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孽海记 > 第174章 第一百七十四章

[三国]孽海记 第174章 第一百七十四章

作者:李夸父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10 21:17:10 来源:文学城

崔若愚从将军府里醒来,也不意外。也没有深究。

因为她巡城的日子里,时不时就因巡得太晚而跟甲士一起回将军府。

如果要留宿将军府,她就会住在这间房。

不少心腹谋士在将军府都有自己常用的留宿之处。她也不例外。

只是她掀开被子之后,发现身上还裹了一件袍子。袍子是暗红色的,有精致的云纹。显然是司马昭的。

她把袍子叠好,想着,送过去司马昭房中也不合适。就放在此处,自然有人会拿去洗。于是她就把袍子放在枕边。

崔若愚打开门走出去,发现院子里的银杏树已经挂上了一些淡黄色。

“要入秋了吗?”崔若愚背着双手喃喃自语。司马昭的府上响起了报时的更鼓声。

她听惯了将军府的更鼓。本无什么新奇,可今日听了鼓声,昨夜的情景蓦地闯入心里。

她跟司马昭说了那些话。还让他抱她。肯定是昨夜那些甲士跟她喝的酒让她醉了。

酒后乱性,无可厚非。崔若愚沉静地想,她已不是青春少艾或者贞男烈女,这点人之常情,她不会过分怪责自己。

他的解释也慢慢地浮现出来。

崔若愚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幸好司马昭心有所属,也不算太禽兽。

甚至有点痴情。为了那个画中的少女,有女人投怀送抱,都能拒绝。

崔若愚不由得在心里称赞了司马昭。她也很想见见那个女子,看是怎样的神仙人物,能让司马昭这大□□至死不渝、洁身自好。

她走到银杏树下,看了几眼那些仍然翠绿的叶子。思索了片刻,就离开了。

两人清晨没有交集,司马昭并不知道若愚能想起昨夜的事。他以为若愚的记忆会随着巫蛊的取消而抹除。

司马昭在朝上主持着伐东吴的事。“如今蜀地已经是掌中之物,东吴本已不成威胁……”

“那就无需着急着灭东吴。”钟鹤坐在一张镶金挂玉的椅子上,捋着胡子慢慢地说。

他近来身体不适,皇帝曹髦特意赐座。表面上是照顾他的身子,实际上是要让钟鹤的地位不逊于司马昭。

何况近些日子,因为蜀汉被灭,大将军司马昭的声望已经到达巅峰。武将之间甚至半明半暗地讨论司马昭受禅的事情。

曹髦一面为自己即将成为统一天下的皇帝而激动,一面又暗自担心司马昭会篡位。

于是,纵然他知道钟鹤不值得依赖,也还是要靠钟鹤去制衡司马昭。

“钟丞相好惬意。北胡、东胡,匈奴,无不对我虎视眈眈。倘若不快胡人一步,一统江山。恐怕,胡人作乱耗我国力,东吴坐收渔翁之利,大魏白白为人做嫁衣。”司马昭注视着钟鹤,缓缓地说。

“哈。大将军此话好生矛盾。既然北胡对我虎视眈眈,若我攻打东吴,胡人就不会趁机南下,灭我大魏么?”钟鹤皮笑肉不笑地看着司马昭。

司马昭感到一阵厌恶。

曾几何时,他还把钟鹤当作一个可敬的对手。

真是不知所谓。

司马昭把厌恶驱走,语气中毫无波动:“钟丞相。这便是今日与众位商议之事。胡人鲁莽不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又对家国之争无甚想法,只能直接利诱,而且本已有不少胡人内附于大魏。有鉴于此,可公告天下,招安胡人……”

“哈哈哈哈哈哈!”钟鹤突然开怀大笑,“本丞相还纳闷,大将军何时如此尽心尽力忧国忧民?原来说到底还是要讨好你那个小妾崔若愚!”

“住口!”司马昭一拍桌子,那桌子应声裂开。

把身旁的皇帝和百官都吓了一大跳。

大将军一向阴鸷,喜怒不甚形于色。如今突然拍裂桌子,可见是怒极了。

“来人!钟丞相身体抱恙,抬回长公主府好好休养!”司马昭摆摆手,侍卫面无表情地走上来,抬走了钟鹤。

百官都不敢说话。连皇帝也不出声,只用恳求的眼神看着大将军。大将军置之不理。

丞相的实力不容小觑,但禁宫已经全部被大将军的兵马掌控。曹髦只能垂下头,看着铺满了红色毯子的大殿地面。

钟鹤涨红了脸:“司马昭!你敢当着陛下的面羞辱丞相!你目中无人,跋扈至极!敢用天下苍生的福祉和大魏天子的江山去讨女人欢心,去驱使武将卖命,把洛阳百姓都放在火上烤!”

