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月领皇命,皇甫嵩就一路高歌凯进。攻坚易于折枯,摧敌甚于以汤覆雪。马上就要收复完河南三郡。
皇甫嵩不光是武功,亦有文治。可怀柔体恤平民,更是上书,减轻民赋。真正的功高盖世,一举挽社稷,一力护家邦。沿路还有孩童纷纷传唱着赞颂皇甫嵩的歌谣。“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
现在他们已经将黄巾军逼退至黄河仓亭渡。说是渡口,但实际背后是高出地面十余丈的堤岸,黄巾军想渡河逃走根本不可能。更有消息传来,张角已身亡,黄巾军败亡已是定局。
这种时候荀攸却劝皇甫嵩收降那些黄巾军。皇甫嵩直接拒绝。
众人闻言也是大笑,纷纷劝荀攸,“小军师。你可曾想过是他们抓到我们会手下留情吗?”
除了他们说了那些立场方面问题。更还有实际的问题,那可是数万敌军,若招降的话,人又要往哪里安置?随便放回家的话,万一那些黄巾军再次卷土重来。。。后果更是难以想象。
刘儒一脸疑惑,还是苦口良心地劝他,“乖乖,我知道你心地善良。但你这是叫妇人之仁。”
荀攸眸里带着的那种锐气,开口时也是透着勃勃野心。在众人惊诧的目光里,他就那么站着。“攸现有一计。可从我辈之后,教日月换新篇。端端看主公愿不愿意听?”
平心而论,荀攸并没有什么野心,说那些不过是不想无辜的平民身死。
皇甫嵩当然懂荀攸的意思,可惜他是骨子里的忠君报国。摸了摸荀攸的头,止了他想说出口的话,“我一族世代食汉禄,我也是一心思报国。现在终于大破黄巾军,扬我大汉天威。”
看来不光是家主不同意,就连皇甫嵩本人也是蛮抵抗这种事的。更何况现在人多,荀攸也不想过多言语。
终是黄巾军三军皆覆,河水里漂一片死尸。还下了一场大雨,似是天哭。哭这世道何其艰难,哭这漫野白骨无人收敛。可怜这些河边骨,尤是谁家不归人。
荀攸看着这一切。很沉默地把自己外袍脱下,倾酒倒入黄河。“布奠倾觞,以祭英灵。”
仓亭一役,整整万余黄巾军被屠。
十一月,已有料峭寒意。风悲日熏,蓬断草枯。荀攸裹着厚厚的狐裘骑在马上,看着地图分析战况。
几个人在阵前说话聊天,也算轻松写意。刘儒没有像往常一样冲在前面,而是摆弄着马刀。接着他把马刀一收,挑眉道,“我们算是荣归故里了。”不过一年时间未到,他看起来沉稳大气。面上也有了伤痕。经那些血雨腥风,身上也不觉现着寒意。
黄巾军退守广宗。皇甫嵩攻城,首战不利。皇甫嵩便下令休整部队,以静制动。敲定鸡鸣时分率军攻打黄巾军。大获全胜,张梁直接战死,黄巾军战死三万余人,俘虏十万余人。
皇甫嵩还将张角尸首从棺椁中剖出,戮尸以泄愤。
皇甫嵩似是嫌一身杀业不够,还要造京观 ,他要拿这十万俘虏全部杀掉做京观!“凡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
所谓京观就是杀人陈尸,再封土而成的尖塔形状的高冢。荀攸不刻意去看,余光还是扫到那些人的四肢扭曲堆叠着,在阳光下散着死灰样的白。触目惊心。
在杀人方面,人类往往更有创意。知道怎么更高效地屠杀同类。
多余的话荀攸真的说不出口,只觉堵得慌。虽然心里明白,不能用现代人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去看。只能说皇甫嵩是一个民族主义者,达到了传统意义上的道德高度,他采取了最有效的镇压手段,一片忠心坦荡。
皇甫嵩眯着眼睛,对着三军喊话,“所谓武功,就是除尽逆臣、巩固功业、安定百姓。现在我们都做到了。”确实天下人都难敌他手。
周围将士纷纷拜倒,呼声连成一片。
独荀攸一人站着问皇甫嵩,“主公。既然首恶已除,余下的人不论罪可好?”
皇甫嵩摸了摸荀攸的头,带他离开。皇甫嵩煮了壶茶水。那些茶香稍稍让荀攸好受了些。
“这就是谋逆的代价。愚民最易被煽动,只有如此他们才不敢。你想过没有?若我们不告诫天下,其他人也跟着效仿,举起武器就屠戮我们,放下武器就是平民百姓。人人肆无忌惮。那时候你该如何?”
荀攸对此有不同意见,明知道天下纷乱,是天子之罪。明知道大汉终难存,为什么还要报效国家?“攸想问,饿殍遍野,民不聊生,还不许百姓反抗么?”
皇甫嵩一身杀伐气,“若想反抗的话,就从我身上碾压过去杀了我。”
荀攸垂下眸子,再一次劝他,“主公也知道的。奸宦在侧,忠良受戮。天下局势不是主公一个忠臣良将可以解决的。若不从根本解决,天下不会只出一个张角。主公明明心怀百姓也在减民负。为什么还要造杀业,不能接纳这些降卒?”
