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志吴书]朝旭于江东 > 第193章 个人篇(陆绩篇之终回):两界烟火

0.

建安十五年,吴郡吴县的街巷间,微风拂过,带起丝丝凉意。

陆绩身着素袍,身姿挺拔却难掩眉眼间的落寞,他正站在陆家的院门前,手中紧握着一封书卷,那是他想本想留给她的信。

“朝旭,此次我远赴交州任郁林太守,山高水长,归期难料。多年来,你于我而言,是寒冬暖炉,是暗夜明灯。我心中情愫,如春日野草,疯长却不得宣之于口。如今我即将远行,只盼你安康顺遂。若有来生,愿能与你相伴,共赏朝晖夕霞。”

陆绩低声喃喃着信里书写的内容,欲将信放在院门前的石桌上,却又在几次叹息后,将信纸收回自己怀中,深深望了一眼院门,才转身离去。

1.

马蹄哒哒,陆绩骑着一匹枣红马,身后跟着陆氏的随从们,踏上了前往交州的漫长路途。

出吴郡时,正值暮春,道旁杨柳依依,田垄里新麦泛着浅绿。

陆绩勒马回望,吴县的轮廓渐渐隐入烟树。他轻轻叹了口气,夹紧马腹向南行去。

走了半月,过了豫章郡,草木渐渐变得繁盛,空气里多了几分湿热。再往南,山道愈发崎岖,两旁林木参天,藤蔓缠绕着树干,偶有瘴气在山谷间弥漫,随从们不得不时时点燃艾草驱邪。

夜宿荒驿时,陆绩总爱独自走到院外。望着陌生的星空,习惯性地推演星轨,却见北斗旁的一颗辅星忽明忽暗,星轨竟像被什么力量驱使。

他心中一动,取出随身携带的青铜星盘,指尖刚触到盘面,眼前便闪过一片朦胧光影。

那是一处他十分熟悉的宅院,自己坐在竹榻上,对面的朝旭正低头剥着橘子,阳光透过窗棂,落在她的发间,仿佛落了层金粉。

“朝旭……”他失声轻唤,光影却瞬间散去,只余下夜风吹动树叶的沙沙声。

自那以后,每到夜深人静,他总要借星盘窥探。

有时见自己与她在廊下看雨,有时见两人在灯下整理旧书,那些平淡琐碎的画面,像温水浸过心尖,让他舍不得移开视线。只是每次窥探后,他总觉得头晕,胸口发闷。起初以为是南方湿热,水土不服,只让随从备了些祛湿的草药,并未放在心上。

行至桂阳郡边界时,一场暴雨连下了三日。

驿馆漏雨,陆绩夜里只能坐在角落里,借着微弱的油灯光看星盘。

这一次,他见平行世界的自己正为姐姐披上外衣,动作自然得像做过千百遍。他看得入神,直到一阵剧烈的心悸袭来,才猛地回过神,指尖竟沁出了冷汗。

他扶着墙站起身,暗自思忖:许是连日赶路太累了。

2.

历经跋涉,陆绩终于抵达郁林郡治所。

刚踏入太守府,便看见积压的公文堆了半间屋子。

前任太守留下的账簿混乱不堪,各县上报的灾情文书积压了厚厚一叠,还有几封是乡绅豪强争夺田产的诉状。陆绩来不及休整,即刻命书吏将公文分类,自己则捧着账簿核对到深夜。

第二日天未亮,他便带着随从下乡了。

郁林多山地,稻田零散分布在河谷间,不少田埂被雨水冲垮,秧苗泡在水里发了霉。

他沿着田埂走了整整一日,见着农夫便蹲下身询问收成,遇着老者便请教水利古法。回到府中时,裤脚沾满泥污,草鞋磨破了底,却记下了满满三页纸的民生疾苦。

接下来的一个月,他几乎脚不沾地。

白天带着工匠去勘察水源,规划水渠;傍晚召集县吏商议减免赋税的章程;夜里还要处理那些纠缠不清的诉讼案。

有次审理一桩豪强强占贫农土地的案子,被告送来一箱黄金,陆绩当着众人的面将箱子推了回去,厉声道:“太守府不是藏污纳垢之地,律法面前,贵贱同罪。”

有乡老送来自家种的荔枝,他推辞不过,便按市价付了钱,只留下三颗,说要带回去给随从分着尝。

这日傍晚,陆绩刚从城外查看水渠回来,府吏便匆匆迎上来:“陆太守,士府派人来了,说是士燮太守有要事相商。”

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正想让来人进来,却见府吏递过一个锦盒。

“来人说,这是士太守的一点心意,还说……想与大人结秦晋之好,将族中一位侄女许配给您。”

3.

