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湾河水 > 第86章 第五部 水稻田

大湾河水 第86章 第五部 水稻田

作者:木公匠人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3-08 19:53:37 来源:文学城

33

农村有农村的丧葬习俗,每个地方的丧葬习俗有独属于每个地方的风格。在张家沟这个小山村,阴阳先生选定下葬日子。下葬以前的夜晚,有亲戚关系的人陆陆续续来张家。张家提供酒茶瓜子夜宵等等,以备他们坐到夜深人静,这是农村流传已久的习俗“守夜”。守夜那段时间,张童书有守夜,每晚守到夜深人静,受到山前稻田里的青蛙蟋蟀都歇息。忙碌的时候,他在忙碌;困倦的时候,他补瞌睡……他爹张秋水看着张童书,猛地觉得他长大了。

这段时间,张童书白天没有睡觉都在参与后事的筹办,夜晚分别只睡三个小时、六个小时、六小时、四个小时……有次,他坐在板凳上,眺望远山夜景,思索活着的意义?岁月流逝以后到底给我们留有什么?

年初那段时间,他就曾意识到张家沟水泥路边的坟会越来越多,未来那个时代荒芜的地会越来越多,那个时代凄凉的场景会越来越多。

生命最后那段日子,老婆婆或许有像小说讲述的那样在回顾自己的生命历程,或许有像小说描写的那样看透人间百态。老婆婆的人生走到最后这段路,再不愿意给老头儿做饭,只因这个跟他相伴几十年岁月的人,压根就是只地地道道的铁公鸡。小气吝啬固执己见,活脱脱就是巴尔扎克刻画的文学人物葛朗台,有时候还像疯了那样对着群山跳天舞地般骂娘,却只是在宣泄讲述的**以及长期在土地上耕耘所积压的孤寂。张童书不知道,年轻时候的他们是怎样相处的,但知道,他们肯定有吵架有闹别扭,甚至大动干戈。只是,即使有激烈的动作冲突,他们都没有离婚,他们意识深处没有离婚的概念,因而可以忍受对方身上的恶俗。这样的婚姻没有爱情可言,却为人类的繁衍生息作出巨大的贡献。

这年,她不顾所有人反对,另起炉灶不再给老头儿做饭,像是赢得了点点自由。当然,那段时间张童书在家,他做完饭就给他们端过去,原本一家人的饭菜,现在要分成三份,一份送给老头儿,一份送给老婆婆,还有一份送给张夏水……老头儿跟老婆婆这对夫妻,一辈子生育的孩子有十个,最终长大成人有七个,三个儿子四个女儿。某场事故后,只剩三个儿子三个女儿。大儿子张洪水自己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性格老成压根不管事,只觉自己上了年岁,有些事情就让年轻人去弄,包括赡养老人孝敬爹妈;二儿子张夏水身患重症,脑袋迟钝有时意识不清,早已在家无限期养病,偶尔还要拖累婆照顾他饮食,让婆操碎了心。嫁出去的女儿有自己的家庭,她们只是逢年过节,或特紧急的时候……

张家这个家庭的重担,落到张秋水的肩膀上。张秋水这个坚韧坚毅的人,他有他的智慧,而他在农村属于颇为能干的人。他不仅支撑父辈的担子,时常对他们嘘寒问暖,还养育张童书他们两个孩子。艰辛忙碌的岁月,真是辛苦了他们。这个常年奔波劳碌的男人,深深影响着张童书的人生。

“家孝”结束第二天夜晚是“升棺”,众人把老婆婆的遗体从冰棺移进棺材,他参与全过程。这样忧伤的场合,他像他爹张秋水那样没有轻松,没有忧伤,只是按照步骤做该做的事情。棺材抬出堂屋前,众人揭开白布瞬间,在老婆婆身边的张童书清晰看见那张蜡黄,像风干橘子皮的脸冰冷而僵硬,没有任何表情。

这天夜晚,张童书在沙发上昏睡两个多小时。凌晨六点,天色微明,暗蓝的天空扬起淅淅沥沥的雨,雾气缭绕在山头。从家出发沿着山间公路直直往前,这是丧葬的队伍。风水先生把坟地看好,张童书他们负责提前把碑与沙石送到坟地附近。掘土、挖坑、抬棺入土、埋坟、垒坟,整个过程,张童书都有参与,他用洋铲把土。有时,他直接用手去捧泥土……坟越垒越高,土堆渐渐掩盖红色的棺木。这座背靠青山面向蓝天的坟,心想着安息吧,永别了。

老婆婆,愿你来生过着你想要的生活。张童书又在思考,人活着,活到最后到底是为了什么?人到底是为什么而活着?这是深邃的哲学命题。

34

天色微明,清晨,张童书站在坟场边缘,脚上沾满滑溜溜的黏土。他看着洋芋地上的棺材,他知道那里面曾驻扎着老婆婆的灵魂,现今只是具冰冷僵硬的尸体。等到太阳从东边升起,棺材会被黄土掩埋,这是常说的“入土为安”。

这年这天是农历四月初二,此刻,张童书跟前这座坟是崭新的,坟上的泥土是崭新的,垒砌的石头是崭新的,连雕刻的石碑亦是崭新的,坟地所有都是新的。他知道,两个月以后,这座新坟会老去,会绿意盎然,会杂草丛生。