闻言皇甫嵩直接把自己的冠散开,给荀攸看他的满头白发,“不必多言。到我这个年岁,能以荣名而终,我已经很知足了。”
荀攸突然就明白了。若皇甫嵩收降黄巾军恐被朝廷忌惮。随意赦免他们,也会被有心之人诟病。为了堵那些小人之口,皇甫嵩也必须要杀了他们。
这是时,也是命。皇甫嵩不像荀攸年少,到他这种年岁,想以荣名而终也属正常。毕竟造反可是一脚踏错万劫不复的灭族之罪。还有汉已存四百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推倒的。
终于京观建成。整整十万人骨骸的京观,真正的一将功成万骨枯。荀攸看着就不觉泪水盈眶。
还有人劝皇甫嵩自立。皇甫嵩也是当场拒绝。荀攸自帷幕走出来,眸里带嘲,“主公。此举不智,实为不忠不义。现在天下已定,将士思归,人必定多不顺服。反叛不智。”
言罢,荀攸低头。若是他的话,应该在黄河时就开始招降那些黄巾军,然后挥师直指洛阳。
荀攸一早就问过家主的意见,无论是家主还是荀彧他们都不同意鼓动皇甫嵩。所以荀攸只是稍微提醒并没有多做动作。而且皇甫嵩本就不同意。
荀攸反复咀嚼皇甫嵩回复的那短短几句话。尽显他身为汉臣的坚定立场。只是这种坦荡忠心恐被小人所害。荀攸不忍心看这位大将的结局,借口照顾家人离开。
其实不止是荀攸要离开。朝廷下来诏书,任刘儒为任城相,任曹操济南相。天下安定,曹操也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当然要走。刘儒倒是拒绝了,执意继续追随皇甫嵩。
月下,他们几人围坐在一起享受最后的一天。刘儒眼里现着锋芒,像极了天上星星,“其实我很喜欢这种马背上的日子。要是去任城的话。我会疯掉的。”
荀攸笑笑,“你不需要照顾刘父么?”荀攸接受的是那种很传统的儒家思想,他心里家国天下那些永远排第一。
刘儒摆了摆手,“不需要,我家老爷子要是看见我,反而是会短命的。小爷我正好去建功立业。”
日轮渐起,黄河如白练般横着。几个人不知不觉已经聊了一夜。临分别荀攸心里只觉苦涩,与曹操相视一眼,二人都很有默契没有提及跟皇甫嵩有关的话。
刘儒一路送过黄河渡口。“走吧。走吧就我陪着主公。”曹操拱手道,“听曹某一言。遇事别冲动。”
刘儒摆了摆手,“你何时变得婆婆妈妈了。实在不放心可以陪着我。”
曹操冷言道,“你这个脾气的,绝对会出事。”
刘儒这个时候倒是敛了那种轻薄的笑意,一脸认真,“就这个啊,大哥。其实主公也跟我说过这些。所以我才要跟着主公去西北磨练心性。”
接着刘儒戳了戳荀攸的脸,模样轻佻得很,“乖乖,你说过的功名只向马上取,才是英雄一丈夫。”
荀攸打掉他的咸猪手,“我期待可以在颍川听到你的消息。”
“比如小爷我威震西凉,成为西凉之主。”
曹操终于忍不住了,“那特么叫西凉刺史,或者凉州牧。你能不能随便读点儿书?”
又是一年春,桃花夹路。荀攸抱膝在桃花树下恹恹坐着吃糕点。自家大橘猫在他脚旁边懒洋洋地蹭来蹭去。此时春和景明,几处新燕鸣叫。
荀攸虽在颍川,也听到不少消息。皇甫嵩被宦官诬陷说讨贼不利。也是可笑,曾立下不世之功,竟会有这种结局。
再是皇甫嵩和董卓的矛盾也传到了颍川。同为凉州系军阀,他们二人免不了一起协作。皇甫嵩一贯地攻无不克,征伐有度。但董卓打仗各种失利,像极了菜市场白搭的赔钱货。被天子一贬再贬,董卓仕途相当不顺。董卓对皇甫嵩颇有怨言。
天子临死前突然认出忠奸,想夺董卓手上兵权,转交给皇甫嵩。董卓反对,坚持要自己拥兵。皇甫嵩本来可以发兵直取董卓人头,他却上书朝廷,让朝廷裁决。朝廷时逢新旧政权交替,无暇顾及此事,随便言语打击了下董卓。自此董卓怀恨在心。
暗潮涌动,那些尔虞我诈阴谋阳谋,眨眼间缠上这位军届第一人。
荀攸叹了口气。皇甫嵩打仗是勇猛,战场上有先见之明,但他对人心恶意揣度得完全不够。在历史长河里,这种名将老臣单独去看的话,最是让人感觉心痛。
在荀攸沉思的时候。突然大橘跳上他的膝盖,那个冲劲加上它的分量。荀攸只觉眼前一黑,他直接被砸倒了糕点也落到地上。
这只肥猫。
荀攸爬起来,扯了扯那肥橘猫的脖颈,好沉。。。还是咬牙把它提起来,“也不看看你是几层的?”
本章由平平无奇的刘儒赞助。你们就给小爷收藏评论一下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残敌终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