陆绩捏着那锦盒,指尖微凉。

他坐在案前,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思绪翻涌。

士燮在交州经营数十年,根基深厚,所辖士家子弟遍布官场,若能联姻,自己在郁林无疑会顺畅许多。

可一想到要与一个素未谋面的女子共度余生,他眼前又闪过平行世界里她的笑容。

他取出星盘,指尖抚过盘上的刻度。

这些日子忙于政务,已有半月未曾窥探。此刻星盘上的星轨平稳,却再没浮现那些温暖的画面。他轻轻叹了口气。

那个世界再好,终究是镜花水月。

“老爷,士府的人还在门外等着回话呢。”随从在门外轻声提醒。

陆绩站起身,走到铜镜前。

镜中的自己面色疲惫,眼下带着青黑,却比初来时多了几分坚毅。

他想起那些在田埂上见到的饥瘦农夫,想起乡老们期盼的眼神。

“回复士府,”他对着门外道,“婚事我应下了。只是不必铺张,选个吉日便可。”

转身时,他瞥见案上那三颗风干的荔枝,伸手将它们拢入袖中。那是他初到郁林时百姓所赠,此刻触着微凉的果皮,倒像是握住了一点实在的暖意。

4.

婚后第三日,陆绩处理完公务,独自登上府中的观星台。

士家女儿性子温婉,知晓他喜静,从不过问他夜里去何处。他取出星盘,想着再看看平行世界的她,以慰心中遗憾。

星轨缓缓转动,光影渐起,他果然见着姐姐在院中晒书,只是这一次,画面有些模糊,像蒙了层水汽。

他正想凝神细看,却见星轨猛地一乱。原本明亮的南方星宿突然黯淡,几颗灾星连成一线,像一条黑色的蛇,正朝着郁林的方向游来。

“是我看错了?”

他揉了揉眼睛,重新推演。

可那灾星的轨迹愈发清晰,隐约能看到成片的庄稼枯萎,百姓扶老携幼逃亡。他心中一紧,再次催动星力,想看清究竟是何灾祸。

就在这时,一股剧痛猛地攫住他的胸口,像是有只无形的手在撕扯他的五脏六腑。他眼前发黑,星盘“哐当”一声掉在地上,一口腥甜涌上喉咙,溅在石阶上。

他扶着栏杆喘息,额上冷汗涔涔。这才猛然想起,路上那些头晕心悸,并非水土不服。每次窥探平行世界后,身体的不适便会加重几分

难道这是窥探异世界的反噬吗?

“若只是看,便会折寿……”他喃喃自语,手抚上胸口,“那若是想改变这灾星预示的未来,又会付出什么代价?”

他望着星空中那道不祥的轨迹,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百姓们刚对他有了几分信任,若是灾祸降临,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可若要逆天改命,自己本就被反噬损耗的身体,还能撑多久?

5.

陆绩在观星台上枯坐了一夜。

天快亮时,他终于站起身,步履有些踉跄地走下台阶。

回到书房,他即刻研墨,铺开竹简。给步骘与士燮的信要写得简明扼要。

“星象示警,郁林将有蝗灾,约在一月后至。需备草木灰万担,硫磺百石,另请士公调度周边粮仓,步公协调兵丁协助防护。”

他写得极快,油墨深深浸透竹简。

写完信,他召来县尉与户曹史。

“传我命令,各县即刻组织百姓,在稻田四周挖三尺深沟,沟中埋入艾草与硫磺。每户出一人,轮流在田边值守,见有蝗虫踪迹即刻鸣锣示警。”

县尉面露难色:“太守,百姓刚忙完春耕,怕是……”

“我亲自去说。” 陆绩打断他,披上外衣便往外走。

他先去了城郊的南村。

村民们正在晒谷,见太守来了,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有个老农拄着拐杖走上前:“太守,听说您要让我们挖沟?这稻子刚灌浆,哪有功夫折腾这个?”

陆绩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老丈,您种了一辈子田,该知道蝗虫的厉害。去年苍梧郡遭蝗灾,颗粒无收,百姓易子而食。”

他声音不高,却让在场的人都安静下来:“挖沟虽费些力气,却能保住咱们的收成。我陆绩在此立誓,若此次灾祸能避,我必奏请至尊,减免明年赋税。”

人群里一阵骚动。有几个年轻些的汉子喊道:“太守为咱们做了这么多事,咱们信您!”

