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三国]落子不悔 > 第113章 第 113 章

[三国]落子不悔 第113章 第 113 章

作者:花灯见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06-16 23:10:57 来源:文学城

“嘿——呦——呦!”

“嘿——嘿——呦——”

悠长的号子声在凌冽的寒风中,也显得分外凄凉,军士们以伍为单位,在工地附近巡逻,不远处还有人趁着冬日,背着铁犁不顾肩背已经被粗糙的犁把磨得血肉模糊,也要将还未下种的土地深耕。

去年的蝗灾虽然只在兖州,但豫州也并非全无影响,农人们要趁着滴水成冰的时候,将虫卵从地里翻出来将其冻死。男丁们都被征发去服徭役,大多地里都是农妇带着孩子们在忙碌。

“吕婶,兖州来信了——”

一个农妇正挽着袖子蹲坐在田埂边,胳膊上蒸腾的汗水遇到冷空气,快速的升华成白雾,她听到有人在招呼自己,忙抹了一把汗站起来,干裂的唇角扯出一点笑容,“可是阿蒙来信了?”

同乡的小子跑到她跟前,撑着膝盖缓了几口气说,“李家的小子回来了,说是和吕蒙同军,带了他的信回来。”

李家大郎是汝阳侯的亲卫,自从君侯做了刺史后,就不需要那么多亲兵,所以放还了一部分人,李大郎就是其中之一。吕蒙自从几年前去寻君侯的部队,说是建功立业后,就再也没有消息传回来,吕母甚至以为他已经战死,没想到去年有信客替荀采送信,捎带着说还见过吕蒙,不过他已经不在豫州,而是随军去了兖州,于是吕母就日盼夜盼的等消息,希望能有回乡的军士带些口信。

这可终于盼到了。

吕母来不及收拾东西,几乎是跑着穿过田埂。冬麦已经种下,轮休的田地也尽可能的被翻开,自从有了战事开始,郡里的农税就越来越高,如今已经是三一税,听说今年还要涨,不过比起流离失所,朝不保夕,多交些税也显得不那么难以接受了。

去年末的时候,刺史下令各郡实地调查水文和土地情况,设计灌溉系统。汝南郡在先前的战事中,几乎没有受到影响,甚至徐太守还将书舍和学堂开遍了汝南,不过他显然并不想教出文官,而是培养了许多农官。

所以,刺史将需要统筹设计水渠的命令下达时,汝南几乎是最快完成调查的郡,甚至大部分农官都被借调去往其他郡国——颍川还送来大批的耕牛,作为交换。

冬日河水冰封,趁此机会县丞组织人手,将先前唐婥还在汝阳时,组织人手修建的水渠拓宽,重新夯筑蓄水池,然后再延申些到临县,准备和今年就会建好的支渠对接。

因为汝阳有不少木匠和铁匠,所以还负责周边各县的水车的农具的制作。

锤声叮叮,黑铁锃亮,猩红的火花在一声声号子中,飞溅出来。老铁匠蹲在铁砧旁,用小锤敲击几下通红的铁块,学徒们就抡着大锤紧跟其后,捶打师傅示意的地方。

不少光着膀子的铁匠在泥炉旁挥汗如雨,好在数年前改良的炼铁技术,不用他们再炒钢,不然如今对铁的需求量,甚至可能会累死人。

远处巨大的水车被滚进蓄水池中,木质的传动齿轮正在一旁堆着,等到农官将水渠和蓄水池验收后,才会完全组装。

有农官正蹲在地边,将一个没盖没底的小铁桶插到渠缘上,然后再里面灌水。被夯实的土地几乎无法渗水,农官耐心的计算着时间,如果半天之内水没有渗入地里,这一段水渠就算合格。

原本烧制纯碱的炉子,也全都改为锻铁的作坊。烧制纯碱所产生化肥确实诱人,可其中消耗的时间和人力,已经是如今的汝南郡承担不起的了,所以徐太守直接撤销了。

吕母顾不上这些,她跨过堆着铁渣的渠沿,冲回里中去寻李家大郎。

李大郎回来也没有休息,而是在屋头劈柴,听到吕母的招呼停下手中的工作,用裤腿擦了擦手,憨厚的笑了笑,“吕婶子,阿蒙小子让俺给你带了包袱。”

他只给旁人说是信,是担心有人惦记吕蒙给吕母捎得东西——实际上他也没看里头是什么,不过也大概能猜到,无外乎是军饷或是攒下的布匹。

吕母搓搓手,“阿蒙可还安好?”

“好着呢!立了几次军功,如今已经是别部司马了!”他嘿嘿笑了几声,从房梁上翻出吕蒙托付给他的包裹,塞给吕母,“若是日后战事平稳,说不得他还要接吕婶子去享福呢!”

