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宫斗宅斗 > 夫郎最娇贵 > 第4章 孤身一人

夫郎最娇贵 第4章 孤身一人

作者:旺仔猫猫头 分类:宫斗宅斗 更新时间:2025-11-04 01:09:19 来源:xx

赵鱼听到周青柏祝福自己的孩子,又是说的这么好听的话,心下高兴。

“哎呀你这孩子说话还挺有道道的,以前读过书吗?”

这话也是林家人一直想问却不知道怎么问出口的,毕竟人家已经惨成这样了,就没必要再往人家身上捅刀子了。

可这人怎么看都不像是个能下地干活的,清明那天,沈大郎给他擦了身子,一点劳作的痕迹都没有,身上的擦伤都是从山上掉下来剐蹭的。

周青柏:“应该没有读过书,不记得了,只是突然觉得应该这么说。”

林洛听到有人用这么好听的声音说这么好听的话,突然觉得自己今天能多吃两口饭了。算了,还是多吃两口野菜吧,家里米不多了。凉拌的野菜是山上的白花草,没开花的时候是野菜,生吃起来脆生生的,嚼在嘴里咯吱咯吱的。

焯了水之后更有韧劲儿,口感有点像黄花菜,长得模样也像。但一个在春天开花,一个在秋天开花,是不一样的两种野菜。

正在心里暗喜的时候,听到周青柏说他不记得自己有没有读过书了,便开口提议道:“二哥房里不是有些书嘛,拿出来给他看看认不认识呗,如果识字,还能去城里找个账房先生的伙计,抄书也行啊。”

林漠应是,账房的伙计虽然难找,但周青柏拿着临时黄册,可以找一些主家发的工钱少,故而镇子上的读书人不愿意接的活干。

不管给多给少,好歹能有个营生,多少能吃得起饭就行。

至于抄书,以前他也还是做过的,刚考上童生那时候,还不确定能不能考上秀才,便接了不少抄书的活,一来能减轻家中负担,二来也方便温故而知新。

现在专心课业想考举人,抄书的活就没再接。

“一会可以来我屋子里看看有没有你认识的书,若是没有也不必着急,你从山上摔下来,那地方有坡,还有不少树和石头,估计是磕到脑袋了,慢慢休息,以后说不定会想起来的。”

周青柏:“嗯,多谢林家二哥了。”

宁静的村子里,吵闹声只有门外村子里的小孩,傍晚吃完饭之后,太阳下山,所有的孩子都不被允许出门去,只能在家中院子里,要么是帮家里人干点家务活,要么是早早上床休息了。

孩子们晚上爱乱跑,晚上容易找不到人,万一跑出去上了山,可不是小事。

吃过晚饭之后,林漠带着周青柏去了他的屋子,林漠的屋子是有油灯的,有时他也会点灯熬夜苦读。

先将桌上翻阅到一半的《诗经》递给周青柏,《诗经》是五书中的一本。他已经翻阅了一遍,通读之后并没有什么不认识的字,只是其中含义,还只知部分,只能拿了纸张尝试翻译。翻译并不简单,私塾中夫子只教大致含义和其中所暗含的意义,但不会全文翻译。

林漠尝试全文翻译并记在纸上,等明日拿去私塾请教夫子。

清明有三日休假,明早便要去私塾继续念书。

周青柏右手两指夹着林漠所读的页数,左手翻阅,这个世界的字和他所认识的并没有区别,甚至可以说这里的字和上一世的字一模一样。

已经是简体字了,但行文顺序,还是从右往左,从上往下的书写方式。

“我认识,但只认识字,并不明白这些是什么意思。”

林漠:“那也很好了,会写字吗?”拿起一旁的毛笔递给周青柏,周青柏看到那根毛笔,有点呆愣在原地。

他不会毛笔字啊!

他这两辈子都没摸过毛笔。

“不会用。”周青柏呆愣的表情,眼里还有些许茫然,“可以用炭笔抄书吗?”

