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三国]落子不悔 > 第79章 第 79 章

[三国]落子不悔 第79章 第 79 章

作者:花灯见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02-02 23:21:30 来源:文学城

中平六年五月,谯县,州牧官邸。

唐婥在考虑到雒阳将乱后,就骑快马前往郡治所与郡守商议,他们不能确定战乱会在什么时候到来,徐璆在郡中安排布防,而唐婥则前往州治所谯县,面见州牧。

“君侯说的在理。”人到中年的州牧坐在主位,手搭在一旁的青铜镇席上。他刚刚听了唐婥的一系列推测,认同了她对于时局的判断,“大将军若除宦,自然是好事。可太过急切,也不是好事。”

只不过,他也没有对雒阳将乱表达态度,反而说起唐婥在汝阳的改革,“听闻,君侯在选任县吏时,是通过考核排名的方式?”

这些,自然是郡守徐璆奏文,上报给他的。

豫州是十三州中,人口最多的州。在去年的案比统查中,豫州已经有八百多万人,比第二位的益州多出整整一百万人。要知道,益州几乎没有经历饥荒和战乱,而豫州则是在黄巾之乱后,还留存这么多人口。

再加上豪强占有的部曲、奴仆,黄琬估计全州的实际人口,已经超过九百万。

但是,官吏的选拔却一直被豪强们把持着。即使如今郡及郡以上的官员选拔,采用三互法导致了大量长官很难任免,豪强世家们也不愿从民间选拔官吏。

上行下效,最后就连县衙中的小吏,都不再选用平民。自陈太丘后,再也无平民出身的高级官员了。

在他青年时,刚任五官中郎将,就因公平选举而得罪权贵,以此被下狱,被打为党人。

这一禁,便是二十年。

如今他年纪渐长,早就歇了改革吏制的心思。但忽然发现有人还在尝试,难免有些感慨。更难得的是,眼前这位力图改革的,本是就是权贵出身。

“能和我说说,选拔人才的具体措施吗?”黄琬也没等唐婥回答,直接了当的说。

唐婥点点头,仔细地给黄琬介绍。

前年,唐婥提请曾设了文学曹,主管县内公学、书舍一应事务。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汝阳县的低级官吏选拔已经比较完善。四到十二岁的孩童,可以免费读书舍,由书舍负责食宿。每个乡都有一间书舍,供孩子们读书,雇专人养鸡,每个孩子每天可得一个鸡卵。

每十日一小考,在月末时排名,前三名可以得一合(1,读个,三声)胡麻油。现在油料难得,并且因为榨油技术的限制,各种植物的出油率都不高,很少有人食用植物油,大多是用作照明。

唐婥为了能让孩子们吃的好一些,和织造曹的姑娘们想了几个通宵,最后复原了前世的榨油原理。实际上,榨油和压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从‘榨’字构造就能看出来,‘榨’的本意应该是与木有关的物品。

《集韵》中对‘榨’字的定义是:“榨,楚懈切,打油具也。”只要在碾碎的油料上施加压力将油挤出都可称为压油;而榨油是专指将外力转化为强大的压力,施加在碾碎的油料上,从而将油榨出。

东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杠杆式的压取油的工具。贾思勰在《齐民要术》记载:“收子压取油,可以煮饼。一倾收二百石,输于压油家”。这里的”压取油“就是压得的油,”压油家”就是压油的作坊。

这个方法,与如今常用的压取胡麻油的方法类似,只是有了一些杠杆上的改进。听起来已经非常先进,但从实际应用上来看,并不能满足大家日常的生活需求——就连唐婥,都很少能吃到油炸食品。

但,油脂是人体不可或缺的成分。动物油脂获取不够稳定,成本也很高,唐婥只能从植物油上想办法。

孩子们正在长身体,多吃些油脂不是坏事。而且,在饮食中加些食用油,可以有效减少对粮食的消耗。如今每人每天大概要消耗4斤粮食,平民一般一日两餐,也就是说,若是想不饿,单是吃饭就需要2斤的生米。

