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一间办公室里,许之言对着满白板的复杂公式,眉头紧锁,几乎要将手中的粉笔捏碎。他面前的那个数学难题,像一座无法逾越的冰山,横亘在他学术生涯的巅峰之路前,他已经在此停滞了将近一年。
这个难题极其刁钻,核心卡在一个关键节点上——它需要一种极其强大的计算工具,来模拟和优化一个超高维度的、动态的复杂系统,这远远超出了传统数学方法的范畴,甚至触及了信息论和前沿算法设计的领域。
他尝试了所有已知的路径,咨询了无数同行,甚至动用了研究所的超级计算机进行暴力计算,结果依旧不尽如人意。那个完美的、优美的解,仿佛就在迷雾之后,他却始终找不到拨开迷雾的那阵风。
疲惫和挫败感几乎要将他吞噬。他靠在椅背上,揉着胀痛的太阳穴,目光无意间扫过书架上那张有些年头的照片——那是高中数学小组的合影。照片上,□□老师站在中间,旁边是眼神锐利的苏澄影,更远处,是仿佛置身事外、却又无法让人忽视的陆止安和江澈。
一个大胆的、甚至有些荒谬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他混乱的脑海。
向“他们”求助?
这个念头让他自己都感到一丝荒诞。许之言,一路顶着“数学天才”的光环,从名校到顶尖研究院,何曾需要向旁人“求救”?更何况,是向那三个……曾经让他心情复杂的存在。
苏澄影,他早已承认其天赋在自己之上。但陆止安和江澈……那两个人,在他固有的认知里,更像是游离在正统学术圈之外的“异类”,是凭借惊人却“野路子”的智力横行无忌的存在。向他们低头求助,无异于承认自己在某个维度上的失败。
自尊心在激烈地挣扎。
然而,对真理的渴望,对解开难题的执着,最终压倒了一切。他想起了苏澄影那篇震惊学界的论文里,那灵光一现的、跨领域的工具应用。想起了业内关于「止澈科技」解决那些“不可能”技术难题的传说。
也许……解决问题的钥匙,真的不在他熟悉的工具箱里。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打开电脑,敲下了一封极其简短的邮件。收件人:苏澄影,并抄送陆止安,江澈。
邮件标题只有两个字:「求助」。
正文更是简洁到极致,只有一个公式和一行字:
「附:关键瓶颈。涉及高维动力系统稳定性与信息熵优化。盼复。」
发送。
点击完发送键,许之言像是虚脱一般靠在椅子上,脸上火辣辣的,既有屈辱,又有一种放下重负的释然。
(二) “梦之队”的回应
信号的接收端,跨越了太平洋。
苏澄影正在家中书房,进行着日常的演算。看到邮件提示,她微微挑眉。点开,看到那个熟悉的公式和许之言的署名,她立刻明白了问题的性质和难度。
她没有立刻回复,而是将邮件转发给了陆止安和江澈,附言:「有意思的问题。需要你们的维度。」
几乎是同时,陆止安和江澈就收到了信息。他们正在公司新落成的、充满未来感的研发中心里。
陆止安扫了一眼邮件内容和苏澄影的附言,手指在平板电脑上快速滑动,调出了相关的数学背景资料。
江澈则直接接入了研究所的公开数据库(以他们的技术,这并非难事),调取了与许之言问题相关的所有前置研究和数据。
沉默在三人之间通过光纤蔓延,但思维的碰撞已然开始。
几分钟后,苏澄影的邮箱收到了第一份回复,来自江澈。是一个压缩包,里面不是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而是一个全新的、基于非线性滤波和蒙特卡洛方法结合的初步算法框架,旁边标注着:「可尝试此路径。计算复杂度,可优化。」
紧接着,陆止安的邮件也到了,附件是一段他编写的、用于模拟该高维系统相变的核心代码片段,以及一句批注:「系统边界条件,需重新定义。」
苏澄影看着屏幕上的框架和代码,眼睛越来越亮。她没有纠结于他们的表达方式,而是迅速理解了其中的精髓。她拿起笔,在新的草稿纸上开始飞快地书写,将那些看似离散的、来自不同学科的知识点,如同穿针引线般,编织进她原有的数学框架中。
一场跨越重洋、无声却高效的合作就此展开。许之言负责提供最纯粹的数学内核和方向把握,苏澄影是连接的桥梁与理论深化的引擎,陆止安和江澈则负责提供突破性的计算工具和算法支持,如同最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切入问题的核心。
他们通过加密的协作平台交流,没有寒暄,没有客气,只有公式、代码、数据和极其简短的批注。效率高得令人咋舌。
(三)巅峰上的握手
一个月后。
许之言看着屏幕上最终完成的、无懈可击的证明过程,以及那个运行流畅、结果完美的模拟程序,久久无言。困扰他近一年的坚冰,在这支临时组成的“梦之队”的联手冲击下,轰然破碎。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苏澄影的越洋电话。电话接通,他沉默了几秒,才声音干涩地开口:“……谢谢。还有……他们。”
电话那头,苏澄影的声音依旧平静:“不客气。问题本身很有价值。”
许之言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他们……有什么要求?”他指的是论文署名或利益分配。
苏澄影似乎轻笑了一下:“他们没提。估计是觉得,解决过程本身,就是报酬。”
许之言再次沉默了。他想起当年自己因为好奇,无意间导致陆止安和江澈关系曝光的事。那份愧疚,在此刻,被一种更复杂的情绪取代——是敬佩,是释然,也是一种跨越了年少轻狂后的和解。
最终,这篇凝聚了四人智慧的论文,以许之言和苏澄影为共同第一作者,陆止安和江澈在致谢部分被特别标注为“提供了关键性算法工具与计算支持”,发表在了世界顶级的数学期刊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在论文发表的当天,许之言收到了一份来自陆止安和江澈的、没有附带任何文字的邮件,附件里是那个优化到极致的模拟程序的全部源代码。
与此同时,苏澄影和沈寒星的家里,沈寒星正举着手机,兴奋地对刚挂断电话的苏澄影说:“哇!你们这算不算是‘复仇者联盟’学术版?太酷了!”
苏澄影看着她夸张的样子,无奈地笑了笑,轻声说:“只是解决了一个问题而已。”
对她,对他们而言,这或许真的只是一次有趣的、智力上的挑战与合作。年少时的竞争、隔阂、甚至小小的恩怨,在追寻真理的漫长道路上,终究化为了可以彼此借力的、特殊的同行者。
山峰之巅,风景壮丽。而能够一同欣赏这风景的,往往是那些曾让你感到威胁,最终却不得不承认其强大的、值得尊敬的对手,与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