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当九龙夺嫡那些人看到我和基友的聊天记录 > 第3章 第 3 章

他能坐以待毙吗?明知老老实实做四十年皇太子这条路是错的,他难道要一错再错吗?胤礽扪心自问。

何况皇父为什么要在分封成年皇子与他说那些话呢?与诸皇子分拨佐领,纵然分了老八旗亲王的权,但何尝不是也削弱了皇太子的权势呢?

以前是被父子之情蒙蔽了双眼,如今跳出一看,去年皇父处死太子府数人,是否是种先兆呢?

前朝政事胤礽自问无一疏忽之处,这几年监国理政,朝中重臣皆是交口称赞,无一不妥,皇父更是毫不吝啬地夸赞他处事“周密而详尽”,并赞他“凡事皆正与朕心相同,朕不胜喜悦。”因而他在朝中的地位说一句稳如泰山不算为过。

可是去年皇父以悖乱之名处置了他的四个亲信,三人赐死,一人圈禁。

其实胤礽打心眼里不愿意再回顾与康熙的这次争执,康熙认为他私德有亏,不该与狡好少年厮混,可他自认并没干出什么伤天害理之事,充其量不过一些房中之事。

他既已及冠乃至成家上朝、理政监国,并不还是垂髫小儿,这么大人了竟还被皇父计较如此私密之事,甚至皇父并不听他解释,只单方面认为是皇太子身边这些人居心不良将他带坏,直接将这几人处决,他实在十分委屈,为这几人不平。

假如皇父如往常一般与他缓缓地说也就罢了,可是康熙拒提此事,因此他也赌气不提,不如说他也没脸去提这种私密事,因而去年十月两人颇有些不冷不热,惹得诸皇子在老爷子眼皮子底下过了好一段水深火热的日子,最终才慢慢的翻过此事。

如今想来,在他抱屈之际,皇父是否会萌生白玉为何有瑕的忿忿,与对皇太子不知轻重的埋怨呢?更甚者恐怕还会觉得自己已然退让之极,极为容忍他的错漏。

他并不是不能揣摩皇父的心思,不如说,普天之下,又有谁能比他更了解康熙的心思?

可他不愿,也从未想过,将揣度人心这一套用到康熙身上,那可是他的阿玛啊!

康熙教他的是帝王之道!是治国之策,是驭人之术。

他所学的是心宽以容天下,胸广以纳百川,是君心平正,是非分明,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是威德以致远,慈厚以怀人。

可直到今日他才惊觉,他是皇父之子,更是皇帝之臣子。

皇父啊皇父,您从未教我,如何当一名臣子啊!

见微知著,胤礽清楚自己不可能是一个十全之人,底下有无数等着寻他错处的皇子和群臣,他不能错,也不敢错!

索额图并不是铁板一块,世人皆知皇帝对太子宠爱有加,打着东宫旗号以公肥私者不足为奇,而他身在毓庆宫更是鞭长莫及。

今日是私德有亏,恣行乖戾,他日便是专擅威权,鸠聚党羽,如此一来父子真情又经得起几重消磨?

“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

胤礽心中已做出了决断。

既已做出了决断,胤礽此时才将心思放回室内,桌子上一片残羹冷炙,实在不是待客之道,刚想喊其他兄弟移步配殿喝些茶水,却见堂上兄弟们的表情一个个奇怪得很,尤以老四和老八为首。

这边胤禛呼吸沉重,拳头攒的死紧,脸涨的通红,青筋暴起,不知是喜极还是怒极。胤禔不怀好意地看着老四,仿佛今日才将这个弟弟看进眼里。胤禵对老四更是怒目而视,仿佛胤禛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

而那边胤禩则是连一贯挂在脸上的笑容都没了,面色煞白,仿佛遭受了什么重击。一旁的老九担忧地看着他,原来懒散窝着的老十也坐的直直的,明显认真了起来。

其余的几个兄弟,老三老七十二全都一副皱眉不解的样子,就连原本安如磐石的十三神色之间都有一些迟疑。

风雨欲来,暗潮涌动,室内原本尚算平淡的氛围逐渐变得紧绷。

胤礽暗暗猜测,比二立二废更能动摇众人心神的恐怕只有继位之君答案的揭晓了。

看来刚刚在他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时,这屏幕又有些惊人之语。

先不管刚才屏幕又出现了什么,此时兄弟们的状态实在不好,倘若都是这么一副或消沉颓丧或气愤汹汹的表情走出毓庆宫,那太子对兄弟毫无友爱之意的消息,很快就传到老爷子耳边,乾清宫和毓庆宫可就隔着两道门,这与太子设宴的本意相差太多。

于是,胤礽率先打破了这一室寂静,“都去东配殿喝杯茶水,去一去火。”

