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从模拟器回到千禧年[中式梦核] > 第17章 第十七章

从模拟器回到千禧年[中式梦核] 第17章 第十七章

作者:何金野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7-11 09:11:00 来源:文学城

上海的雨季尚未真正结束,在一个雷声将落未落的午后,阳台角落依旧泛着晾衣杆滴下来的水声。许葭坐在客厅一角,她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但就是拿起来这个磁带,指尖触到的时候不自觉停顿了片刻。

许葭在想,是不是合适把一个磁带听两遍,同样的情绪模拟是否有需要再进行一次,但答案出来之前,她的手更快的按下了播放。

按下播放键的那一刻,四周的光影忽然暗了下去。伴随着磁头旋转的细微声响,许葭睁开眼,回到了那个年纪,十三岁,坐在一间教室靠窗的位置。

讲台上的电视机被推出来,几名老师神情严肃,一张国家地图正出现在屏幕上。新闻女主播哽咽着说出震中为四川汶川县几个字,画面切入到断裂的楼房与漫天尘土,教室里有人小声吸气,有人下意识捂住嘴。窗外阳光仍明亮得不像话,仿佛这灾难只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情。

许葭听见老师说:“请全体起立,为遇难者默哀三分钟。”

那声音不大,却压住了所有的嗓音,十三岁的她,缓慢起立,手指紧紧贴住课桌边缘,仿佛这能替她在那不动声色的沉默里找到什么依靠。

许葭忽然想起,自己拿的好像是自己的磁带,这个情绪模拟,应该也是她自己的,记忆里这个夏天,她曾画了一张画。

情绪模拟里,时间过得很快,许葭走在一条熟悉的小巷,阳光下砖墙仍泛着白光,隐隐听得见楼上传来电视机的声音,是北京奥运倒计时多少天的新闻特辑。

许葭穿过小巷,推开自家那道漆黄的木门。客厅桌上,摆着一张尚未完成的黑白铅笔画。

画面是她凭记忆绘出的电视画面里的人群有人脸上沾着灰,有人抱着书包在废墟上走,远处是断成两截的教学楼。

那是许葭第一次画真实的东西。她拿家里用剩下的素描本,学着用阴影、擦笔表现灰尘与重量感,画完后没交上去。因为学校组织为灾区小朋友写信和捐款,她觉得自己这一页画纸,无法解释成鼓励。

第二天早上,全班集体在操场前默哀,广播里传来哀乐。许葭站在队伍中,忽然觉得自己像是那画纸上的一个点,被浓重的铅笔灰烘托得发虚。

她不是灾区的人,不认识那里任何一个人。但她画那幅画时,哭的非常痛苦。她记得连续好几天的黑白电视,只要听到声音她就会哭。

许葭记得自己问母亲:“为什么学校不让我们去帮他们?我想去灾区救她们。”

母亲说:“你还小。捐钱就可以了。”

她又问:“那我们现在做的这些,有用吗?”

母亲叹了口气:“我们做这些,是为了记住她们,或者说是为了帮助她们。”

十三岁的许葭记不住这些,她也理解不了这些。而进入情绪模拟里的许葭独自坐在书桌前,翻出那张画时,纸张已略微泛黄。她将它重新贴在素描本最后一页,那里还留着一行字,“我不能忘记这个世界有时候会忽然动一下,还有我应该永远把她们记在心里。”

就在她贴上画纸的瞬间,模拟器造就的情绪模拟背景轻轻颤了一下。许葭感到一阵温暖的风从身侧吹过,随后回到了现实。

她睁开眼,看见桌边多了一张黑白素描纸,画面中央是那个背着书包的孩子站在废墟前,铅笔灰还带着手指摩擦的痕迹。

她将画贴在磁带盒背后,就直接被收进情绪物件收纳盒,旁边已有几张贴纸,一张写着摊开的漫画本,一张写着糖纸。

而这一张,她写下,“为那年沉默过的所有孩子。”

……

许葭坐在客厅,人坐在地毯上,然后靠在沙发上,整个人睁眼看着天花板发呆,桌上的电脑加载出来当年的新闻,许葭听着声音,想起记忆里有个雨天。

那天早晨飘着细细密密的雨,天空像未醒的灰眼睛。班主任提前走进教室,神情郑重,说:“全体师生准备,八点整全国默哀三分钟。”

“大家都知道汶川地震发生了,死亡人数已经上万。今天,是全国默哀日。”

教室里立刻静了,连最喜欢闹腾的男生都低下头,开始翻抽屉找校服拉链,她穿着校服外套,站在操场边,看着斜雨把水泥地面染出一大片深色。雨点落在她袖口,像打在纸上,不重,但也不轻。

三分钟的默哀,连平时站队时爱偷偷说话的小动作也消失了。老师没有说话,同学没有动,整个校园像被一只手摁住一样,陷入凝滞。

……

视频里加载出来的也是一样,只是听着解说,许葭的眼泪就突然涌了出来。其实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哭。也许是因为雨,也许是因为哀乐,也许是因为没有真的直面过死亡,她也不知道这是个该怎么承担的词汇。

过去的时候,许葭也是这样哭,那时候旁边站着的女生回头瞥了她一眼,嘴角动了动,然后问:“你哭什么?”