钟鹤的声音渐渐远去。他说的话,倒是留在不少人心里。

不少人心里都怀疑钟丞相的说法是真的。虽然也不少人不以为然。

司马昭毫不在意,继续宣告了对胡人的招安之策。

曹髦知道此事会伤及许多宗族豪强,本不想应允,但转念一想,此事若能办成,有利于一统天下。若是办不成,司马昭会被洛阳群雄起而攻之。

何乐而不为。

于是曹髦就准了。

司马昭瞥了身旁这个小皇帝:“那便散朝吧。”

他耐心地等待曹髦摆手散朝,嘴角不易察觉的笑意,只有卢松看到了。

卢松又是一番感慨。崔若愚那小丫头虽说身上确实有些不寻常的气质,容貌也是上等,但不至于能把主公迷住。

原夫人王元姬容貌不逊色于若愚,家世更是胜出百倍,还已经是大将军五个儿女的母亲。却留不住大将军。主公连一丝体面都不肯给。连平妻的位置都不留。主公做得太绝情,太不可思议。所以,王夫人后来做了不少坑陷主公的事,主公也不计较。

对待几位公子也是一如既往地严慈相济。

或许是心中有愧疚。更不难看出,主公明知道自己做得不对,还是要做。

如此执着,却又不肯接受巫蛊的帮助。主公到底想要什么呢?

想不明白,这世间的男女之情,太难言说。卢松摇摇头,叹息不已。

主公的江山大业,还有雄心壮志,恐怕都要受制于若愚。

若非真实发生了,无论谁来说,卢松都绝不相信主公能为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寻常女子而不称帝,为了她,竟然想着放过宿敌姜维。

大将军连江山都不要了。谁敢相信?

司马昭急不可耐地回到大将军府找崔若愚。等回到府中,才想起崔若愚应该巡城去了。

司马昭自嘲地笑起来。一把年纪了,竟然还会如此沉不住气。

正好奴仆把那件红色的袍子送过来,要请命去清洗。

司马昭让奴仆留下袍子,他换了里服,又穿上了这件红衣。若愚的香气还残留在衣服上。

他满脸喜气,无法抑制。在房中来回踱步,看了几本文书,实在按耐不住,兴冲冲地往外跑。

他要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若愚。她巡城快满一个月,受累了。只要推行了这治胡之策,解除胡人的后顾之忧,若愚就不必这么劳累。

偏将军告知他,崔若愚去了城东门。

司马昭与偏将军交代了几句,就策马东去。

他刚刚策马跑出不久,就听得前方有不少人迎着他跑来。神情惊慌。

两旁的卫士小步快跑地前进。

有首领认出司马昭。“大将军!还请回转!前方有乱党。”

“何处闹乱党?”司马昭按住长剑,皱眉低声喝道。“怎地闹起来了才知道?”

那人低下头认错:“属下失职!是城东门失事!”

他还没说完,大将军已经像离弦之箭往城东门奔腾而去。

越靠近城墙和东门,流窜逃跑的百姓就越多,满大街都在堵塞和踩踏,不少甲士都被百姓冲撞得无法前进。

司马昭面无人色,他在马上抽出长剑,高声喊道:“甲士走中间!百姓自两旁往后撤!我身后是巡城武士,可保你们无忧!”

他的声音雄浑壮阔,甲士们立刻排成一个方阵,将百姓挤到两旁。

百姓被挤开,也顾不上谩骂,连忙沿着两旁跑去,远离东门。

一时之间哭声骂声甲胄声混在一起,司马昭的马匹受了惊,烦躁地原地打转,不愿意前进。

司马昭跳下马,拨开甲士,举着剑往城门跑去。几个甲士慌忙拦住他:“大将军……”

“滚开!”司马昭双目充血,暴喝一声,甩开了阻拦他的士兵。

“大将军!”那两名甲士不敢让他冲锋,追着他喊:“城内的鲜卑军勾结了漠北匈奴,如今约有五千人马正在冲撞城东门……”

司马昭脸色煞白,他回头冲那二人喊:“传庞会将军领兵,卢松参军!”

二人只好不再追赶大将军,转身跑去庞将军处传军情。

司马昭横冲直撞,手中的剑寒气迫人,路人纷纷躲开。

他知道此时拦人问话也只是浪费时间,要先杀到敌阵之中,灭了敌人,才能保证若愚的安全。

若愚。你万万不可出事。司马昭心里有些发抖。

这些匈奴人从哪里冒出来的?何以沿途军哨都没有信号传来洛阳,以作警示?