林漠:“应该不行,大家都是毛笔抄书,炭笔书铺应该不会收。”

“好吧,麻烦林家二哥了。”看来做账房先生的活也悬了。

回到柴房里,周青柏很快就入睡了,这里不用担心有丧尸,不用担心被其他异能者抓走当养料,他已经有些懈怠了。

这样对他而言,是危险的。

次日一早,周青柏就跟着林长山和林漠出门了。

牛车一文钱一人,后面的车板很宽,还有防止坐客掉下去的栏杆,坐在上面还能放下竹筐,都是一个村子里的人,放竹筐不用再多付钱。

三人去的时候,牛车上已经坐了四人,三个妇人,一个小哥儿,这才占了四分之一的角落。

牛车的主人林老汉坐在板车最前面凸出来的一块板子上赶车,“哎呦,村长来啦,二郎今天要去私塾了?你身后这个是哪家的?咋没见过。”

林长山将背篓搬上牛车,随后自己也坐了上前,周青柏左手右手各提着一背篓竹笋,满满当当的,看上去就重,结果这人随手一提就放上牛车了,放出‘咚’的一声。

他力气这么大,不但震惊了牛车上的人,连今早的林家人也同样震惊。

林长山还怕他是不好意思在林家白吃白住,这才想着表现一下自己,但没想到这孩子一手提一个,还说能再背一个,林长山瞧着他壮实,往他背上又加了一个背篓,没想到就这样还能健步如飞。

但林长山也不能这么使唤人,只让他提着两背篓就行,背上那个又放下了,还知道能不能卖出去呢。

“哟嚯,这小伙瞧着瘦瘦高高的,体格这么结实哦!”其中一个妇人震惊的眼睛都要掉出来了,就是林长山这个村长,也算是村子里力气大的了,但顶多也只能背一背篓。

更何况手提!这得是多大的臂力!

去镇上卖东西的背篓要比平时上山采摘的背篓大得多,上山采摘一般都是夫郎妇人姑娘小哥儿的活,力气小,背篓小一点,更何况山上不好走,小点的背篓也是为了安全。

算是中号的背篓,两个中号的背篓才顶得上一个卖东西的大背篓。

牛车上的小哥儿见到这么壮实的汉子,蓦然红了脸,往自家娘身边靠了靠。看到他是跟着村长来了,又默默低下了头。他是知道前两天村长从山上救回来个汉子的事情的,但一直没见过人,村里人都说这是村长打算‘自留’的。

洛哥儿那么好看,村里人都说洛哥儿这辈子是享福的命,即使不好生养,娶回家光是看着都养眼。

村子里谁家娶夫郎不是要娶个身强体壮健健康康的进门,村里人对洛哥儿是又羡慕又嫌弃。

林老汉算是林长山的一个堂叔,看到周青柏也不免多问,林长山:“就是清明那天从山上救回来那个,昨天刚醒,打算在咱村子里落脚。这不今儿个我带他去衙门补办黄册,这孩子从山上摔着脑袋了,有些事不记得了,黄册也丢了,只能去补一个。”

说完摆手让周青柏上牛车坐着,又对另外几人说:“这孩子的确力气大,就这还能再背一背篓呢,以后肯定是个壮实汉子哈哈哈!”

几个妇人瞧着周青柏,爱八卦的心思也藏不住了。

“有把子力气,多大了?叫啥名儿啊?以前说过亲没?”

“啧,马家的,你瞧你说这话。都在咱村子里落脚了,以前的事还说那些干啥!”

马婆子讪笑两声,身边这个哥儿就是他的孩子,还刚成年还没说亲,所以她不免多问两句。

再说了,不就问两句吗!她一个三四十岁的婆子,长辈关心晚辈有什么不能问的!

“见过各位婶子,我姓周名青柏,租了村长家的老屋暂时落脚,我家在南方,糟了难才来这边的,孤身一人,以后还得麻烦各位婶子帮衬了。”周青柏端着一副好说话的笑脸。

几个婶子从他的话中知道了他家的情况,纷纷应是。

“应该的应该的,咱村子里风气好,都是互相帮助过来的,以后有啥难处就来婶子家说昂!”

马婆子眼珠一转,心里有了计较,“是啊,婶子家离村长家的老屋不远,有啥需要的过来拿就行!”

