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穿到荆襄名士圈的我主公在哪里啊? > 第3章 洛阳之变

黄承彦的脸色一瞬间变得很难看,不过片刻,又恢复成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

“这大汉的天下今天才到这一步够他们窃笑了,且看往后呢,呵······”

越往下说越变脸,索性闭嘴。

庞德公叹息一声,如今这样离乱已叫人心冷,但你我皆知,不是尽头。

“只看董卓此事成还是不成,便能看出这······”

黄承彦忍不住讥讽:“这天下还有回旋的余地吗?德公兄,你何时做了自欺欺人的蠢人?”

这样尖锐啊,庞德公便知道继续粉饰太平只怕会更惹他激愤了。

他前来告知黄承彦这道消息,也不是为了和他相互欺瞒彼此安慰的。

于是转起话头,他早见到跟随黄承彦而来的小童,虎头圆脑扎着两簇小髻,猜到应是黄承彦的独女,这时便看着小儿笑道:

“这便是你那小儿?看着甚是聪颖……”

黄月英听不懂二人的天下与往后,她虽然听过董卓这个名字,但她有限的知识储备只局限于董卓,貂蝉,吕布这种演义里才能被网友挑出来调侃的逸闻段子。

但是董卓都出现了,刘关张曹操孙权还会远吗?她仰头看了看正说话的两个人,搞不好这两位也是什么不得了的人物,只可惜她没看过三国演义。

不过话说回来,看过三国演义有用吗?她记得初中背常识说三国演义七分真三分假呢,况且演义是明清写的,和真实的现实差距······正思索间,突然听见“庞兄”提自己,黄月英赶紧转头看向黄老爹。

黄承彦这时也不像方才那样冷硬,在外人面前对女儿颇有一分耐心:“叫伯父便是,你庞伯父。”

黄月英双手抬起相交行礼:“庞伯父。”

“天下纷扰,只你此处还仿若乐园。”

外院书房内,鬓间青白的庞德公笑着接过黄毛小儿双手奉上的茶,对着一旁姿态悠闲的好友感叹。

庞德公与黄承彦虽是好友,其实年岁相差颇为悬殊。与正值盛年的黄承彦相比,庞德公已有了些许白发,只是精神矍铄,平日里不显老态。而此刻青年幼童与他同坐一屋,反倒有了三代一堂的意味。

黄承彦也顺手接过女儿奉的茶水,撩起长袍盘腿而坐:“我这庄子日日汲汲求利,从奴仆到佃户终日劳碌,便是我这个主君也要时时亲力,上哪里来的乐园?”

庞德公不免失笑,自己一把年纪早已无力去管世间沧桑了,承彦小友却还对世情放不下又看不开,日日纠结反复,他情知无法劝,也劝不了,就不说话来讨人嫌了。

索性黄承彦哪里是伤春悲秋的性情,他今日这矫情的话说两遍已是见人有感触景生情之态,他自己都觉甚厌之。

于是转头拿小女儿消遣,他用羽扇点了点黄月英的头,懒懒地开口:“何止于此,我家连这六岁的小童都忙着追名逐利,赚一赚花用呢……”

黄月英震惊地看向黄老爹,她在这屋里坐得多乖巧啊!端茶递水,稳稳跪坐,就这也能带上她?

黄承彦转过了头,他当然看到了黄月英目瞪口呆又鼓起来跟包子似的脸,一边无所谓一边心想,他女儿这教养怕是完了。

庞德公也不是循规蹈矩的人,对黄月英的“无礼”没有丝毫感触,他只略微惊讶,低头看向这小孩,露出一丝疑问:赚花用?

“哗啦”一声,黄承彦早在庞德公转头时便起身走向一排排的书架处,这时从中抽出一张未裁过的大纸,径直回来,铺在案几上,顺手拿起了笔,递过去:

“庞兄尽可一试。”

庞德公也不是没见过世面的贩夫走卒,看这架势还有什么不明白?

他接过笔写下几个字,盯着染墨的纸张看了一会儿,接着下笔变了笔锋,等墨干的功夫又摸了摸纸的质地纹理。

“不错!不错!我虽未见过左伯纸,但只凭你这纸的晕墨,恐怕也不输了。”

“承彦贤弟,这纸你······”

庞德公用着不错,心里喜欢,方才的缘由忘的差不多了,开口就想问是这纸怎么得到的,但话到嘴边,见黄承彦脸上一派自得,瞬间回想起:“这莫不是你家小儿所制?这样小小年纪?”

庞德公诧异地看向黄月英。

黄承彦:“我可不是吝啬鄙薄之人,得了这样的好东西自然是给好友故交都送了一份的。

只你不是隐居鱼梁洲上?那我黄某人可找不到。

可偏偏你今日碰巧还来了,可见在老天看来你也是个从不走亏的,也该允你见识一番。”

庞德公愣了片刻,恍然大悟:“黄承彦啊黄承彦,原你绕我这一圈是为着炫耀啊!”不由伏案大笑。

“我记着,你这小儿是光和七年出世的?”

