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三国]落子不悔 > 第123章 第 123 章

[三国]落子不悔 第123章 第 123 章

作者:花灯见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06-16 23:10:57 来源:文学城

实际上,《汉仪》全书是在如今的天子还在长安时,着应劭编纂。即使条件艰苦,应劭也尽力将旧制重编,共有《律本章句》、《尚书旧事》、《廷尉板令》、《决事比例》、《司徒都目》、《五曹诏书》、《春秋断狱》等二百余章,将各级官员的职责,按类划分,权责分明。

如果他不是在背叛曹操后,成为袁绍僚属的话。

“《汉仪》此书,将军可读了?”年轻的天子微笑着看向下首处的刘备。自从刘备投效曹操后,时常来宫中拜谒他,而他也有心交好非曹势力,所以也放任他对外宣称自己为皇叔。

实际上,即使刘备真为汉室血脉,中山靖王也乃西汉宗室,与光武帝是否有血缘关系,都未可知,相比他自称的皇叔身份,如今在曹操手下任职的刘晔,反而与天子在血缘上更近。

《汉仪》是叛将所作,朝中亲曹党大多都弃之如履,更不要说翻看了。但皇帝却在收到后,每每拿来详阅,还喜欢召人清谈此书。

刘备自然也读了此书,托唐氏曾推广的雕版印刷的福,如今书籍的传遍倒是快了不少。

“此书规整诸官行径,为农事、律例和税收等都有所规范,实乃益书。”他说了些笼统地评价,却没有说到皇帝的心里。

刘备知道,皇帝在长安时就命人作《汉仪》,就是为了继续稳固君君臣臣的结构,提醒诸位军阀,天子尤在。

但如今,就连这宫殿都是大司农唐婥设计营建,宫中守卫皆是曹军亲众,总领朝政的尚书令荀彧也是曹操亲信,皇帝也只能靠纸上文章,来维护自己的尊严了。

他想的,是文中本不应该出现的那几个名字。

应劭先前随父在长安为官,后投效曹操,又因在徐州护卫曹嵩不利,使其家眷被困华县,所以弃兵投奔袁绍——这也是为什么,唐婥在去接曹嵩时,曹嵩身边护卫如此之少的原因。

可此书不是一日作成,从行文严谨的程度来看,应劭也不可能是匆忙将唐婥等人的名字,加在其中——而且,如果是真的有心反对女子行政,应直接提‘女子’二字,而不是名字。

所以,应劭是从袁绍之命,借此事故意对曹操势力发难,此举不过是个开头。

皇帝不满刘备的含糊其辞,继续说道,“如今百工不得其职,应当将此书广而推行,使列为臣工可以各司其职,以纠正如今的乱象。”他不能将不满曹操干政,希望通过此事暗示朝臣们,他们应当听命于谁这类话,明目张胆的说出来。

毕竟,自己的兄长被董卓杀死的景象,还历历在目。

他需要借刘备的嘴,将自己的想法传递出去,并借他的手完成自己的目的,夺回主动权。即使可能性非常小,他也不能放弃。

“荀令君,陛下正与左将军在殿内议事。”手持长戈的护卫看到荀彧从台阶上走上来,上前一步禀告道,“已经有一个时辰了。”

宫中守卫都是曹操的亲兵,甚至很多都是曹氏子弟,自然会将皇帝的言行,与何人会面禀告给荀彧。

曹操先前颇为信重刘备,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还特封他为左将军,若不是唐婥身为豫州刺史并无错漏,他甚至想命刘备为豫州刺史。但他在许都,常与高官相谈甚欢,又出入宫禁与皇帝交好,并不是明智之举。

在离开许都前,程昱曾对曹操和荀彧说,‘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如今留起在许,不如早图之’。

只不过,曹操并没有来得及处置此事,就带兵离许。刘备并不知曹营内部,谋臣们对他都颇为忌惮,但发现此事也不过是早晚的事了。

荀彧依礼在殿外候着,待侍从通传且得到皇帝传召后,才卸剑除履进入殿内。

他并没有事找皇帝,来也只是礼仪性的告知皇帝,最近朝廷都做了什么。

“荀令君,快轻起。”皇帝看到他一进殿,便叩首行礼的动作,连忙免礼,甚至站起身迎了几步。

荀彧坚持行完大礼后,才躬身趋步走到临近皇帝的坐席上,温和的向刘备点点头,余光瞥见皇帝手边的《汉仪》,装作没看见的对皇帝说,“今年秋收已经结束,大司农报每亩地约收六石粮,明年若是风调雨顺,再多几斗应该不成问题。”