周青柏:“那就麻烦各位婶子了。”

牛车上又坐了几人,林老汉一挥手,架着牛车往镇子上赶去。

刚进入城门,西庄县街上有不少人来来往往,背着竹筐,或赶着牛车,都是进城来送人卖东西的。

这时候天才微微亮,春时的风吹生了万物,带着凉意拂过西庄县的街道。

风不刺骨,周青柏已经很久没有感受着这般温柔的风了。末世的风冬天冷的透人心肺,夏天又卷着燥热抽在皮肉上,春秋渐渐消失,感染生物的丧尸病毒侵染了整个世界,包括四时节气。

有可能前一天还能热的汗流浃背,一个晚上过去就能冻死不少人。

“这时候衙门还没上值呢,先去西市把竹笋卖了。”

下了牛车,周青柏提着两筐竹笋跟着林长山走,林漠背着他的书箱,向东边走去,他所在的私塾在东街。

每日早上坐在牛车去私塾,傍晚再次坐牛车回去。

不劳作的时候,牛车一天上城两次,早午各一次,现在劳作时,隔三差五才会上城区。

主要看林老汉,他上城会提前两天告诉村里人,村里人要上城去的要早早准备好,今天林好汉就是来买种子的。

他家中放菜籽的抽屉被老鼠打了个洞,种子全被吃了。

“今天咱快点,还能赶得上坐牛车回去,慢了林老汉就走了。”

即使是长辈,林长山也和村子里人一样,叫他林老汉,都叫习惯了。

周青柏跟在林长山身后,打量着周围的街道。

此时卖早食的铺面人声鼎沸,一会叫着来个包子,一会又大喊汤面怎么还没做好。

街边几个精壮汉子低着头路过,似乎是要去上工,这里不是沿海城市,但也有大河,有船只运送货物,家里田地少的壮年就会去扛大包。

街上没有几个小孩子,即使有,也是跟着家里人来这里卖菜的。

西市有很多卖菜的人,找一个没人占的位子,将自己的东西摆出来卖就行。

大一点的酒楼食肆开了门,挂上了写有菜品名字的木牌。

小一点的糕点铺子里传来股股香气。

周青柏闻到了红枣蛋糕的香味,比末世前的红枣味还要浓。

早上赵鱼和林洛早起做了饭,烙了混有竹笋的糙面饼子,喝了糙米汤,出门时用油纸包了两个糙面饼子。

油纸是反复利用的,只要不弄碎,下一次就还能用。

今天运气好,他们来得早,在一个靠近巷子口的位置,那里算是离主干道比较近的地方,有个酒楼的采买见竹笋新鲜,便全要了。

竹笋压秤,不按斤数算,清明前后竹笋冒尖时价格最高,一筐也只能卖个十五文钱。

一斤糙米要八文钱,如果不是家中缺钱的,一般不会卖竹笋,笋子晒干,能吃很久。

到了四月,竹笋变老,一筐竹笋八文钱都卖不出去。

但林家是竹笋刚冒头就搬回家的,林长山剥了小的一个递给采买尝尝,采买咬了一口竹笋的笋尖,清脆爽口,还带着一丝甜味儿。

“嗯,新鲜,五十文钱三筐卖不卖,我全要了。”

“卖啊!我们现在就给送去桃花茶酒楼里!”

拿到五十文钱,两人背着竹筐往酒楼去,村长笑的见牙不见眼,这可是个高价嘞!

周青柏不解:“这么多竹笋只能卖五十文钱,兑换成糙米也才八斤多,为什么不能做成笋干,长时间保存还能顶饱。”

林长山:“哎,话不是这么说的,咱们北夏国日子安稳,赋税也低。每年地里收成上交五份之一就行,大部分都是自己吃的,咱村里人,不怎么买米。有些田多的,还能卖精米,自留糙米和粗米吃。”

“但服兵役,人头税,土地税也是有的,若是当地修河道,修大型宫殿之类的,也得服徭役,不想去干,就交钱,那地方苦,大家都躲着呢,所以还是钱拿在手里安稳。”

通过林长山的话,周青柏恍然大悟,他办了临时黄册之后,兵役,土地税是不需要交的,但人头税每年二十文钱,是必须要交的。

人头税是成年之后才需要交的,姑娘哥儿十五岁成年,汉子十八岁成年。

这也造成一些家中有姑娘哥儿的,一成年就要给他们说亲,赶紧嫁出去,就能少一份人头税。

不过成年不成婚的也不会罚款,只需要交人头税就行。

林家有秀才,不需要服土地税,徭役和兵役交钱也能免一半,但人头税免不了。

交不了人头税的就去蹲大牢,饿死在里面的比比皆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