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穿到古代,我反了! > 第50章 第 50 章

穿到古代,我反了! 第50章 第 50 章

作者:易楠苏伊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3-04-25 12:41:54 来源:文学城

“真的?六百人打赢一万人?”

李家村,李族长依旧盼着收回自己的田地,在陆蓝紫得到朝廷大军即将前来时,他后脚就收到消息。

这场期盼已久的战争让李族长郁气一扫而空,他当晚就吃了三碗米饭,还奢侈得杀了一只鸡犒劳自己。

但是希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是骨感的。

当十人为一组被串成一串排队编入军营时,李承祖没再看下去,马不停蹄将这噩耗告诉父亲。

李族长惊得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他很难相信,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事并不少,但是如此悬殊还是头一遭。

李承祖艰难地点了点头,“爹,儿子亲眼所见。那妖女用的是炮1弹,只发了一颗就将皇甫松炸死了,他的两名副将趁乱跑了。那些士兵直接缴械投降,她现在正让士兵和吏目们整编队伍,安排这些人修路呢。听说她要将流水县打造成四县汇聚之地。”

流水县并不靠海,跟四个县接壤,若是路被她修好,将会有源源不断的货物被运送出去。

李族长头一歪,惊厥倒地不起。

不提李家村,就说京城这边。崔文忠回到京城进展并不顺利。

他想要辞官带领族人迁到流水县,奈何他并不是崔氏家主,做不了全族人的主。

他将利弊得失分析给父亲,对方却觉得他得了失心疯,不仅没有听他的话,反而觉得三儿子发了癔症,要找道士为他驱魔。

崔文忠无法,只得将自己重生身份据实以告,又说了几件即将发生的大事。

其中一件就是他断言皇甫松绝不是陆蓝紫的对手。她手上有仙法,别说六百士兵,就是六个,她也将十万大军杀死。

前世打到最后她才亮出她真正实力,那时候整个朝廷官员都是她的死敌。

现在谢甲归田还来得及,只要乖乖听话,将钱财全部上交,她不会要他们的性命,甚至才华出众的人才,她还会重用。

他这话说起来容易,但是崔氏几百年家业凭白送给别人,崔老太爷如何肯答应。

父子俩竟见不合,崔老太爷更是躲着三儿子,迟迟不肯见他。

崔文忠劝服不了父亲,整日郁郁寡欢。直到他收到侄女崔玉卿的包裹。

这是流水县的行商带来的。流水县生产的雨鞋是京城热销产品之一。

下雨天穿的雨鞋,高邦直立不会浸湿脚。

许多官员觉得它比官靴还要好穿,不仅结实耐用,而且黑色亮面更显身份。

虽说一双鞋要百两银子,但是对于高昂俸禄的官员们还不放在眼里。

崔文忠打开包袱,将几样流水县新品搁置到一边,他先拆开信封。

信里写了陆县长近日做的事情。

将田产全部收归公有。让名字添上母姓,而且是放在父姓之前。

这两件事无疑让崔文忠都为之动容。

其实这样的事情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但是他那时远在京城之外,并不知晓她如此做的缘由。

而侄女贴心地寄来两份报纸,上面刊登的正是她写的两篇报道。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为何王朝逃不过三百年魔咒?》

历朝历代的封建王朝都在三百年后走向灭亡。秦15年,西汉210年,东汉200年,西晋东晋合计150年,隋40年,唐290年,北宋南宋319年,元90年。

为何没有一位王朝能世世代代传下去?

那是因为主要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必须以激烈手段改变的地步。而通常都由农民率先揭竿起义。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当地主阶层占有越来越多的土地,农民就只能沦为佃农。

农民唯一能养家糊口的来源就是土地,当他们的土地被地方地主(也包括官吏)抢走,再遇上天灾**,农民只能沦为佃农,当遇到天灾时,他们依旧无法生存就只能成为流民。当流民的人数越来越多时,这股势力就连县衙也不能小觑。他们会利用组织武装力量夺取县城,又因为不懂得治理地方,只知索取,也必定被朝廷围剿。

而那些夺走农民土地的地方富豪由于掌握更多资源,实力增强,会削弱中央集权。当中央对地方的掌控越来越弱,财政来源就会越来越少,王朝被推翻也是必然。最终群雄逐鹿,胜者为王。新皇登基后,土地也会重新分配。新的统治者会免税三年,让百姓安稳生息以巩固自身统治。

三百年一次轮回,没有一个王朝可以逃脱这个宿命。

想要让百姓不造反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实行土地公有制,没有买卖就没有剥夺。农民的田地就不会被豪强们夺走,国家政权也会一直稳定下去。

崔文忠拿着报纸和信立刻去书房,找到父亲,好说歹说让他先看完两份报纸。

崔老太爷眉头越皱越紧,这无疑是一篇颠倒朝纲之举。王莽篡朝时就实行过王田制,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

这文章通俗易懂,道理也说得通,但在崔老太爷看来却是一文不值。

崔老太爷不屑地勾了勾嘴角,“她只说土地兼并会导致王朝不足三百年,可为何不知自己此举会令她的统治连二十年都撑不到?”

