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穿越之夫君孔明挂机了 > 第20章 魏延是把双刃剑

夜色如墨,襄阳城头火把摇曳,映照得城墙上的青砖泛着幽幽的光。魏延拾阶而上,登上城墙,他的脸时而在跳动的火光下,时而在阴影里。

城楼上来回巡逻的士兵没有什么精神,弯腰驼背,拖拖沓沓地走。

虽然荆州方面没有发出明确的信号,但将士们或多或少都知道蔡瑁有意携刘琮投降曹操,因此并未因曹军逼近而产生任何紧张。至于驻扎新野的刘备一方,在荆襄两地的兵士们口中已经被传得神乎其神。传说刘备去南阳三顾茅庐聘回一个巫女为军师,此巫女法术高强,尤其擅长纵火。每次纵火都是十万十万地烧死人,与她为敌者几乎无人生还。襄阳守军满打满算只有三万人,就算再翻一倍,都不够巫女放一把火烧的。面对如此可怕的巫女,襄阳守军毫无斗志——凡人如何打得过巫女?再怎么防守也无用。

整个襄阳城里唯一认真守城的,恐怕只有将军文聘。文聘对刘表忠心耿耿,刘表死后,他将这份忠心献给了刘琮。只要刘琮还没有放弃襄阳,他就绝不让襄阳落入他人手中。

文聘在《三国演义》中戏份不多,梁爽对于文聘这个名字毫无印象,只是听赵云说文将军十分忠义,乃可敬可佩之人,因此梁爽告诉魏延只需带几名勇士合力将文聘控制住即可,千万不要杀,更要防着他自杀。

魏延在值房外驻足。手探向腰间,手指轻轻摩挲着匕首手柄上的饕餮纹路。

他摆摆手,命附近的侍卫们都退下,然后深吸了一口气,徐徐呼出,推开房门。

今夜没有月光,室内只有桌案旁摆着一座五盏青铜连枝灯,甚是昏暗。

魏延与诸将相处不甚融洽,文聘也不例外,见魏延来,起身抱拳打个招呼,并不多话,只说白天并无异常,只是新野那名女军师惯会在夜里纵火,先前两次火烧博望坡都是在夜里,还请魏将军多多提点打更守夜的士卒,切勿懈怠。

魏延如往常一般,板着脸点点头。

文聘便道:“如此,我便告退,有劳魏将军打起精神值夜了。”转身离去。

忽听得身后魏延叫道“文将军,得罪了。”

文聘吃惊,连忙回头,魏延迅疾手起,一匕首刺进他侧颈,登时鲜血喷溅。

不等文聘有任何反应,魏延猛地拔去匕首,文聘高大的身躯只晃了晃,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叫喊,便轰然倒地。

魏延从怀中掏出令牌。

微微泛黄的象牙令牌上登时沁染了他手掌的血。

魏延想去擦拭,但又停住。

他不擦了。

调兵遣将的令牌,本就是沾了血的,沾着成千上万人的血。它也本就应该沾血。

魏延以他和文聘二人的名义传令襄阳诸将都到城楼下集合,说得到线报,刘备即将攻打襄阳,召众人商议。又在城楼外/围埋伏了心腹充当刀斧手。

军情如火,诸将很快赶到,齐聚城楼下。等人到齐,魏延派人喊诸将上楼。

不直接让众人在城楼上集合,众人心中稍觉古怪,但考虑到或许两位主将要先商量机密,因此也没有深究,一同上楼去。

上楼,推开房门,眼前赫然是文聘将军的尸体。

众人大骇,纷纷警戒,却见魏延在室内,安坐在主位,正幽幽看着大家。

“魏延!怎么回事!文将军怎么会……”

魏延亮出令牌:“先主遗命,刘琮继位,由刘备辅政,以黄楚为军师。今蔡瑁挟持少主,欲杀刘备、黄楚,又欲将荆襄两地献于曹操,实乃不忠不义的叛臣,有负先主在天之灵!先主待我有知遇之恩,我绝不忍坐视。今有先主令牌在此,我欲携襄阳军民投诚刘备,并讨伐蔡瑁,以实现先主遗愿,告慰先主。文聘顽固不化,已被我杀了。”

一名副将叫道:“那令牌该在刘备、黄楚手中,你如何得来!魏延,你这小人,明明是叛主还要说得冠冕堂皇!你当我们是傻子呢!”

忽明忽暗的灯光下,魏延阴鸷的面容无喜无怒,说道:“欲与我同投刘备的,留下;要奔荆州去的,走。”

将领们喊道:“就凭你,也想当我们的头儿!做梦!”

