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孽海记 > 第177章 第一百七十七章

[三国]孽海记 第177章 第一百七十七章

作者:李夸父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10 21:17:10 来源:文学城

崔若愚刚收拾完案头的那些卷宗。

胡奴和胡兵的事,被镇压了。而且被司马昭查出,这些胡人根本不是来打仗的,是听了洛阳城内的有心人的摆布和欺骗,才酿成了暴乱。

司马昭雷厉风行地处决了那些有心挑拨胡人造反的豪强。

但是那些大臣豪强对此事不曾善罢甘休。

有人指责朝廷尤其是大将军司马昭,对胡人太软弱,必然造成大祸。最好是能把塞内的胡人全部迁徙出塞外,让他们自生自灭。

崔若愚揉揉眉头。这些人,怎么说都说不明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是自然的。可是,如果是同一族类,不就能解决问题吗?

一个高大而熟悉的身影又出现在她面前。

其他人都已经离开了,崔若愚心知无需见外,头都不抬,就问:“大将军又散朝了?今日怎这么早?”

司马昭笑着说:“那些事都是小事。日将西坠,一日又要终结。本将军还没见过御史官,心里总是挂念的。”

崔若愚抬起头来。

司马昭穿了一身暗绿的常服。笔直,挺阔。头上只戴了日常用的玉冠。他的笑容,好像是二十多岁的得志青年。

她不自觉地呆了呆。手上收拾卷宗的动作也停下来。

崔若愚有些恍惚。他比之前刚认识的时候,更加自在自如了。不知不觉,她和司马昭也相处了快六年。

两人从毫不相干到形影不离,许许多多的家国大事在两人身边转来转去,逐渐开始循环的迹象。

“怎么了?御史官?今天那些人又骂了我什么新鲜事?”司马昭笑吟吟地走到她身旁,依偎着她跪坐。摆出一副认真听教的神情:“还请御史官大人指教。”

他随手把一枝桃花放在她案宗旁。粉嫩而肥美的桃花瓣,褐色的树枝别致优雅。和黄色的布帛相映如宫廷画。

“在哪里摘的?”崔若愚把花拿起来,洁白的手腕皓如霜雪。“这花开得正好,你折来做什么?”

“御史官,可不能冤枉我。本将军路过,它掉下来,本将军就捡来了。不知道它是不是拦路伸冤?桃花桃花,你是否有冤情要找御史大人?”司马昭靠过来,在崔若愚咫尺之间说话。

他刚好能嗅到她身上的幽兰之香,就心满意足了。不会再越雷池一步。

司马昭身上还是那名贵的龙脑香。香气内敛但浓郁,一旦靠近,直闯心底,让人无法拒绝和逃离。龙脑香其中的霸道,她早就习惯了。

崔若愚忍不住笑了。“你要是在朝廷上这么……这么讲道理,我这里的案卷就能少一半。全是弹劾你蛮不讲理的。”

“哼。他们奈我何,非要花时间写文本弹劾本将军。哎呀,让御史官受累了。今夜宫内有宴席,本将军还请御史官大人一起赴宴,向御史官赔罪了。”司马昭突然收起了玩世不恭的笑脸,压低了声音,认真地说:“若愚。陪我去,好吗?”

崔若愚知道司马昭拒绝一切女眷出入将军府。能出入的只有她这一个御史官。除了她,近年来没看见其他女子陪伴过司马昭。

“可我……”崔若愚眼中浮现出歉然的神色。“我……”

看着司马昭黯然神伤的样子,崔若愚到嘴边的拒绝,说不出来。

两人沉默了片刻。崔若愚几次要放弃,可又生生地忍住了。

“子上。今天我……有要紧事。”崔若愚低下头,不敢看司马昭难过的眼神。

司马昭听她叫自己的字,显然有妥协安抚之意。柔情蜜意涌上心头。他忍不住靠近她脸颊,看着她晶莹剔透又略带粉色的耳垂,心里一阵阵燥热。“一起赴宴。我再送你去办事。”