一向善解人意的老八此时跟锯嘴葫芦一样,唯有不受太大影响的十三机敏接道:“也好,弟弟们多谢太子二哥的体谅。”

胤禔冷哼一声,先领了头毫不客气地出了正殿的门,门口候着的太监们也都机灵得很,各自贴到各自爷的身边,等着吩咐。毕竟有眼色的人都能看出来,今日这气氛,过于不同寻常了些。

胤礽低声朝何柱儿交代了几句,兄弟们又各自在配殿按着尊卑落座,宫女们呈上茶和点心后,静悄悄地退下。

这么的一走一动,众人的脸色好了很多,毕竟真要发火也得回去再发,现在不光这么多兄弟看着,还在东宫之内,真有一点不妥,是想表达对谁的不满呢?太子可还没被废呢!

胤祉先端起茶汤润了润喉咙,本以为不过寻常绿茶,这一入嘴才发现此茶味甘而清,咽下后更是齿颊留香。于是掀开茶盖看了眼,茶叶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幂覆,久凝不散,再细品一口,清冽回甘,犹似甘露。

不由得在心里咂摸,这被称“仙茶”的蒙顶甘露除了能在皇父那喝到,恐怕也只有在太子这能喝到了。至于其他人,哪年进贡的多些受宠之人或许能少见几两。

唉,要说没对帝位心动,那真是睁眼说瞎话了!同是皇父的儿子,关外时期可没有立嫡立长之说,要胤祉自己来说,他学识武艺也样样不差呀!不过人情世故稍有不足。

可光从这贡茶上就能看出,太子的待遇他们是拍马也不及,因此他非常有自知之明的,对上恭敬即可,这不,在皇父眼里他够“诚”,这不就够了吗?

倘若太子地位稳固,谁敢妄动?

可如果太子地位不稳,他身为年长的皇子……胤祉刮了刮茶沫,按下有些浮想联翩的思绪。任这有想法的人争去吧,谁把太子拉下马,谁就等着被皇父迁怒,成为皇父眼里的乱臣贼子吧!毕竟这可是老爷子从小带到手边,精心培养几十年的皇太子啊!老爷子自是不会错的,有错的只能是他们这些不安于位的儿子们咯。

既想明白,胤祉便放空了自己,只等着这满屋子人什么时候散伙,绝不可做这第一等出头之人。

刚才天幕到底放了什么惊天动地的消息呢?

胤礽试探的往上划了一下,很好,能拨动,于是老四敢怒不敢言的看着太子又把这些他不愿意再读的内容又在众人眼中重复了一遍。

左边的黑发女子:“有时候感觉老八都比太子有戏份。”

右边的蓝发女子:“不可能,老八最不可能,老八是这几个人里面最不可能的人,身世是他永远过不了的关。”

“他啥身世?”

“康熙直接骂老八辛者库贱妇所生,你说呢?老八出身比着其他阿哥比较卑微,而且老八有一个致命的地方……”

“康熙眼光挺多样啊。”

“康熙其实挺重视这个的,前期后宫位分都和妃子出身有关,只有后期比较宠幸汉女。”

“那太子谁生的?”

“元后啊!胤礽是真的有个好妈,不然也不能从小就是太子。”

“那雍正最后咋上位了?”

“以前民间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说雍正是因为改了康熙的遗诏继位的,这个说法你应该也听过,就是说,康熙本来要传位给十四嘛,但是老四把那个十改成了于,就变成了传位于四子,就这个洗脑包流传很广,所以大家都以为他矫诏继位,民间一直有各种议论。

但其实你了解的话,你会知道清朝的传位诏书,他是满蒙汉三语,光改汉语他是不可能的。虽然老四上来了之后一直在描补,就是说老康晚年很重视他,他没有矫诏,他上位是老康的意愿。

实际上是什么情况呢?这个传位诏书不是老康御笔亲书,并召集多位大臣见证的遗诏,而是雍正继位后代父所拟,之所以有谣言传出也是雍正当时确实是控制了畅春园的兵力,所以普遍认为他不一定是篡位或者篡改遗诏,但是能上位却很有可能是充分准备下的捡漏成功。

所以说大家对他继位都比较吃惊,当时大家都没有见到康熙的最后一面,后来老八老九被处置后就有了这些流言,坊间流传他是夺位,就是来路不正这个话。然后包括他的母亲,就是德妃也觉得就不应该是他继位。

再后来民间就传雍正害死他父亲,逼死他母亲,把几个弟弟统统囚禁起来逼迫死掉了,古代可是讲究孝悌的,可以想象,他当时在民间形象非常不好,所以虽然雍正最后是磕药死了,民间还有传言说他是被刺杀才驾崩的,足以看出声望不佳。

也就这几年清穿剧本给老四快洗白了,把他塑造成一个悲情可怜的角色,实际上,在康熙去世前,看好他的有几个呀?