现代社会食物油水充足,人体所需的热量很容易满足,所以大多数人对于主粮的需求不高。可在汉代,没有油盐的食物就必须多吃,才能满足消耗,且其中的热量远远低于后世。

唐婥在带着大家榨油的时候,脑子里就想着,若是日后战事频繁,在军粮中多添些油脂,就能减少粮食的供给了。

最后她在县城边上建了第一个试用的油坊。里面有三个榨油工具,每个榨油工具都需要至少两个人操作。

这种自宋代沿用至现代的榨油法,出油率高,且几乎不挑原料。所有可以出油的植物,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榨取食用油。

县中有专职的工人,唐婥在研究榨油技术的时候,是同步交他们的。所以,在油坊建成后,这些人就无缝转换为榨油工。

在将菽、胡麻、桕桐等油料征收上来后,榨油工们会先将这些东西放进锅中炒干。再将这些干燥的油料投进碾槽中碾碎。然后将这些粉末用木甑放入小锅蒸熟,织造曹的姑娘们提前将麦秆稻草呈放射状编拢后,固定做底,将蒸粉后的粉末包裹起来,然后压实,再将包裹压实后的油饼通过油槽放入到榨油机的内部。

榨油的工具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这个用来填放油饼的油槽,是在树中心凿的一个长三尺、宽六寸米的凹槽,是整个机器的第一部分。

而第二部分是“木进”,由呈梯形的很多根直插入榨油机的楔子组成,插入榨油机的一头较为纤细,露在外面与撞楔接触的一头较粗呈成等腰梯形状,用榨杆使劲撞击粗的一头,将整根进桩向里面打入,迫使粗的一头一点点深入榨油机内,可以起到充分挤压油饼的效果。

最后一部分是用来撞击木进的由上面吊下来的长木柱,名叫撞杆,本身质量很大,根据惯性撞击和冲力来撞击木进时,能充分挤压出油饼中含有的油水。

榨油的人执着悬吊在空中的撞杆,撞到油槽中的木进桩上,油胚饼在撞击挤榨中变成清油,从油槽中间的小口流出。油胚饼在榨不出油后,就可出榨。

最后将榨出的菜油倒入大缸之中密封保存。(2)

相比起现代工艺,这样传统的榨油方法自然费时费力,但这已经是唐婥能够想到的,最方便的获取食用油的方法了。

孩子们在读完书舍后,可以选择继续攻读公学,也可以直接毕业。毕业的孩子会回到乡中,随原有的乡吏们学习基层的治理,在三年后再次选择,自己去做负责哪种工作。

“这样培养一位基层官吏的时间,是否太过漫长?”黄琬打断正侃侃而谈的唐婥,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唐婥回神解释道,“我考虑到年龄问题,十五岁还是孩子呢。而且,在书舍中学到的,大多是普及知识,现鲁国相在临行前,给书舍的教材中,增添了不少恭孝贤良的教诲。这些孩子读书识字后,实际上并不能直接参与政务中。”

黄琬觉得唐婥有些小题大做,只是最基层的工作,乡一级的职位甚至是徭役的一部分,怎么需要如此大费周章。他扯出一个微笑,反问道,“君侯如此培养乡吏,那县衙中的官吏又如何遴选呢?”

唐婥没有因为黄琬的质疑而生气,反而耐心地说,“那些不愿毕业的孩子,会今日公学继续学习。在公学中,他们可以选择更多的科目,比如水利、农政、公文书写之类的。待到三五年后,再进行考核遴选。”

“阁下也清楚,一个优秀官吏的培养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唐婥温和的说,“公平的选拔,至少是要绝大多数人都有机会的。若只是少数人的公平,那和如今的权贵当政,结党营私有什么不同呢?”

“婥,只是给他们一个机会。”她目光平和而坚定,“获得知识的机会,不应该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教化之事,确实在潜移默化之中。”黄琬平静的说,“只是教育,还应因材施教。君侯此举,倒像是要将文弟子们教成全才啊。”

唐婥没有否认,笑着反问道,“阁下在成为将作大将前,不也对土木一无所知吗?”

黄琬听了哈哈大笑,不住的说,“君侯可真是妙人,有没有兴趣来州府上任职啊?典学从事(3)还有空缺。”

唐婥摇摇头,毫不掩饰自己的意图,“终有一日,婥会如您一般,坐上一州之长的位置。”

黄琬捋着胡子,见她有雄心壮志,就笑着说,“卿本佳人,却有安邦定国之志。风云若起,君侯定扶摇直上九万里,又何必拘泥于一州之上?”

