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综武侠]陛下万岁 > 第37章 夺回大位

[综武侠]陛下万岁 第37章 夺回大位

作者:丹夏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6-13 09:38:30 来源:文学城

大周的宰相基本上和汉唐一样,讲究出将入相。

能做到宰相这个位置的人,做过地方官(最好是边事)、一地节度使、立过军功三者缺一不可。

但一般情况下,当了宰相就必须放弃军务。能从文阁武阁之间来回走动,两权并掌的人屈指可数,立国到现在,也就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大将军齐盛天,一个是先帝头号托孤大臣寇准。

现任宰相李迪并内府令杜衍走了进来,看到端坐座上微笑的天子,两人的嘴角齐齐不自觉地抽动了一下。

“臣李迪(杜衍)参见陛下,恭问圣安。”

臣子并不是所有场合都要喊万万岁的,像老李和老杜这样以前日常见天子的人,就不需要每次都喊了。

两人默契地在后面加了句恭问圣安。

陛下你可算是囫囵着回来了。

对于老柴家皇帝爱往外跑这件事,两府的大臣们都已经很习惯了,也无可奈何。

想当年,就连病秧子成帝,也曾经驾临边关,闹着要向他爹柴荣一样御驾亲征。

“朕躬安,两位卿家平身。”阿宛随后向身边的内侍王安道:“赐座。”

阿宛并不想给他们讲讲自己去了哪儿,随即便例常地询问事务。

李迪先开口,财权被分走后,宰相手中就主要剩下调动人事并主管朝中事务的权力,但饶是如此权柄也很大,阿宛听他的报告的要事足足花了一个时辰。

李迪并送上几份奏章,阿宛接过来看了看,主要是陈述当下政策施行的利弊得失,此外还建议了朝廷出钱加大对州县书院的资助,再来就是……打参知政事老吕的小报告。

对于这个小报告,阿宛全当没看见。

随后轮到杜衍,作为内府令,也被称为皇帝的“家相”,天下财赋一分在三司,一分国库,剩下的则在内府中,可以说这个地方是最容易生蛀虫的。

尤其是生一些皇亲国戚的蛀虫。

先帝在位时,宠妃刘氏的家人就仗着自己的亲戚身份侵吞内府的产业,阿宛早就想整治这个机构。

所以她把当过御史中丞,后来得罪了刘妃被贬,在凤翔府干得风生水起的杜衍调进了内府,老杜在内府堪称火眼金睛,几个月的时间就把上上下下整治得焕然一新,内府的小金库都比以前满了不少。

杜衍道:“陛下,北方幽州,蓟州,崇州等地,免十年赋税期限已满,如今民生安足,臣请派一能臣赴边,将此几州纳入钧平策中,以使边地之民蒙被圣恩。”

幽蓟皆是唐代边境故土,崇州则是跟契丹人打架的战场。

可想而知这几个地方有多穷。

杜衍顿了一下,道:“尤其是幽州,为日后迁都事计,臣请再调内府能匠百名,勘察渠道,沟通河谷……”

一旁的宰相李迪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跳了一下。

他随即道:“臣附议。”

迁都一事是世宗皇帝柴荣搞出来的。

汉唐皆定都在长安,但自安史之乱后,中原王朝的统治者就意识到在函谷关内的长安的短处——缺粮。

自从开通大运河后,从鱼米之乡淮扬到长安,势必经过开封这个水路枢纽,不仅如此,就算从陆路调兵进关中,十条路里也有八条要经过这里。

一旦截断了开封的路,长安危矣。

所以唐代在开封设宣武军节度使,到了唐末,后梁,后晋,乃至于大周,都干脆选择开封作为都城。

但定都开封也是有短处的。

别的不说,单说这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旁边一条黄河时不时泛滥一次的危险地势,就已经是一个最大的不安因素了。

对此很多人都建议迁都洛阳,但柴荣觉得,幽州“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形胜甲于天下”,为了防北方的游牧民族,他要迁去幽州。

而且这话是当着幽州父老的面许下的承诺。

柴荣之后,老柴家的几任皇帝都把幽州作为一个重点建设,就是为了以后迁都做准备。

但真的要迁都,大臣们肯定都是“什么,真的要迁”“陛下你要不要再考虑一下”的态度。

不过其中李迪是个例外。

因为他是河北人。

阿宛道:“依卿之意,派谁为好?”

杜衍道:“臣举荐知谏院右正言晏殊。”

阿宛看了一眼杜衍,向后靠在椅子上:“李相也举荐一位吧。”

李迪道:“臣举荐知制诰曾公亮。”

一个在谏院,一个在皇帝身边,阿宛虽然舍不得小曾,但把他放出去长长资历是必要的。

“朕意遣曾公亮去,册封幽蓟节度使,召回现任节度使夏竦,为枢密院副使。”阿宛顿了一下,道:“晏殊升知制诰,到朕身边来,两位卿家意下如何?”