许葭没回话,她的眼泪已经被风擦干。她从没见过地震,她的城市没有晃动,没有坍塌,但她知道,什么东西碎了。

那天下午,语文老师布置了一个命题作文:《你看到的坚强》。

全班陷入焦躁。有的同学打开新闻网页抄下几个感人故事,有的干脆写下灾难中我们众志成城的口号。

许葭却打开了自己的画本,她画了一幅废墟图,一只小猫被困在砖瓦间,屋顶斜塌下来,一只断裂的玩具熊露出半边笑脸。她没有画人,只画那些被遗忘的小事物。

其实她想说:“不管有多少人看到,我也想记住它们的痛。” 她用铅笔勾勒出细碎的裂缝和泥点,在瓦砾边缘写上几个字:“大家都疼。”

语文老师看了她的画,沉默了一会儿,说:“你不写作文,画这个做什么?” 许葭低着头说:“我写不出故事,但我知道我想说什么。”

老师没再批评她,只说:“不许交白卷。”于是她回家后,又在画纸背后草草写了五百字说明。交上去之后,那张画没有被贴上墙,也没有被提名表扬。只有一个同学偷偷拿来看了一眼说:“你画得真怪。”

但许葭心里却异常安静,她知道自己从小就不喜欢跟着别人安排的事情,就算是同样的事情,她表达的方式也跟别人不一样,其实许葭应该明白表达也可以不必被喜欢,表达本身,就是一种活下去的方式。

夜里,许葭在台灯下,多次把画从情绪物品收纳盒里拿出来,把那张画折叠好,小心地压平折痕,手在上面不停的抚摸起来。

她想,这个画像一块石头,沉甸甸地盖在了记住这个词上。许葭其实现在已经不画画了,她也并不知道未来的自己会不会继续画画。但此刻,许葭又再一次看到了过去的自己,给了自己一次回忆的权利。

不是讲述别人的伟大,不是重述新闻的辉煌,而是,用自己能理解的语言,记下那些无人倾听的痛。

许葭记得,在那个夏天,除了灾难,也有荣耀,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的日子,全校提前下课。广播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火炬传递的路线,电视台全天滚动播出各地群众夹道欢迎的画面。

“火炬到了南京啦!”

“今天在上海传递!”

同学们趴在课桌上,模仿着主持人的腔调,有人还举着卷好的报纸当火炬喊点燃青春,传递梦想!老师听见了也没骂,他们甚至允许班上两个男生到楼下的红旗边传个仪式。

那天下午,教室里挂着横幅,写着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老师让每个人写下对奥运的祝福语。许葭写了一句:“希望中国人都能被世界看见。”她犹豫了很久才交上去,担心太抽象、太文艺,被念出来会让人笑话。

结果老师根本没念这句,只挑了几句“祖国加油”“奥运成功”来贴在布告栏上,她的字,就被压在那层塑料膜后的一角,几乎被挤出边缘。

而许葭不在意。她知道自己写得不同,也愿意承认这一点。

她一个人坐在客厅,电脑放在眼前播放着视频,青辞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出来说话,只有那幅画放在桌上,像是视频里过去的投影,某个画面还保留着一些人人网上的贴文。

不过那段时间,人人网确实是刚刚开始火爆。班上有个女生注册了账号,开始上传自拍,还配上韩语昵称。许葭偷偷记下那串昵称,放学后回家注册了账号。

许葭上传的第一张自拍不是自己的脸,而是那幅地震素描画的局部。她只截了一小块废墟断裂的边角,附上文字,“不想忘记。”

点赞数是零。

几天后许葭换上了自己的照片,一张模糊的、用MP4自拍的剪影照。她不太敢看镜头,只敢把头发拨开一边,露出一点侧脸。

她不告诉别人这账号是自己的,只是默默发。像是朝一口井里扔石子,等回音的时候,就能暂时不那么孤单。

某天中午,女生们围在一起议论:“你们看了芙蓉姐姐的视频没?”

“哈哈哈哈她太敢了!”

“还有凤姐,说自己五官全在黄金分割点……”

“她们是在搞笑吗?”

许葭没有插话,她听得出这些女生的语气不全是嘲笑,还有一点模仿的乐趣。那个年代的网络,刚刚张开手臂迎接个人表现的洪流,浮夸、搞笑、乖张、出格,全都挤在了早期的网络平台上。

而在她家中,父母不准她上网。她只能在朋友家偷偷看,回家后用本子把视频里那些女生的台词写下来,然后站在镜子前模仿。

她模仿凤姐的时候,忽然笑了,她发现,这些搞笑视频里的人,其实都在争取说话的权利。哪怕方式稚拙,哪怕姿态可笑。那是一种另类的表达不是为了迎合,而是为了活着被看见。

“妈,我们家什么时候能上网啊?”