实际上唐婥的报告,比荀彧的汇报详细的多,但皇帝仅仅需要知道这些就行,荀彧也没有多嘴。前世他为培养皇帝,总是将朝中所有事情,掰开了揉碎了教给他。

陛下虽然聪颖,可知道太多却无能为力,反而痛苦。

更重要的是,他不可能真的与自己站在一起。皇帝为了维持自己的祖宗基业,只会关心大权在谁手中,至于百姓死活,并不是最要紧的。可他如今的愿景,便是助天下人能过上更平稳的日子,自然也就渐渐同皇帝疏远了。

军中事务他是不会告诉皇帝的,只能从杂事里挑些不重要的,与皇帝交流。

可即使是这样,天子也听得聚精会神,他不时的问荀彧一些朝政上的问题,荀彧也好脾气的一一解答。前世他没有精力教导皇帝,便将自己的大兄荀悦也叫来许都,专门为皇帝答疑。

如今大兄在汝阳为官,不愿来许都搅混水,他也就没有给皇帝安排教席。

“朕常读荀司空所著文书,每每惊叹于荀司空高义,如今得荀令君教导,才知荀氏一族皆为贤才。”

皇帝阖手赞叹道,自他登基以来便从无人教导他,如今得尚书令指点,忽有茅塞顿开之感。

荀彧轻笑了一下,没有接皇帝话,而是对坐在一旁也听得仔细的刘备说,“近来听闻左将军常在陛下近前,臣也颇为惊讶。”

刘备愣了一下,正要说什么的时候,荀彧又转头对皇帝行礼道,“想来是陛下于宫中,颇为烦闷。臣族兄曾行遍豫州各郡,著有《申记》,并为《汉书》做注,若是陛下感兴趣,臣便奉上,以供陛下详阅。”

“也好与左将军,多些话题。”

他平静的看向刘备,眼神中并没有任何情绪,可刘备却惊出一身冷汗。

刘备甚至在心中怀疑,《汉仪》中对于大司农的中伤,尚书令真的毫不在意吗?还是说,他通过自己和皇帝的闲谈,知道了什么?

实际上,处于前世对刘备的了解,荀彧并不觉得他和皇帝能翻出什么风浪——不是对刘备能力的否认,而是处于对自己实力的信任。

只是他不愿刘备与皇帝走得太近,以免让皇帝徒增野望。如今他的官职为左将军,又无人给皇帝说他手中实际无兵,皇帝难免觉得刘备能与曹操抗衡。

荀彧自觉对曹操还算了解,若是真的怀疑刘备有反叛之心,恐怕会徒增杀戮。对于以□□为主的荀彧来说,许都周边发生战事,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更何况,这完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战斗。

所以,能让刘备知难而退,自然最好。

果不其然,虽然荀彧和皇帝还未谈完,刘备就已经起身告退。而荀彧,则在他走后,终于将话题引到了《汉仪》上。

“陛下命臣子所作《汉仪》,臣等已经阅过,内子也颇为赞赏其中对于官职的规定。”荀彧笑眯眯的看向皇帝,“只是文中对内子有所中伤,不知是否为陛下授意?”

皇帝虽然看到了其中关于唐婥的言论,也并未表示不满,但他也没有主动示意应劭中伤女官,故而否认。

荀彧满意的笑笑,“那便是冀州牧指使应劭故意为之了?”

然后他在皇帝震惊的目光下,对袁绍下了定义,“先前曹司空为大将军,因冀州牧不满,又不愿与其伤了同僚之谊,故而让位于他。如今冀州牧不仅不感念陛下圣德,竟然敢插手天子文章,还居心叵测的中伤朝廷命官。”

“大司农乃陛下亲授汝阳侯,大司农,大鸿胪,有册在身的豫州刺史。冀州牧此举,不亚于公然反叛,野心昭昭,不言自表。”荀彧神情庄重的向皇帝行礼,“陛下不可对冀州牧此举,做事不管啊!不然,皇室威仪何在?”

“这,为之奈何?”皇帝被他说得哑口无言,原本想靠着此书,维持皇室威仪,被荀彧这样一说,如果不问应劭和他的上级袁绍的罪,才是有损皇室威仪。

“自然是收回大将军之位,命曹司空出兵讨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