她在人世间活着的痕迹会逐步淡化,甚至完全消失,最后只剩这座每年只有极少数人来祭拜的坟。安葬完毕,张童书右手提锄头,坐上他爹张秋水上了年岁的摩托车上回家。连日来的阴雨天,让张家沟这边的山色洁净,青山更青,绿水更绿,天空时常呈现出浅灰色,像首散发着忧郁气质的诗。

张童书注视着远方眺望群山。这时,天空惊奇地露出缕缕阳光,清风阵阵,绿叶在风的抚摸下摇动着欢呼,山间传来欢乐的牛哞声。这样的情景象征着希望与新生。张童书坚信,他们家会越来越好,他们这个大家族会越来越好。

无论从哪个角度,现在,张童书已是成熟的文学青年。文学的种子,在他身上已萌芽,逐步生长,即将破土而出。这种重生般梦幻的蜕变,让他这个降生在大山深处的孩子具备改变命运的力量,长出思想的翅膀在天空自由飞翔。

家里的丧事还在继续。据说,阴阳先生招魂,家里两个媳妇举着灵位,灵位上的纸钱若是跳跃,便是婆选择的那个孝顺媳妇。这种事情像谜解释不清楚,也许是风,也许是灵,不管是什么,老婆婆眷顾了桂芬。

等他们回到家,家里的男孩子被吆喝着抬灵房到坟地附近焚烧。此刻,阴阳先生嘴里叽里咕噜地念叨着许多听不清楚,咒语那样的话。按照吩咐,张童书上香点燃纸钱,烧掉灵房。张家所有人都在这里,张童书注视着灵房在火海中化作灰烬,灰烬的余烟像黑色的蝴蝶,环绕着坟地起舞,像蒲公英飘向远方。

老婆婆,一九三六年出生在大湾河边某个村子。那时,全面侵华战争没有爆发。她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晚年都生活在这条河的附近,只因她还在少女时代从河流下游嫁到上游附近的张家沟。她朴素,狡黠,啰嗦与纯粹,有点儿像沈从文笔下塑造的人物,一辈子没出过省,很少到清水县城,她总是生活在相对封闭的农村。这位母亲,这辈子都献给土地献给儿女,还有她那些孙辈。她是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她化作大地的部分后,只有极少数人为她流泪为她忧伤,在不经意间想念起她。那些人里,有特别的存在,便是张童书。他是老婆婆小儿子的大儿子,亦是命运选择的读书人,他有义务有责任去完成宿命般的特殊使命。从农村出来,他看到别样的人生,但生命赋予了他笔,他要书写他们的故事。

在张家沟,在柳林镇,在清水县城,像老婆婆这样的人有许许多多。他们当中有的因为癫痫,有的因为耳聋,有的因为哑巴,有的因为无儿无女……他们是农民,考虑问题从实际出发,只在乎眼前的得失,看不到未来。往往就是这种思维让他们成为这个时代里最不被关注的人,没有人在乎他们的欢乐与忧伤。渐渐懂事,他意识到农村社会某些角落,他们没有钱没有出路,只在底层社会苦苦挣扎。无数的忧伤让张童书思索起,人类最原始的问题,活着的意义?

直到最后,张童书扛着锄头转身离开那块年初他们栽种洋芋的土地。临走,他望了望,在心底作别。一只浅黄色美丽的大蝴蝶忽然飞到坟头,停留在墓碑上,不一会儿随风飞走。也许,老婆婆的魂灵附着这只美丽的蝴蝶身上。

在这里,人们相信,人死后的魂灵还在;人们相信生死轮回,相信今生积累的福报,来世还可以享受。好人可以升入天堂,可以在天堂的国度享受生前积累的福报。据说,天堂,没有冬天,没有秋天,永远都像春天百发齐放草长莺飞。草是绿色的,鲜花永远永远不会凋谢不会零落,它们不知疲倦地开放着,为的是让这些人欢乐。等到他们升入天堂,老天爷会派来天使迎接他们,那些天使像飞舞的雪花围绕着他们,为他们唱出优雅的歌奏出人间不能享受到的音乐。

等到彻底忙完丧事,已是次日凌晨两三点。张童书醒来,走到窗户边上,注视着远山,蓝天白云清风阵阵,还跟以往那样澄澈祥和。人世间,没有谁有义务,也没有谁可以永远记住谁,因而文字的事业值得追求,它的背后意味着永恒与不朽。对于文学青年来说,如果在特定年纪没有得到爱情的满足,内心又有点儿自卑的情绪,他的内心便会极度渴望别人的肯定,也会在其他方面不断攫取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实现自我的不断超越,进而拥有充满鲜花掌声与荣耀的人生,证明自己“何以为人”。张童书痴迷文学不是偶然,而他不需要靠文学生存。

二月初,张童书意识到自己进入作茧自缚的最后阶段,处于量变与质变的关键时期,任何微不足道的事情都有可能引发人生的裂变。从那时候到现在,仅仅三个多月的时间,他经历的事情太多太多,这让他每天都可以感受到神话般的成长速度,这速度任何人都不能匹敌,让他觉着人生如梦如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