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三国]落子不悔 > 第13章 第 13 章

[三国]落子不悔 第13章 第 13 章

作者:花灯见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2-08-03 22:29:08 来源:文学城

回来的几天里,除了吩咐人去做脱粒机外,唐婥便终日疲懒的躺在床上,抖动着竹简看些庶物。其实也不是她什么都不想干,实在是拗不过身边的人。

夏日劳作是相当辛苦的,不管唐婥如何想去看看今夏农田浇灌的情况,乳母吴氏都坚决反对。

她拿来从冰窖里镇过的荔枝,温声劝着坐在回廊边正在写信的唐婥,“不是奴阻拦,只是如今这日头正盛,而少君又将出嫁,这要是中了热邪可如何是好?”

唐婥正在看自己唐珍送来的信,信里谈到他已经派人去查太平道的动向,让她安心准备出嫁,莫要再为这些事忧心。

唐婥偏头想了想,一边随口应付吴氏,答应她不会再去地里,一边给唐珍回信,“如今百姓艰难,无地流民难免会有反意,如国家(1)有意,还请大父多为百姓费心。”她如今能做的不过就是劝劝唐珍为百姓进言,自己守住手下的佃户们,至于其他都已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外了。

当然,这个时代也从没要求过像她这样的贵女关心时事政治,能在父兄聊天时可以谈笑几句就已经是颇有才华了。

唐婥写完信,才拿去管事送上来的滕臣滕器的单子。

吴氏看到唐婥终于对自己的婚事上心,高兴的念叨着“司空为少君挑了个好人家,前些日子有从颍川来的仆役拜见府里诸人,打听少君的事。观其言行不似一般宵小,姑爷家定是良善人家!”吴氏并不清楚荀氏在士族之中的地位,也从未听说过荀彧的美名,只是单纯的凭借着来往仆从的言行举止来判断这个新姑爷家中情况。她是不担心那荀氏的财力的,这大汉比她们少君强的也没有几个,嫁谁都是下嫁,有汝阳侯的爵位在,任谁也不敢欺负她。但作为乳母,她还是希望少君能有个温良的夫家,就算没有男女之情,至少还能得到敬重和脸面。

总不能再找个像傅家一样,得了便宜还羞辱少君。

“荀氏高洁,阿姆莫要担心他们的为人。”唐婥微笑着将腾臣的人选调整了一下,又转头对吴氏说,“阿姆也不要准备太多人,荀家清简,恐会不喜这些。咱们刚去,还是莫要惹人注目的好。”

吴氏想了想,点点头,“若是少君不喜欢颍川,恐怕还是要回来住的,一次性带很多人去确实不方便。那就少带些人吧!”

唐婥晃了晃脑袋,抿着嘴没有说话。

刚到八月,庄园上的匠人就带着先前做的脱粒机来找唐婥。结果在主家扑了个空,菽无奈地说,“您还是去私塾找少君吧,今天一早就去看那帮娃娃了。”

匠人一天马上就明白了。他家幼子也在庄园里的私塾读书,少君经常去私塾里亲自教孩子们读书。因着汝阳侯封邑是由好几个村子组成的,私塾是几个村子公用的,为了能让孩子们上学方便,唐婥专门将私塾安置在了各个村庄的交界处,所以距离真正的汝阳侯府还有一段距离。

其实也可以在府里等唐婥回来,毕竟她不可能住在私塾里。

但是他并不想等下去,立刻拖着脱粒机转身去找唐婥。

而此时,唐婥正笑眯眯的和正处在启蒙时期的孩子们读《仓颉篇》(2)识字。她温和的对围坐在身边的佃户之子说,“刚刚识字就学这个,会不会觉得有些困难?”

《仓颉篇》的开头就是非常复杂的字,又没有拼音帮助记忆,如果是发育比较迟缓的孩子恐怕会觉得有些吃力。

“唔。”她旁边一个叼着糖糕的小孩子嘟囔了几声,将糖糕咽下去后才说,“初学是有些吃力,不过先生教的有趣,我们都还能记住。”

周围的几个孩子也应和着。

“先生?”唐婥很清楚自己请的诸位私塾先生都是什么水平,顶多是识些字又读了些《论语》什么的,要说学识和教育智慧那是几乎没有的。

其实她也有心请些好老师,只可惜如今的知识都被世家大族掌握,能被聘来教佃户们的先生都是学识不高的寒门子弟,她这里又不像是颍川那样书院遍地的地方,读书人也少,想找好老师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她才隔三岔五的来私塾教孩子们。

孩子们听出唐婥的疑惑,七嘴八舌的解释道,“张先生是新来的疾医,说是游学到汝阳,暂时落脚到咱们这的!”

“您不在的时候来的。”

“闲暇的时候,才来私塾教我们!”

“张先生医术也很好——阿母之前得病,就是他医好的。”

孩子们越说越高兴,还将唐婥从竹席上拉起来说,“我们带少君去见见先生!”

