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三国]炎兴元年 > 第60章 甲寅

[三国]炎兴元年 第60章 甲寅

作者:左篱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8-24 16:58:37 来源:文学城

“还记得之前的问题吗?”

“我虽是季汉大将军,但一贯主和,若我身死,兵权必会交予伯约。到时连年北伐,雍凉二州再无宁日,魏国派刺客杀我,何利可图?”

“郭循若真是魏国刺客,不该以我,或者说,不该首先以我为目标。他是为刺王杀驾而来。”

“所以,阿瞻,你猜对了。昨天在田猎场发生的事,的确是给郭循做的局。是忠是奸,一试便知。”

“当时,若非皇后殿下及时救驾,万一郭循得手……此局,未免太险。”

“郭循不可能得手。”

“为什么?”

“别忘了,你伯约哥哥也在那。他敢放郭循到陛下面前,自然有信心在千钧一发时力挽狂澜。你清楚的,他一贯有此胆量。”

“可他已经受了伤——”

“卖个破绽而已。不见血,时机就不够诱人,不够诱人,郭循就不会如他所愿,放弃这么久的伪装,贸然在御前动手。而只要郭循动手,众目睽睽,证据确凿,任谁,以什么理由,都不可能再救得了他。”

“纵使伯约哥哥设了此局,那内侍身上的信……”

“阿瞻,其实你在登门之前,不都已经想到了吗?”

“……”

是啊,他的确想到了。夏侯霸让他等着看的,一是郭循御前行刺,作茧自缚,一是内侍怀中书信被发现,成为指证黄皓私铸钱币的证据。前者如设局人姜维所愿,后者却被他人黄雀在后。至于黄雀是谁,其实也不难想,所以今天他才会来大将军府,主动找费祎手谈。

“文伟叔,你和伯约哥哥一定要走到这一步吗?”

“这一步,是哪一步?”落下一子,费祎缓声说着,“姜维、黄皓,若说他们二人有勾结,满朝文武不会有一人相信。搜出的信,也只是黄皓的手书,并无伯约的回复,胡廷尉是个聪明人,不会凭这点模棱两可的东西治伯约的罪。如今,伯约不过是因牵涉案情,暂时禁足府中。考虑到他的伤,陛下还特意派了一位太医住府诊治。阿瞻何必这样担心?”

“可文伟叔需要的,就是禁足的这段时间!”诸葛瞻立即道,“伯约哥哥无法离府,不仅无法重启北伐,更无法前往军营。若其他将军在此时带大军回汉中,就算伯约哥哥来日无恙,也极难再拿回兵权。”

“在尚书台学习数日,果然长进飞快。”费祎笑着认下人的话,“不错,二十日后的乙巳日,张翼会带大军回汉中,戍卫北境安全。阿瞻,不仅是对季汉,对伯约,这也是最好的安排,让他好好歇上两年,等头脑冷静了,再回汉中也不迟。”

“……一定要这样吗?”虽然早已猜到事情的真相,但亲耳听到敬爱的长辈承认,却是另外一回事。诸葛瞻只觉胸上重石千斤,几欲窒息,“我知道,文伟叔有阻止北伐的道理。可一定要如此吗?对自己人,阴谋陷害?机关算计?!”

话出口,他才意识到自己太失态了,不免又满心歉意。但胸中积闷,总算也伴随着这声质问,吐出几分——

费祎这么做固然是为了社稷百姓,可姜维北伐,又何尝是为了自己?!文伟叔已是大将军,不想北伐,拒绝就好,为什么要算计自己人!

“是,阴谋陷害,机关算计,自己人。”可费祎仍然坦然认下质问,平静的语气更衬出诸葛瞻的不理智,“阿瞻,你觉得不妥,是希望伯约继续北伐吗?”