许葭坐在阳台的竹藤椅上,手里拿着朋友借来的一本厚厚的《电脑报》,第一页就是教你怎么上传照片到人人网,还附了好几张大学生自拍的示例图。

那些人笑得特别明亮,脸蛋小,背景是宿舍、教室,还有一张是在某个雕塑广场前,配文是:“我们是毕业旅行中最帅的四人组。”

母亲的声音从厨房飘出来,带着炒菜的火气:“上什么网?电视都看不完了,还想再多花钱?”

许葭没回话,那本报纸她已经看了三遍,还是觉得特别新奇。里面讲:【从高中生变成大学生是一场脱胎换骨的革命】、【不再穿校服、不再早自习、不用交作业】 …… 她觉得那种生活像一种暂时借来的未来。

“你知道人人网吗?”她问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爸爸。

“什么人?”父亲正看着奥运火炬传递的重播,画面中几千人站在街道边挥舞着国旗,“不认识。”

晚上,许葭偷偷在家用数码相机给自己拍了第一张自拍,她把衣柜门打开,后面挂着一条粉色的碎花裙,是几年前买的,有点短了,但镜头里还是勉强可以接受。她在落地镜前摆好架子,用三秒延时拍了五张。

照片传到电脑上,她挑了一张最不露出手臂赘肉的,然后给自己写了一句,“给未来的你看,这就是2008年的夏天”。

她把那张照片保存到U盘里,那是她的秘密。许葭从来不敢让别人知道,她也想模仿网上的漂亮姐姐自拍,想要记录自己,也想像那些人一样,站在光底下说我就是我。

到了周末,几个女生在操场后的小树林集合。有人带来了手机,有蓝牙功能,可以互传音乐、视频。

“你看我妈昨天又买了个粉色的手账本,超可爱。”林雅翻着她的本子,封面上印着洋娃娃头像,还带有一个亮片流沙口袋,摇一摇里面的亮粉就漂浮起来。

“你们没看到芙蓉姐姐发的贴文吗?”另一个女孩问。

“还有凤姐,她说她是全宇宙最美,哈哈哈哈。”

几个人笑成一团,然后突然有人提议:“我们拍个视频吧!模仿她们。”

“用谁的手机?”

“我爸的!但是晚上得删掉,不然他知道会杀了我。”

许葭站在一边,犹豫了一下也跟着过去。

拍的时候,她站在镜头边上,学着凤姐的手势比了个“V”,然后学着网上视频里那种夸张的口气说:“我来自未来!2008的你,请看我99分的考试分数!”

视频录完,她们轮流用蓝牙传到彼此的手机里。等到晚上回家,许葭坐在小饭桌前吃饭时,手机在兜里轻轻震动,是蓝牙文件成功传送的提示。

但她再没点开看,那晚,她把视频悄悄存在电脑桌面某个隐藏文件夹里,然后,在深夜偷偷打开、看了一遍又一遍。

她没有觉得自己丑,只是突然意识到:在她被鼓励表达之前,她已经学会了自嘲。

那段视频没有人点赞,也没有社交平台来围观。只有她知道,在那个没有社交媒体支撑的时代,13岁的许葭,也试着站到了光底下。

许葭不确定自己将来是否会成为很受欢迎的人,也不知道这些影像值不值得保存。但她知道:她在寻找某种方式,让自己被看见。

或许是见到了过去,记忆里也有很多事情逐渐充斥在回忆里,电脑的视频不知道重复播放多少次了,等 许葭睁开眼时,屋外的光线已经变换了角度。

“我一直以为我只是一个旁观者。”许葭盯着视频发呆,自己也不知道一般的喃喃自语,“只是个在电视前哭的人,画了一幅别人也不会在意的画。但现在……我知道了,那幅画,就是我的灯塔。”

许葭突然意识到,在她的一次次情绪模拟中,她其实得到了挺多,找回来的回忆,再一次的缅怀,她是在修复在把一个个破碎的心,再把这些心拼接回来。

不为别人,只为她自己,那天晚上,她重新打开情绪物件保存盒,把一张写了字的便签贴在那画旁边,“2008年的我,为大地哭泣,也为自己落笔。不为了被谁看见,只是为了不再遗忘。”

灯光照在纸上,画面有些发黄,仿佛时间在微微颤抖。但她知道,这一刻她是清醒的。就像那年全国默哀的三分钟,没有人说话,只有心跳在回应。

沉默的录音机静静地躺在那里,窗外风吹过玻璃,夜色温柔地蔓延开来。许葭知道,情绪模拟再多遍也改不了过去,但是如果能出现不再逃避的自己,似乎也是一种幸福。

推荐隔壁《低处生存》[出租屋文学] 是一本描写地震灾后没能完全恢复人生的一对情侣的生活,生活在深圳某个厂里的段行云和失去了一条腿的林策的故事,我在想要不要把那个短篇改成长篇。

08年的时候,我记得电视好像黑白了一个月,没有娱乐节目,全是转播灾区的事情,那时候我觉得全国上下其心能度过难关就很好,但现在我觉得,应该把硕鼠一起埋了!!!!!!! 呼唤黑猫警长咪咪!!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第十七章 第十二次情绪模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