王莽篡位仅十五年,就因为触及大地主,官僚及商人的利益被砍死。

现在陆蓝紫此举比王莽只多不少。毕竟王莽当时可没有将母姓冠于父姓之前,她颠倒尊卑之举只会加剧她的灭亡。

崔文忠摇头,“父亲,王莽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百姓未受其利,先受其害。而她的改制却不同。她给的高产种子可以活万千百姓,她还免费为百姓开智。她无需儒生为她彰显名声,那些无产者会世世代代记得她好,为她著书立说,奉她为圣人。而且她还有更为先进的武器,在流水县时,我就亲眼见她杀过流寇。”

崔老太爷捏着报纸,眼眸幽深,许久不曾言语。

崔老太爷这一拖又是半个月,这天他在书房练字,他的大儿子崔文耀从外面急匆匆归来。令儿是大朝会,上完朝要去衙门处理庶务,他怎么这个时间就回来了?

崔老太爷满脸不赞同,“你三弟任性妄为,你莫要学他。”

崔文耀喘着粗气,没有辩驳,而是将今天大朝会上发生的事告诉父亲,“去江南剿贼的将士们回来了。皇甫松拿下贼首郭正目和李太,出兵流水县,却在县城门口,以一万大军败给女贼寇。”

崔老太爷拿笔的手顿住,墨水滴入在宣纸之上,他搁下笔,目光灼灼盯着大儿子,“哦?女贼寇有多少人马?”

崔文耀面露古怪,似乎觉得难以启齿,但最终还是咬牙吐口,“只有六百人。”

崔老太爷惊讶张了张嘴,崔文耀知道父亲想问什么,他也没有吊胃口的意思,竹筒倒豆子全说个干净,“听说那女贼寇有一种先进的炮弹,射程极远,皇甫松预估有误,进了射程之内,他和几个副将当场毙命。只有几个小头目逃了回来。那一万士兵全部被抓。”

崔文耀说完,迫不及待发表自己的竟见,“三弟所言非虚,那女贼寇确实有仙器。”

彼时的大荣也有炮弹,还是改进西洋武器的红夷大炮,但是它的最大射程有十里以内,但有效射程仅有二里,远远不及对方。

这已经是大荣能拿得出最先进的武器,却没有敌对势力先进,可见那女贼寇想要一统天下绝非痴人说梦。

崔老太爷心脏一阵巨烈狂跳,想到小儿子的谶语,他在短暂的震惊后,飞快下了决定,叫二儿子和小儿子进来,将崔氏产业全部变卖,并细心叮嘱两人,“一定要掩人耳目。不能引起注意。”

崔氏门第显赫,一举一动都受政敌瞩目,此番动作不算小,尤其要注意。

崔氏这边忙活,朝廷这边也是大惊失色。

江南发生动乱,朝廷是非常重视的,这跟举国上下赋税有三成来自江南有关。而且江南是文学荟萃之地,朝中许多大臣都来自南方。祖籍被反贼占领,他们焉能沉得住气。

陆蓝紫占领流水县,松江府的守军压根没往上报,但是锦衣卫天下耳目,自然将此事告诉内阁和皇帝。不过他们并没有将陆蓝紫一介女流放在心上。

河南出了干旱,朝廷急于安抚流民,一时抽不出空管她,等安抚完流民,就会抽出空收拾她。

当郭正目和李太造反,短短数月时间就占了三府之地,朝廷这边也缓过劲儿,让皇甫松下去围剿。

朝廷这边对战事是胜券在握的。郭正目和李太出身不高,不过是草莽之辈,这类人起义通常具有局限性,只要朝廷这边粮草充足,武将世家出身的皇甫松一定能将二贼拿下。捉拿陆蓝紫,其实只能算是顺便,谁叫流水县离常州府那么近呢。