诸葛瞻喉中一哑。事实上,他已然认定此次北伐必会战败,所以不如不打,但明明还可以——

“明明还可以与伯约商量,分析利弊,好言劝说,加以说服。”费祎一眼看透人想说什么,语气带上几分无奈,“阿瞻,莫说是我,就算是你去对伯约软磨硬泡,也说不动他。”

诸葛瞻下意识要反驳,但不知怎得,脑海中倏地闪过那日姜维冰冷的目光,惊怔之余,已失去最好的反驳机会。

“为何不能北伐,北伐会引发什么后果,我自然早就和伯约一一讲过,但他总有他的道理。为了让他知难而退,我们又立下约定,以后若要谈北伐之事,他需当日先在棋盘上连赢我三局,平局不算,中断不算,过了夜半也不算。你猜猜,这些日子,伯约赢了几次?”

“八次,但其中只有三次是连续的。那日,伯约带着一箱的簿册、军报和舆地图,和我一直论到鸡鸣,一口水,一著饭都不曾用。阿瞻,你说以伯约这种性子,除了强迫他呆在府里,怎么可能被说服?”

诸葛瞻再次默然。他有时也会与姜维下棋,自然知道人的棋艺虽不算差,但终究还是自己赢得多。连他都很少能在费祎手上赢一局,姜维却能赢下八次,甚至还有三次连胜,二人下过的棋局总数几乎难以想象。姜维能赢,靠的不是棋艺,而是持之以恒的耐力,硬生生耗到费祎身心俱疲,露出破绽。

不得不说,以他对姜维的了解,对方完全干得出来这种事。

“文伟叔似乎一直没有与我仔细说过不赞同北伐的原因。若是兵粮,瞻看过近些年的簿册,国库其实尚有盈余,一战之力总是有的。若是担心兵败,这次即使仓促出兵,也取得了不小胜果。为何不能继续?”

“因为没有用。”费祎语气笃定,“的确,伯约这次是赢了,但战果不过几千流民,一无寸土之功,二无金银之惠。魏国虽是战败,损失不过九牛一毛;我们虽是得胜,代价却远过于收益。这样的胜利,重复十次百次,也没有意义。”

“北地王曾为我解释过,此次胜利虽未能占据领土,却也成功搅动局势。西土民风彪悍,夷汉混居,本就内怀骚动,只要再点一把火,就能鼓动他们改附汉朝,割断陇右,再以陇右为基,逼进关中。”

“不错,类似的话,伯约也与我说过。他的描绘总是如此,听上去唾手可得,可困难多少,风险如何,他总不去提。”费祎低笑一声,“即使、却、只要、就能……阿瞻,你要记住,当一个人话里带上这些词,本身就说明,他也没那么相信自己的话。徒增气势耳。”

“但如果不相信伯约哥哥的描绘……”诸葛瞻顿了一下,声音也不由压低,“那我们该做什么匡扶汉室。还是说,文伟叔不仅是反对这次北伐,而是以后所有都——”

话说到此,这场询问已然失了礼数,更像是不合时宜的逼问。毕竟,在季汉,无论实际如何,没有人能对北伐说出那两个字。

而费祎果然,避开了最直接的回答。他只是叹着气,流露出一种不愿如此,却无可奈何的坚定:“阿瞻,我必须为所有人考虑。我不能由着伯约,拿现在的一切去豪赌一个虚无缥缈的‘未来’。”

“……”

言语间,最后一颗白子落下,胜负已定。

“文伟叔,那至少,你可以答应我到此为止吗?”

“只要伯约到此为止。”

“只等两年。”

“只等两年。”

得到费祎肯定的承诺后,诸葛瞻心知自己再留下去,也不可能改变什么,再加上府外还有人正焦急的等待,他沉默地站起身,行礼,告辞。

“怎么样?费大将军怎么说?可是今日就能放大将军出来?”