两人一齐道:“陛下圣明。”

站在云霄殿门口,阿宛举目而望,大半个开封城收入眼底。

柴周的皇宫原来是世宗柴荣修的,就是把唐代的汴州官衙门翻修了一下,规模并不大。

然而柴荣修好了皇宫,自己跑去住军营了……

到了成帝柴宗训,阿宛这位没有安全感的伯父大起宫台,把整个皇宫推翻重建,并在建筑上吸收了汉唐的风格。

整个紫微宫的台基足有八层楼那么高,站从下望上去如置云霄,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正殿名字就叫做云霄殿。

虽然很高大宏伟,但很不幸的是,底下松软的泥土承受不了,再过个几十年,可能就陷下去了。

所以迁都是必要的。

站在殿门口,风声猎猎。

阿宛从内侍王安的手中接过一个望远镜——这是大将军齐盛天的诸多发明之一,小巧好用还顺手,大周的将军们基本人手一个。

她把筒子抵在眼睛上,向宫前望去,整个繁华的汴州城全入眼底。

再向左边望去,南北禁军的军营中,士兵正在操练,再挪一点方向,是她的亲军八卫,平日里寸步不离跟在她身边的,是风扬卫,她看到校尉任裕正在巡逻。

再往右边望,一条滔滔的黄河,她看到她的知制诰曾公亮正在和河工商议如何治河。

小曾治水还是一把好手,所以经常被她派出去巡视河道。

再往后边望,一望无际的田地,成片的农舍,田中劳作的农民,刚刚冒出了头的麦苗。

这是她的皇家园林。

跟前汉的上林苑一样,柴周的皇帝也选择把自己的私田租出去,给那些无地少地的贫民耕种。

人数不多,比汉时差的远,也就五六万人。

但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收买民心的举措,也是为了防止老柴家的皇帝真的成了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天真地以为自己跟士大夫共天下的蠢货。

农田旁,是几个巨大的湖泊,都是引黄河之水而入,以作灌溉农田之用。

在湖泊和农田间,是内府的官衙,一排排新式的水车正在运行,旁边的府库外,今年的秋粮正在卸车。

钧平之策听起来很简单,执行起来却很困难。

先不说买入粮食,一下子就可能花掉国家的所有小钱钱,存放粮食,要修多少粮仓,卖出粮食,要被多少官僚挖墙角。

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摆在了皇帝的桌面上,假如农民没有土地,交不上粮也买不了粮,这个政策也是用处不大的。

钧平策实行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多年,当初先帝为此却亦准备了十几年。

虽然实行下去依然有着一些弊端,比如某些地方官稍稍变动一下价格,就能吃得盆满钵满,但只要它实行了,那就是值得的。

指望大周的官员们全都两袖清风,廉洁奉公,体恤百姓,造福万民?

做梦去吧!

不给他们一些好处,就别指望他们能有良心。

就连自己的内府,阿宛也清楚,里面并不是铁板一块。

就算把杜衍放进去,情况也只是比以前好上那么一些。

若想真的下力气整治,只有一个办法。

杀人。

不杀几个猴,那群只会打鸣的鸡怎么会害怕?

老爹当初推行钧平策时,一开始是很温和的,也默许了官僚们从中捞些好处。

结果上层喊钧平利民震天响,底下官员全都不鸟……

后来老爹就发飙了。

当然,老爹当初杀杀杀有他的底气,立国几十年,国家已经基本恢复了元气,老爹又刚刚灭了辽国,作为皇帝的声望已经到达了顶点。

阿宛可以整治内府,但不宜动作过大。

水至清则无鱼,不是谁都像老杜一样可爱的。

等再过两年,她可以把内府拆开,先把粮食分出去,再把兵器制造部门分出去,这样就好下手多了。

阿宛放下望远镜,还是想亲自去内苑看看。

但现在已经快要到傍晚了,明天上完朝,后天再去好了。

顺便巡视一下黄河。

南海。

南王派出了自己王府里所有的人,在城中翻天覆地。

无它,他的世子失踪了。

他急得团团转,府中的总管江重威看着走来走去的王爷,心里有些疑惑。

世子一直因病隐居内院,他们这些手下几乎没有见过他,就算要找,王爷也应该给他们一张世子的画像。

但南王一直都没给,甚至也不去找官府协助,他们也只好像无头苍蝇一样乱逛。

“再给本王去找!”南王握着拳头道。

怎么找?江重威心里吐槽,南王盯着他,道:“去请叶城主,你亲自去!”

江重威忙抱拳道:“是。”而后带人退下堂去。

南王跌倒在座椅上,只觉得天旋地转,头上尽是冷汗。

没想到太后居然这么快就下手了。

还快准狠地断定就是他在搞鬼,抓走了他儿子。

就连世子身边的黑袍人宫重都失踪了,他可是他好不容易找来的高手!

