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寻常的周末傍晚,灾难毫无预兆地降临。
顾云昭带着女儿顾念栀在小区公园玩滑板,林栀予在家准备晚饭。一个电话打来,林栀予接起,只听了一句,手机就从手中滑落,摔在地上,屏幕碎裂。她脸色瞬间惨白如纸,身体晃了晃,几乎站立不住。
电话是医院打来的。顾云昭为了保护差点被自行车撞到的念栀,自己重重摔倒在地,后脑磕在了花坛边缘,当场昏迷,已被救护车送往医院,情况危急,需要立刻手术。
消息像一颗炸弹,在另外两个家庭中引爆。
沈寒星接到林栀予带着哭腔的电话时,正和蘇澄影、念苏一起吃晚饭。她手里的筷子“啪嗒”掉在桌上,声音都在抖:“……云昭……医院……抢救……”
苏澄影瞬间放下碗,脸色凝重,她立刻起身,一边快速穿上外套,一边对沈寒星说:“冷静。你陪栀予,联系伯父伯母。我查那家医院的神经外科权威和手术方案。”她拿起平板,手指飞快地操作起来,眼神锐利如手术刀。
沈寒星强迫自己镇定下来,抓起车钥匙,对吓呆了的念苏快速交代:“念苏乖,在家等爸爸回来!妈妈要去医院帮顾阿姨!”然后冲出门去。
与此同时,陆止安和江澈也收到了信息。他们甚至没有多余的交流,江澈立刻开始调取那家医院的实时医疗资源数据、相关病例成功率统计,并接入交通网络,规划出通往医院的最优路径。陆止安则开始检索国内外所有关于类似颅脑损伤的最新救治技术和药物临床试验数据。
医院里,气氛压抑得让人窒息。手术室外的红灯亮着,像一只灼人的眼睛。林栀予瘫坐在长椅上,身体不住地发抖,眼泪无声地流淌,仿佛被抽走了所有的灵魂。顾云昭的父母也赶到了,两位老人互相搀扶着,脸上写满了惊恐与无助。
沈寒星赶到,紧紧抱住林栀予,一遍遍地说:“没事的,没事的,云昭那么强壮,一定会没事的!”她的声音带着哭腔,却努力传递着力量。
苏澄影随后赶到,她手里拿着平板,上面是她刚刚整理出来的、关于主刀医生资历、手术可能采用方案及预后分析的精简报告。她没有说太多安慰的话,只是将平板递给林栀予和顾云昭的父母,用清晰冷静的语调说:“这是目前能找到的最优医疗资源信息。主刀医生是领域内专家,成功率很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相信医生,保持镇定。”
她的理性像一根定海神针,稍稍稳住了濒临崩溃的林栀予。
陆止安和江澈也出现在了走廊尽头。他们没有靠近,只是远远地对苏澄影点了点头。江澈将一个加密的U盘递给苏澄影,里面是他刚刚整合的、更详尽的全球最新医疗数据。陆止安则低声对苏澄影说了几个关键的技术名词和药物名称,言简意赅。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沈寒星一直握着林栀予冰冷的手,不停地跟她说话,回忆她们大学时的趣事,说顾云昭打球时的英姿,试图分散她的注意力。苏澄影则不停地刷新着信息,与陆止安江澈保持线上沟通,确保没有任何遗漏的可能。
「当命运的惊雷猝然劈落,她用拥抱汲取温度,她用理性照亮黑暗,他们用数据搭建桥梁。真正的羁绊,是在绝望的深渊边缘,毫不犹豫伸出的、形态各异却目标一致的手。」
不知过了多久,手术室的灯终于灭了。
医生走出来,摘下口罩,脸上带着疲惫却如释重负的表情:“手术很成功。颅内的血块已经清除,生命体征稳定。后续需要一段时间的康复,但应该不会有严重的后遗症。”
那一刻,林栀予瘫软在沈寒星怀里,失声痛哭。顾云昭的父母老泪纵横,连连向医生道谢。沈寒星也哭得像个孩子,紧紧抱着林栀予。苏澄影一直紧绷的肩膀终于松弛下来,她靠在墙上,长长地、无声地舒了一口气。远处的陆止安和江澈,对视一眼,悄然转身离开,如同来时一样安静。
危机暂时解除,但康复的道路依然漫长。在顾云昭昏迷和康复的日子里,林栀予寸步不离地守在医院。沈寒星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和照顾念栀的责任,每天变着花样煲汤做饭送到医院。苏澄影负责与医生沟通所有复杂的医疗术语和康复方案,确保信息准确无误。陆止安和江澈则送来了他们专门设计的、用于辅助认知和运动康复的智能设备与训练程序。
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危机,像一场暴风雨,残酷地考验着每一个人。但也正是在这场风雨中,他们之间那经由岁月沉淀的、坚不可摧的情谊,绽放出了最温暖、最夺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