一出府门,诸葛瞻就被刘谌拉进车里。今日诸葛瞻进里门时,正遇上同样要来找费祎的刘谌。他见刘谌竖眉冷眼,一副要闯府和费祎吵架的模样,忙是再三劝说保证,才说服由他先与费祎谈谈,刘谌则在府门外稍安勿躁。一番交谈花去两个时辰,刘谌早已等的十分不耐,此时急急询问,又见诸葛瞻眉眼低落,迟疑不答,自然明白过来,当即变了脸色:

“所以果真是费大将军从中捣鬼是不是?!你等着,我去与他理论!”

“殿下!殿下!你先冷静,听我说——”见此,诸葛瞻忙是把他与费祎交谈的内容,尤其是最后取得的承诺一字不落告予刘谌,“总之,就像文伟叔说的,伯约哥哥并不会获罪,一切到此为止。他答应我了,只要两年,伯约哥哥只需要在成都休养两年,就能回汉中了。”

其实,出府时他没有即刻回答刘谌,就是在思索当下的局面。对于一名征战沙场的将军,被迫在成都呆上两年的确憋屈,但考虑到接下来要发生的事,两年,时间恰到好处:一则,姜维不在,张翼对出兵素来态度保守,今年年末那场必败的北伐断然不会发生,会因此事而丧命的众人也都可保全;二则其实不到两年,曹魏就会大举来侵,届时费祎必然会让姜维回战场,他只需在那之前提醒阴平之事,再由姜维亲自布置这一带的防线,至少不会像之前那样,让邓艾如入无人之境般突破阴平,兵临城下。

然而,刘谌既不知未来之事,对费祎又无诸葛瞻般的信任,听过之后,犹是满脸怀疑:“他现在说是两年,两年之后谁又知道是何光景?况且若承诺可信,北边曹爽何以在司马懿对着洛水发完誓后,还身首异处,抄家灭门?要是费文伟……”

“文伟叔怎么会是司马仲达那种穷凶极恶的奸人。”诸葛瞻蹙起眉,打断了刘谌,“且他和伯约哥哥也只是因国事不和,根本到不了兵戈相向的程度。殿下再说下去,未免诛心太过。”

刘谌撇撇嘴。季汉朝堂素来安稳,十几年来几乎无何斗争,就算有那么零星半点,也顶多是贬官罚俸,这与皇帝端拱,历届宰辅仁厚都是分不开的,所以事实上,他也不觉得费祎会对姜维下死手,只是无法像诸葛瞻这样全然放心罢了。当年魏延将军之事,他可还记得许多内幕——

但若说这个,必会让阿瞻想到父亲去世之事……罢了罢了,不提了。

“出宫前,宁儿与我说告、讯、验、鞫、论、当、奏,一套断案流程走完,至少也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如果这段时间两方相安无事,我就相信费大将军的承诺。至于之后,等大将军解除禁止,大不了让他直接向父皇请旨回汉中,照样谁都拦不了他。”

诸葛瞻一想,还真是如此。只是回汉中,皇帝没有理由不批准,可按照姜维的性格,万一回了汉中再来一次先斩后奏出兵……

怪不得文伟叔会加上前提:

「只要伯约到此为止。」

“若是这样,案子查的慢些或许反而是好事,至少不要让伯约哥哥赶得上在今年北伐……”

“你说什么?!”

刘谌陡然大声吓了诸葛瞻一大跳,半晌,才发现自己无意识间竟将心头的盘算小声说了出来,而这显然让百分百支持北伐的刘谌大受打击:“阿瞻,你怎么回事?!你相信费大将军那虚无缥缈的承诺就算了,怎么还说出这样的话……你不会也开始反对北伐了吧。”

诸葛瞻含糊道:“北伐当然是应该的,我只是想迟一年,以免国力不支。”

“国力不支,果然是那些老一套的腐儒说辞。”刘谌不以为然摆摆手,“阿瞻,你就是耳根子太软,别人说什么,你都觉得有道理。……不行不行,我得好好再跟你讲讲这里面的利害关系,把你的立场扭回来才行!”

