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志吴书]朝旭于江东 > 第136章 第十六回:请降

[三国志吴书]朝旭于江东 第136章 第十六回:请降

作者:琥珀Tora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7-02 13:40:21 来源:文学城

“是吗,曹操那边比我们还严重,建安七子都......”

三月,斥候从曹军带回情报,曹操四十万大军内部的伤寒的严重程度远远超过孙军,甚至被曹操带去随军的陈琳已经病逝(1),另一位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也开始有染上伤寒的迹象。

写出讨伐孙权的檄文的建安七子都死于这场伤寒,曹操爱惜人才,肯定不会随意地分配他们的住处,连他们都已经染上伤寒,其他人更是不用说。

“到底要死多少人才行。真的还要眼睁睁看着那么多人病死吗?”

朝旭用担忧的眼神看向孙权,听完斥候的汇报之后,孙权的双手在案上交叉在一起,顶着他垂落的脑袋。

这个35岁的年轻人,现在就要准备做出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决定之一。

“......父兄都还在世的时候,我总想着天塌下来有父亲在,之后父亲离世了,我又想,没事,还有长兄在。我们兄弟那么多,齐心协力总有办法。”孙权缓缓地说道,“转眼大家都离我而去了。曾经有个叫刘琬的人,给我们兄弟几个人看过相,他说只有我是大富大贵的长寿相(2)。父亲和哥哥都很开心。现在一想,活得比他们都长久,真的是好事吗?”

朝旭移动到他的身侧,她做不了什么事,更不可能左右他的决定,她能够做的,只有握住他的手,注视着他。

“活得久当然是好事。”她说,“我父亲现在六十多岁,很快就要七十岁,因为他活得久,他才能见到自己的孙子、孙女,才能见到江东在你的努力下又混乱转为内部的相对安定。你不想亲眼看到自己的孙子孙女,看到江东彻底太平,看到曹操再也不敢攻打我们、看到荆州彻底回到江东的怀抱,看到自己登上帝王之座,又看到我们的儿子成为能够继承帝王之位的人吗?”

“你说得对,我要去和子敬谈一些事情。”

“他现在还能……吗?”

“他不需要回复我,只要听我就就行。”孙权下定决心一般从地上起来,“对了,斥候拿来了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新写的诗,你有兴趣可以留在这里看看,如果你害怕在外面见到不舒服的场景的话。”

“回来再看也不迟。”朝旭摇摇头,“我来为你做准备。现在外面伤寒蔓延,回来的时候直接把外套交给随从用沸水清洗,再用艾叶和仓竹熏蒸(3)。千万不能让伤寒影响你的身体。”

“好,都听夫人的。”

再一次穿过那条充斥着病痛的长廊时,长廊上已经开始出现难以形容的臭味,连遮挡面容的布都无法将其彻底隔开。

朝旭在庐江城闻过这种味道。

那是腐烂的尸体的气味。

病死的人太多,停尸的地方已经安置不下,一些低级别、又没有身份的士兵被一车车拉出去,军队里的收尸人在外面挖了个坑,仅将他们身上可以识别身份的符牌取下,其他的衣物和碰过的物品全部堆在一起焚烧(4)。

滚滚浓烟连夜晚都不会消去。

尽管如此,被传染的士兵还是逐渐增加,死去的人的数量也在增加。

先前溺死的董袭将军的尸体一直被小心保存着,天气寒冷减缓了腐烂的速度,但持续下去终究不是办法。

“子敬,”孙权站在鲁肃的门前,门紧闭着,亲信挡在外面,不让他进入,“我决定和老头子议和,我听说他们来送药的司马朗(5)、被他器用的陈琳都相继病死,岸边驻守的士兵也都染了伤寒,无力对抗。如果我们没有伤寒,我一定会下令一鼓作气再一次烧光他们,但现在我们也有很多将士染病。你也是,公绩也是,甚至来送粮的公覆、我也听说他在返程路上染上伤寒。老头子低不下头议和,我来低这个头,就算要说投降也可以,随便后人怎么评价,我都需要为我的将士们做出选择了。你不必回答我,我只是想让你知道我的决定。”

屋内没有传来任何声音,亲信小声说了一句“我进去问问我家大人。”

随后快步进入屋内,一会儿又走了出来,他说:“我家大人说,您放手去做便是。”

“……好。”

孙权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但他没有揭穿,只是点点头,带着朝旭离开。

不仅是孙权,朝旭也察觉到了,亲信开门的一瞬间,从屋内传来了奇怪的味道。

鲁肃大概已经病死了,但是他不想让孙权因为他的病逝而分心,所以提前交代了亲信,要装成他还活着的样子,演到这一场战结束为止。

“至尊,夫人。”

“何事?”

