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圣斗士LC】在干嘛?吃饭了,阿释密达 > 第77章 千树手札

这个故事构思于去年十二月,因为阿释密达这个人嘛,佛教中人,所以前前后后看了很多书和视频,去了解佛教的一些东西。

我是回族人,虽然不信□□,能吃猪肉,但是我是进不了寺庙的。之前曾经进过上海的龙华寺,进去不到五分钟开始胸闷气短,出来后缓了很久,才好了很多。

从这件事后,我认为我跟佛教确实命里犯冲。加之我本人不太喜欢佛教的理论,所以研究佛教的路上,非常的崩溃,因为根本看不懂,也看不进去里面的文字。

事情改变的契机是在于,我在今年二月起开始看三岛由纪夫的《丰饶之海》。这四本书看完后,确实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我文中部分关于佛教的理解,也是源自于这套书。文章最后被我称为真结局的内容,也是在我三刷《天人五衰》后,借鉴了主角本多繁邦的结局的桥段的同时,糅杂进了这半年来对佛教的一些思考,从而写下的故事。

下面来聊聊文章里的伏笔想法吧。

阿释密达在嘉米尔时同神佛之间的对话,可以联系后文,阿菡同阿释密达前世的分别、敖宁跟阿菡两段对话一起来看。

菩萨们说阿释密达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指的是当你心里有了想法、你就会有行动的念头,你现在的起心动念、决定了你的行为。禅意一点的解释就是,因为自身贪嗔痴的妄念,本身身在人道的人,造下了三恶道的业因,将来必堕于三恶道。

前世道别那段,菩萨们这么跟他说,就是为了把事实真相告诉他。阿释密达觉悟了,就赶紧回头,切勿掉落深渊。

他起什么心动什么念呢?那自然是对阿菡生起了一些感情。

那他为什么愿意接受菩萨们送他去无间地狱的惩罚?

这就要提到我一个很不好感的角色——文中的准提师父,也就是封神演义里,佛教的前身,西方教的创始人准提道人。

\\\\

封神之处,西方教人很少,为了吸纳一些高端人才加入,准提道人和他的师兄接引道人参与进了封神之战。借着同阐教合作的契机,在封神之战结束后,忽悠了不少阐教截教高级人才加入佛教。

比如,阐教十二金仙中的,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在进入佛教后,成为四大菩萨中的三个: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观世音菩萨;拘留孙成为惧留孙佛;阐教副教主级别的燃灯道成为燃灯古佛。

又比如,文中提到的孔宣。

此人是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只孔雀,封神演义原著里他一个人,在金鸡岭把姜子牙打到怀疑人生,差点收拾东西带人回西岐,不想讨伐商纣王了,可想而知这只孔雀的实力之强悍了吧。

然而,这只孔雀倒霉地碰到了准提道人。

准提道人帮阐教收服了孔宣,让它成为了自己的坐骑。

我本人对孔宣的态度可以说是又爱又恨,但每每看到这里,还是有点小生气。一只逍遥人间,没有碰到过敌手,仅凭自身修炼,便成为了实力仅次于圣人的孔雀,最后的结局竟然是成为了别人□□的坐骑!!!!

说的好听,他在佛教那边成为了孔雀明王。说的难听,他不仅成了公务员,还是别人的专属坐骑。

虽然有理解认为,这是阐教同西方教达成的合作,但我更想称之为——大型撬墙角。

代入一下元始天尊的视角,之前大家哥俩好的准提道人,前一秒跟你说合作愉快亲爱的,后一秒拐走了你精心培养的徒弟。

我想是个人此时都会很生气吧(手动微笑)

既然佛教之前就干过这种很不道德的事情,那我在圣斗士星矢的世界观里,阴谋一下他们帮助雅典娜,其实另有所图,没有什么关系吧?

他们派出每个处女座圣斗士,给雅典娜打工,就是为了在圣战结束后,派人抢走极乐净土。而阿释密达或者沙加的作用,就是在凡间充当佛教的眼线,只要圣战打赢,雅典娜捅死哈迪斯,就派人来抢地盘。

而这也是为什么我描写他们虚伪,孔宣嘲讽模样的原因。因为我觉得他们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挑选一个合适的人前往凡间,以历劫的名义去完成一些任务,最后一切圆满后成佛。

所以,阿菡才会说“没有我,他早就成佛了,何必成为那帮王八蛋的眼线呢?”