魏延扫视众人,竟无人愿追随他。

“来人,杀。”魏延没有一个字啰嗦。上百名刀斧手在门外听令,一拥而上,在狭窄的房间里大开杀戒。

咒骂声、惨叫声、兵器砍击声……室内血肉横飞,很快归于死亡的幽静。

活下来的刀斧手们恭敬站好,拱手向魏延致意。

“来人!速传吾令:依先主遗命,襄阳本应奉公子刘琮为主,奈何蔡瑁奸贼挟持幼主,图谋不轨,欲投降曹操。盖因先主遗命由刘备辅政,今起由刘备执掌襄阳,以安民心。刘备将军仁德布于四海,宽厚待民,凡归顺者,皆以恩义抚之。襄阳军民,勿生疑虑,各安其业,生计如常,勿负刘备将军一片仁心!”

魏宅。赵云手握刘表的宝剑,正焦急不安地等待魏延的消息。

他不想军师死。他不想军师有任何危险。所以他们必须成功。

黄楚在故作淡定地饮茶,但她心底其实同样浮动着不安。

魏延在赌她排兵布阵打赢曹操的本事,而她则在赌魏延的心思:赌他不会变卦,会真的拿下襄阳并献给刘备。

等到传令兵飞奔而来告诉她“接管襄阳已成,请军师至城楼议事并通知主公来驻襄阳”时,黄楚惊得将手中陶碗跌得粉碎。

她猛然发现她忘了一点:她将事情交给魏延去做其实是在赌魏延的人性。

她看见了传令兵鞋上的血。

她知道一定是城中某处发生了血案。

她恍然明白文聘必定凶多吉少。

她这才意识到对于魏延来说,把城池献给刘备还不算利益最大化,作为唯一的主将把城池献给刘备,才算。

要想控制诸将,明明用些手段把他们绑了、作为俘虏献给刘备就可以——她甚至已经向他提供了足量的麻沸散,但他偏要杀。

非要杀同僚,无非是怕他们之中有谁分去了他的功劳、将来比他更受重用,或者纯粹为了报复过去的私怨。

她太自负了。

她低估了魏延的野心和残忍。

她终于明白诸葛亮前世为什么死前要专门留下计策诛杀他。

魏延是一把难以控制的利剑。一把冰冷、嗜血的利剑。

赵云眼睁睁看着,见黄楚呆呆望向地面许久、又打了个冷战。

他起初不懂为什么军师听到消息时毫无喜悦,他以为军师是在疑心消息的真假。直到他顺着她的目光同样看清了传令兵鞋上的血迹。

赵云为防那传令兵看出什么破绽,忙笑道:“军师素来体弱,为了襄阳而操心劳力数日,现在终于心里松了劲,身子一时缓不过来。你且去告诉魏将军,军师来之前便已与主公约定,明日大军便至。请将军今夜辛苦些,看看明日大军抵达后该如何安置,又如何与城中原有军队整编。”打发那人离去。

赵云将外褂脱下,披在她身上。

梁爽一抬头,赵云看见了她满脸的泪。

她望着他,颤抖的嘴唇动了动,终究什么都没有说。

“军师,不是您的错……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赵云忙劝。但碍于此地是魏延的地盘,他不敢多说话,怕被人听去,误了大事。

梁爽摇了摇头,她轻轻摆手,制止赵云继续说下去,走去一边,面壁默默流泪。

她应该跟魏延一道去的。如果她在场,一定可以阻止魏延的屠刀。

因为她的失算,有原本可以逃脱一死的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她怎么面对?

她怎么原谅自己?她向谁去求得原谅?

赵云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

他手足无措站在那里,望着她孤独的背影。

他走上前,轻声道:“军师若太难过,末将护送军师暂回新野。既然襄阳局势已定,这里的事可以请简雍先生来接管。”

听见这句话,梁爽渐渐压制住了汹涌的情绪,稍稍恢复理智。她抹干了眼泪,说道:“多谢将军好意,但我不能走……也不能垮。我们现在必须去制止魏延,我怕他会杀更多的人。”

因她哭得面目通红,此刻不宜立即去见魏延,因此安排赵云先行:“请将军执宝剑去传我的令,襄阳城中凡是不愿归降主公的,绝不强留。无论军民,给他们一夜时间收拾行李,明天一早开城门,放他们走。无论魏延以何种借口,今夜不许再杀一个人。”

赵云道:“留军师独自在这里……”

梁爽道:“请将军速去。”

赵云不再违逆,领命而去。

梁爽擦干净脸,静静等面上的泪痕褪尽。

她还是不能原谅她的过失。但她不会让一次失败而将自己击倒。

她会牢牢把这次的死难者刻进自己骨血里,时刻提醒自己再也不犯同样的错。

今夜挥刀杀人的不是她。她会在心底为死者默哀,并在来日为死者预留好复仇的机会。

襄阳城的黎明似乎来得格外迟。

魏延站在城楼外,望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他的铠甲上已经擦洗掉了血迹,手中的长枪在依稀晨光中泛着森森寒意。昨夜的血腥气息似乎隐隐约约还萦绕在鼻尖,那些同僚临死前的惨叫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将军,都清理干净了。”亲兵上前禀报。