然后非常搞笑的是,雍正他自己写了一本书,叫做《大义迷觉录》就是针对这些流言,跟民间的流言一个个解释,这就可傻逼。

就是咋说呢,这个事儿看着你觉得这人好像也是个性情中人,面对这种江湖上的流言,然后他一条条地举例说明说绝无此事,说康熙对他很满意夸他很孝顺,他对母亲也怎么怎么样,然后他得位怎么可能是不正的怎么怎么。嗯……看着这人也是一个性情中人,但实际上真的感觉可傻逼呀。

当时你作为一个皇帝,一个顶尖儿的金字塔上的人物,然后面对底下一些这种小人的造谣,然后你写一本书跟他辩论,真是感觉又没能力又没气度,怪小家子气的。

最搞笑的是他儿子上位后立马就把这书给禁了,那不就是嘛,本来没人在意这个,都是听听就算了,当个乐子看看,好家伙正主下场,就是没关注的人不也得立马下场吃瓜吗?

而且雍正这个年号也真的很搞笑,就是雍是他本身这个亲王的这个封号,然后还来了一个正字。他这是有多在意这件事儿,我说句是不是心虚,不为过吧?

所以说其实,嗯,我觉得可能,可能啊,老康最后也是觉得儿子没得挑了,毕竟最后有能力的基本都废完了,觉得他也还凑合,但是应该没有,就是不像那会儿跟太子一样,就是对他有很明确的肯定,所以老四上位之后他才需要这么百般强调自己的正统地位。

哎,太没有安全感了,这种一看都不是那种被教养起来的继承人,如果是太子的话,我觉得就算是民间流传有他篡位的流言,他也不会跟雍正似的,因为被父母一直偏爱的人,他是不会有这么强烈的反应,要去证明自己的。”

往上划拉划拉补完课的胤礽一挑眉,感觉非常好笑,怪不得胤禛的脸青青白白的,非喜非怒的,哈哈哈,这后世之人对老四可真是毫不留情啊。

胤禛心下苦涩可谓是无以言表,本被自己最后胜利的消息高兴地冲昏了头脑,却又马上被这后世之人一棍子打醒,更别说老大和十四看得他简直坐如针毡。

他不由暗暗叫屈,天地可鉴!此时他绝没有如此大逆不道的想法!自小皇父就说他喜怒不定,于是他戒急用忍,谨言慎行,可谁知已过加冠之年,在皇父眼里还是为人轻率。如此印象和评语,他真是非常理解未来之人所说的雍正所做之事。不过现在,唉,这磨难恐怕刚刚开始!天幕啊天幕,莫非真是他惹了谁的怨气,才有这么一出专门来教训他?

想到这里,胤禛调整了一下自己的表情,纵然内心气急,也不敢再表露,本就被评轻率,再挂着一脸不满从毓庆宫中走出,还是那句话,这是对谁不满呢?

至于胤禩,不必说,就凭“辛者库贱妇所生”这一句话,就足以击破他的防线,使他溃不成军。主辱臣死,本想着母凭子贵,让额娘能扬眉吐气,为他骄傲,但原来在汗阿玛的眼中,他的额娘是如此不堪,甚至被贬低至如此地步!那他作为人子,难道还有脸活着吗?!能骂到痛点的人果然是最了解你的人。皇父啊皇父,你真的好狠的心!

虽跟着兄弟们移步配殿,但胤禩还是一副面无血色的样子,他今年不过十七岁,尚且还不是那个未来能结交半个朝廷的八贝勒,乍知此事,可以说将他这十年来的心血全盘否定!人尚在毓庆宫内坐着,可他的心却早已飞向钟粹宫偏殿。但额娘在史书上的声名竟受他连累至此,他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她呢!

这一换地,众人也都看出来了,屏幕并不单单跟着谁走,一旦出门,面前便空空荡荡,但当诸皇子齐聚一堂时,这屏幕就又自然的在众人面前浮现了。

于是本来率先出正殿发现竖屏没了的老大刚想请辞,却又老老实实在配殿坐下了。反正也没他事了,就当看个乐子呗,而且这不是知道了就算太子没了以后还要防谁,挺有用的。再说了,他也挺好奇的,怎么就没他的事了呢?老爷子就这么看不上他吗?

太子:怎么快速造反

老四老八:气得想吐血

其他人:这瓜可太好吃了,多来点

康熙:这饭局咋还没结束,你们在密谋什么?

4.17保命声明,太子形象有虚构,后面毕竟要登基的,往明君方向偏移了一丢丢,真的,就一丢丢。

4.18增加了老三老四的心理活动

作者有话说

第3章 第 3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