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宫斗宅斗 > 穿越后我在古代酿酒 > 第25章 古方寻踪

穿越后我在古代酿酒 第25章 古方寻踪

作者:艺江南 分类:宫斗宅斗 更新时间:2025-10-28 12:37:44 来源:文学城

天刚蒙蒙亮,渡口的雾气还没散,沈砚之就提着个竹编食盒站在石阶下。食盒里是他今早特意蒸的糯米糕,还温着两罐甜浆——昨日和苏晚娘约好今日一同寻访镇上老人,他想着路上要走许久,便多备了些吃食。

“沈掌柜,你来得好早!”雾气里传来苏晚娘的声音,她穿着件浅绿布裙,肩上挎着个靛蓝布包,里面装着纸笔和一小罐提神的薄荷糖。走近时,沈砚之才看见她发髻上别着朵新鲜的白槐花,想来是今早从后园摘的。

“路上怕你饿,带了些糕饼。”沈砚之把食盒递过去,目光落在她裙角沾着的草屑上,“你也是刚出门?”

“嗯,刚跟我娘说过,她还让我给张阿婆带了些新晒的笋干。”苏晚娘接过食盒,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手,连忙缩回来,低头掀开食盒盖,“这糯米糕看着就香,咱们路上再吃,先去张阿婆家吧,她是镇上年纪最大的,说不定知道老酿酒师傅的事。”

两人沿着青石板路往镇西走,雾气渐渐散开,露出路边冒芽的柳枝。偶尔有早起的渔户背着渔网经过,见了他们便笑着打招呼,沈砚之会停下脚步回应,苏晚娘则会趁机问两句是否听过花果酿酒的法子,可大多人都只摇摇头,说只知道沈记糟坊的米酒最地道。

张阿婆的家在镇西的老巷里,院墙爬满了牵牛花,木门上挂着个褪色的红灯笼。苏晚娘轻轻叩了叩门环,没过多久,门就“吱呀”一声开了,张阿婆拄着拐杖站在门内,浑浊的眼睛看见他们,立刻笑成了缝:“是晚娘啊,快进来,外面凉。”

进了屋,苏晚娘把笋干递给张阿婆,又忙着给她倒茶。沈砚之则坐在桌边,目光落在墙角那只旧酒坛上——坛身刻着模糊的花纹,看着有些年头了。“阿婆,我们今天来,是想向您打听个人,几十年前在糟香渡酿酒的老师傅,您还记得吗?”

张阿婆接过茶杯,手指摩挲着杯沿,沉吟了片刻:“酿酒的老师傅……是不是总穿件灰布长衫,左手有个疤的?”

沈砚之和苏晚娘对视一眼,连忙点头:“对对,阿婆您还记得他?”

“怎么不记得,”张阿婆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他姓林,以前在渡口旁边开了家小糟坊,酿的酒里总加些果子,我年轻时还去他那儿打过酒呢。后来听说他儿子在城里做了官,就把糟坊关了,跟着儿子走了。”

“那您知道他酿酒时,除了加果子,还加过别的东西吗?比如槐花之类的?”苏晚娘急忙追问,手里的笔已经在纸上写了“林师傅”三个字。

张阿婆想了想,摇了摇头:“具体加啥我记不清了,只记得他酿的酒有股子清甜味,夏天喝着特别解暑。对了,他以前住的那间屋子还在,就在渡口南头的老槐树下,后来没人住,就空着了,说不定里面还留着些东西。”

两人谢过张阿婆,又往渡口南头走。路上,苏晚娘把记着信息的纸递给沈砚之,兴奋地说:“没想到真能找到线索,要是能在林师傅的旧屋里找到方子,咱们就不用愁粮价的事了。”

沈砚之看着纸上娟秀的字迹,心里也泛起一丝期待。他小时候听父亲说过,糟香渡以前有位很厉害的酿酒师傅,酿的酒远近闻名,只是后来不知去向,原来就是这位林师傅。

渡口南头的老槐树枝干粗壮,比苏晚娘后园的槐树还要年长。树下的屋子确实还在,木门上的漆已经掉光了,门栓上挂着把生锈的铜锁。沈砚之走上前,试着推了推门,没想到门竟然“吱呀”一声开了——原来锁早就坏了,只是虚挂在上面。

屋里积了厚厚的灰尘,阳光透过破旧的窗棂照进来,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苏晚娘从布包里拿出帕子,擦了擦手边的木桌,忽然“呀”了一声:“沈掌柜,你看这个!”

