袭击。

姜柠将张扬好不容易按照要求处理好的、用真空机密封的鸡胸,小心翼翼地放入那台让她始终心存疑虑的老旧烤箱,设定了精确的低温慢煮程序和时间。

然而,当时钟指针走到预定时间,她戴着厚手套打开烤箱门,用探针温度计插入鸡胸最厚部位检测时,电子屏幕上显示的数字让她眉头瞬间紧紧蹙起

——鸡胸的中心温度远远低于她设定的核心温度值,肉质呈现出令人不安的、半透明状的半生状态!

“操!怎么回事?!

我就知道!这他妈什么破烤箱!关键时刻掉链子!”

张扬立刻像被点燃的炮仗,暴躁地叫嚷起来,用力踢了烤箱底座一脚。

李莉也慌了神,带着哭腔喊道:

“完了完了!主菜完了!时间不够了!这下死定了!”

姜柠没有慌乱,甚至没有浪费一秒钟在无用的情绪宣泄上。她迅速关闭烤箱电源,直接伸手(戴着耐高温手套)探入烤箱内部不同位置感受实际炉温,又仔细核对了控制面板上闪烁的温度显示数值。

她的目光如同激光,最终精准地定格在烤箱内壁那个不起眼的、带着金属光泽的温度传感器探头上。

是温度检测系统出了严重问题。实际炉温远低于显示屏上的数值。

而且,故障发生得如此“精准”,如此“及时”,恰好在她进行最依赖温度稳定性的低温慢煮时爆发。

刹那间,周晨那张始终挂着温和笑意的脸庞,以及他那个助理小李之前在操作区附近鬼鬼祟祟、形迹可疑的身影,如同电光石火般在她脑海中清晰地闪过。

但她没有证据,也没有哪怕一秒钟的时间可以去追究、质问。

“确认是烤箱故障,低温慢煮程序实际温度严重不达标,无法使用。”

她冷静地宣布,声音不大,却像带着一种奇异的魔力,瞬间压下了张扬的暴躁和李莉的恐慌,

让两人如同找到主心骨般,齐齐将带着最后一丝希望的目光投向她,仿佛她是这片混乱与绝望中唯一的救命稻草。

“那……那现在怎么办?主菜彻底没戏了!我们输定了!”李莉的声音带着绝望的颤抖。

姜柠眼神锐利如刀,迅速扫过操作台上剩余的有限食材和所有可用的厨具,

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运转,模拟着各种可能性。

电陶炉、深口汤锅、剩余的真空袋、精度尚可的电子温度计……有了!

“放弃烤箱。改用汤锅隔水低温慢煮法应急。”

她当机立断,语速加快,却依旧保持着惊人的条理性和清晰度,

“张扬,立刻去公共物料区取两袋冰块和那个最大的不锈钢深汤锅!

李莉,准备新的真空袋和那支最长的电子温度计!

检查密封性!动作快!我们还有时间!”

她没有一句指责,没有半分抱怨,甚至没有去探究故障背后的原因,只有清晰、明确、指向解决问题的指令。

在她的沉着指挥下,原本陷入停滞和混乱的三号操作区,如同被注入了强心针,重新高速动了起来。

张扬跌跌撞撞地跑去取来冰块和汤锅,李莉手忙脚乱却异常配合地准备好真空袋和温度计。

姜柠亲自动手,将冰块倒入汤锅,注入冷水,然后用温度计实时监控水温,指挥着张扬小心调节电陶炉的火力,

将密封在真空袋中的鸡胸完全浸入冰水混合物中,再缓慢加热,精确地将水温维持在一个恒定的、适合低温慢煮的特定温度区间。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疯狂赛跑,也是对厨师基本功、应急反应能力和心理素质的极致考验。

隔着透明的真空袋,可以清晰地看到那块原本半生的鸡胸,在恒温水的温柔包裹下,肌理正在发生着缓慢而奇妙的变化,色泽逐渐由内而外变得均匀、粉嫩、诱人,美拉德反应的前奏正在悄然进行。

整个过程,姜柠全神贯注,眼神坚定如磐石,仿佛外界的一切喧嚣、倒计时的滴答声、其他操作区的动静都已不复存在。

汗水不断从她的额角、鼻尖渗出,汇聚成珠,沿着她紧绷的下颌线滑落,在白色的厨师服上洇开深色的痕迹,她却浑然不觉,无暇擦拭。

一旁的张扬和李莉,看着她在如此突如其来的重大危机面前,所展现出的那种近乎非人的冷静、渊博扎实的专业知识、果断高效的决策能力和强大的现场领导力,两人的眼神彻底变了。

之前的轻视、抱怨、不服气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巨大震惊、发自内心的敬佩,以及一丝因自己之前表现而产生的深刻羞愧的复杂情绪。

他们开始真正地、心甘情愿地听从她的每一个指令,哪怕只是一个眼神示意。

评委席上,陆延舟的目光穿过忙碌穿梭的人群和冰冷的摄像机,精准地、长时间地锁定在三号操作区,锁定在那个在巨大混乱与不公中,依旧如同定海神针般保持着绝对冷静、散发着不容置疑的专业核心地位的身影上。

看着她临危不乱,指挥若定;看着她化险为夷,变不可能为可能;

看着她用绝对强悍的专业实力和沉稳如山的心理素质,强行扭转着几乎注定倾覆的败局。

金丝眼镜后那双习惯于进行理性分析与价值评估的眼眸,微微闪动,一丝极难察觉的、超越了单纯数据评估的波动,在那片深不见底的理性之海中悄然荡开。

这个名为姜柠的“高价值异常变量”,似乎总能在他预设的、基于常理的评估模型之外,创造出新的、无法预测的“异常”数据流,不断刷新着他的认知边界。

团队挑战,暗流汹涌,危机四伏。

而姜柠,正用她独有的、基于绝对实力与极致专注的方式,在这片由算计、不公与意外构成的暗礁密布的危险水域中,沉稳而坚定地,破浪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