回程路上,周泰从前方走来,像两人作揖行礼。

“凌将军病还没痊愈,就又跑回自己的军队,结果……”

“结果怎么了?”朝旭催促道。

“又倒下了。”

“病都没好为什么又要回去。”

“这……属下就不清楚了。”

这不是胡闹吗!本来只要静养一段时间就好了!朝旭很是着急,凌统毕竟是她独自救下的第一个人,对她而言有这方面的特殊意义。

“夫人,别急。”孙权拉住她的手,缓缓点头,“马上就要结束了。幼平。”

“在。”

“去找徐子明过来。”

徐子明,即徐详,孙权幕府中的一位兢兢业业工作的都尉,平日里朝旭与他没什么交集,更没怎么在私下打过照面,也就对他没什么记忆。

孙权又召集了现在还健康的将领们来到议事厅,光是看着空位,就能多少猜到眼下的情况。

“徐子明。”

“臣在。”

“我需要你作为使者前往曹操的大本营,会见曹操。”孙权冷静地说道,“我们不打了,重结姻亲(6)。”

“这算是投降吗?”

“随便那老头子怎么想,他反正也没力气再打过来。”孙权冷哼一声,“继续耗下去,他们四十万大军就要被伤寒吞没,他自身也难保,他对于这件事绝不会提出任何要求。”

“万一真的提什么要求......”

“放心,和上次一样,他就是好面子,不肯认输也不肯低这个头,给他个台阶他自己就下来了。说不准以后我们还要合作打刘备,以他的远见,绝对不会趁火打劫。”

孙权拍板,加上不少将领也都已经因为大规模伤寒、失去了战意,于是这件事就这样快速定了下来。

很快,徐详带回了好消息,曹操接受了他们的请降,没有提任何要求,只是在撤军前,留下了张辽、曹仁等人带兵驻守。

据说曹操退军后,剩下的几位幸存的建安七子也都因为这场伤寒相继离世(1),那位替荀彧写下讨伐孙权檄文的王粲、更是死于返程路上(7)。曹操退军后,这场伤寒的浩劫也被带回了北方,持续波及到各地(8)。

第二次正式的濡须口之战,就这样告一段落。

谁也没有占到好处。

只在历史书上留下了孙权请降、重结姻亲这一行字而已。

(注释1,参考文献:《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二十一·王卫二刘傅传第二十一》:瑀以十七年卒。幹、琳、玚、桢二十二年卒。)

(注释2,参考文献:《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二·吴主传第二》琬语人曰:“吾观孙氏兄弟虽各才秀明达,然皆禄祚不终,惟中弟孝廉,形貌奇伟,骨体不恒,有大贵之表,年又最寿,尔试识之。”)

(注释3,古人防疫基本上在网络上都能查到,这里仅选取一个。

参考资料:b站视频/古人如何用艾草防瘟疫?经验证明:艾是防疫大药,常用传染几率会更小!)

(注释4,参考资料/百度资料:古时候爆发传染病的时候,古代人是怎么应对的?)

(注释5,参考文献:《三国志 魏书 刘司马梁张温贾传第十五》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惇、臧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注释6:参考文献:《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二·吴主传第二》二十二年春,权令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公报使脩好,誓重结婚。)

(注释7:参考文献: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二十一·王卫二刘傅传第二十一》: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二十一·王卫二刘傅传第二十一》: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时年四十一。)

(注释8,论证:其实没有查到这个瘟疫是不是在这次对抗中爆发的,但又查到说是曹魏带来的。因为是百度资料,而且我也没找到可以作证的其他材料,所以暂时只是一种猜测。濡须口又是从前一年冬持续到这一年,认为是在这次对抗中才爆发也可以。

但不可否认的是,丁酉大疫对两边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孙权派出使者请降,请降可以理解为请求投降,也可以认为是请求各退一步。根据后文曹操也派出使者,并且没有要求孙权做什么事情来看,曹操应该也想走了,只是等个契机。

所以在一些网上资料里写孙权打不过曹操所以认输,应该是没有查过更多资料得出的错误结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6章 第十六回:请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