不过这段纯属我个人的一些阴谋论,当个乐子看看就行了。

\\\\

话又扯回准提真人。

他在一切的开头告诉阿释密达,你命里注定有这一劫,你动心起念就会受到那些惩罚。所以阿释密达完完全全是在知晓自己结局的同时,对阿菡动了心。

所以在阿菡问他这个问题时,才会说“我不后悔与你的相遇,两世皆是如此。”

无间地狱那个点,可以配合“缘起”最后一章的经文来看。

【若广说地狱罪报等事。一一狱中。更有百千种苦楚,何况多狱。我今承佛威神及仁者问。略说如是。若广解说。穷劫不尽。】

这段简单来说就是,前生所作所为,将来到了地狱里就受相应的苦、相应的报。

无间地狱的东西,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网上搜一下,反正蛮残忍的,这也是为什么阿菡很难过,甚至为了他要去见地藏菩萨的点。

\\\\

接着说一下敖宁跟阿菡的对话。

这一段其实是为了接起天庭的点,敖宁的话,代表杨戬的立场。

孔宣在封神演义里跟杨戬有交情,这点算是我私设。而杨戬在我正文主线里,跟阿菡,也就是思枫,可以理解为“小辈父亲跟他的便宜女儿”这么一个神奇的父女关系。

虽然阿菡比杨戬大很多,但因为性格和阅历上的原因,杨戬一直拿她当小辈看的。所以我们把敖宁的话,代入成杨戬来看。

【我生气有用吗?】杨戬认为自己再生气也没用

【我又不可能把你打一顿,拖回南天门。再说了,你都想好后续的结果了,那我拦你做什么?】杨戬认为阿菡已经做好决定了,他自然拦不住她。

【里面那个和尚到底有什么魔力,让你如此着迷,甚至不惜做出那样的选择?】你为什么要为他做到如此地步!

【你明知那帮王八蛋想要利用你,为何,】扼腕叹息,郁闷,却又无可奈何

\\\\

阿菡的选择是什么?

抛弃真结局的前提下,她去见地藏王那一段,地藏王说:【众生之所以轮回六道,爱为其根本,而贪欲助生爱染。能令众生生死相续不止。】【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意思就是说,三界六道众生轮回,爱欲才是根本原因。由于有了各种**,助长发动谈爱之性,因此能让众生生死相续不断轮回。

佛说:世间一些事物,是遵循因缘法则的,因缘和合而聚在一起,但是因缘断灭的时候,都要分散开。因缘和合而构成了世界,因缘和合也生出了世间的万物,但是因缘断灭的时候,所有的一切都要消失。

这段话大概就是说,因为你的爱(贪欲)助长了阿释密达的。只要他心中这份念头,不被掐断,你俩之间的这段缘,掐不断,你俩注定永不解脱。

地藏王这么说,意思很直接了,你俩这场劫,一方不停止心中的念头,另一方也不会停止。从此以往,你俩只会越陷越深,你是神鸟,寿命非常长,但是阿释密达现在已经进入轮回了。这场缘不断,你和他的劫数就无法停止,阿释密达就永远永远无法于六道轮回里解脱。

阿菡也就是想通这点后,才打算切断和阿释密达之间的缘。

本来就是她做错事,才让阿释密达受那么大的罪。既然如此,那让她来切断这场缘分,确实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只是她那会儿一直不知道怎么切,所以在面对敖宁(杨戬)的提问时,回答自己不知道。

\\\\

接下来是放河灯这段,这段我想的是张智霖和张智尧演的《陆小凤传奇》里的一段镜头。这段在B站上有个剪辑,名字叫做《世间最浪漫的事情莫过于浪子给瞎子数河灯》

我很喜欢这个场景,早在这篇文初步立项时,就想好要把这个场景写进去。

阿释密达换衣服,没有像在大雷音寺穿衲衣,没有穿自己的圣衣。也就代表,此时的他就是真正的他,他不再是大雷音寺的和尚,不是以前的苦行僧,不再是雅典娜的圣斗士。

和原故事线不同的是,if线的他明知结局的前提下,对阿菡动了两次心。所以他才会不假思索地换上那件衣服,抛下圣斗士和佛教的一切,像是一对平凡的小情侣那样,一起牵手放河灯、数河灯。

我跟我朋友说,这段太暧昧了。放在古代的环境下,男女双方约着出来看灯会或者放河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天哪!太浪漫了。

所以这段,与其说是阿释密达在帮阿菡圆梦,不如说是在成全他自己。

就像西游记里的唐僧和女儿国国王,那句“若有来世”已经足以证明唐僧心底那些还没开始就被斩断的情愫。

一场只有你我才知道的幻梦【我做了一个梦,我梦见你蓄起了长发,我们一起慢慢变老。可是,你并不快乐】

还有就是,放河灯的意思代表: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活着的人们祝福。

阿菡就是在数完河灯后,愈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才会在最后假结局里,以最决绝的方式,切断彼此之间的缘。

为什么说她决绝?

