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穿越庶女逃荒记 > 第5章 三家结盟

穿越庶女逃荒记 第5章 三家结盟

作者:元元彬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3-01-17 00:15:36 来源:文学城

两辆马车,并二十余人的护卫队,趁早上街上尚且无人之时,从韩府悄悄走了出来,穿过长街向北边的城门而去。

流民们主要聚集在南门,韩老爷一行在出示了路引文书后,顺利出了北城门,马车“哒哒哒”声音中,向府城的方向走去。

而南城门那边,则在当初人牙子买人的那个位置,架起了施粥的棚子。在流民们的翘首以盼中,一群衙役抬着冒着腾腾热气的三大缸粥走了出来。

只见抬出的粥缸放好,一些衙役站定准备施粥,剩下的衙役则走过去流民群中,通知他们拿好碗,排好队过来领粥。

流民中多了很多议论声,嘈杂了些许,也多了一些生气。

在衙役们厉声的呵斥声中,还算有序地排列成了三队。

流民手中仍有余粮的不多了,但碗差不多人手一个,出门在外,自带个碗还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喝汤也才能赶得上热乎的。

当排在第一位的流民领到热乎的粥的时候,看着里面数得着数的米粒,不由得嘀咕出声,“这粥也太稀了吧?”

一边忙着维持秩序的衙役听到这话,则是凶神恶煞地怒斥道,“有就不错了,不要挑三拣四的,下一个!”

闹哄哄声中粥很快就施完了,揪出几个重复领的,打了几棍子之后,看在场的流民差不多都领到了之后,衙役们就丢下一句,“日后每天这个时辰都来此处领粥!”

说完又抬着大缸都离去了,没有理会窃窃私语的人群。

是的,这么稀的粥,一天就有一顿,真的是就灌了个水饱,勉强维持着生命体征罢了。

尽管这样,县衙里的米也不够煮多少天的。

黄县令他们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把粥尽量煮稀,这样也能尽量多维持几天。

同时,黄县令也写了一封情深意切的公文,派衙役加紧送到府城去,请求知府大人调粮食支援他们阳江县安抚流民。

送信的衙役和韩老爷他们差不多是同时到达的府城,只是一队去了郡治所在,另一队则去了韩家在府城买的那个小宅子里。

韩家这次带来府城的人颇多,护卫加韩家父子三人,二十多个人,都住进这个小宅子里去实在挤得很。

只见“口”字形的一进院落,有三间正房、一间东厢房、一间西厢房和倒座房,父子三人住了三间正房后,其余二十来位护卫就只能挤在东西两间厢房里,至于倒座房里面,已经住了一对看守宅子的老夫妻了。

韩老爷在宅子内简单转了转,心里暗想,“幸好这次带了大半的银票出来,这次怎么也得在府城里买个大点的宅子,置业置业,总是不会错的。”

他家的田地商铺就是一代代积攒和置办出来的,传到他这一代,所想的也就是培养儿子们读书,以及置办更多田地、宅子和商铺。

作为小地主,他在阳江县内还算个人物,来了这府城却不够多看的,只能是别人眼中的土地主一个罢了。

这位土地主要说他有多黑心那也没有,给佃户们的租子和其它家差不多,但你要说他多清白那也谈不上,因为他在当地积累田地的过程中,多多少少是用了些手段的。

比如哄骗别人赌博卖田之类的可没少干,强买强卖也不是没有过。之所以没有出事,那多靠上面有人压着,被哄骗和强制买卖的人家,自然是告官无门。

不过这些也不值得多说,因为历来哪家地主家的发家过程都差不多,越到王朝后期这类土地兼并越严重,甚至隐田隐户也不少见。

尤其这种有天灾的年份里,这些地主们虽然也受到灾害减产的影响,却是他们进行土地兼并的绝佳时机,往往只需要往常年份的一小半甚至更少,就能买来无米下锅的农户家们的田地。

要是囤积一批粮食再涨个价,地里的损失就大多能弥补回来了。

可见天灾下,这群地主阶级除非是正处在灾害暴风眼里,否则是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的,绝不像那天在县衙里面抱怨的那么惨。

不然韩老爷也没那个闲情逸致又纳了宋姨娘了,想到放在老家的小妾们,韩老爷暗想下次其实是可以把宋姨娘带来,而不是这次都带的是护卫,一路风餐露宿、颠簸不已,也没个人贴身照顾。