司马昭脚下的血,慢慢地越来越浓厚粘稠。恍惚之间,像是梦魇降临。跟他梦中的场景如出一辙。连脚下温热的鲜血,都一模一样。

司马昭不由得心惊胆战。

路边受伤跑不动的百姓也越来越多。甲士更是横死成堆。

前方的厮杀声已经清晰无比。浓烈的狼烟熏得人睁不开眼。

是鲜卑军最擅长的火烟之法。用了狼烟之后,大魏精良的弓箭军就无法施展——毕竟是在洛阳,不是在大漠,盲目射杀,乱箭之下死的都是洛阳百姓甚至王公贵族。

司马昭拿出方帕捂住口鼻,辛辣刺激才有所缓解。他找不到崔若愚。心急如焚,见人就砍。

他相信眼前这些厮杀的身影里面没有崔若愚,因为他不可能认不出魂牵梦萦的身段。

短短几个月,若愚就因他而遭受了几次袭击。司马昭无暇多想,只知道等脱离险境,他一定要带她远离这些生死厮杀。

一转眼,他挥剑斩了十几个匈奴人和鲜卑军。那些鲜卑兵都穿着大魏的军服,但右臂都系上了绿色的布条。司马昭一眼就识破了这暗号。

他又杀了几人。心里为之一动。既然胡人有识别的布带,他也可以用相同的手段找出若愚。

司马昭奋力杀上了城墙之上,撞起了放在城头的更鼓。

他来回撞了三遍,此时侍卫已经追上并包围在他身旁。

见司马昭已经来到高楼上,侍卫示意让弓箭手放箭射杀城楼下的人。只要大将军不在其中,无论是谁被射死了,对于侍卫而言,都无关紧要。

司马昭冷喝:“不准放箭。违令者斩。”

侍卫不解地问:“大将军。胡兵勇猛,可能还有援军。若不尽快射杀城内的胡兵,待援军一到,更难收拾。”

司马昭目露凶光,脸色一沉:“不必多言!”

侍卫只好作罢。

司马昭等了片刻,无法安心等待。他吩咐侍卫:“如见崔大人若愚姑娘,将其护在其中,不得有任何闪失!”

他想了想,扯下了腰间的佩玉,递给侍卫。“如果若愚姑娘来了,把玉佩交给她,让她有任何事情都可以找卢松和卫将军司马望相助。”

侍卫们都大吃一惊。卢松乃是当朝掌管政务文书的文官之首,司马望是当朝兵权最重的武将顶峰。大将军竟然要他们听从崔若愚的请求。而且听大将军的语气,难道大将军还要杀下城墙去?

大将军命都不要了,还记得给崔大人留相助之人。看来那位女著作郎的地位着实高。

可是……据说她今日就在此地巡城。胡兵入犯,崔大人首当其冲,恐怕是凶多吉少。

司马昭转身要下楼。不顾侍卫们极力阻拦和请求。

他挥着长剑又杀进了军中。

城墙上响起了凌厉的箭声。城头的守军正在朝城外放箭。看来胡兵的援军到城外了。

一个大魏斥候装束的小兵跑过来,“大将军!大将军!城外有五万大军把守了各处路口,恐怕洛阳城保不住了!”

“闭嘴!”司马昭冷冷地命令,手上的剑不停。

那斥候还有军情要报,杀开了几个胡人,逐渐来到司马昭身边。

司马昭也不在意,只冲撞着杀敌,寻找若愚。

墙头响起了急促的更鼓声。司马昭精神为之一振。好若愚,听明白了他的暗号,而且成功地杀上了城头。

好若愚!司马昭欣喜若狂,转身又杀向城楼上楼之处,很快就来到了步梯前。

突然寒光一闪。一柄短剑从他肋下刺出来。

司马昭又惊又怒,反手一剑斩杀了刺客。便是那名斥候。斥候人头落地,身首异处。

斥候刺客手法快准狠,一剑就攻中了他的要害。

司马昭按住伤口,脸色惨白,一步步地走上城墙。

惊呼着簇拥过来的侍卫,司马昭视而不见。崔若愚见到他,双眼一亮,举着那佩玉,笑着迎上来。“大将军,你给我这玉佩做什么……”

走了几步才发现他暗红外袍在淌着血。崔若愚脸色唰地变得跟司马昭的一样惨白。

他径直走到崔若愚面前,附在她耳边:“我已下令封姜维为定西侯,可姜维与钟会叛乱被擒。很快就要被押解到洛阳。如果我不在,你拿着佩玉,让司马望和卢松放了姜维。你们……你们……”

“闭嘴。”崔若愚带着哭腔,颤抖着,轻声地说。

她骤遇剧变,浑身发抖,纵然泪流满面,还是咬着牙沉住气,吩咐侍卫扶司马昭躺下。

随后她亮出司马昭给她统兵的兵符,调动了城下一名偏将军:“去!将城中的医官押来此处!不得有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