诸葛瞻心知真让刘谌说起来,他今晚就不必回家了,连忙转开话题:“至少这次能将黄皓下狱论罪,也算是有得有失。”

哪想到提起黄皓,刘谌像被火撩到般,瞬间又竖了眉:“别提了,什么下狱!黄皓现在正在家中高床软卧,安然无恙呢!”

“没有下狱?”诸葛瞻惊讶道,“这是为何?”

“因为律法,宦皇帝六百石以上有罪先请,无得先下牢狱……”刘谌说的一字一句,颇有些咬牙切齿,“昨日郊猎结束,狱吏们本都把黄皓押到牢门口了,偏偏此时父皇下了道手诏,引律令之文,命黄皓禁足宫内居所。父皇向来不怎么读律令,也不知道是哪个多嘴的提得醒。”

这,的确是没办法。诸葛瞻连连暗叹可惜,却也十分无奈——若刘禅是以一己私意硬要偏保黄皓,臣子们还有谏言的机会,可刘禅现在却是通过律令,命廷尉秉公执法,难道臣子们还能谏言皇帝,不要遵守汉家律法不成?

可会是谁为陛下提的醒呢?莫非鸾昭仪作为细作,还熟读汉家律令不成?

“总归无关大雅。若黄皓真盗铸钱币,下狱是迟早的事,来日定案论罪,他逃不过去。”

“但愿如此吧。”

诸葛瞻与刘谌边说着话,马车已驶到了姜维府门外。进去是显然不可能的,诸葛瞻在车中大致瞧了瞧,发现仅有六个侍卫站在府门外,负责拦截出入,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亲兵禁卫。他心中不由又安定不少。如此看来,所谓禁足府中,等待讯问,的确只是走个流程,没有真把姜维当成囚犯。

接下来几天,除了胡廷尉亲自到姜维府中问询了一次外,朝中宫中一派和谐,甚至由于没有姜维日常请命北伐,更显得风平浪静。就像费祎承诺的一样,这次发生的事,似乎的确只是一次无关痛痒的博弈,一切将会随着十几日后大军的离开,到此为止。

直到四月,丙申日——

那是一个潮热的清晨,刘禅难得驾临尚书台,召来尚书令董厥与一干尚书,听他们汇报近日的政务:廷尉府中的案件审理的如何,有无需过目的公文,送至公车门的上书有哪些,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事……董厥的回答四平八稳,条理分明,却也许是天气太过炎热,时辰有些早的缘故,君臣交谈没多久,刘禅连同殿中一干臣吏宫人,都开始觉得头脑发沉,昏昏欲睡。好在董厥的汇报也渐渐进入后段,理论上只需再坚持一小会儿,就可例行完公事,各自散去。

终于,董厥落下了最后一个字,刘禅在黄皓的提醒下适时打起精神,正要依例制可时,一个站在最末端的小书史,突然冲跪到殿中,头紧紧贴着地面,手中笏板高高举起。

“臣、臣平奏禀、奏禀陛下……”

他的声音连同牙齿、身体都在不停颤抖,惧怕显而易见。逐渐清醒的刘禅心道此人或许是入尚书台没多久的小吏,第一次来殿前奏事,所以才会这么紧张。想到此,他放缓着语气,对这个名“平”的书史温和道:“你有何事要禀报?无妨,直起身慢慢说。”

董厥站在旁边,暗暗蹙眉。书史若有事,理当先报给所属曹的尚书,再由尚书告予他。可今日之前,他从未接到过这样的消息。若说这个小书史只是为了在陛下面前搏一风头,敢做出这样打算的人,胆量必然过人,怎又么会怕成现在这样?

他或许该阻止——

“启、启禀陛下,”然而,在董厥犹豫间,这个书史已经开口。他直起颤抖的身子,哆哆嗦嗦地从怀中掏出一卷竹简,高举过头顶,

“臣劾右大将军姜维在汉中期间,矫诏出兵,贪污军资,事皆大害,乞请陛下依律圣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0章 甲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