吕蒙的姐夫邓当就是孙策的别部司马,吕母对这个军职并不陌生,她看着粗布包裹,实在忍不住哭了出来,“我的儿,送他去读书就是为了不让他拼命,这得是多少军功,才能换这么个军职啊——”

孩子究竟立了多少功,她并不在乎,只是想到战场上刀剑无眼,吕蒙定然受了辛苦,就实在忍不住流泪。

李大郎不知怎么宽慰她,只能赶紧无措的站在一旁。

“哎呀哎呀,阿蒙小子说了,等把兖州平定,他肯定回来。”李大郎终于从脑海深处搜刮出吕蒙的话,赶紧告诉吕母,“到时候唐使君肯定重用他,也能留在豫州照顾吕婶。”

吕母这才平复下来,只当他是在宽慰自己,于是抹了把脸谢过他,然后透露道,“徐郡守已经不在汝南做官了,如今新来的郡守说,去修渠或是做工的,不仅可以抵扣徭役,每户每日还能多领一碗粥,你刚回来,不知道这些,要是家中没什么事,明日去典农从事那里报名就行。”

李大郎连忙点头,打算明日清晨就去找典农从事。穷苦人家是没有休息的,即使是伤了身子也要做活,不然明日可就没有指望了。他虽然攒了点军饷,但如今是有钱也买不下粮,家中过活还得靠县中的救济粮。

......

“蔡长史,这是如今各县水渠的修建计划。”一个薄曹吏跪坐在蔡琰面前,战战兢兢的将文书捧过头顶。他是从县里新升迁上来的郡吏,却对这位长史的秉性,略知一二。

眼前这位文雅的女长史,在刚刚上任时,曾催收过他们县的税粮。县中的世家不愿听命一名女子,所以故意拖延时间,也料定她不敢怎样。结果,薄曹从事设下鸿门宴,借郡守之名,将全郡没有按时交税的世家大户,都请来郡治。

她请汝阳侯府的侍卫和郡尉驻守在治所旁,在酒过三巡时下令,将参与宴会的所有‘客人’,以不从郡令的名义尽数斩杀——这些家族,再也不用给她交税了。

这一举动传遍了郡中,再也无人敢欺她是女子,拖欠粮税。对此事,他自然也有耳闻,如今在这位蔡长史手下任职,只担心她一个不顺意,就对自己拔刀相向。

蔡琰接过公文,看着新来的属官战战兢兢,无奈地叹了口气,结果对方被吓得一激灵,急忙告退了。

她确实杀了不少世家大族,甚至借不缴税的名义,在徐璆的支持下,将这些已经做大的世族屠戮殆尽,但这些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汝南郡中,世家树大根深,每任郡守都被他们牵着鼻子走,即使想要有所改革,也会遇到难以想象的阻力。而这里又不似其他郡,世家因战乱衰败,在这些年的安稳中,他们甚至有做大做强的趋势。

郡中土地有近半都不用交税,沉重的税赋,就这样压在根本没有多少土地的自耕农身上。她在上任初,就想要取消这种对世家的优待,徐郡守也是支持的,不出意料的受到了激烈反抗——结果,他们自然是被残酷镇压。

没有郡守的支持,她也不敢动世家的利益。

她只不过是替郡守将他想办,却碍于身份无法办的事情,办了。传到各级官吏那里,自己都快成了人屠。蔡琰轻松的想,有这样的名声也好,那些人惧她,畏她,总比欺她,辱她好。

新来的太守是荀氏族人,她从未见过。听说是举孝廉后,一直在朝廷任职,直到上个月才回到豫州,被平定了颍川的兖州牧表为汝南太守。

她只在荀太守赴任的时候,见过他一面,其余时间都是荀郡丞和她商议郡中钱粮薄书。荀郡丞,就是当年荀氏搬到汝阳后,来辅佐徐太守的荀爽之子,荀棐。

而荀采的大堂兄荀悦,因善于作书,喜治学,已经累升为督邮,与贞姬一同主管郡中学政。

这么想想,荀氏是否在汝南郡太过势大?

蔡琰一遍审阅着州郡水渠的建设图纸,比对各县报上来的进度,一遍在心里琢磨,若是荀氏不再支持唐婥,汝南很容易失控。汝南郡人口众多,是如今大汉各郡中,人口最多的郡,一旦失控对于唐婥来说,肯定是个不小的麻烦。

“要不,去信给安如,听听她是怎么打算的?”蔡琰琢磨了一下,决定私下去信唐婥。曹操打得什么算盘,唐婥已经来信告诉过她了,既然曹公想让她们牵制世家,为寒门子弟晋升铺路,那就不要怪她们为自己的利益,去私下通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