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武周]从媚娘到武曌 > 第20章 人命关天,杯水车薪

[武周]从媚娘到武曌 第20章 人命关天,杯水车薪

作者:鱼不困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5 00:33:43 来源:文学城

杨春花从震惊中回过神儿,一把将惜兰从地上拉起来。她一直都很注重锻炼身体,还有在感业寺洒扫拎水的经历,力气自然比十四五岁的惜兰大不少。

惜兰被杨春花硬按在凳子上坐好,想要继续磕头却拗不过杨春花的力气,以为杨春花不想帮她,只能沉默地哭着。

杨春花赶忙问惜兰,“你想要我怎么帮你?”

惜兰赶忙抬头看向杨春花,眼中充满希冀,“杨姐姐,你可以借给我些钱吗?我捎给我爹,让他给我弟弟看病。运气好的话,还能买点粮食,度过这个灾年。”

“你就想我给你一些钱?”杨春花再度震惊。她不明白,只是借钱,为何要那样的磕头。

惜兰赶忙说,“不用很多,真的。我一定会努力攒钱,早点还给你的。”

杨春花看着惜兰急切的模样,不再想其他,而是认真地看着她保证,“你放心,我一定给你钱。”

惜兰长舒一口气,只觉得无以为报,又想给杨春花磕头了。

杨春花眼疾手快地架住她,“不要再磕头了,头都要嗑破了!”

说完,杨春花便走到藏钱的小柜子处。小柜子里是她入宫以来攒的银子,加上武媚娘的赏赐,大概有七八十两银子。她想了想,反正在宫里一般情况下也没什么花销,武媚娘还对她很好,于是留下二十两银子以备不时之需,剩下的五六十两银子都拿了出来。

惜兰看着杨春花递过来的这笔巨款,猛吸了一口气,不敢置信地看向杨春花,“这么多!”

这里插一句科普。宫女的收入来源一般有两个,一是月钱,区间在四两至二十两;一是平日宫中的赏赐。

至于银子的购买力。以贞观年间为例,正常情况下,一两银子大概可以买20石米,也就是120公斤的粮食。但是如果遭遇灾年或者通货膨胀,物价飞升,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就会加倍缩水。比如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米价翻倍,一两银子也就买60公斤的粮食。

而灾年时,由于客观粮食变少、外地运输、人为囤积涨价等,一两银子估计也就能买个40公斤粮食。以现代的标准算,人均粮食消费量为430公斤/年。古代人以活着为基准,勉强200多斤可能就够了。而从粮食种到地里到成熟收成,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至少也得大半年。

也就是说,光是粮食,50两银子可能都不够惜兰一家3口人吃的。而惜兰弟弟还生着病呢。

杨春花虽然有些肉痛,毕竟也攒了好几个月了,但是人命关天,钱继续再攒就是了。于是,她轻咳一声,“这些都给你吧,也不用你还了。”

惜兰赶忙保证,“我一定会换的。”

杨春花摆摆手,“说了不用就是不用。这钱花在救命上,也算是创造最大价值了。而且我月钱多,还经常得武姑姑的赏赐,这几个钱不算什么。”

惜兰握着被塞到手里的银子,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喃喃自语,“杨姐姐,你放心,我一定会还的。谢谢你,真的,谢谢你。”

杨春花紧紧抱住瑟瑟发抖的惜兰,“别害怕,惜兰。我会继续想办法帮你的。”

相较于惜兰,杨春花身材高大,又有力气,可以将惜兰整个人抱在怀里。感受着从拥抱中传来的温暖和可靠,惜兰终于不再恐慌,不再发抖。她闭上眼睛,窝在杨春花怀里,享受着这珍贵的瞬间安稳。她喃喃地说,“谢谢你,真的,谢谢你。”

杨春花不再说话,只是轻柔地抚摸着惜兰的脊背,希望这样可以给予她更多的安慰。

半响,惜兰才依依不舍地从杨春花怀里离开,她还要在宫门落锁前将钱送出去。

而杨春花在惜兰离开后才开始思考更多的东西。今年是永徽二年,历史上并没有记载哪里发生了什么严重水灾。

但是从惜兰的表现看,她的话并不作伪,她的家乡确实是发生了严重的水灾。到底是哪里出错了呢?

放下这个不说,按照史书记载,地方发生了灾害,朝廷大多会派人去赈灾,但是刚刚惜兰为何并没有提朝廷赈灾的事呢?按照她换算的救灾所需财物,面对灾害,就连她这种可以说是高收入的宫女都只能勉强应对,以种地为生的普通百姓又怎么可能自行度过。

带着满腹疑问,杨春花找到了武媚娘。她希望从武媚娘这个未来女皇这里得到答案,更重要的是,希望武媚娘可以想办法帮帮惜兰。

武媚娘听杨春花说了惜兰家乡遭灾的事后,明白此事从急。但是越是着急越不能慌,她先是安排杨春花清点目前可以捐赠的财物,然后让杨春花悄悄将惜兰找过来询问具体情况。

惜兰已经在路上听杨春花说了武媚娘要帮她,所以她一进门就跪下给武媚娘磕头。除了这样,她实在不知道如何回应武媚娘。她们只是有过一面之缘,甚至那次也是武媚娘帮助受欺负的她。后来,得知武媚娘就是皇上宠爱的那个尼姑后,她也不敢再来找武媚娘。而现在,武媚娘却愿意再次向她伸出援手。

武媚娘起身把惜兰拉起来,“此时无需多礼,你先说说你们家乡的情况。还有那份你爹托人捎过来的信,带了吗?”

“那封信,我还带着身上。”惜兰赶忙从怀里拿出那封信递过去。

武媚娘展开信,一边看着一边听惜兰讲述。

据惜兰所言,她的家乡在兰陵。也是因此,安排宫女的掌事姑姑觉得她和萧淑妃是同乡,了解萧淑妃的家乡风俗,可以更好地伺候萧淑妃,所以将她安排在萧淑妃宫中。

她家是耕读之家,她爹是个儒生,她是被良家采选进宫的。因为她爹有一些学识,可以做启蒙老师,再加上耕地,家庭条件在当地还算不错。然而,面对天灾,就算是他们这样的家庭,也是无法抵抗的。

而武媚娘在听到“兰陵”时,便知道怎么回事儿了。她看向杨春花,吐出四个字,回答她之前的疑问,“兰陵萧氏。”

已然自我接受自己一睡觉就睡过头的问题。。。

于是,又又叒悄咪咪地在凌晨冒头。。。

参考资料

1.宫女制度.故宫博物院.dpm/court/system/236418.html.

2.人均粮食消费量.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sifnd.caas/xwzx/kyjz/219532.htm.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0章 人命关天,杯水车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