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孽海记 > 第184章 第一百八十四章

[三国]孽海记 第184章 第一百八十四章

作者:李夸父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17 14:19:16 来源:文学城

大魏自从并了西蜀,东吴的政局就越发紧张动荡。

谁都清楚,大魏下一步就是吞并江东。

江东的世族也十分清楚这个趋势。他们不断地劝孙皓投降,却激怒了孙皓。

那顾姓大族的嫡长子,因此被孙皓扒去了脸皮,放在城门上晾晒。

第二日,顾氏就请离了建邺,举家去了荆州。

东吴的波澜,起伏到了大魏的洛阳。

洛阳皇宫之中,天子曹髦也在密谋。他一日日地长大,对操纵他的司马昭已经厌恶到无法对视的地步。

“爱卿。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朕受辱多年,实在不愿坐等援手。如今东吴已经不足为惧,众爱卿不必再依赖司马昭。”曹髦对眼前坐着的几位大臣说。

那几人左看看右看看,却不愿意答话。

曹髦愤慨而不能发作,只好让这几位臣子离开。

这些臣子除了皇宫,直奔司马昭的大将军府。

他们被大将军召见的时候,正好是大将军司马昭已经用完膳、和崔若愚在品茗的时候。

他对面坐着的是崔御史,她只是一员小官,不过,掌控了洛阳巡城的官兵。

两人相对而坐,像两尊神像。

崔若愚的左手边还放了一把颇不寻常的长剑。

那把剑遍体生寒,可见是饮过人血的。

大臣们初见崔若愚,有些吃惊。大将军竟然如此悠闲,在这里品茗。而她,怎么能佩剑与大将军见面?要知道,他们想靠近大将军,都得卸掉凶器和鞋履。

不过,这几个大臣没什么心思去关注大将军和御史官的风月。他们刚到厅里,就竹筒倒绿豆一般,把曹髦的言行说了一遍。

司马昭看了崔若愚一眼,才说:“本将军日理万机。给你们时间,你们在这说这些不着边际的话。下去吧。”

那几人还要争辩,见司马昭无意留他们,只好红着脸走了。

等他们都走了,司马昭还在看着崔若愚笑。

崔若愚放下茶杯,不解地看着司马昭。“司马昭,你笑什么?”

这大魏恐怕只有她敢当面叫他的名。

两人欢爱到浓时,她会叫他子上。

平日里不是“大将军”、就是司马昭。

司马昭神采奕奕,眉目锐利而含情:“他们心里肯定在喊大将军夫人。若愚如此坦然地面对他们,是不是……”

他突然挪到她身旁,抱着她的腰:“是不是已经习惯了?”

“习惯什么?”崔若愚反抱着他的腰,挑衅般地攀进他的怀里。

“习惯当我的夫人。”司马昭低下头,目光在她咫尺之间,灼热如斯。

崔若愚亲了他的唇,才说:“私下随便你怎么叫。众人面前可不能叫。”

司马昭在她唇舌里缠绵了一番,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呢喃着说:“本将军好可怜啊。年近四十,竟然还未娶亲。”

崔若愚勾住他的脖子,借力凑上他脸颊边,轻轻地蹭了蹭,才说:“你想娶谁,我都没有意见哦,我就喜欢你,想跟你在一起,快乐开心。若是娶我,世事又起了变化,到时候你想换个妻,那可不容易了。”

她不像王元姬,王元姬背负那么多世族重担,不敢动弹。

司马昭看着她,明白她仍然在命运和人心无常的阴影之中,一次又一次的生离死别,陡生变数,她已经怕了。

她对自己没有信心。没有把握能和他一直心意相通,没有把握能一直陪伴他,没有把握能一直享有眼前这样的安宁和优渥——

毕竟前世是郡主、丞相之女和皇后,却落得那样的下场。

她心中一直无法释怀。

他紧紧地抱着她,嗅着她的颈窝。“我谁也不要。我铁了心只要你一个。”

她只是笑了笑。

他知道她不能投入这些承诺里,也不勉强她。他接着说:“我也可以这样无名无份地陪伴着若愚。只要若愚喜欢,我什么身份都可以。但我只把若愚当夫人。若愚就是大将军夫人。将军府也好,我手中的兵也罢,他们都聪明得很,都已经听若愚指令。”

崔若愚哈哈一笑,“现在全洛阳的兵都在我手里,我每天只有半天在御史府,半天在巡城。若是大将军图谋不轨,小心我的兵马。”

司马昭也哈哈大笑,“我还能如何不轨?为了跟夫人表明心迹,王家、曹家、钟家和夏侯家,我都不留情面。”

崔若愚想起那些高门大族,拼命往司马昭府上塞人的事。

无一不被司马昭狠狠地算账和报复。

早前,王元姬带着自己的侄女、外甥女过来拜访。司马昭正好在府上,那两名世家小姐端的是风流又端庄,明艳又高贵。她们谈天说地了一番,离开之后,司马昭就让人把王恺调离了军政之位。

后来王元姬又带了两个婢女过来,那婢女妖魅无双,体态丰腴,娇音勾魂。一看就不是什么良家婢女。司马昭只问王元姬来做什么,王元姬支支吾吾地,说知道司马攸经常在大将军府上读书,所以来看看次子。

司马昭就召人把正在和崔若愚练剑的司马攸叫去了大街上。还撂下一句:“下次要见,就在街上见。”

