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此生尽兴 > 第4章 第4章 粮价案

此生尽兴 第4章 第4章 粮价案

作者:夜半客船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7-14 17:58:27 来源:文学城

西市。

一褴褛少年攥紧手里的铜板,“扑通”一声跪倒在米摊前:“求您行行好!便宜些吧!我手里只有这么多了!我娘病重……最后一顿……我想让她吃点好的。”

少年咬紧牙关,忍着不让眼泪滚下来。

听罢,小贩眼神微闪,有所触动,他谨慎地环视四周,不期然目光聚焦于某处,突然瑟缩了一下。

“你求我没用……我还想活命,真不能卖!”小贩似是不忍心看他,转过头去,但语气仍是坚决。

还想活命?

顾缘君和楚定音没有先去几大粮行,而是先到了偏僻的散货集市,此处聚集着一些做倒卖生意的小贩,二人在远处观察着,正碰上这一幕。

他们对视一眼——这次粮价高涨,果然是内有文章。

原本今春少雨水,势必影响今年的粮食产量,待收割之时,粮价定会大幅上涨,商人逐利,选择此时就抢占先机收购囤积,致使粮价小幅上涨本是寻常。但现在看来,连这种小集市都有人盯梢,强行抬高粮价,便是另有内情了。

这些人扰乱民生,行事如此霸道,实在可恶。

二人拉住拐进巷子准备离去的少年,塞一锭银子到他手里,“节哀。”说罢还不等他有所反应便已离去。

少年愣在原地,片刻才如梦初醒般地对着二人背影长长一拜。

顾缘君和楚定音并不急着离开集市,又四处转了转,观察半晌,心中已是清明。

有一批人有组织地在暗处盯着这些小贩,控制粮价。

至于这些人什么来头?那必是受益者了。

存粮最多者,嫌疑最大。

“走,去水驿。”

……

“这位小哥,向你打听一件事。”楚定音将提前准备的一锭银子塞入一个正在卸货的脚夫手中,“你们最近帮哪家卸船比较多?”

原本不耐烦的脚夫顿时喜笑颜开,单手颠了颠银锭,“公子问对人了,我常年在这边做工,最是了解行情,最近一个月的货船,这国丈爷的,十之有七!全是稻米!”

“乱说!将军怎会大量运输稻米到云都!”

“我说的不是老定国将军,是‘小国丈’!成禄公!”

楚定音闻言皱眉。

这成禄公乃是淑妃生父,五皇子外祖,原是商户,淑妃入宫后一路高升、深得帝心,连带着他也得道升天,获封成禄公,兼得皇商的身份,大肆揽财赚得盆满钵满。淑妃所生五皇子也格外被宣威帝偏爱,竟偏心到连民间都悄悄称其外祖“小国丈”,区区奸商也配?

“天色不早了,搜集证据非一日之功,缘君,我先送你回府吧,明日再来。”

楚定音顿了顿,继续道:“等忙完这个案子,我们聊聊。”

……

脑中还在反复思量今日之事的顾缘君回到家中,发现哥哥顾乘风又在演武场习武。

汗水从他的额角滑下,在下颌处聚集成滴,直直坠入地面的尘土中,前胸后背皆有被汗水洇湿的痕迹。

她不免心疼,皱眉问:“哥哥,习武有那么有趣吗?能让你坚持十几年?”

顾乘风闻言玩笑:“极有趣,娪娪一起啊。”

顾缘君展开眉心,毫不犹豫地拒绝:“还是不了,习武之事不太适合我。我恐吃不了这种苦,且也无用武之处,还是不要浪费气力。而且,读书和习武皆可报国,我选读书便可。”

顾乘风笑笑:“好,我的妹妹当然不用吃这种苦,哥哥会保护你的。”

……

顾缘君和楚定音今夜皆有些失眠,在脑中把可行的搜证方式过了一遍,直至对后面的行动有了方向,才缓缓睡去。

接下来几日,二人都在为粮价异常上涨的事奔波,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还真的抓到了实质性证据。

顾缘君和楚定音找到了成禄公囤粮的仓库,并派人潜入计算了个清楚。才知他囤积的粮食竟达万石之多!要知五口之家一年的粮食消耗,往多了说也不过十九石!

二人又扣下了几个成禄公派去暗中管控粮价的打手,才知不止云都,周边六城粮价皆在他的掌控之中。

这成禄公大量采购稻米,导致市场几乎无米可卖,再从仓库中取小部分抬价售卖,另派人到各处盯梢,不准别家卖的价格低于他。

如今人证物证具在,移交给太子上达天听即可。

然而事情却并没有那么顺利。

太子陈九曜料想宣威帝会直接把事情按下,因而选择在早朝之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启奏,并呈递人证物证。

其色威严,其声朗朗:“天子脚下也猖狂至此,那我大霂边民又过着什么样的日子!这才五月初,就借春旱生事谋不义之财,待早稻夏收之时不知要猖獗到何等地步!彼时必民生多艰,请陛下从严处置。”