沈砚之走过去,只见木桌抽屉里放着一本泛黄的小册子,封面上写着“酿方集”三个字,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他小心翼翼地把册子拿出来,轻轻吹掉上面的灰尘,翻开第一页,里面记录的全是酿酒的方子,有桃花酒、梅子酒,甚至还有用桂花和糯米酿的甜酒。

“找到了!真的找到了!”苏晚娘凑过来,看着册子上的方子,眼睛亮得像星星,“你看这个槐花酒的方子,上面写着‘槐花晒干,与糯米同蒸,加曲发酵,可省米一成,酒带花香’,正好能用!”

沈砚之也很激动,他手指拂过泛黄的纸页,仿佛能感受到那位林师傅当年酿酒时的用心。册子后面还记着些酿酒的诀窍,比如如何控制发酵的温度,如何让花果的香味更好地融入酒中,这些都是他在酿酒时没注意过的细节。

“咱们把册子带回去,好好研究一下。”沈砚之把册子小心地放进怀里,又环顾了一圈屋子,见没有别的东西,便拉着苏晚娘往外走,“等酿出槐花酒,咱们第一坛先给张阿婆送来,感谢她的线索。”

走出屋子时,阳光已经升得很高了,雾气早已散尽。渡口的船家看见他们,笑着喊道:“沈掌柜,苏姑娘,今天怎么这么高兴?是不是找到好东西了?”

苏晚娘笑着点头,刚想说话,却看见沈砚之的衣角沾了些灰尘,便伸手替他拂掉。沈砚之愣了一下,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心里忽然泛起一阵暖意,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

回到糟坊,沈砚之立刻把阿福叫过来,让他按照册子上的方子准备材料。苏晚娘则坐在柜台后,仔细翻看那本“酿方集”,时不时在纸上记下些要点。灶房里的水汽渐渐升起,混合着槐花的清香,整个糟坊都弥漫着让人安心的味道。

“沈掌柜,你看这个梅子酒的方子,夏天酿肯定很受欢迎。”苏晚娘拿着册子走到后院,正好看见沈砚之在检查蒸好的糯米,“到时候咱们可以多酿几种果酒,不仅能省粮食,还能吸引更多客人。”

沈砚之看着她手里的册子,又看了看她眼里的光,点了点头:“好啊,等槐花酒酿成功了,咱们就试试梅子酒。对了,下个月镇上有庙会,到时候咱们可以把新酿的酒带去卖,让更多人知道沈记糟坊的酒。”

苏晚娘没想到他会有这样的想法,立刻兴奋地说:“太好了!庙会人多,肯定能卖得好。到时候我可以帮你做些酒坛的装饰,用彩绳编些穗子,再贴上我绣的花,肯定好看。”

看着她雀跃的样子,沈砚之觉得心里满满的。他想起之前粮价上涨时的焦虑,再看看现在的景象,忽然觉得,遇到的困难都不算什么,只要身边有这样一群愿意帮忙的人,有这样一个能一起努力的人,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傍晚时分,第一坛槐花酒开始发酵了。沈砚之和苏晚娘一起把酒坛封好,贴上写着“新醅槐花”的红纸。夕阳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两人身上,也落在那坛新酒上,仿佛在为这坛承载着希望的酒,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芒。

“等开坛的时候,一定要请王婶、李伯他们都来尝尝。”苏晚娘看着酒坛,笑着说。

“好,”沈砚之点头,目光落在她的侧脸上,轻声说,“到时候,咱们还在老皂角树下摆酒,像岁酒那时一样。”

苏晚娘闻言,脸颊微微泛红,低头看着地上的影子,轻轻“嗯”了一声。檐下的燕子已经归巢,叽叽喳喳地叫着,远处渡口传来收工的船哨声,一切都那么平和而美好。沈砚之知道,这坛槐花酒,不仅酿着春天的味道,更酿着糟香渡的烟火气,酿着他和苏晚娘之间,渐渐滋长的温柔情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