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三国]落子不悔 > 第102章 第 102 章

[三国]落子不悔 第102章 第 102 章

作者:花灯见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02-27 23:50:34 来源:文学城

诸葛亮如今只有十岁,因为营养不足身量也不高,在唐婥怀里不安的扭动了几下,没有回答她的话,而是坚持道,“有人拿着汝南郡守的亲笔信,在门口候着。”

唐婥笑盈盈的点点头,抱着他走了一段路后,将诸葛亮放下来,拍拍他的背,“你着急过来告诉我,是想和我一起去见汝南太守的信客?”

诸葛亮这才有些羞涩的点点头,“和姊姊弟弟们看书,有些无聊。”诸葛家的姐弟,都自幼读书,如今从父繁忙,诸葛姐妹就负担起教导弟弟们的重任。

唐婥笑了出来,牵着他的手嘱咐道,“那一会,可不要说话,就安静听着。”

小不点晃着头顶的发揪,认真地点点头,还主动松开唐婥的手装作僮仆的样子跟在她身后。诸葛亮当然不认识汝南郡的人,所以也没有给唐婥藐视究竟是谁来了。

当唐婥对着门外带着帏帽的人,行礼时,来人咯咯的笑了出来,“阁下竟然与采,如此见外?”

唐婥惊喜的抬头,“女荀,你怎么来了?”

荀采单手掀开帏帽,将徐璆的信从袖子里掏出来,双手握着对唐婥行礼,“汝阳县户曹掾,受汝南郡守之令,携手书及县吏百人拜见典军校尉。”

唐婥感觉单手将荀采扶起,将她让进府内。一边走,一边说,“婥这里简陋,还望女荀莫怪。”

荀采看了眼诸葛亮,又看了看唐婥笑盈盈地说,“到处都是战事,那里还讲究得了那么多?”

她这次来,是蔡琰听说曹操军为助刘表,派兵豫州阻截孙坚粮道,而军队却迟迟不到汝南,反而在梁国驻扎了下来,修整土地,所以料定是唐婥领兵。

“文姬猜你这里缺人,所以就说服了太守,派人过来助你。”荀采笑着对端了热水过来的章氏笑笑,对着唐婥仔细端详了一番,轻叹道,“安如嫂子,两年未见,你可轻减了不少。”

“战事繁重,过的肯定不如在汝阳时舒服,自然轻减了。”唐婥无所谓的笑笑,也没有继续叙旧,立刻将荀采带来的徐璆手书和一份人员名单展开,在仔细看过后她皱起眉头,问道,“董卓竟下令,将徐太守转为东海郡守?”

谈不上升或者贬,但董卓的心思却一望皆知。

荀采点点头,补充道,“但因道路阻隔,太守并未去上任。朝廷也没有新派汝南郡守来,所以徐太守还是暂领汝南郡守职。”

她说话的时候,唐婥已经一目十行的看完徐璆的信,又扫了一眼荀采带来的人名单。绝大多数人,她都没有听说过,但每个名字后面都详细标注了籍贯和毕业书舍。

荀氏的到来,不仅仅为汝阳增添了人口,同样也带来了很多现成的讲席。荀氏族人在汝阳耕读,将颍川的私塾也搬到了汝阳,在乡里,往往一人就能撑起整个书舍,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汝阳每乡都有书舍,县中还有三个公学,用来培养县吏。

荀采带来的几乎都是刚刚毕业的文弟子,所以唐婥几乎不认识。

不过,她倒是看到一个有些眼熟的名字。

“吕蒙?”唐婥支着头笑笑,“这孩子怎么也来了?”

他是书舍第一批的文弟子,在雒阳迷路后找到路边吃东西的唐婥,被她经过几年的学习升入公学,早就毕业成为汝阳县衙内的一名文吏,按理不会来如今还算是战区的梁国。

荀采并不知道当年吕蒙和唐婥的交集,以为她只是眼熟这个名字罢了,“这孩子是听说这里有战事,才主动来求我,说是要参军立功。”

当年见她时,吕蒙就展现了属于自己的追求,唐婥早就知道吕蒙不会甘心做一辈子县吏,也没有惊讶,笑问道,“那他可是要来我军中?”

“我将县吏们暂时安置在城外,他估计已经找到帐下督(1)报名了。”

唐婥点点头,将吕蒙抛到脑后,堂章氏带着荀采去安置那些县吏,明日开始,她会给他们安排各地的公务。等到所有人都退出去后,诸葛亮才膝行了几步,跪坐到唐婥身前,眨着乌黑透亮的眼睛糯糯的问,“阁下为何不满朝廷命汝南郡守转东海郡守?”

唐婥摸了摸他的小总角,反问道,“阿亮觉得呢?”