“儿子啊,你可千万不要有事……”南王眼中泛红,他现在竟有些后悔布置这个滔天阴谋了。

世子毕竟是他心爱的儿子,就算不当皇帝,他们父子俩在南海作威作福,也是很好的。

他焦急地等待着叶孤城的消息,谁想第二天江重威回来后,却告诉了一个让他几乎要吐血的事情。

叶孤城在飞仙岛盖房子,房子没盖好前不会离岛。

你盖什么房子?!

南王恨不得揪着叶孤城的衣领子质问,但他面前没有叶孤城,只有一个江重威。

“你说本王该怎么办……”

江重威清楚自己这位王爷上司是什么人。平日里写写诗赋,喝酒赏花是一绝,实际上,这位据说从小就受宠爱的皇子,在南海衣食无忧的王爷压根从没经过什么大风大浪。

他道:“王爷您别急,属下还有些江湖上的朋友,一定可以找得到世子。”

江重威的朋友多的很。

他的朋友里曾经最厉害的一个叫金九龄,是六扇门的总捕头,但他现在已经死了,连被谁杀的都不知道。

他现在也有一个好朋友,叫陆小凤,现在就在城里。

睡在花满楼床上的陆小凤打了个喷嚏。

花满楼正倚在窗边,伸手接着从屋檐下流下的雨滴。

他笑道:“你没次打喷嚏,好像都没有什么好事的。”

陆小凤哀叹一声,望着床帐道:“我上次打喷嚏是听到了司空摘星被押送开封府的事情。”

花满楼点点头。

陆小凤道:“说不定这次我去探望他,那个铁面无私的包大人会连我也抓起来。”

花满楼道:“我会去给你探监的。”

这自然是开玩笑的,但说不定真的有这个可能。

花满楼忽然道:“来人了。”

他看不见,却已经知道人来了,南王府的管家江重威,正带着几个卫士走进来他们住的小院。

朋友来找,陆小凤总不会怕麻烦至于拔腿就跑。

听完江重威的话后,陆小凤给他出了个主意:“我建议你可以去找一个人,他一定有办法。”

江重威忙问道:“是谁?”

陆小凤吐出两个字:“蛇王。”

蛇王自然不是蛇,而是一个人,他是这羊城最大的地头蛇。

他手底下小弟众多,因此他虽然平日里几乎足不出户,这座城发生了什么,他却什么都知道。

江重威听了陆小凤的话,顿时一拍脑门。

他真是急昏头了,居然把这个人给忘了!

拉着陆小凤的手道了声感谢,江重威急匆匆走了。花满楼道:“南王府高手众多,究竟是谁有这么大胆子?”

陆小凤道:“我觉得事情有些奇怪。”

他走到窗口,望着江重威的背影若有所思:“他们为什么不去报官?”

与此同时,世子在一间屋子里醒来。

他猛地睁开眼睛,坐起身来,屋子布置奢华,跟他王府的差不多,可他刚刚明明还在后花园练剑,莫名其妙就晕倒了。

他的手下宫重呢?

世子走下床来,刚要喊人,门就从外面被人推开了。

走进来的是一个身着白衣的青年,姿容俊秀,脸色有些苍白,身上配饰精致,可见是位官宦人家的公子。

“你是……”

公子笑道:“您不认识我是应该的,我之前也从未见过您。”

世子心中疑惑,但随即,这位公子就做了一个更让震惊的动作,他朝自己就是一个大礼:“臣太平王世子柴延秀参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圣上!”不等世子在巨大的惊愕中缓过神来,眼前的“太平王世子”柴延秀就两眼泪汪汪:“让您流落南海多年,是臣的失职!臣一定尽心辅佐您,让您夺回大位!”

上章有小天使提到认为“钧平”法和王安石的“青苗法”一样,听起来很好,最后反过来成了百姓的负担。其实我想说,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关于粮食的政策,比“钧平”法听起来还要美好,只能说好的政策一百个里有九十九个,单看执行它的人有没有魄力和能力罢了。

“钧平”法是我借鉴的我国现行的粮食保护价格政策,有兴趣的小天使可以去百度一下。其实这个政策在很多朝代都有一定的执行基础,比如历史上杜衍提出的叫“常平”法,宋代也设了很多粮仓,收购粮食以平抑粮价。

只是宋代皇帝跟其他朝代的皇帝不同,他们竟然放任甚至鼓励土地兼并,可想而知这个政策也没什么用了。

关于朝政的事,我历史学的并不好,本章内容全当我掰的,不要较真。这方面也不会写的很多,毕竟写的是武侠衍生嘛(((^-^)))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7章 夺回大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