唐婥眯着眼睛笑了出来。她生的好看,艳绝雒阳的传闻并不失实,只是平日里处置政务,杀伐果决,很容易让人忽略了她的性别。如今忽然笑起来,立刻就让旁人意识到,这个大汉第一位女县令,生得如此明艳。

黄琬看着眼前这个凭一己之力,让整个汝南郡粮食收成翻了几翻的女子,心中有了计较。

唐婥身为汝阳人,不能为汝南郡守,更不能为豫州州牧。但,去其他州任职,定然会有一番作为。

外举不避亲,内举不避仇。既然先帝以下令汝阳侯为官,那么她自然也和其他县令一样,有升迁的机会。

若是他今年还在豫州任职,年末便举荐唐婥去荆州为郡守吧。

可惜的是,黄琬的计划最终还是没能实行。虽然和各郡长官商议后,大家一致认为唐婥所言有理,都做好了心理准备,也开始有计划的募兵。但,当大将军召并州刺史董卓进京的消息传来时,所有人还是惊呆了。

实际上,大将军意图尽诛宦官的消息才传来不久,各州都还没缓过神来。而下令并州牧带兵入京勤王的命令紧随其后,更是让人震惊。

“董卓屡不听宣,已有不臣之心,手下凉州军本应交于皇甫将军,自己前往并州上任。可他却不从,既不交兵也不去赴任。”

黄琬将州内六郡国的长官,全都叫到谯县开会,颍川郡的郡守皱着眉头说道。

沛国相冷哼一声,“连先帝召他入京为官,他都敢抗旨。”

“大将军怎糊涂至此?”汝南郡守徐璆叹息着,“如此看来,我等要早做打算啊。”

陈逸为鲁国相点头赞同徐璆的说法,“凉州兵马强壮,且好杀善战,若入京后果不堪设想。豫州距京畿较近,我们还是加强守备的好。”

州牧黄琬点头,“抗击黄巾军的部队,现在依旧常驻州内。我会命典军校尉加强练兵,各位也自行招募部曲,以防生变。”

大将军假借陛下之手,来信各州,如雒阳有变,不得来雒。他本意是为了防止,有与宦官交好的地方长官,借此派兵协助宦官。可这样一来,也就断了自己的后路。

因为军队从地方入京畿也需要时间,若是在他们赶到前,大将军就自行解决了问题,那他们这就是抗旨了。更何况,董卓是大将军亲自召去的,谁敢抗旨?

所以,大将军这道命令,相当于将所有地方军队挡在了外面。这也是没有人考虑,带兵进京阻拦董卓的原因。

六月,雒阳

“臣伏惟天下所以有逆不止者,各由黄门常侍张让等侮慢天常,操擅王命,父子兄弟并据州郡,一书出门,便获千金,京畿诸郡数百万膏腴美田皆属让等,至使怨气上蒸,妖贼窎起。臣前奉诏讨于扶罗,将士饥乏,不肯渡河,皆言欲诣京师先诛阉竖以除民害,从台阁求乞资直。臣闻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肉,及溺呼船,悔之无及。”(4)

陈琳将董卓来表读完,底下鸦雀无声。何进扬了扬头,冷笑了一声说,“闻此表,何人不叹其忠贞为民?如今诸君还有异议?”

“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薪不灭,火不尽。”袁绍朗声道,“并州刺史高义,我等惭愧。”

荀彧冷着脸,和在一旁的荀攸对视了一眼后,起身劝道,“并州刺史所言不虚,可大将军如今手握重兵,又何必命他入京呢?大将军一令之下,将士们莫敢不从,宦官自然不足为虑。若引边军入京,后果不堪设想啊。”

何进摆摆手,“文若乃儒生,不懂此中道理。”

荀攸震惊的抬头看向何进,又看了看荀彧,最后转头看身边的人,从其他人的眼中,同样看到了对何进这话的不赞同。

(1)合:计量单位,十合为一斗

(2)文中为宋代的榨油法,来自《中国古代科技史》

(3)典学从事:主管一州学政

(4)董卓奏表的内容,来自《典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9章 第 79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