“确是。”

“好极好极!这······”

“好了……”该笑的闹的平复的都已过了,黄承彦淡淡开口,平静不已。

“莫要顾左右而言它了,既已带来了洛阳的消息,不妨说得清楚明白一些,伤怀不伤怀总归避不开,避之不谈又有何用。”

庞德公抚着手上皎白的纸,摇了摇头:“你呀······”

先帝谥号汉灵帝,于今年四月突然害病,寿命无多。而太子之位一直悬而未决,朝野不稳。

先帝生前一直属意幼子刘协即位,但长子刘辩生母为后,何皇后的兄长何进又官拜大将军——领兵统帅的武官中的最高级别。

十常侍作为皇帝最信任的宦官,以为除非诛杀大将军,否则难以保证“皇太子”日后平安——大汉说不清楚死因的幼帝何止一二。

然而何进早就知道皇帝与宦官对他心怀杀意,多加防备,甚至得诏也不肯进宫,于是何大将军还没得到诛杀,先帝便先病亡了。

先帝驾崩,长子刘辩继位,何太后垂帘听政,何大将军大权在握总领摄政。

既有这样的前情,何进上位后便立即起意诛杀宦官,与厌恶宦官左右朝政的司隶校尉袁绍等人一拍即合。

但宦官属于内臣,大汉内廷外廷,权责分离。若是于宫内任职,法理上,即便是三公也没有权利决定处置。而有权处理内廷的何太后又正宠信张让等人,不肯下令。

袁绍便提议召各方猛将与英雄豪杰入京,逼迫太后,朝野大臣具不同意,但何大将军与袁校尉二人一意孤行。

至于董卓。

凉州董卓因平黄巾之乱,自行招募征兵而手握重军,灵帝生前曾多次下令令其交兵权于左将军皇甫嵩,领并州牧。

但董卓不肯放弃兵权,屡次拒绝,也不肯回返凉州,却屯兵于河东。此间种种行径,野心已昭然若揭,这也是大臣们不同意发召令的原因。

然而大将军代理国政,所谓“代行”,代的便是皇帝的职权,所以即便无视群臣的意见众人也毫无办法……

董卓接到何进与袁绍的檄文却大喜,连忙起兵像洛阳进发。十常侍听闻,决意先下手为强,召何大将军入宫。

也不知这回何进是否是因自觉掌握天下大权而傲慢大意,竟然不听劝阻独自进了皇宫,被十常侍乱刀砍死。

何大将军属下见主身死,大怒,挥舞着宝剑杀入宫内,将宦官尽数屠戮,皇宫内外一片血海,被误认为宦官枉死之人也不计其数。

宦官们于是带着太后、圣上、陈留王刘协及省内官属,劫持宫内几十名官员自天桥阁道逃走,流落民间数日。

“是以,中常侍张让等人投河自尽,皇帝等人被董卓所获,此事才算了结。”

“听闻今上见董卓突然率大军前来,吓得哭泣流泪,语无伦次,而陈留王却行事沉稳对答如流,董卓便起了废帝的心思,这段时日一直频频试探……”

前情后果道完,屋内一时无声。

这场宫变说荒唐全是荒唐,但说必然也尽是必然。

利益一旦难以平衡,握着它的人又处处显示出有可乘之机的样子,不要说豺狼虎豹,便是端方君子,未尝不想上去分一杯羹。

庞德公不由叹息:“先是由太后、外戚掌握废立大权代理摄政,后太尉李固亦欲左右新君人选,如今边郡武将都能行废立之事了吗?”

“个中关键哪里在此处,这大汉的天子谁做不是做?治理国家端看谁握兵权,谁定国策,谁掌尚书。可你观这洛阳离乱,尚有一人有治世平乱之能吗?”

黄承彦说着讽刺的话,眉目都不动。

庞得公向来为人委婉,说话不肯将话说透,他却是惯爱戳人肺管子的,便是大汉的肺管子也照戳不误。

何况,就算真有雄才,便是能平乱,这世可还有没有救?

“你这小儿,听的倒是认真,可真能听懂吗?”

庞德公见月英一直乖巧端坐又若有所思,便转而开起小孩儿的玩笑——无果的事点到即止便罢了吧。

黄月英露出困惑的表情,她听得懂故事,但听不懂政治,犹豫地说:“听懂了……一半?”

庞德公笑道:“听闻是已取了名字,叫什么?”抬眼温和地看向黄承彦。

“‘月英’,我家中方术所算,也没有旁的意思。”

“可开蒙了?”

“正读着呢。”黄承彦用扇子戳了戳案上卷好的简牍,庞德公拿起看了一眼,笑道:“倒是你的作风。”

然后偏过头对黄月英认真地说:“虽世人都学五经,你父亲却偏爱史学,他读史可不止读故事看个热闹,这前人的智慧和愚蠢都尽在其中,你要用心学,不可轻妄。”

黄月英连忙从蒲草团上下来,按她爹教的规矩,这种语重心长的教诲,她得要慎重地给庞德公行个大礼。

“行了。”

谁知她那位天天数落她的爹先摆了摆手:“我自己学经学史都不过如此,她学得了便跟我学,只盼不做个糊涂蛋罢了。”

关于洛阳之变的内容参考《三国志》的记载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洛阳之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