消息传开,各村竟比预想中响应得快。

陆绩带着官吏们每日巡查,见着挖沟不深的,便亲自拿起锄头示范;遇着家中无劳力的,便让随从上前帮忙。

起初还有人嘀咕 “新来的太守怕是疯了”,可当陆绩拖着病体,在日头下指导众人如何调配草木灰时,那些闲话渐渐没了踪影。

七日后,第一批草木灰运到了田间。

百姓们看着堆积如山的物资,再望向那个总是眉头紧锁、却从未停歇的身影,眼神里多了几分敬畏。

6.

终于,蝗虫如期而至。

那日清晨,天边先是泛起诡异的暗红,接着便传来 “嗡嗡” 的声响,像有千万只蜜蜂在振翅。陆绩站在城头,望着远处遮天蔽日的虫群,握紧了手中的拐杖。

这些日子连番劳累,他的一条腿已开始发麻,不得不靠拐杖支撑。

“点火!”

他一声令下,早已备好的火把被扔向田间的草堆。浓烟滚滚而起,混合着硫磺的刺鼻气味,朝着虫群飘去。同时,田边的百姓们敲响了铜锣,挥舞着绑着布条的长杆,呐喊声震彻云霄。

蝗虫落地时,便朝着稻田爬去,却纷纷掉进预先挖好的深沟里。沟底的艾草被点燃,浓烟将蝗虫熏得晕头转向,百姓们趁机往下撒草木灰,将虫群埋在沟中。

这场人与虫的较量持续了整整五日。

陆绩几乎未曾合眼,白日在各乡巡查,夜里便守在城头,观察虫群动向。他的咳嗽越来越重,有时咳得弯下腰,半天直不起身,却只是用帕子捂住嘴,摆摆手不让随从声张。

第五日傍晚,最后一批蝗虫终于向西飞去。

当有人高喊“虫群走了”时,陆绩正盯着一片刚被啃食过的田埂上,顺着声音望向远处百姓们互相拥抱的身影,突然觉得眼前一黑,向后倒去。

7.

陆绩醒来时,已是三日后的午后。

阳光透过窗纸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想动一动,一条腿却十分别扭,像不是自己的一样。

士家女儿端着药碗走进来,见他醒了,眼圈一红:“老爷,您可算醒了。”

“我的腿……”他声音沙哑。

她放下药碗,握住他的手,指尖微凉:“大夫说,是操劳过度,血气亏空,筋脉受损……怕是以后都难正常行走了。”

陆绩沉默了。

他望着帐顶的纹路,心中没有太多波澜。或许早该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从第一次窥探平行世界,从决定对抗蝗灾时,他就该知道,有些代价必须付出。

静养的日子里,他虽不能下床,却没闲着。

他让书吏将各县的灾情统计念给他听,又口述着写下给孙权的奏报,详细说明抗灾经过,却只字未提自己的腿疾。

士家女儿每日都来陪他说话,有时讲些府里的琐事,有时说些城外百姓的近况。

“南村的老丈让人送了新摘的杨梅,说多谢大人保住了他们的稻子。”她剥着杨梅,将果肉放进白瓷碗里,“还有人说,要给大人立块碑呢。”

陆绩笑了笑:“立碑就不必了,让他们好好种庄稼,比什么都强。”

一日,他让随从取来那三颗风干的荔枝。

他捏起一颗,果皮早已硬如石块。

“刚到郁林时,百姓送的。”他递给士家女儿,“那时我想,能让他们安稳度日,便是最好的了。”

她接过荔枝,轻轻放在掌心:“老爷做到了。”

8.

秋分时,陆绩终于能拄着拐杖下地了。

他第一次走出房门时,见院中多了一架葡萄藤,想必是士家女儿让人栽的。藤蔓沿着竹架爬得正旺,叶片上还挂着晨露。

“扶我去城外看看吧。”他对士家女儿说。

两人慢慢走在田埂上,稻穗沉甸甸地低着头,金黄一片。百姓们正在收割,见着他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打招呼。有个孩童捧着一把新米跑过来:“太守,尝尝我们家的新米!”

陆绩接过米,放在鼻尖闻了闻,清香扑鼻。他转头看向身边的女子,她正笑着对那孩童说:“回去告诉你娘,晚上用新米煮粥才香呢。”

阳光落在她脸上,柔和得像水。

回到府中时,已是傍晚。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士家女儿扶着他坐在葡萄架下的石凳上,为他披上一件外衣。

“其实,”陆绩忽然开口,“我从前总想着另一种日子。”

他没说那是平行世界,只含糊地带过,“可如今看来,眼下的日子,也不算坏。”

她握着他的手,掌心温热:“日子是过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陆绩望着远方,暮色中,郁林城的轮廓渐渐模糊,只有家家户户升起的炊烟,在天空中连成一片温暖的云。

他轻轻叹了口气。

该给姐姐写封信了。

个人篇(陆绩篇之终回):两界烟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