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武周]从媚娘到武曌 > 第70章 筹谋已久,一击毙命

[武周]从媚娘到武曌 第70章 筹谋已久,一击毙命

作者:鱼不困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08 06:50:09 来源:文学城

显庆三年十一月,苏定方凯旋而归,献俘昭陵。李治亲临殿前,大会文武百寮、夷狄君长。

至此,西突厥汉国覆灭,西域诸国(即中亚波斯在内的河中十六国)望风归附,中亚河中地区纳入安西都护府,大唐声威达到葱岭(即帕米尔高原)以西,大唐疆域达到历代中原王朝向西扩张的顶点。

六十七岁的苏定方以功迁左骁卫大将军,封刑国公。

同月,尉迟敬德薨,享年七十四岁,陪葬昭陵。

显庆四年四月,李奉节上书李治,举报太子冼马韦季方和监察御史李巢结党。李治命中书令许敬宗和侍中辛茂将审理此案。韦季方意图自杀,未果。许敬宗借此诬称韦季方之所以寻死,是因为他有更严重的罪责,即与长孙无忌勾结,伺隙谋反。

李奉节、韦季方、李巢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人物,按理说和长孙无忌是完全牵扯不到一起的,但是他们所牵扯出的朋党案却为此创造了可能。

自封建王朝创立起,朋党便开始出现。简单来说,它就是各级官僚们相互勾结,排除异己,以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获取更多的利益。血缘、地域、政治主张、师门等等都可以成为朋党形成的由头。

对于朋党,历朝历代的贤臣志士都是深恶痛绝的。箕子曾建言周武王,“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尚书·洪范》)”孔子曾言,“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

尽管儒家士大夫向来以“群而不党”为警言,却仍然会陷入朋党之患。哪怕是声称“群而不党”的孔圣人,也将弟子称为“吾党之小子(《论语》)”。

当年,鲁昭公娶了同为姬姓的吴女,公然蔑视“同姓不婚”的周礼。后来,陈国司寇便问孔子,“贵国先君昭公知礼吗?”而一贯主张“礼教治国”的孔子却回答,“知礼。”

孔子离开后,陈国司寇便对旁人说,“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孔子知道后就自嘲,“我如果有什么过错,别人一定会知道,这也算是我的幸运了。”

韩非曾言,“朋党比周,相与一口,惑主败法,以乱士民,使国家危削,主上劳辱,此大罪也。(《孤愤》)”

甚至,他更进一步地指出,“臣之所不弑其君者,党与不具也。(《扬权》)”意思就是臣子之所以还不弑君,是因为党羽还不够丰满。

春秋战国时期,田氏代齐、三家分晋便是士大夫结党夺国。

这也就无怪乎封建君主对于朋党非常敏感,甚至是不惜捕风捉影,宁可冤杀绝不放过。

而借由朋党案,许敬宗试探性地更进一步提出了长孙无忌谋反。对此,许敬宗甚至没能拿出实质证据。他敢这样做,还不是因为顺应君心。

李治在听到许敬宗的诬告后,大惊失色地说道,“这怎么可能?舅舅听信小人谗言,与朕有间隙,何至于谋反呢?”

许敬宗一听这话,心就放了一半,知道自己确实摸到君心了。于是他继续说道,“微臣从头到尾地反复调查过了,他们谋反的意图已经暴露了,陛下如果仍然不相信,恐非社稷之福。”

李治哭着说道,“朕家门不幸啊,亲戚间总是出现有异常心思的人。当年高阳公主和房遗爱谋反,现在元舅又这样,朕真是愧见天下人啊。若真有此事,可怎么办啊?”

许敬宗一听李治提到高阳公主谋反案,心算是彻底落到实处了。这下妥了,他知道怎么办了。不过他还是继续陪李治演道,“陛下啊,房遗爱就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儿,还是同女子谋反,怎么可能成功?长孙无忌却是和先帝一起打天下,其智慧为天下人所认可。他做宰相的三十年里,天下人都畏惧他的威势。如果他想谋反,谁能阻止得了呢?幸好如今宗庙显灵,老天有眼,以小事暴露了他的反意,这真是值得普天同庆啊。”

随后,许敬宗继续表示,现在应该趁长孙无忌还不知道韦季方试图畏罪自杀,尽快羁押了他。否则等长孙无忌知道了,登高一呼,同恶云集,一定会成为社稷大患。

对此,许敬宗还举例了宇文化的谋反之事。他表示,当初宇文化为隋炀帝信任,结为姻亲,并掌握禁军,却在江都作乱,排除异己,微臣的先人就因此遭遇了祸事。后来,朝中大臣苏威、裴矩等人全都为宇文化马首是瞻,随即便倾覆了隋朝江山。前事不远,陛下可要尽快行动啊!

然而毕竟还没有实质证据,李治便让许敬宗继续详加审查。没多久,许敬宗便上奏表示,韦季方已经承认和长孙无忌意图谋反了。微臣问韦季方,“长孙无忌是皇亲国戚,为先皇和陛下所信重,他为何要谋反?”

韦季方回答,“韩瑗曾经对长孙无忌说,‘当初柳奭、褚遂良劝您立梁王(即李忠)为太子,现在梁王被废,陛下肯定怀疑您,所以将高履行外放。’长孙无忌因此而忧虑恐惧,开始思考自保。后来,长孙祥又被外放,韩瑗也获罪了,长孙无忌便想要谋反了。”

高履行是高士廉的长子,贞观年间迎娶东阳公主,袭爵申国公,历任户部侍郎、卫尉卿。李治即位后,他又历任户部尚书、太子詹事、检校太常卿,显庆元年外放益州长史。

高士廉是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的舅舅。在妹夫长孙晟病逝后,高士廉将妹妹高氏和她的两个孩子接回自己家,并将这两个孩子视如己出。后来,高士廉政治投资李世民,将其中一个孩子嫁给了李世民,这个孩子就是长孙皇后。因此,高履行看似和长孙无忌是异姓表兄弟,其实两人比亲兄弟还亲。

所以,李治在显庆元年外放高履行,便是斩断长孙无忌在中央的重要触角。随后,长孙无忌的族侄,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礼部侍郎、尚书左丞、御史大夫、刑部尚书的长孙祥被外放,长孙无忌在中央的另一重要触角也被斩断。

由此可见,这几年来,李治也是没闲着,这也无怪乎身为近臣的许敬宗会利用一件小事便直指长孙无忌谋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