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奈川的海风带着夏日特有的黏稠感,吹拂着立海大网球部整齐划一的挥拍声。藤川静水站在场边树荫下,镜片后的目光如同精密的扫描仪,掠过每一个挥汗如雨的身影。他手中的平板电脑屏幕上,代表着不同队员的生理数据曲线平稳流淌,如同演奏着一曲无声的交响。
当天夜晚藤川宅地下实验室。巨大的屏幕上,幸村精市的3D人体模型正进行着复杂的神经传导模拟。代表神经信号的光点在模型内部飞速穿梭,构成一张璀璨而精密的网络。静水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快速敲击,调出近一周的监测数据。
“神经传导速度均值:98.5百分位…标准差:0.07…稳定。”他低声自语,但目光却停留在一条几乎淹没在背景噪声中的细微波动线上。那是昨天下午部活后,幸村进行了一次高强度发球练习后的数据。在整体平稳的曲线上,出现了几个极其微小、持续时间不足0.1秒的“毛刺”,位置主要集中在控制上肢精细运动的神经丛区域。
“异常波动频率:0.0003%…低于预设预警阈值。”冰冷的电子音汇报着分析结果。
静水眉头微不可察地蹙起。阈值是人为设定的,而医学上的“正常”与“异常”往往存在灰色地带。这微小的毛刺,在健康人群中也可能出现,尤其是在过度疲劳后。但对于背负着“格林巴利综合征”这个未来节点的幸村精市,任何一丝与神经功能相关的异常都值得警惕。
他调出“预防性干预预案”,启动了预案的第一阶段。
第二天下午,网球部的运动饮料配方进行了微调。在原有缓解肌肉疲劳的基础上,静水通过藤川集团旗下的顶级营养实验室,秘密加入了经过特殊处理的、具有潜在神经保护和免疫调节功能的植物活性成分,剂量控制在绝对安全且不会被检测为兴奋剂的范围内。同时,幸村专属的运动手环监测模式升级,增加了对特定神经的评估,以及更精细的监测,旨在捕捉任何早期肌肉无力的征兆。使格林巴利综合征只会在早期被发现和解决。
幸村在饮用新配方的饮料后,并未察觉任何味道或身体上的明显差异。但柳莲二在例行数据核对时,敏锐地发现幸村近几日的数据的轻微提升,归因于“整体训练适应性增强及营养补充优化”。静水对此未做过多解释,只是点头认可柳的分析。真田则更关注幸村挥拍时那依旧无懈可击的力度和角度,对数据的变化不甚在意。唯有幸村本人,在一次结束训练后舒展手臂时,指尖划过空气的触感似乎比以往更敏锐了一丝,如同蒙尘的琴弦被轻轻拂拭。他紫罗兰色的眼眸若有所思地瞥了一眼场边安静记录数据的静水,以及他身边仿佛与世隔绝的藤川夏至,心中那丝“有趣”的感觉愈发清晰。
切原赤也成了“赤之锁链”最积极的“测试员”——尽管他本人并不完全理解那些拗口的术语。A版护腕的成功初体验让他对这个“通往无敌的安全阀”充满了好奇,甚至带着点炫耀的心态。
然而,挑战接踵而至。校内排名赛,切原遭遇了二年级正选,以防守坚韧著称的“铁壁”胡狼桑原。桑原如同不知疲倦的磐石,将切原狂风暴雨般的进攻一一化解。久攻不下,焦躁如同毒藤般在切原心中蔓延,熟悉的灼热感从心脏窜向四肢,视野边缘开始泛起危险的红光。
“可恶!给我破开啊!”切原怒吼一声,身体本能地前倾,肌肉紧绷,力量开始不顾一切地奔涌——这是恶魔化的前兆!
嗡——!几乎在同一瞬间,手腕上的护腕传来一阵比上次更强烈的酥麻感,伴随而至的低频蜂鸣声也清晰了许多,像一根冰冷的针,精准地刺入他沸腾的脑海。同时,护腕内侧紧贴皮肤的地方,释放出微量的、带有清凉感的特殊凝胶,这是B版新增的舒缓型镇静成分,能帮助赤也更快镇定下来。
“呃!”切原闷哼一声,那股狂暴的力量像是被强行按下了暂停键。眼前的红光并未完全褪去,但那股要撕裂一切的冲动却被硬生生遏制住了。他感到一阵憋闷的烦躁,但头脑却异常清醒地意识到:不能让情绪掌控自己。
接下来的比赛赤也没有再“恶魔化”过,最终以7:5惜败。
幸村微笑着拍了拍手:“精彩的比赛,赤也。最后几球,打得很有头脑。” 他的目光扫过切原的手腕,又看向静水,意味深长。
赤也在部长的夸奖下很快从失败的失落中走了出来。
静水的存在,对柳莲二而言,既像是找到了同类,又像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两人在数据的世界里,展开了一场无声的较量与合作。
柳试图用自己的方式,仅通过肉眼观察和基础测试,去推测静水那些精密仪器才能获取的深层数据。静水则偶尔会抛出一个队员的某项“隐藏潜力值”或“潜在伤病风险预测”,让柳去反推其依据。两人常常在部活室的角落,对着同一份基础数据,推导出截然不同的训练建议,然后交由幸村裁定,或在实践中验证。柳的笔记本里,“藤川静水”的条目下,数据量呈几何级增长。
在针对全体部员的周期性体能评估和训练计划调整上,两人的合作则展现出恐怖的效率。柳庞大的日常观察数据库与静水的实时生理监测、生物力学分析数据结合,产生了1 1远大于2的效果。他们共同制定了一份堪称“魔鬼”却又精准到极致的暑期强化训练计划。计划不仅细化到每个队员每天每项训练的具体组数、次数、间歇时间、目标心率区间,甚至连营养补充的种类、时机,以及恢复性拉伸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都有详细规定。这份计划贴在公告栏时,引来了一片绝望的哀嚎,但也让所有立志留下的队员看到了清晰可见的进步阶梯。
真田对这份计划本身没有异议,它确实高效。但他坚持在计划之外,加入了额外的“意志锤炼”项目——烈日下的极限长跑、负重挥拍直至力竭。静水对此没有直接反对,只是默默地在后台调整了这些“加练”队员后续几天的训练负荷和恢复方案,并在柳的数据模型里标注了“额外意志训练导致的疲劳累积风险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