她骗三个小孩,说什么凤凰涅槃,但她又不是凤凰,献祭一切后的结局就是灰飞烟灭。

那么联系上这些因素,来猜猜她究竟许了什么愿望吧。

\\\\

最后就是真结局啦哈哈。

前面说到过,写这个的时候,我借鉴了《天人五衰》中的一些桥段。虽然有些许相同,但结局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原著本多繁邦的结局,感兴趣的话,可以网上搜一搜,这里只提一下阿释密达这个结局的想法。

我写完假结局的时候,我整个人一直处于很emo的状态。但是在写完真结局的时候,我就感觉醍醐灌顶,整个人精神一下子就正常起来了。

比起be 或者he,我更想把这个故事成为TE,也就是true end。

地藏菩萨问了三个问题,直接颠覆阿释密达所有的世界观,让他怀疑起阿菡的存在,以及自身意识的存在。

对于成佛这个东西,通俗解释是,大彻大悟,放下心中所想,一切的一切化为无。

我认为说是跳脱这个环境,不如说是认知上的改变。就像动物园怪谈那样,你认为那个东西存在,那他就会一步一步加深你心里的精神污染,从而被同化。你认为他不存在,坚定自己的信念,就能跑路。

每个人的精神想法受这个世界的影响,而变多变少。假如说,某些人感情充沛,那就是50%或者80%,感情淡漠点,那就是200%。

佛教就是把这一切的念头清到0%。

也就是文中提到几次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全诗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通俗意思不用讲,我只说我个人的理解。

菩提明镜指的是你个人的一些念头,你知道有些念头是善有些念头是恶,所以你得常常打扫,不然就会出事。

但在佛教里,菩提和明镜本来就在存在啊!念头本来就存在啊!我不去想,我不去思考,我怎么知道这是善是恶呢?我一去思考了,这不就真的有善恶之分了吗?那我不思考,我不打扫,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吗?

成佛就是要大彻大悟,放下心中所有所思所想,这样才能脱离六道轮回,存在于大千世界,存在于过去现实和未来。

既然如此,如果本来就没有菩提和明镜,那我还有擦拭打扫的必要吗?

如果觉得有必要,那就是落入了俗套,你依旧认为心中的念头有这样那样的区别(善恶只是一个大范围)

而菩萨为什么不是佛?就是因为他们心存执念,希望拯救世人,就像地藏菩萨,他就是想着拯救所有地狱中的魂灵,才无法成佛。

由此,会引申出来一个问题,最后的文段里,阿释密达遇见的都是佛教人,是佛教人提点他,“这一切都是虚假的”。

那么问题来了,这一切真的都是假的吗?

就像地藏菩萨说的,你怎么知道你看见的,听见的,就是真的呢?

好!现在话又回到了那句【菩提无树,明镜非台】

阿菡存在也好,不存在也好,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阿释密达不去想这个问题了,不去纠结阿菡是否存在、圣战是否存在了,让自己的念头统统化为0了。他不再去想,不再去思考,一切化为无了。

所以最后的结局就是,阿释密达跟唐僧一样,全部劫数过了一遍,功德圆满,自身觉悟了。

于是他成佛了。

\\\\

说实话,写这2w字读的书,比我之前写其他书加起来还多。写文的过程倒还挺轻松,主要是理解的那个过程,特别特别绝望。很多次都是边骂佛教这玩意儿反人类,边看书。

最后的最后,还是很感谢看到这里的你。

如果喜欢我的书,可以来晋江搜索《在干嘛?吃饭了,阿释密达》来看阿释密达和思枫的真正主线,我保证不会像if线这么刀的呢。

比心心哦~

千树携自家的树苗苗们鞠躬奉上。

这本书会作为小料本在cp30和魔都圣斗士only上发发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7章 千树手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