崔若愚没有说话。她不愿意让他知道她的去向。

“求你了。”司马昭依旧在她耳边说,声音嘶哑起来。他默默地清着嗓子,她总能轻易地撩拨起他的情念,让他情难自己,连声音都控制不住。

崔若愚哀叹一声。“好。但我入夜之后,必须要离开。”

司马昭喜不自胜,握住她的手:“一言为定。”

崔若愚无奈地摇摇头,“真拿你没办法,司马昭。别人都是带女眷,打扮得花枝招展。你带我,我打扮不起来。你堂堂大将军……”

“才配得起御史官大人。”司马昭抢过她的话,“放眼朝野,当初那么多女官,能坚持下来的还剩几人?这几人之中,又有哪个人像若愚这样,一介白身还能从县丞做到著作郎,又立功当了御史官?”

他退后半步,仔细端详崔若愚。“唔,若愚穿官服,真是俊朗非凡。本将军该穿什么,才能跟若愚并肩而站。”

“少胡说了。你是大魏的大将军,谁敢说你不配?”崔若愚翻了个白眼,“赴宴要穿礼服。我倒是有,但得回去取。”

她那些礼服,不够资格坐在他身旁。

“本将军有。如果崔大人不嫌弃,可随我回府上取。将军府,不远。”司马昭目光灼灼地看着崔若愚。

崔若愚总感觉上当了,但事已至此,也不想扭捏反悔。“请带路吧。”

两人肩并肩走出去。一起上了马车。

崔若愚哪里需要司马昭带路,她对将军府已经十分熟悉了。只是今日司马攸也在将军府。

几年不见,司马攸已经长成半大不小的少年了。他正在树下练剑。

崔若愚错愕地停下了脚步。司马昭看了她一眼,也停下来。

司马攸一套剑法练完,擦了擦汗,走到二人面前,行了父母师长大礼。

崔若愚惊得要避开,被司马昭拉住了。“崔大人曾经教导犬儿读圣贤书。合该受此大礼。”

司马攸也笑着说:“父亲大人说的是。崔夫子在大猷眼中,就如父母一般。”

崔若愚赔着笑脸,细汗挂上了额头。司马攸一身气派稳重,又是未来继承司马师的人,极有可能是下一代大将军。向她行父母大礼,她确实受不起。“世子言重了。我天资愚钝,生性粗鄙,不曾教导过世子。只是陪伴了一段时间罢。”

司马攸瞥了父亲一眼,眼中闪过少年人狡黠的光芒,跟稳重斯文的外表不相称。“圣贤书谁都读得。崔夫子所授,乃是世间真义。崔夫子教的仁孝君子,大猷牢记在心。”

崔若愚脸唰地红透了。

当年,她欺负司马攸年纪小,用武力恫吓过他。后来两人交好,她又让司马攸蒙骗夫子,常常装病不去听经,带崔若愚溜出门玩耍逛集市。

司马攸说的仁孝君子,也是她怂恿他背诵之后到处卖弄,教给其他孩子。既能光明正大地出门玩,又能留下一个“广传圣贤于民间”的好名声。

司马昭也想到了这一层,含笑不语地看着崔若愚。

崔若愚强颜欢笑地说:“当年年少无知,带着世子误入歧途。幸好世子是天生英才,不曾被我耽误。”

“大猷能遇到崔大人,是他的福气。”司马昭丢下一句,就拉着崔若愚大步流星地走进了他的庭院。

虽然没有主母和婢女,司马昭的庭院仍然整洁有序,格局雅致,纤尘不染。

两人前后脚走过了池塘上的小桥。

崔若愚有些心神不宁,过桥的时候不留神滑了一下。

司马昭听到她的惊叫声,转身不由分说抱起她,走进了卧室,才放下来。一切都自然得好像做了无数次一样。

如果崔若愚来,司马昭都会提前把庭院里所有奴仆都遣散去别的地方。只准她和他在一处。

司马昭在案头前捧起一件衣服,来到崔若愚身边,双手奉上给她。“崔大人。请更衣。”