第二日一早,韩家父子三人带上韩夫人准备的重礼,前往袁舅爷家。

就说这袁舅爷读书多年,多次科考,终于在三十多岁考上了个同进士,花了大价钱选官选到了还算富庶的阳江县。

他家父母早逝,于是便带着妻子儿女和幼妹来到这边做县令,期间选了韩老爷做妹婿,借此融入了当地乡绅阶层。

后面更是一步步往上爬到府城里,如今已经是正五品的同知了,以他的起点来看,这仕途还算坦荡,要知道多少人一辈子蹉跎在县令一职不得寸进,这主要得益于他的处事圆滑和擅于钻营。

“你们这个想法是对的,这两年南边的天灾频发,朝堂的形势也愈发复杂,可见的局势越来越动荡了,大家聚起来在府城守望相助很有必要。”听到他们说想在府城置业,暂时避过来,袁舅爷大为赞同道。

随即他又补充到,“开年了2月,你家庶女不是要嫁给龚大人了嘛,他手上有兵权,在这府城里面你们待得更安心,不说在县城里,出点什么事想我们搭把手都来不及。”

并且他悄声透露道,“朝廷现在无力安抚灾民,让各地自行筹措粮食赈灾,这一波一波的流民迟早生乱,阳江县城可能更是首当其冲。但是府衙也没有能力处置此事,知府大人头疼得很,不愿意出头去接这个烫手山芋,就怕粘手了,后面出什么事情,他脱不了干系。”他作为府里的同知,对这些内情知道得比较清楚。

“所以阳江县能渡过这次流民危机最好,渡不过去也就只能自求多福了,反正离府城这么远,有什么事情府城紧闭大门,也波及不过来。”

“还是要尽快把棉娘和小四她们也都带到府城里来,你那个庶女最好也接过来,你们今天不来,过两天我也会派人前去送信的。”棉娘就是韩夫人,小四则是她的另一个亲儿子四少爷,那个庶女自然就是韩采薇了。

这些话听得韩老爷父子三人心头一热,心里暗自庆幸,幸好这趟亲自过来了,才能提早了解这些内情。

韩老爷心里暗暗想着要把家里人都带到府城来,不仅仅是舅老爷提到的绵娘、小四和采薇,还有其它小妾和儿女,其中自然包括怀孕的王姨娘。

他回忆起上次看到的,城门外越聚越多的流民,觉得胆寒不已。如果捐粮能解决问题,他自然是愿意多捐一些的,但大家心里都清楚,事到如今,仅仅靠他们这批富户们捐粮,杯水车薪,很难安抚住一波又一波北上的流民的。

这种南方大面积连连遭灾,必须要朝廷出面,联合各级政府鼎力赈灾才能安抚住流民,显然朝廷百官们没这个打算,那他们阳江县很可能要被放弃了。

韩老爷很是心痛,他的家业都在阳江县城里,最值钱的就是那千亩良田,都还没办法带走,但形势如此,只能先保全现有的银粮和家人性命,田产则只能期待明年开春事态平息不耽误春耕了。

几人继续商议了一番,只听韩老爷悄声地问到,“大哥,家里还有一些粮食,您看这是不是要运过来?”

袁舅爷听得眼睛一亮,他自然知道这“一些”必然不是一点两点,他韩家良田上千亩,囤的粮食必然不会少,他摸摸山羊胡,缓缓地道,“这个先不着急,明日等我下衙,我们一起去找龚大人商议一下。我的意思是不仅你家的,还可以再多向县城里陈老爷、张老爷、王老爷他们多买一点,价钱不是问题。如果龚大人也没问题的话,具体买粮还需要你这边私下串联一下,至于买粮钱我来想办法,运过来则可以让龚大人出人手。”

“阳江县向来是郡里的产粮大县,这几年哪怕受灾了,估计各家存粮也不会少,我们出面去买来一些应该问题不大,怎么都得卖几分薄面。如今形势不明,有粮有兵在手那就什么都不怕,所以与龚家婚事你们还是要多上点心,嫁妆好好准备,哪怕是个庶女,也不能让人看轻了。”

不得不说这袁舅爷一番分析和统筹安排鞭辟入里,能靠自身本事在这官场混的,果然就没有笨的,尤其是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自是极尽精明妥当的,听得韩家父子三人连连点头,敬佩不已。

奈何,人算不如天算,变故接踵而至。

第二日府城里就下起了鹅毛大雪,并且有越下越大的趋势,阻拦住了韩老爷父子几人回去阳江县进一步妥当安排的脚步,也拦住了知府回给黄县令“自行筹措,加强戒备”的公文批示。

而阳江县城的局势,以及韩府的局势,均一步步滑向失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三家结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