言毕,举朝上下一片哗然。

宣威帝面露愠色,扫视一周,复又把鹰一样的目光聚拢在陈九曜身上,沉声道:“宣成禄公。”

几番对峙和狡辩,宣威帝盖棺定论:“始作俑者午门处斩,以儆效尤。而成禄公不过是受手下人蒙蔽,但终究也有失察之罪,罚闭门思过半月。”

宣威帝这般高高拿起、轻轻落下的姿态,端立在朝堂之上的陈九曜早有预料,便也没有几分失望,只集中精力解决问题:

“陛下,食为政首,粮安天下。粮价是百价之基,粮价动则民心动,民心动则社稷不稳。既有此事发生,则说明这制度尚需优化。我朝历来以平籴制度控制粮价,然无人监管实施,形同虚设,臣提议设立平准署,把控市场民生类商品价格,通过官府买卖调节生产流通。再辅设常平仓,在粮价低的时候适当提高粮价进行大量收购,在粮价高的时候适当降低价格进行出售。这样既避免了‘谷贱伤农’,又防止了‘谷贵伤民’。”

“太子殿下的提议甚好啊!”

“臣附议。”

底下一片赞成之声。

宣威帝有种被牵着鼻子的不快,半晌开口:“……准了。李之景——”

“臣在。”

“朕命你为平准令,掌平准署,好好干,太子可盯着你呢。”宣威帝意味深长。

“臣遵旨。”李之景伏地谢恩。

“至于这常平仓交给谁……五皇子可有良才举荐?”宣威帝面露柔色,看向五皇子陈廷玉。

陈九曜朝服宽袖下的拳头暗暗紧握。

陈廷玉勾勾嘴角,“回父皇,儿臣确有一良才举荐。”

……

“太子,如此你可满意了?”

一切尘埃落定,宣威帝冷冷凝视着陈九曜:“今日之事,足见你汲汲营营、不容手足,回去抄十遍《颜氏家训》!”说罢拂袖而去。

许多朝臣惊讶于宣威帝的妄语,多替太子殿下不平,议论纷纷。

“臣——遵、旨。”陈九曜看着宣威帝的背影,轻敛眉目,置之一笑,缓慢回道。

对他来说,事情解决就已是圆满了,他也不曾奢求更多。

“退朝——”

大太监赵功尖利的嗓音穿透整个大殿。

陈九曜闻言直接转身迈步出了大殿,身后传来半数朝臣之声:“恭送太子殿下。”

————

朱雀大街,兴道坊,太子府。

门前往来的百姓抬头看到太子府的牌匾,常常会疑惑:说来也是奇怪,历朝历代,储君都是大婚后才外出立府,而这位太子殿下刚满十五就被宣威帝打发到了宫外,还偏偏不是权贵云集的云都东北角,也并未启用今上龙潜时所居的东宫,而是在这皇城门外的兴道坊另立了太子府,大家都在议论太子不得圣心,招了陛下厌弃呢。

“你还真在抄这劳什子的《颜氏家训》?”

说话的人正是在成国公夫人寿辰时、小院中缺席的萧云山。

说起来,云都人常看到太子殿下与三人在一处。

成国公府世子、曾经的太子伴读、同时也是顾缘君的哥哥——顾戟顾乘风。

云麾将军的大公子、科举状元出身、从五品尚书左司郎中楚珀楚定音。

以及寒门出身,凭军功晋升到从五品骑都尉的萧懿萧云山。

三人皆为陈九曜好友。但五指也有长短,这其中陈九曜可称得上与之无话不说的,便是萧云山。陈九曜十六岁涂山剿匪,几经周折,险些不能生还,幸有萧云山与他通力合作,才克服艰险,他也因此认识了这个仅大他一岁的军中小将。

笔上墨汁欲尽,陈九曜一手托住宽袖,一手去蘸墨:“反正我每日都会练习书法,写什么都是写。”

“你这是被硬生生磨出了一副好心性。”

二人私底下相处时并无尊卑,而萧云山乡野出身,性情不羁,是以二人说话很是随意。

陈九曜哂笑:“这么看倒也有几分益处。”

……

五月初四,成国公府。

顾缘君正带着丫鬟们做端午香囊,纤纤玉手十分灵巧,绣针上下翻飞,光是动作便教人赏心悦目,手中的香囊更是研精致思、铺锦列绣。

贴身侍女繁星走进来,见了这一幕忍不住驻足凝视良久。

——只有这样的锦绣门庭才能养出这样的大家闺秀罢。

片刻她想起正事,回神,询问:“小姐,明日端午去长公主府赴宴的衣裳还熏丁香吗?”

“……不了,此后都熏我平时爱用的海南沉香罢。”

顾缘君脑中忍不住闪现多年前的一幕:

“缘君妹妹!你今天身上好香呀!这是什么味道?”彼年在先皇偏爱下的皇太孙小陈玄,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光景,开朗且尚存童真。

小缘君揉了揉自己有些发红的小脸蛋,开心地回答:“嘻嘻,玄哥哥,是阿娘帮我熏的丁香哦。”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