崔若愚接过衣服,用眼神示意司马昭离开。

司马昭只背过身去。

崔若愚也不勉强。她相信司马昭不会对她再有非分的举动。

她轻轻地展开了衣服。是一件圆领官服。不像是汉人的服饰。窄袖,开襟,玉腰带。

崔若愚总觉得有些眼熟,但是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司马昭。”她轻声地叫他。

司马昭身子动了动,但没转过来。只是回答:“在。”

“这衣服,是官服还是常服?是礼服?”崔若愚疑惑地问。

“仅此一件。若愚穿上便是。”司马昭缓缓地说。

“啊?可是宫中的宴席,我穿得如此……独特,不太妥当。”崔若愚还是无法理解这件袍子。

粉色的长袍,秀满了银线,袍子闪着细碎的光。和一向低调内敛、不爱装扮的崔若愚似乎格格不入。

司马昭低声说:“若愚,我要转过来了?”

崔若愚“嗯”了一声。她也没脱衣服。

司马昭便转过来。他嘴角上扬,抑不住骄傲地说:“这是胡人献给若愚的袍子。以汉人服色为主,糅合了匈奴和鲜卑人贵族的装饰。全洛阳仅此一件。只有若愚有,当然是独特的。”

崔若愚懵了。这件袍子是胡人献给她的?“我……何德何能?他们是不是误会了?”

她似乎什么也没做。“没有你,我可能什么也做不成。”崔若愚笑着把衣服收起来,“他们要谢,该谢你这位大将军才是。”

司马昭深深地凝视着若愚。“崔大人。若非你坚持,这些事情恐怕无人照看。我身为大将军,每日经我首肯的事成百上千,但未必每件事都能有好结果。胡奴之事,仰仗了你。”

他把衣服拿过来,示意崔若愚把外衣解开。

崔若愚低下头,解开了外衣和腰带。司马昭把那件袍子披在她身上,帮她理了衣服的衣襟和袖口。

他的触碰温柔而有分寸,和他言语的轻佻、气息的霸道,截然相反。

崔若愚伸手去拿自己放在一旁的腰带。

司马昭却抢先一步,自然而然地拿过那条玉腰带,仔仔细细地系在她腰间。

他后退几步,看着若愚,好像想起了什么,又扯下自己腰间的佩玉,挂在崔若愚的腰带上。

他难以察觉地吞咽了一下。她的身子和香气,让他心神摇晃。

崔若愚低着头看自己的这身衣服。

本以为会别扭突兀,穿上之后,契合无比。粉色衬着她的娇俏,明亮的银线显出她的傲然和清贵。脚下的玄色靴让她更见坚毅挺拔和果敢。腰间的玉腰带和玉佩,又让她多了罕见的书卷之气。

真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美人儿。司马昭看得目不转睛。

崔若愚自嘲地笑着说:“这会不会太欺骗世人?我本不是这样的。”

司马昭笑着垂下视线,看着她挺翘秀气的鼻尖:“这下你相信本将军的难处了吧?本将军要如何才能配得上崔大人?”

崔若愚双手摸着腰带,哼了一声:“快换衣服。咱们进宫去。”

司马昭朝着她袖口努努嘴:“宫中宴席,禁见刀剑。”

崔若愚摸着自己藏了匕首的袖口,毫不在乎地说:“大将军看错了,下官没带刀剑。”

司马昭哈哈大笑,什么也没说。若愚眼中,没有规矩。若愚正是最好的季节,不像少女一样懵懂无知,也不像被世事压垮的死气沉沉。她阅尽五味,依然生机勃勃。司马昭很庆幸自己能陪在她身边。

他换了一身黄底红绣的礼服,戴上镶着黄松石的高冠,越见威武伟岸。

两人进宫去。众臣和皇帝见司马昭带的是御史官,也知道那件官袍的渊源。皇帝便顺水推舟封了崔若愚一个博远侯。

刚入夜,司马昭就安排了马车送若愚离开。

若愚在城西山脚下就下车了。独自一人,一步步地登上了山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