但是万万没想到,把郭正目和李太一举歼灭的皇甫松居然会败在他们从未放在眼里的女流之辈手里,而且皇甫松尸骨无存。

此事震惊朝野,文臣将武将骂得狗血淋头,认为这些武将平时疏于练兵,才导致轻敌。

能不轻敌吗?对方只轰了一炮,其余士兵就缴械投降了。说出去都丢人。

武将们也觉得冤枉,因为皇甫松并不是打不过对方,而是敌人的炮太强。如果朝廷也能让他们架炮过去,一定能战胜对方。

文臣武将在朝堂上吵作一团,谁也不让谁,最终还是不善言辞并且打了败阵的武将败下阵来。

皇帝出来打圆场,让大家不必争论,拿个主意来。

武将纷纷出列要带兵攻打流水县,将那女贼的项上人头提过来。

文臣们也没有竟见,刚才吵嘴架赢了,但是并不代表他们就胜了,要知道武将多数都是蒙古贵族,而文臣多是汉人。之所以跟他们吵,也是怕武将们拿陆蓝紫汉人身份说事。

他们这边还没拿主意,就听外面有人敲登闻鼓,一问才知那女贼寇竟派了使者想要面见帝王。

皇上也想探听对方虚实,于是将人叫进大堂。

陆蓝紫派出的使者是魏施兰,流水县本地人,父母只她一个女儿,自小充当男儿养,说话做事都很有分寸,是难得的管理人才。

魏施兰跟随商队出发,两个月到达京城。

进堂后,魏施兰不行叩拜大礼,在弯腰行了一礼后,直视帝王容颜。这在此时的大荣是非常失礼的形为。

礼部官员当即跳出来叱责反贼不懂礼数。

魏施兰却振振有词道,“我们那儿不兴跪败礼,就是对着陆县长也是如此。”

礼部官员还想再说什么,皇帝却是一挥手,让张思瑶说明来意。

魏施兰开门见山就让朝廷拿钱赎人。

这个要求匪夷所思,往日贼寇拿下一座城池都是招兵买马,壮大自身势力,唯恐自己的兵马不够多。她打赢了一仗,应该将这些俘虏收编入伍继续侵占城池才对,为何反其道行之?

几位内阁大臣聚在一起商议。以往四位内阁大臣拉帮结派,谁也不让谁,但现在面对共同的敌人,他们维系表面的和平,共同商讨逆贼。

“一万士兵,每人身价银十两。往上级别越高,身价银就越高,最高的足有一千两。”

这个价钱不能算高,毕竟在京城买个人丁至少也得二十两银子。但是银子给了贼寇,他们就能高枕无忧吗?

显然不行,贼寇有了银子,只会凝聚人心,慢慢蚕食周边城池。

四位内阁大臣有一半反对给赎银,理由也很简单,哪有朝廷正统跟反贼做生意的道理。

还有一半提议与贼寇虚与委蛇,等将士们们赎回来,再率兵攻打,这样既削弱对方实力,也能快速拿下县城。到时候花出去的银子也能收回。

最终将内阁的竟见递交给皇帝,请对方裁定。

许多人都默认末代皇帝一定昏庸无道,但事实并非如此,至少隆惠帝就没有此等恶习,他的后宫大大小小有三十二个妃嫔,但并没有特别宠爱谁,也没有荒淫无道,更没有花费国库大肆修建宫殿。他唯一的爱好就是骑马狩猎。

蒙古以马夺天下,文武百官都是上马能战,下马能诗,他的这点爱好并不惹朝臣们非议。

隆惠帝采纳了给贼寇赎银,并打算在明年开春举兵攻打流水县。

这是两件大事,给赎银的使臣需要拟定人选,毕竟是遗臭万年的事情,两个敌对势力都想推脱,任务就落到无权无势,一心只搞研究的工部尚书头上。

大荣采用的依旧是流传千年的六部制度,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根据职责,排名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吏部管的是官员升迁,户部则是国家的钱袋子,而工部主管全国建设。原本职权不低,在朝廷初期有有“金工部,银户部”的说法,但是随着王朝发展,到了末期户部的钱袋子空了,拿不出钱财建设工程,工部整体都在摆烂,数十年没有活干,自然也就没有油水。没有油水就没钱打点吏部官员,最后待在这个位置上的都是一帮闲散官员。

工部尚书季习斋接到任命,率领五百士兵浩浩荡荡沿着官道一路向南。

亲们,抱歉!这本实在写不下去了。

1、作者是全职写作,需要收益吃饭。每天更4000字,花两个小时,收益却只有个位数,实在坚持不下去了。真的很抱歉。这本决定解V,三个月后自动解,晋江币会自动退回你们的账户。

2、作者后续会把剩余的五万存稿免费放上(没完结)。喜欢的亲们可以过来看看。

3、这章留言给大家发红包补偿大家,感谢你们的支持。抱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0章 第 50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