王元姬羞得无地自容,回王府之后,任凭父亲兄弟如何撺掇,再也不愿意踏入大将军府。她知道,只要等到司马炎当大将军,她就能拿回名分。如今着急的,不过是那些要利用她送另一个王家女去掌控司马昭。

她不想再做此事。

钟家想办法送人进来的时候,崔若愚在府里,司马昭却不在。

钟家只说是远居琅琊的宗族入京拜官,带着宗女来访,想拜见大将军天颜。

崔若愚并非大将军府的女主,但管家迎接这等贵客,总是要以居府之官的名义请崔若愚一同见客。

崔若愚刚落座,看了名帖,才发现对面的中年男子赫然是钟鹤。

崔若愚颇为吃惊。钟鹤比司马昭小一两岁,已经大腹便便,神态疲惫,礼制和法度只能勉强维持,有些老态龙钟。

钟鹤看到崔若愚的时候,眸子里闪过一丝熟悉的澄清。随后又湮灭了。

那来访的钟氏宗族年纪相仿,不过还算意气风发。他送了些礼物给管家,喊了女儿来见人。

管家战战兢兢地接过礼物,听着那女子的行礼,为难地看着崔若愚。

崔若愚打量了那女子。十五、十六岁。正是最青葱的年华。就要听从父母的安排,来求一个素未谋面的中年男子的欢心。

那女子眼神清澈,还有着汹涌的活力。她懵懂而无畏地看着崔若愚。

她心想,这就是父亲口中提到的那位女官吗?父亲说她是无耻之人,靠枕边风无名无份地赖在大将军身边,左右朝政。

她心想,必然是妖冶狠毒的女子。

今日一见,似乎是个很平和的女子,身上那官袍穿得是倜傥俊朗,看到的是英气,看不到野心和贪欲。

她也低头向崔若愚行了礼。“久闻崔大人盛名,小女得见,深感荣幸。”

管家看着这女子的面容和神态,有些欲言又止。

崔若愚看了管家一眼。

她明白管家心里的担忧。钟鹤还是过去那样的手段。他找了个与崔若愚有几分神似的女子,想以此夺走司马昭。

崔若愚又看回精神不支的钟鹤。常年纵情声色,又劳累动怒,钟鹤的精气神已经丢了。

最重要的是,他的魂已经丢了。

他忘记自己安身立命的理由。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一个人如果没有初心和方向,很容易沉溺在原地,甚至倒退。

这是司马昭和钟鹤截然不同之处。虽然同是世家子弟,司马昭日夜不忘一统天下——哪怕江山并不姓司马。

无论是司马昭,司马师还是姜维,他们都很清楚攻伐只是暂时的,一统天下之后,该如何重现旧日荣光,才是真正的目的。

想法相同,就只能看天命落在谁身上。

崔若愚微微叹了口气。她知道,钟鹤一直怪她,把自己的堕落归咎于崔若愚的不辞而别。这不是理由,但是他抱着不放。

他纯粹是不愿意怪他自己。

那钟家的女子见了崔若愚,不知道为什么,就有了勇气。她见崔若愚叹气沉思,就鼓起勇气问:“崔大人有何忧心事,小女可有机会得知一二?”

她父亲皱起眉头。怎么如此不懂礼节。

崔若愚没有在意礼节,只是笑着说:“你这样聪慧的女子,如果再能有些本事和做事手段,倒不妨做些官吏的事。……”

那女子眼中放光。

崔若愚接着说:“只是要赶紧离开将军府。否则,恐怕有血光之灾。”

钟鹤这样明目张胆地塞一个像崔若愚的女子,无异于挑拨崔若愚和司马昭,司马昭的怒气肯定要移山倒海来淹没钟家。

可惜了这个刚入京的官员和他这质地澄澈的女儿。

崔若愚打发了钟家,想了想,临行还递了一枚玉佩给那女子。

当天夜里,司马昭的卫队突然闯进了钟家,以勾结东胡的名义,押走了那刚入京的钟氏宗族。连他女儿都不放过。

崔若愚巡城时见到二人正被押去城西的大牢。她截停了卫队,救下了那对父女。最后是流放到雍州去当个参军司马。

此事之后,世族便打消了推举大将军夫人的念头。

不久,钟鹤一病不起,很快就辞世。司马昭也不计较,按国公礼仪下葬了钟鹤。

钟鹤出殡那天,漫天的大雪,落地即化,混入黑色的泥泞之中。

崔若愚站在城墙上,看着出殡的队伍,大雪落了一身,也不察觉。直到司马昭来陪着她。她舍不得司马昭受冻,这才回了府。

自那起,崔若愚开始意识到时间流逝。原来除了命运,时间也不曾饶人。

那么多人,在她生命里给了她深深的印记,最后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离开。

煮茗的火炉烧得通红。

司马昭抱着她,也不累,也不想去上朝。她收起过往的思绪,认真地依偎在他怀里。

两人看着门外飘扬的大雪。

“我好想你啊。”崔若愚轻声说。

“我也是。”司马昭低声回应,握着她的手放在胸口处。“巡城的时候记得带手炉。”

再过半个时辰,他们就要走进这大雪里,他去朝议,掌控军政决策。她去巡城,力保城城内外不会有流民饿殍。

皇帝曹髦想做什么,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