“因为这是,这是阳谋。”诸葛亮努力想起前几天大姊教给他的词,重复了一遍,“是阳谋。”

“哎呀,阿亮竟然还知道阳谋这个词。”唐婥轻拍了几下手,“不错不错,那为什么是阳谋呢?”

诸葛亮搓着衣角,“是想把汝南郡守调走吧?他肯定阻拦了什么......”剩下的,他就不知了。

唐婥也没有为难他,一个对军政完全不懂的十岁小童,能说成这样已经出乎她意料,她将诸葛亮抱到怀里,将豫州地图打开,细细的给他解释。

“阿亮看,颍川和汝南相连,这称作‘交界’,如今颍川被董卓军占据,可也只到这里了。汝南是豫州唯一还算安定的地方,其他各封国要么不问世事,要么早就沦陷。”唐婥牵着诸葛亮的手,一点一点的指过地图,让他感受纸墨的温度,“如果想要进一步占据豫州,应该怎么做呢?”

“如今各地皆有战事,能得一方安稳的大多都是有精明强干的长官。”诸葛亮盯着豫州的地图看了一会,仰起头看向唐婥,“只要调走汝南郡守,汝南不攻自破。”

“而且,听从父言,汝南至今都未有什么大的军事行动。说明汝南郡守是守成之人,定不会公然抗命。董卓借朝廷之手,命他改任东海郡,他不会拒绝。”

唐婥满意的点点头,又摸了摸他的总角,“阿亮聪颖,日后定成大器。”

如果荀彧在这里,估计也会笑着同意唐婥的说法。他和诸葛亮的族弟诸葛诞共事多年,经常从自己这位属吏的口中听说诸葛亮,即使从未见过,也大概知道刘玄德手下有这样一位奇才。

小诸葛亮有些羞赧的挠挠脸颊,面对眼前这位能做自己母亲的校尉,他实在不太好意思,只能谦逊道,“阿兄有才,都去江东了,我还小,当不得校尉夸赞。”

他的大兄诸葛瑾在还未入豫州时,就和从父告别,孤身前往江东谋生,在此时的诸葛亮看来这已经相当厉害了。

唐婥哈哈笑了出来,“就是因为阿亮还小,我才这样说啊!”

“?”诸葛亮不太明白唐婥的意思,偏头疑惑地看着她。

“人在刚刚出生时,未来有无数种可能。越长大,这种可能就会越少,阿亮如今的年岁,正是前途无量的时候,若是加冠后决定了去处,能做出的选择,自然就少了,也谈不上‘无量’了。”

诸葛亮理解了一下唐婥的意思,牵着她的袖子问,“那校尉如今,对自己未来的选择,也少了很多,对吗?”

唐婥笑着承认,“比起幼时,是这样的。”

诸葛亮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也没有再缠着她继续问下去。只不过,从这日之后,唐婥经常听见章氏说,诸葛亮比过去更加勤勉的读书,还经常去校场看军士们操练阵法。

唐婥笑着摇头,常常将借故将诸葛姐妹叫来,教她们帮自己处理公务,诸葛亮仗着姊姊们喜欢他,也经常趴在案几边,时不时问姊姊们为什么这样做,又为什么那样做。

不得不说,荀采带来的人手确实帮了唐婥大忙。更让她惊喜的是,在她领兵走后,汝阳县的女吏们并没有被排挤出县衙,反而成了不可或缺的存在。

在蔡琰的努力下,汝阳县各地都对她赞叹连连,有时郡守徐璆甚至都在行政上询问她的意见。在蔡琰的倾力支持下,姑娘们非但没有被那些迂腐的县吏成功挤出县衙,反而填补了很多行政的空缺。

女子在算学、户簿、机械甚至农学上,都有自己的异性同僚难得的品质。她们细心,耐心又坚韧,在非体力劳动上,是绝对的强者。就是很多体力劳动,比如舂米、浇地,她们都设计了滑轮结构了解决。

公学也成功招收了一批女子做文弟子,这次很多女子都主动前来梁国为吏,说是报答唐婥的恩情。

“哪里是我的恩情。”唐婥有些想哭,又有些想笑,最后只能扯出一个不伦不类的表情,“明明是她们自己救了自己。”

汝南虽然大部分地区都很安稳,但与南阳交接的数个县,依旧因袁术的入侵陷入了战乱,徐璆不可能顾全所有县,不得不放弃一些来保住大部分。

蔡琰劝徐璆收留了这些流民,在汝南安定的县划分荒地,命流民们开荒,还命人将识字或做过工匠的人挑出来,培养成木匠、铁匠或是

教他们烧铵肥。

贞姬则将这些工序简化,尽量能让更多的人学会,更快的投入生产。

“男子都被征兵走了,我们自然不会让他们空着位置。”荀采神采奕奕的向唐婥炫耀着,“我们可不是离了阁下,就什么都不会了。”

(1)古代军队中最低级的军队官吏,负责各种杂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2章 第 102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