看得出他们非常喜欢这位张医师,唐婥也没有反对,任由他们把自己拉着往私塾边上的居室走。

这里是庄园里医师,西席们的宿舍,唐婥还没有走到跟前就看到一会青衣短髯的青年人站在门口,背上背着竹篓,正和村民说着什么。

孩子们看到他,立刻飞奔过去抱着他的腿说了什么。唐婥就看到青年讶异的回过头,然后向自己深深行礼。她微微点头示意,也没有走过去而是等在原地。

“机,见过君侯。”

张医师像是嘱咐完村民什么后,才疾步走到唐婥身前赔礼道,“与村人嘱咐热疾的方子,这才失礼于君侯,还请君侯海涵。”

唐婥笑笑,“疾患之事乃大事,先生如此甚好。婥只是一闲人,稍等片刻也无妨。”行止间并无那些权贵人家子弟的倨傲之气。

“常闻君侯温和不似一般贵女,如今一见过真如此。”张机又拱了拱手,然后摸了把额头上的汗珠,请唐婥进居室的会客厅喝水。

唐婥点点头,看出他好像找自己有事,就先让他不用着急,去洗漱整理一下再来详谈也不迟。张机也意识到自己现在的样子颇为失礼,连忙告退,留唐婥一人在会客厅喝蜜水。

虽然被称为会客厅,但实际上是在此居住的西席和医师公用的一个空间,被大家用来聊天,看书,甚至炮制药材。虽然用竹帘分成小隔间但还是经常有人路过唐婥,不可避免向她询问一些事情或者直接找她汇报最近的情况。

于是等到张机换了衣服,又重新梳了头再回到会客厅的时候,唐婥已经从小隔间挪到了会客厅中央,身边围满了人,正七嘴八舌的说着什么,唐婥清亮的声音穿过嘈杂的人群传到会客厅各处,“孩子们读书是大事,如何教,教什么,还希望各位先生多费些心思。启蒙的书不必拘泥于《仓颉篇》,读些农林牧渔之书也好。”

“孩子们毕竟喜欢艳丽生动的事物,启蒙的时候也莫要太过死板。”她轻笑着上,“医师们也可以挑一挑有天赋的孩子,教他们些治病法子,莫要辜负了孩子们如此好学的热情。”因着庄园条件好,佃户农人们生活都还算顺遂,大部分孩子都在私塾读书,虽然因为劳作辛苦,很多人只读两三年就不会再来,但孩子们还是会抓住一切机会去学习识字,唐婥也希望能在有限的条件下让他们学更多的知识——多掌握一点知识,说不定就能让他们在日后活的更久些。

片刻后皆是一片“唯,唯”之声。

众人又说了几句,唐婥这才从人堆里脱身,引着张机回了刚刚的隔间,边走边道,“让张医师久等了。”

张机摇摇头,称赞道,“君侯对庄园里的子弟爱护有加,实乃世家少有。”

“婥并非世家。”唐婥见他竟然还不知道自己的身份,有些无奈的说道,“我乃五侯之一唐衡之女,承假父之爵才有今日。”

她并没有抬出远在颍川的唐氏,比起以出身颍川长设县唐氏为傲的大父,她更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宦臣孤女。

张机惊讶了一瞬,但很快松缓了神情,平静的说,“我们并不能用出身去评判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更不能用一个姓氏去否决或是称赞一个人的一切。在机看来,君侯已是当世贤士之典范,与您的父亲是谁,您是什么性别皆无关。”这与此时人喜好以家族、门第标榜自己,评价他人的习惯不同。

“医师此言,解我心中犹虑矣。”唐婥听道他这样‘不符合时代’的话,也只是淡淡的附和了一句,没有什么多余的表情。

两人坐定,张机这才端正的自我介绍道,“张机,字仲景,南阳涅阳人。”

“唐婥,尚无表字,颍川长设人。”唐婥同样端正道。

“您刚刚可不是这么说的。”显然,颍川唐氏的大名张机还是听说过的,此时正捋着胡子笑道。

“先生也没说过自己是南阳张氏。”唐婥也笑笑,两个不喜欢互通家族的人就谁也不要消化谁了。

“我可与您不同。”张机摇摇头,“毕竟如今唐氏还正是鼎盛之时。”唐珍还在朝中为三公,没人会说唐家败落了。

唐婥不太清楚张仲景为何这般说,但也没有多问什么,只是解释道,“左右我假父自从入宫,就再也没有回过族中,唐氏在与不在与我并没有什么干系。”

张仲景听出她不太想多谈,于是也没有再细问,终于将话题转到了自己的目的上来,“机想向您求教,去年大疫,为何汝阳并无疫祸?”

唐婥是听说了张仲景只是客居在汝阳侯府,猜到他应该是有事寻自己,如今听了他的话,也只是微笑着反问他道,“张医师为何问我?”

(1)汉代把皇帝也称为国家

(2)李斯编的识字书,但难度很大

张仲景的家族原本有数百人,但在先前的几次大瘟疫中有三分之二的人都死于伤寒,家族衰落,这也是他身为士家子励志学医的原因。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第 13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