魏延点头。

城门内聚集了约有几百人,大多是昨夜几名被杀将领的亲属和心腹部下,只等天亮时城门如约打开,他们便要离开襄阳、投奔荆州。

魏延瞥了一眼旁边立着的小商贩打扮的赵云和黄楚。

“妇人之仁。”他暗想:“黄楚终归是个妇人。乱世之中,妇人之仁,最是愚蠢。”他对黄楚的能力产生了一些怀疑,进而稍微有些担忧自己选择刘备究竟是对是错。但他既然已经将事情做绝,便再没了回头的路,只能跟刘备一条道走到黑了。

一声鸡鸣,城门缓缓开启。

站在最前的几人擎着大小包裹,犹豫不敢向前,生怕自己一旦走出去,城门之上会乱箭齐发将他们性命了结。

后面几个决心坚定的人将前面的人排开,驾着骡车,拖家带口驶出城去。又有些人受到鼓舞,跟随而出。

最后几人见前面的人好好的没有受暗算,终于鼓起勇气跟上。

背井离乡,且行且回顾,只见城墙上遍插“刘”字旌旗。昨天还是刘表刘琮的“刘”,今天已经是刘备的“刘”了。

按梁爽的安排,这一日襄阳城并未戒严,让百姓们照常过日子。

到了午间,远处隆隆马蹄声由远及近,魏延眯起眼睛,看到天际尘土飞扬,大军正缓缓而来。见是刘备的旗帜,魏延整理了一下衣甲,快步走下城楼恭候。

关羽留守新野,刘备率军在前,张飞殿后。

魏延见刘备至,忙上前几步,单膝跪地:“末将魏延,恭迎主公!”

刘备翻身下马,双手扶起魏延:“文长(魏延的字)辛苦了。久慕英雄之名,今见将军单骑夺城之胆略,果然名不虚传。备能得将军相助,实乃汉室之幸,黎民之福。”说着竟解下腰间玉佩相赠:“此物虽轻,愿与将军共守社稷之重。”

魏延连忙拜谢。

刘备又慰劳黄楚与赵云道:“军师与子龙也辛苦了。多亏军师慧眼识英雄,否则我哪能得文长这员猛将、取得襄阳又怎会如此容易。”二人忙谦辞。

魏延将刘备迎入城,暂时安置在文聘的宅院中。刘备坐定,目光在魏延身后停留片刻,笑问道:“不知文长是如何拿下襄阳的?其他守将何在?”

魏延神色如常:“回主公,末将昨夜趁文聘醉酒,将其控制。奈何他与其他将领皆顽固不化,执意要去给蔡瑁报信,末将不得已,只能......”他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

刘备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皱,笑容稍稍凝固,随即展颜笑道:“文长诚心可嘉,立此大功,当重赏!”

“主公,”黄楚上前一步,“既然襄阳已得,不如尽快安顿兵士、整合军队,以防蔡瑁反扑。且新野之民不日即将迁来,如何安置他们也是问题。”

刘备点头称是,转身对魏延道:“文长熟悉城中情况,就由你协助简雍、孙乾二位先生安顿军民吧。”

魏延等人领命而去。

刘备望着魏延远去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一抬眼,见黄楚正在看他。

刘备重重叹了口气。

黄楚下拜道:“皆是在下失算,以致襄阳城中几位将军都……有损主公仁德之名,甘受主公责罚。”

刘备连忙双手将她搀起:“军师勿出此言。我听闻军师今晨大开城门,放不愿归附之军民离去,便知军师有仁爱之心,且顾虑备一点虚名。备感喟在心,怎可苛责军师。百密一疏,世间常事。军师万勿自苦。既然这次知道魏延心狠,以后用他时多多设防便是。”

“黄楚多谢主公体谅。”

刘备道:“军师奔波劳碌两日,请去休息罢。孔明先生由糜竺护送来,现安置在他处,军师可去与先生团聚。”

“楚代拙夫多谢主公关怀。”

糜竺按刘备的意思,欲重金为黄楚购置下一套大宅院,梁爽辞而不受,只取一间小院,够她夫妇与嬷嬷和书童同住。

只剩她与孔明二人相对时,她忍不住又哭,一面哭一面道:“哭是弱者才做的事……我没那么脆弱,我也不想哭的……可我不知道为什么,一见到你,就忍不住……”她伏在他床榻边,哭着将襄阳城里的血案说给他听,眼泪打湿了他的前襟和衣袖。

孔明当然没有办法用语言回应她。

她痛哭了一场,将所有自责和悔恨痛快发泄完,只觉得另一种孤寂无解的悲伤浮上心头。

这时她看见孔明的眼角,挂着一颗晶莹的泪滴。

女主还是需要一个逐渐成长的过程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0章 魏延是把双刃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